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论文_纪华传,李继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净土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净土宗,佛教,净土,石窟,日本,西方净土,临终关怀。

净土宗论文文献综述

纪华传,李继武[1](2019)在《印光法师与近代净土宗》一文中研究指出净土宗是明清以后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宗派之一,在社会各阶层传播甚广。印光法师被公认为净土宗第十叁代祖师,对于净土宗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认为,印光法师通过对净土经典的抉择、净土宗专修道场的确立以及对净土宗祖师问题的厘定,奠定了近代净土宗的基础,同时也反映出近代净土宗宗派意识的强化。并对印光法师净土念佛思想、禅净关系以及儒佛一贯等思想进行了分析,概括了他在净土宗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存德[2](2019)在《净土宗指方立相义探微——一种信仰层面的创造性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指方立相是源自净土宗的根本经典,经善导的特别提倡,变成净土宗的极致之谈。此教理在净土经典中是直接以独尊弥陀来建构的。但经中并未直接说明弥陀缘何在西方的问题,于是中国的净土宗在独尊弥陀义的基础上,又援引固有文化意识中的五行、八卦、二十八宿、四时等理论,对指方立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这种创造性的诠释的背后,所隐含的更大层面的动因则是挽救在禅宗唯心净土论影响下,净土念佛中指方立相所出现的颓败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佛学》期刊2019年02期)

夏佳[3](2019)在《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日本净土宗的创立也依托于汉文佛典的东传,而日本由于各种原因,汉籍佛教文献保存相对完整。日本汉籍文献是对国内汉籍的重要补充,通过对日本的汉籍净土宗文献的目录整理以及藏经出版,考察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的分布特征,探究其藏经整理的优劣,以文献为窗口窥见日本净土宗之流衍与嬗变,同时,对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形成清晰具体的认识,为构建汉文佛教文献体系提供支撑。本文以日本的汉籍净土宗文献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叁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主题的形成与研究现状,包括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对日本净土宗以及汉籍文献的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进行规划,展望了本文的预期创新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日本汉籍净土宗目录考订,通过采用大谷大学图书馆藏书中和汉书分类目录相关资料,对日本近代以前的汉籍包括准汉籍净土宗文献依据年代顺序作简单的目录整理,并通过目录的分析对日本净土宗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由于汉籍东渐的影响,文献的年代分布上以江户和明治维新以后为主;文献侧重义理讲解,类别上以依据佛典而作的宗义与宗义述作为主,明治维新以后受西学影响总记、历史、传记、艺术、法规类文献逐渐增加;文献的版本上汉籍文献占据绝对优势,以日文书写刊刻的准汉籍在江户以后慢慢增多。通过解读总结出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阶段性发展特点,并以此对日本净土宗多元化的发展趋向进行肯定。第叁部分为中日净土宗藏经文献比较研究——以《大正藏》和《净土藏》所收文献的对比为例,重点对两书编修优劣进行评析。《大正藏》作为日本藏经工作的顶峰,包含了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也保存了最为久远的净土宗文献。中国净土宗也在随着时代蓬勃发展,河北省佛教协会在2010年整理出版了《净土藏》,包括各类净土经典。以《大正藏》中被判定为净土专类、兼论含净土思想以及通论类文献205部,与《净土藏》所收314部文献目录进行对比,并选取两书中所共存的、净土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善导法师所着《观经四帖疏》进行版本对校,窥一斑而见全豹,总结出两书在藏经整理编修上的优劣,即《大正藏》所收净土文献繁而不杂,但由于成书年代较早,所选版本较为原始,讹误较多;《净土藏》所收文献滥而不专,除了净土宗内经典还存在许多例如禅宗、华严宗等其他宗类文献,在编修选材方面应更为谨慎,但其选取文献版本是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善本,更有助于现代佛教徒的阅读。最后对于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进行回顾,探究其学术价值与文献学意义,总结其给我国净土宗文献整理出版事业带来的启示,提出中日汉籍净土宗文献之间扩大交流的必要性,并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展望汉文佛教文献体系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蔡洞峰[4](2019)在《从美学视角解读净土宗与《坛经》——以人间佛教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精神,它的思想实质是建构人间净土,让美好的憧憬呈现在现实的大地人间。人间佛教美学思想的深度资源是佛教的净土崇拜和禅宗经典《坛经》的"佛性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见性成佛""即心是佛"自救"自度"的禅宗美学智慧。在具体的佛教艺术层面上,禅诗、佛教建筑(中国佛塔)等艺术类型都鲜明地蕴含着丰富的人间佛教美学思想和智慧。因此,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是一种"植根于大地"的美学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呈现在人间佛教思想的方方面面,更表现在中国佛教艺术的各种类型中。可以这样认为,佛教究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美丽的宗教,它的丰富的人文诗意精神有待我们继续探寻。(本文来源于《中国佛学》期刊2019年01期)

