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模型论文_覃志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腹板,交角,有限元,顶板,支座,折线。

连续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覃志科[1](2019)在《灰色理论模型在连续梁桥施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连续梁桥施工中的预应力问题,以悬臂部分为例,对其结构应力形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灰色理论模型的连续梁桥施工趋势预测方案,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应用案例,验证了该灰色理论模型应用于连续梁桥施工监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培金[2](2019)在《基于模型树的大跨径悬浇连续梁桥变形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径悬浇连续梁桥的变形预测是相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为充分挖掘大量已建悬浇施工桥梁变形监控数据的价值,使其为新建类似桥梁的变形预测提供校核数据参考,提出了采用模型树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悬浇施工各节段预抬高值来预测桥梁变形的方法,并通过编写计算程序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模型树机器学习算法获取悬浇施工桥梁节段预抬高值来预测桥梁变形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变形预测中,以充分挖掘已有工程数据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古泉,张宁,郑越[3](2019)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连续梁模型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及其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材料)在拉伸荷载下呈现高延展性等特点,常用于弥补普通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的缺点。该文基于现有的ECC本构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平台OpenSees对已有的算法进行二次开发,利用OpenSees建立ECC连续梁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文基于直接微分法(direct differentiation method,DDM),推导实现ECC材料参数的敏感性算法,并将DDM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DDM分析算法的优越性。该文利用连续梁算例,体现敏感性分析的重要性,并将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天宇[4](2019)在《基于双折线模型更新的连续梁桥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试验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可较为真实地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其通过划分子结构进行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具有试验环境要求较低,经济性高等优势,且可一定程度解决缩尺试验带来的误差。但其数值子结构通过数值模拟进行计算,其材料本构变化取决于事先设定的参数,并不能较高精度的模拟结构于实际情况下的运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模型更新算法,目的在于材料本构端一定程度减少混合试验带来的误差,并通过建立多跨连续梁桥模型以验证算法的精度与可行性。本文所作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阐述了现阶段于抗震领域常用的试验方法,总结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与利弊,通过现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为下文所作研究铺设理论基础。(2)以较为成熟的UKF模型更新算法阐述了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的原理。从加载控制方法,积分算法与时滞效应等方面总结了混合试验与模型更新混合试验在试验加载路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并总结了含有时滞的结构动力平衡方程与恢复力公式。(3)基于模型更新混合试验的基本原理,提出结合最小二乘法目标函数的双折线模型更新算法。基于Python开发了算法的数值更新计算模块,并以一简单框架墩模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4)以实际连续梁桥为基础,分析桥梁各部分并等效为计算模型,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完成了全桥的模态分析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使用计算机实现了传统混合试验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更新混合试验,通过对比所得的时程曲线以及滞回曲线,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于实际工程中较传统混合试验具有一定的精度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马振霄[5](2019)在《基于数值模型的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墩桥梁的数量与日俱增,高烈度区高墩桥梁的抗震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针对高墩桥梁结构整体刚性不足的特点,分析了以耗能为主的多种减隔震措施的控制效果,探讨了组合减隔震措施的优势。本研究从适用于平坦地形的等墩高模型到适用于复杂地形的非等墩高模型,从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到基于某实际桥梁工程的数值模型,从普通地震波输入到近场脉冲型地震波输入等不同的简化程度和研究角度,通过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支座、阻尼器的分布方案进行讨论,对各减隔震装置的参数确定进行了优选。研究发现:(1)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中单独采用摩擦摆支座(Friction Pendulum System-FPS)、粘滞阻尼器(Fluid Viscous Damping-FVD)和组合这两种减隔震措施时,虽然对规则高墩桥梁有一定隔、减震效果,但组合减隔震的优势并不突出。另外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不能反映不同墩、不同墩梁连接处的非线性响应,该参数分析结论仅适合做一些定性的估计和判断。(2)等墩高高墩模型中采用FPS减隔震措施、盆式橡胶支座(GPZ)与FVD组合减隔震措施和FPS与FVD组合减隔震措施时均能对El Centro波起到一定程度地抑制效果,相比而言,组合减隔震措施更有优势。(3)非等墩高高墩模型的地震最大内力响应峰值出现在最高墩墩底,与等墩高模型出现在固定墩墩底的情况有所不同;FPS延长高墩桥梁基本周期的能力有限,两种组合减隔震措施由于都采用了FVD,对墩梁相对位移和梁体位移的抑制效果明显;在相对矮墩上布置FVD时更利于发挥粘滞阻尼器的作用;采用不同减隔震措施时,高低墩间内力分配情况整体好于参考方案。(4)组合减隔震措施对不同脉冲型地震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整体来看,FPS与FVD组合减隔震措施更具优势。对El Centro波的幅值影响分析表明,地震波加速度幅值越大,减隔震效果越明显。(5)近场脉冲型地震波对梁体位移的放大效应明显,组合减隔震后梁体位移虽有所降低,但其绝对响应值依然较大,建议在地震活跃的高烈度区适当增大桥面伸缩缝并加强桥头防撞装置。(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鑫,胡松松,张哲南[6](2019)在《大跨连续梁实体模型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大跨连续梁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在结构尺寸及边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杆系模型与实体模型,并对其各部位、各工况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分析。揭示了该类型结构的受力趋势与特点,以为指导类似结构的精细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郝世维[7](2019)在《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有巷道顶板支护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连续梁平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优化设计方案,对不同支护方案情况下顶板梁的受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连续梁"模型的顶板大排距支护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顶板梁受力情况下的挠度变化量,减少支护锚杆的数量,提高顶板支护时的作用速度,极大地提高顶板支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石雪飞,刘志权,胡可,周子杰[8](2018)在《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承载能力足尺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这一新型结构可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安装,适应工业化建造,可显着提高建造效率,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为了对这种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全面研究,开展了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连续梁桥足尺模型试验。试验以背景工程5×40 m结构为原型,采用"1跨+1/3跨"的试验梁设计方案模拟连续梁特性。开展了施工全过程的同步测试,对梁体变形、结构应力和体外束应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针对节段拼装连续梁的跨中断面开展了极限承载性能测试,分析了试验梁在极限破坏过程中变形、裂缝发展、体外束应力增量、主梁应力应变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采用"1跨+1/3跨"的设计方案能较好地反映连续梁的结构性能;施工过程中节段梁处于较好的弹性状态,跨内断面的纵向应力分布与体内束箱梁有很大区别,跨中断面纵向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极限加载过程中,裂缝首先在弯矩最大断面附近接缝处出现,并形成一条主裂缝,沿着接缝逐渐向顶板发展,截面的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结构的变形、顶板混凝土的压应力和体外束的应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因顶板混凝土压溃而丧失承载能力,试验梁实测承载能力为其设计承载能力的1.21倍;在极限加载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的最大增量为298 MPa。该新型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过程为一个缓慢的延性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符合桥梁结构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正夫,文武,刘晓红[9](2018)在《单梁模型在斜交连续梁桥荷载试验计算中的适用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桥梁荷载试验计算的常用方法,采用梁格模型和单梁模型分别对不同跨宽比和斜交角的等跨连续梁桥进行计算,分析梁格模型和单梁模型的内力、位移在不同跨宽比和斜交角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为等跨连续梁桥荷载试验的计算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徐月火,田志强,尼颖升[10](2018)在《基于空间网格模型的非对称连续梁病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目前变截面连续梁桥开裂的现状及病害产生的原因以及计算分析现状,指出了设计中计算所采用单梁模型、平面梁格模型与实体模型的不足,从而引出实用精细化分析方法 -空间网格模型并详细介绍空间网格模型的原理。以病害桥梁为背景,描述检测结果并初步分析裂缝成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超载、腹板温差等影响因素。从正应力和面内主拉应力的角度重点对比了腹板开裂位置与应力超限的范围,得出了温差不是引起腹板开裂的敏感因素,超载是引起腹板开裂的主要原因。进而表明,空间网格分析方法可为此类箱梁结构的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8年09期)

