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筋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筋,信息,损伤,挠度,模型,建筑,系统。
钢筋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黄可达[1](2019)在《基于Revit API的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和高度的信息集成化的优点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然而,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概念设计和翻模阶段,模型精细度普遍不高,设计和施工还是采用传统的二维图纸,这就违背了BIM正向设计的初衷。当前,BIM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困境,归根结底为BIM软件的本土化问题。目前主流的BIM核心建模软件均为国外企业开发,且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建筑业,因而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制图规范存在诸多的不兼容。为了实现BIM软件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制图规范的兼容性,同时提高BIM软件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本文以Autodesk Revit软件为基础,针对水工BIM模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发了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信息管理平台。本文首先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指出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制图与建筑行业以及国外规范的不同点,通过深入研究Revit软件使用方法和Revit文档结构,提出了通过Revit API接口开发出一套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的水工结构钢筋信息管理插件的可行性,并实现了以下功能:(1)钢筋信息管理的本地化:将Revit内置的钢筋分类改为符合中国制图规范的表示方法;去除了规范中已淘汰的钢筋种类;(2)钢筋图绘制的标准化:利用插件绘制符合中国规范的钢筋标注;钢筋算量及一键快速生成Revit钢筋明细表并导出到Excel表格;(3)钢筋现场管理的信息化:帮助现场人员更好的查询和管理钢筋。通过本插件的开发,将大大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应用BIM技术的效率,从而实现BIM技术在水利水电行业中更好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3)
曹芸茜,何炜琨[2](2019)在《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场场道内钢筋的强反射回波会严重影响探地雷达的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场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流程并研制了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地下结构反演、目标检测与识别、脱空层厚度估计、目标成像、数据批处理及综合数据显示等模块。文中重点介绍了钢筋干扰下的灾害目标检测、识别与成像算法,利用Hyp-curvelet变换及WRELAX时延估计搜索局部峰值进行目标检测及钢筋抑制,结合Wigner时频分析及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目标识别,通过频域波数域的波场逆推进行目标成像,适用于钢筋加固区内道面下多层媒质的情况。仿真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及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黄天玺[3](2019)在《钢筋焊网生产设备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商用、民用房屋建设、港口筑基等土建工程中,对钢筋网片的需求逐步提升。钢筋焊网较之传统的绑扎网片具有明显的优势,钢筋焊网生产控制设备因此成为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钢筋网片建材生产的工业自动化,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钢筋焊网生产设备的生产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升钢筋焊网生产线效率,实现焊网设备信息化管理。本文首先介绍钢筋加工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研究现况,分析国内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的不足,进而选定本文的研究内容。随后对钢筋焊网生产设备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将钢筋焊网生产工艺划分为钢筋调直剪切、横纵钢筋生产运输、钢筋网片焊接、成品出网四个主要执行流程。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完成了从设备生产控制系统到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从钢筋焊网设备生产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入手,硬件设备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运动控制系统,使用与运动控制系统配套的现场PLC开发软件与C#上位机程序进行互联通讯,实现对设备生产控制系统的构建。随后针对生产控制系统中较为典型的生产任务信息输入处理以及C#上位机与PLC程序之间自动生产功能进行描述,最后对生产控制系统进行了实现。针对传统离散制造车间不能及时反映车间生产设备情况而导致的信息管理混乱等问题,提出叁层C/S架构模型,使用WCF宿主程序作为服务器,为应用层实现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了生产设备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库一体化的钢筋焊网生产信息管理的总体架构,优化了车间生产任务配发机制和生产设备的监视管理水平,从而提高钢筋焊网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后本文针对生产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关试验,通过运行钢筋焊网生产设备对不同规格的钢筋焊网进行生产,完善、验证了焊网生产设备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测试和服务器持续稳定运行测试,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25)
陈红伦,徐嘉懿,王春江,邓雪原[4](2018)在《钢筋几何信息在IFC标准中表达方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模型可用于工程量直接计算、指导施工、碰撞检查和钢筋自动加工等;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BIM软件二次开发及BIM技术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但不同BIM软件输出的钢筋模型由于数据格式不同难被其他软件直接使用,无法实现钢筋信息在各方之间的共享;本文认为基于IFC标准的钢筋模型能实现各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并重点对钢筋模型几何信息在IFC标准中表达方式进行解析,为后续软件开发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11-24)
蒙彦宇,赵国栋,高爽,冯培杰,武生鑫[5](2018)在《基于全信息声发射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过程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四点弯曲钢筋混凝土梁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梁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变化规律。利用全信息声发射技术对梁损伤过程监测、损伤程度评定和损伤位置区间确定,建立了基于全信息声发射技术的混凝土梁损伤过程监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参数分析方法,提取梁破坏时的声发射参数,表征梁的破坏过程,评定损伤程度,将梁损伤过程分为健康、轻微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破坏五个阶段;并预测了结构极限承载力,对结构的可能破坏进行预警。基于声发射穷举法定位技术,研究梁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损伤区间确定具有一定精度,揭示了全信息声发射技术能够实时有效地监测与评价结构复杂、受力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破坏过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盛瑶,郭滔,江文,雷虹[6](2017)在《低碳环境下钢筋消耗量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一系列碳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大多数决策。文章研究了由一个钢筋材料供应商和承包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钢筋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双方的利益变化。(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18期)