于洋[5](2019)在《浅议佛教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历史与当代实践——基于净土宗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医学临终关怀理念的多元化发展,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和方法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佛教各宗派对于临终关怀都有各自的理论与方法,净土宗以称名念佛为主的临终助念是其中一支典型代表。从宗教哲学角度来说,净土宗往生的时间维度指向来世,解脱和超越的临界性特征是净土宗的信仰基础,临终关怀则是其信仰的具体实践,佛教临终关怀为临终者与家属提供了宗教信仰层面的精神辅导。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时代要求下,本文在梳理净土宗临终关怀理念与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实现其在当代的积极实践,发挥宗教服务社会的正能量。(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陈昱昊[6](2019)在《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20世纪最后20年以及21世纪。其研究内容可分为史学研究、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和艺术研究四个方面。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文学研究亦取得了一定成绩,艺术研究最为薄弱。但总体而言,净土宗研究的现有成绩与其历史影响极为不符,有待研究的空间巨大。(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吴红卫[7](2018)在《试论晋商文化中的晋商商业观及净土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佛教东渐传入中土后,净土宗迅速产生,净土宗在山西腹地设坛讲经的主要区域恰好与晋商汇聚的晋中、晋南地区相重合,这便为本文"试论晋商文化中的晋商商业观及净土宗"这一主题找到了建立联系和进行探讨的聚焦点。在唐代,晋商中一支胡商群体的介入,为晋商文化加入了新鲜血液,晋商文化伴随佛教净土宗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善、以人为本、肯定教化的功用等,是晋商商业观与净土宗的最大相似之处。(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24期)