连续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跨径悬浇连续梁桥的变形预测是相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为充分挖掘大量已建悬浇施工桥梁变形监控数据的价值,使其为新建类似桥梁的变形预测提供校核数据参考,提出了采用模型树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悬浇施工各节段预抬高值来预测桥梁变形的方法,并通过编写计算程序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模型树机器学习算法获取悬浇施工桥梁节段预抬高值来预测桥梁变形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变形预测中,以充分挖掘已有工程数据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覃志科.灰色理论模型在连续梁桥施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2].王培金.基于模型树的大跨径悬浇连续梁桥变形预测[J].现代交通技术.2019

[3].古泉,张宁,郑越.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连续梁模型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及其敏感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9

[4].马天宇.基于双折线模型更新的连续梁桥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5].马振霄.基于数值模型的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措施研究[D].广州大学.2019

[6].王鑫,胡松松,张哲南.大跨连续梁实体模型有限元分析[J].市政技术.2019

[7].郝世维.基于连续梁模型的巷道顶板支护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

[8].石雪飞,刘志权,胡可,周子杰.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承载能力足尺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8

[9].刘正夫,文武,刘晓红.单梁模型在斜交连续梁桥荷载试验计算中的适用范围[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徐月火,田志强,尼颖升.基于空间网格模型的非对称连续梁病害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

论文知识图

计算结果Excel表格(部分)连续梁控制截面示意超静定变刚度连续梁模型连续梁模型截面(单位: cm)叁跨连续梁模型修正前后模型与...弹性扭转支撑连续梁模型

标签:;  ;  ;  ;  ;  ;  ;  

连续梁模型论文_覃志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