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_严子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源,热力学,制冷机,时间,可逆性,性能,必要条件。

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严子浚[1](2004)在《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传热遵从线性唯象律的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 ,导出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制冷率及其相应的制冷系数。揭示了四热源制冷循环等效于一个叁热源制冷循环 ,而且还可使四热源制冷循环转化为一个叁热源制冷循环而获得更优的制冷效果。(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04年03期)

郑彤,陈林根,孙丰瑞[2](2004)在《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四热源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郑彤,陈林根,孙丰瑞[3](2003)在《线性唯象传热定律下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最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的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设计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严子浚[4](2003)在《四热源制冷循环的等效叁热源制冷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了一个四热源制冷循环等效于一个叁热源制冷循环 ,而且还可使四热源制冷循环转化为叁热源制冷循环 ,获得最佳的制冷效果(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03年03期)

施哲强[5](2001)在《多热源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是经典热力学的延伸和推广,它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已经使它成为研究受有限时间约束的不可逆热力学过程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优化控制理论来研究运行在多温位热源间的不可逆吸收式制冷机的优化性能。首先应用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模型,在考虑传热不可逆因素和摩擦、涡流等内不可逆因素的情况下,导出其单位面积制冷负载和制冷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式。其次,从基本优化关系式出发,对单位面积制冷负载随制冷系数变化的曲线做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最大单位面积制冷负载及其所对应的制冷系数的特征,得到对制冷机的最佳运行工况选择有指导意义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准则。还对热源温度、传热不可逆因素、内不可逆因素等对优化曲线的影响作了分析,得到的新结论可作为制冷机参数的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最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导出四热源内可逆吸收式制冷机、叁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优化关系,得到的结果可包括有关文献中吸收式制冷机的一些重要结论。总之,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们不仅适用于多热源吸收式制冷机,而且也适用于其它制冷方式的多热源制冷机。(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1-05-01)

严子浚,黄慧广[6](1996)在《两有限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有限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自有限时间热力学提出以来,对两无限热源内可逆制冷循环已有较多的研究[1~8],但对两有限热源制冷循环还研究不多,尚未有普遍的理论.本文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证明了牛顿定律两有限热源内可逆制冷循环在给定的循环制冷量Q2和循...(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1996年04期)

严子浚[7](1995)在《二热源制冷循环理想回热的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提供了一个判断二热源循环是否具备理想回热条件的普遍判据,并用它讨论两类重要二热源制冷循环的理想回热问题.强调了研究国热时应深入分析热量的质,同时还指出一些文献中有关理想回热论断的错误。(本文来源于《低温与特气》期刊1995年02期)

陈金灿[8](1990)在《广义叁热源制冷循环的等效联合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将工作在有限高温热源和两个恒温热源之间的一类广义叁热源制冷循环抽象为一个广义卡诺热机驱动一个卡诺制冷机的等效联合系统,然后应用广义卡诺热机和卡诺制冷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导出广义叁热源制冷循环在不可逆传热情况下的最佳制冷系数与制冷率间的关系。由此讨论这类制冷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并给出这类制冷循环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联合系统。所得的结果可为吸收式制冷机、喷射式制冷机和化学热泵等制冷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1990年02期)

陈金灿,严子浚[9](1989)在《叁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1—3]研究了内可逆叁热源循环的一些主要性能,可为开发和利用叁热源设备提供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工质与叁个热源间热传递系数互不相同的内可逆叁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优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9年07期)

严子浚[10](1988)在《为可逆叁热源制冷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可逆叁热源制冷循环进行了探讨.指出它是在传热不可逆的条件下,工作在叁个热源间的最优制冷循环,并导出其最佳制冷系数、最大制冷量等诸最优性能.同时阐了这些结果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实际中所起的作用.还讨论了内可逆叁热源制冷循环与内可逆卡诺制冷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以及把叁热源循环视为一个二热源热机驱动一个二热源制冷机的等效联合系统的重要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1988年03期)

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严子浚.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J].制冷.2004

[2].郑彤,陈林根,孙丰瑞.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四热源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J].应用科学学报.2004

[3].郑彤,陈林根,孙丰瑞.线性唯象传热定律下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最优性能[J].太阳能学报.2003

[4].严子浚.四热源制冷循环的等效叁热源制冷循环[J].低温工程.2003

[5].施哲强.多热源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其性能分析[D].厦门大学.2001

[6].严子浚,黄慧广.两有限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J].科技通报.1996

[7].严子浚.二热源制冷循环理想回热的判据[J].低温与特气.1995

[8].陈金灿.广义叁热源制冷循环的等效联合系统[J].真空与低温.1990

[9].陈金灿,严子浚.叁热源制冷循环的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间的关系[J].科学通报.1989

[10].严子浚.为可逆叁热源制冷循环[J].真空与低温.1988

论文知识图

基本吸收压缩复合式循环基本吸附式制冷循环工作程热负荷比对不同循环制冷量的影响负荷比对制热量的影响5不同蒸发温度下的制冷循环效率Fig....6不同热源温度下的制冷循环效率Fig....

标签:;  ;  ;  ;  ;  ;  ;  

多热源制冷循环论文_严子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