翁后发[8](2018)在《近代中国净土宗对日本回传净土典籍的抉择——以印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净土宗对日本回传净土典籍的抉择是近代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此中又以印光最具代表性。印光所接触到的主要是经过杨仁山抉择之后引入的典籍。他在自己既有思想的基础上,对昙鸾、善导等人的着作深入研读,产生了"心之所同然"式的高度赞赏。印光对回传净土典籍的抉择反映了近代中国净土宗乃至整个思想界既延续传统、坚持本土文化本位,又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实现创新突破的立场。(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赵鸣环[9](2018)在《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明时期的净土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意义,这一时期净土宗整体处于衰落阶段,但明代后期净土宗曾一度复兴。作为这时佛学思想载体的净土宗着述表现出圆融诸宗、禅净合流、推崇持名念佛叁昧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佛教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清代乃至近代净土宗的学说理论,基本源于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所体现的理论体系,所以关于元明时期的净土宗着述发展脉络和特征的考察,对梳理净土宗的思想源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元明时期的净土宗着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正藏》、《续藏经》和《大明高僧传》、《净土圣贤录》等史传资料互相参照研究,并且结合当时宗教政策、净土及其他各宗教势,梳理出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发展特点。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元明时期的宗教政策及其对净土宗发展的影响。首先从净土宗着述发展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史料具体分析各教教势、寺院经济、宗教文献的总体情况,分别归纳出元代和明代宗教政策的总体特征。继而分元代、明代前中期、明代后期叁个时段,一一论述各时期宗教政策影响下净土宗发展的特征。本章目的是探讨元明时期净土宗各着述共同的写作背景。第二章和第叁章均按照依次论述各着述的大致内容、主旨、着书缘由、作者生平、学说源流、影响意义的格式,逐一介绍各净土宗专书的概况。由于元代统治时间较短,出现的净土宗专书较少,故而第二章不分时段,从整体探讨元代净土宗着述。第叁章分明代前中期、明代后期两个时段来考察明代净土宗着述。由于净土宗复兴发生于明代后期,净土宗这一时期的普及程度超过禅宗,而且禅净合流、叁教合一、推崇直接称名修行等特点,经过元代、明代前中期展露明显趋势,在明代后期最终成型。第四章主要讨论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所体现的宏观发展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渊源。通过前两章对净土宗专书的各方面分析,总结出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具有融合各宗思想、完成禅净合流、注重念佛叁昧研究和盛行直接诵念佛名修行的特点。然后向前延伸,追溯以上特点形成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源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罗照[10](2018)在《小南海及香泉寺石窟刻经与僧稠学行——“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论驳议兼及净土宗祖师》一文中研究指出安阳小南海石窟和卫辉香泉寺石窟镌刻的石经,不仅是中国佛教石窟史和石经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保留下文献缺载的有关僧稠学行的原始资料,它们和敦煌写本P·3559(P·3664)的"稠禅师"《大乘心行论》都显示出:僧稠既是人们熟知的禅修大师,又是一位高度重视、并且精通《华严经》核心哲理的义学高僧。"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的论断早已成为中国佛教史的"定论",僧稠作为"北朝重修行"的代表人物,一直被简化为仅是刻苦修禅的禅师,成为"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论的重要依据。这一结论不符合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学者缺乏有关僧团内部修行实践的知识,没有全面地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修行的历史事实,忽视了南朝和北朝佛教在戒律和礼忏修行方面各具特色的重要实践,对南朝佛教的禅定修行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轻易地做出了错误的论断。净土宗的祖师是菩提流支,因为曲折的原因被抹掉了。(本文来源于《石窟寺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净土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方立相是源自净土宗的根本经典,经善导的特别提倡,变成净土宗的极致之谈。此教理在净土经典中是直接以独尊弥陀来建构的。但经中并未直接说明弥陀缘何在西方的问题,于是中国的净土宗在独尊弥陀义的基础上,又援引固有文化意识中的五行、八卦、二十八宿、四时等理论,对指方立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这种创造性的诠释的背后,所隐含的更大层面的动因则是挽救在禅宗唯心净土论影响下,净土念佛中指方立相所出现的颓败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净土宗论文参考文献

[1].纪华传,李继武.印光法师与近代净土宗[J].人文杂志.2019

[2].存德.净土宗指方立相义探微——一种信仰层面的创造性诠释[J].中国佛学.2019

[3].夏佳.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蔡洞峰.从美学视角解读净土宗与《坛经》——以人间佛教思想为例[J].中国佛学.2019

[5].于洋.浅议佛教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历史与当代实践——基于净土宗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9

[6].陈昱昊.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述评[J].宗教学研究.2019

[7].吴红卫.试论晋商文化中的晋商商业观及净土宗[J].山西青年.2018

[8].翁后发.近代中国净土宗对日本回传净土典籍的抉择——以印光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18

[9].赵鸣环.元明时期净土宗着述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罗照.小南海及香泉寺石窟刻经与僧稠学行——“南朝重义理,北朝重修行”论驳议兼及净土宗祖师[J].石窟寺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现代式佛寺的新格局净土宗-图49净土宗长安香积寺善导塔香积寺-香积寺望月信亨-上海小桃园清真寺望月楼图东林寺香光讲堂佛七现场中国寺院建筑范例举隅-图十 江苏苏州寒山寺

标签:;  ;  ;  ;  ;  ;  ;  

净土宗论文_纪华传,李继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