邵艳丽,汪德江,杨骁[7](2017)在《建筑信息模型的钢筋建模及用量统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的Revit建模软件,以某地下车库进行整体结构的钢筋实体建模为例,论述了不同构件的钢筋建模方法和技巧,总结了钢筋实体建模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钢筋实体模型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过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同时,通过Revit API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了该地下车库结构钢筋用量分类统计功能插件,完成了钢筋用量分类统计,扩展了Revit钢筋明细表统计功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7年04期)
毛福超[8](2017)在《基于广义局部信息熵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生命线工程,而桥梁是公路交通的咽喉,因此桥梁的健康状态是保证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但随着公路交通量剧增、超重车、环境因素、设计施工的先天不足等原因使桥梁发生各种损伤。因此,对桥梁进行损伤识别研究,保证桥梁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损伤识别理论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损伤识别方法一般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或信号变换过程,而且一般只有大桥、特大桥才会进行健康监测。但现今我国即将由桥梁建设进入桥梁养护、维修时期,其中中小跨径钢筋混凝土桥梁占据较大比例,大量中小跨径桥梁需要进行检测和维修加固,所以研究针对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将机械损伤识别中的广义局部信息熵损伤指标引入钢筋混凝土桥梁损伤识别领域,将其扩展到静力测试方面,并将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改进,使结果更加直观。该指标理论简单、概念清晰,无需结构无损状态数据,无需有限元模拟。解决了利用传统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时需经过复杂计算,结构初始状态数据不易获取,损伤识别精度受有限元模拟精度影响大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模型的振型和挠度数据,构造广义局部信息熵指标。研究基于振型的广义局部信息熵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叁跨连续梁两个模型,利用一阶振型和二阶振型数据构造广义局部信息熵。研究基于挠度的广义局部信息熵时,只进行了简支梁模拟,利用挠度数据构造广义局部信息熵,为了便于后续进行实验验证,分析了4组逐渐减少的数据采样点。对损伤指标进行验证时,分析了指标在损伤定位、损伤定量和抗噪性方面的效果。损伤定位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单点损伤和多点损伤。损伤程度只进行了定性分析。抗噪性分析了两种噪声水平下的单点损伤和多点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振型的广义局部信息熵可以确定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损伤位置,基于一阶振型的广义局部信息熵可以较好的分析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损伤程度,基于二阶振型的广义局部信息熵在简支梁和连续梁中可以较好的抵抗噪声。基于挠度的广义局部信息熵在采样点数量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损伤位置,分析损伤程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噪性。指标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基于广义局部信息熵的损伤识别方法相比传统损伤指标有一定优势,该指标有望为中小跨径桥梁损伤识别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为大桥、特大桥监测系统的损伤识别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方超[9](2017)在《基于Revit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信息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算量的提取是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项目重要的环节,现有的算量软件(比如广联达、鲁班)可对目前常用的建模软件Revit模型导入其平台下算量,但部分模型数据可能会丢失而且对转换模型和构件的名称等有严格要求,适用性较差。Revit作为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BIM软件之一,工程量的提取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但是其体积扣减规则和明细表功能并不能满足我国《GB50500-2013_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为实现基于Revit平台工程量提取的本地化,避免使用第叁方软件二次建模,本文通过Visual studio2012开发工具引用Revit API接口使用C#编程语言开发插件,并在Revit平台下建立了BIM预算模型,利用该插件对模型构件体积扣减规则进行重置,并进行构件编码,计算导出工程量清单文件,实现了模型工程量快速准确的提取,验证了基于Revit平台工程量提取本地化的可行性,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预算风险。当前很多施工单位的钢筋分项工程不再采用外包模式而采用自行下料的方式,但面临缺乏相关钢筋下料人才的问题。研究一种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的钢筋下料方法已成为是施工单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一种改进遗传遗传算法和Revit API接口来求解钢筋优化下料问题,在Revit平台下创建钢筋模型,运行插件快速计算钢筋的下料方式,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避免大量冗余及不可行解以接近最优解(钢筋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计算每根原料钢筋的下料方式,并使得钢筋余料最长,这极大的提高钢筋的利用率,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姚荣斌,孙成祥[10](2016)在《基于WSN和MA的钢筋混凝土信息检测和辨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以在线实时辨识混凝土损伤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WSN和移动智能agent(Mobile agent,MA)的分布式钢筋混凝土施工信息检测和辨识系统。系统包括应变及温度无线传感器节点、基站及远程监控中心。系统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后,有效减少了器件数量,使检测系统安装简便,以便实现对混凝土信息的长期在线实时监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在线监测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及应变信息,进而可以采取相关措施以预防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钢筋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场场道内钢筋的强反射回波会严重影响探地雷达的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场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流程并研制了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地下结构反演、目标检测与识别、脱空层厚度估计、目标成像、数据批处理及综合数据显示等模块。文中重点介绍了钢筋干扰下的灾害目标检测、识别与成像算法,利用Hyp-curvelet变换及WRELAX时延估计搜索局部峰值进行目标检测及钢筋抑制,结合Wigner时频分析及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目标识别,通过频域波数域的波场逆推进行目标成像,适用于钢筋加固区内道面下多层媒质的情况。仿真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及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筋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黄可达.基于RevitAPI的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曹芸茜,何炜琨.场道钢筋加固区的探地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及系统研究[J].信号处理.2019
[3].黄天玺.钢筋焊网生产设备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研发[D].浙江大学.2019
[4].陈红伦,徐嘉懿,王春江,邓雪原.钢筋几何信息在IFC标准中表达方式解析[C].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5].蒙彦宇,赵国栋,高爽,冯培杰,武生鑫.基于全信息声发射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过程监测[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
[6].盛瑶,郭滔,江文,雷虹.低碳环境下钢筋消耗量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成员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7
[7].邵艳丽,汪德江,杨骁.建筑信息模型的钢筋建模及用量统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7
[8].毛福超.基于广义局部信息熵的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9].方超.基于Revit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信息提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0].姚荣斌,孙成祥.基于WSN和MA的钢筋混凝土信息检测和辨识系统[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