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俄罗斯,汉学,黑格尔,馈源,耶夫。
中国观论文文献综述
潘亮[1](2019)在《拉法兰新书触动西方“中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新书《中国悖论》(米歇尔-拉封出版社出版)近日在法国与读者见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拉法兰到访中国百余次,是法国政界知华友华代表人物之一,在今年国庆节还被中国授予“友谊勋章”。他之前撰写过有关中国的《中国广角》《一带一路规划大事件》等(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11-29)
许创业,傅江平[2](2019)在《为传统产业装上文化引擎》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5日,在深圳拉开序幕的第二届中国观澜国际红木文化节,再次将各界的目光吸引至观澜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件雕刻精致的红木作品、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红木展位,构成了一方红木界的“大观园”,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好评。据了解,观澜国际红(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9-10-22)
孙赛茵[3](2019)在《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惯习之域"这一概念,以此入手分析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讨论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和成因,以及在国内的接受和对鲁迅的影响。本文认为,明恩溥的中国观受其宗教身份影响巨大,也受限于他在中国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但他的观点在现代中国得到诸如鲁迅等人的重视和传播,对当时有关国民性的讨论和反思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孟静,霍相博[4](2019)在《为中国“观天巨眼”装上“瞳孔”》一文中研究指出“你看,这就是馈源舱,负责接收宇宙无线电波的地方。”近日,在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的实验室,段艳宾指着照片上的一个“点”告诉记者,“别看它看上去不起眼,其实它是FAST里最灵敏的核心部件,所有收集到的宇宙信号都要汇集到这里。”坐落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9-25)
张丹丹[5](2019)在《《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冰,А.罗曼诺夫[6](2019)在《俄罗斯汉学范式的形成:19世纪知识精英的中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19世纪俄国的东方扩张政策,欧洲中心主义观,中国中心主义观,中俄关系、中俄美关系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主宰等方面,阐述以В.П.瓦西里耶夫与С.М.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知识精英的中国观,以期深入探讨19世纪俄罗斯知识精英眼中的中国、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思想认知以及俄罗斯学院汉学范式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本刊记者[7](2019)在《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中国观——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允熠》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允熠,男,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常务执行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哲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负责人、马克思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朱子学会顾问、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出版专着(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安北江[8](2019)在《地缘政治与王朝秩序:8-13世纪“天下中国观”与“国家认同”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之后,东亚政治格局从藩镇割据走向天下政治多元化,干戈俶扰的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期,在宋一统"中国"的同时,草原民族势力随之渐长,成为9世纪中后期与宋对峙的"北族"政权。各族政权间的政治交际,致使传统"天下中国"观发生转变,从地理概念上升至礼教中国观。唐元畛域内的"中国"从复数变为单数,王朝继承合法性的"国家认同"理念亦呈现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成为元代实现"中华一体"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前奏。(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旭[9](2019)在《马克思的“中国观”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十分重视对中国革命与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国观"。马克思中国观的形成有其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亚当·斯密、赫尔德与黑格尔等提出的"中华文明停滞论"则是其中国观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对中国的研究表明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架构、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的看法。马克思的这些深刻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指导当下进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焮[10](2019)在《美国中国观的动力机制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精英阶层开始密集炒作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强硬遏制中国"的思想再次抬头,保守主义中国观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基于对1949~1972年间美国中国观发展变迁历史的分析,本文从实在论和建构论两个视角,提炼美国中国观的动力机制。在实在论模型下,美国中国观由世界格局、美国形势和中国现实共同决定,其中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因素;在建构论模型下,美国中国观由美国的自我认知和美国对世界的认知共同决定。从美国中国观动力机制的两大模型可以推断出,美国中国观很可能发生新一轮的大转变。中美两国如能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未来的美国中国观将有望超越"美国中心主义",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中国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0月15日,在深圳拉开序幕的第二届中国观澜国际红木文化节,再次将各界的目光吸引至观澜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件雕刻精致的红木作品、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红木展位,构成了一方红木界的“大观园”,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好评。据了解,观澜国际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观论文参考文献
[1].潘亮.拉法兰新书触动西方“中国观”[N].环球时报.2019
[2].许创业,傅江平.为传统产业装上文化引擎[N].中国质量报.2019
[3].孙赛茵.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19
[4].孟静,霍相博.为中国“观天巨眼”装上“瞳孔”[N].河北日报.2019
[5].张丹丹.《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6].张冰,А.罗曼诺夫.俄罗斯汉学范式的形成:19世纪知识精英的中国观[J].国外社会科学.2019
[7].本刊记者.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中国观——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允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
[8].安北江.地缘政治与王朝秩序:8-13世纪“天下中国观”与“国家认同”演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李旭.马克思的“中国观”及当代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焮.美国中国观的动力机制及其现实启示[J].国际关系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