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荣:中国共产党“西北大联合”构想及其演变论文

陈福荣:中国共产党“西北大联合”构想及其演变论文

■延安学研究

摘要:1935年底,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杜斌丞提出“西北大联合”构想。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1935年底到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也提出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联合,在“反蒋抗日”争取的基础上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以实现“西北大联合”局面的构想,并为此作出种种努力。1936年八九月,中国共产党逐步放弃“反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构想,开始实施“逼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策略,这对国内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北大联合”;“西北国防政府”;“反蒋抗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在对东北军、十七路军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过程中,其统战战略经历了从“反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构想到“逼蒋抗日”的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大联合的变化。

一、“西北大联合”构想的提出

爱国民主人士、《新生》周刊主笔杜重远被认为是“西北大联合”的总设计师。他主张东北军联共、联西北军、联盛世才,并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西北大联合”的设想。[1]1121935年11月,杜重远在对前来探望请教的张学良宣传“西北大联合”的思想,并表示,如果东北军把中国共产党、陕北的中央红军,有抗日思想的陕西杨虎城,与苏联关系搞得很好的新疆盛世才这三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西北大联合”,合作抗日,是一个最有前途的局面。[2]18杜重远还通过高崇民、孙达生等人赴西北进行统战工作进而影响张学良,加快实施“西北大联合”的步伐。杜重远认为:“东北军与杨虎城交朋友,联合十七路军,这样才能以陕甘为后方,安置家属,整顿军队,准备抗战。”[3]张学良听后很是赞同。[1]112

目的是建成一个基于数据驱动的搜索引擎、基于数据分析的期刊导航和基于关联线索的知识图谱。这其中离不开相关数据和指标的支撑,即包含学校高质量学术论文、高质量学术论文引文以及区域或行业联合目录的基础数据,还有外文期刊学术热点与趋势、核心作者与期刊和最佳数据库等核心指标,同时还包括一些拓展指标,如学科主题、作者、期刊、论文和数据库关联等。

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前期国务院开展的关于营商环境的大督查中发现,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个别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时间以及转贷时间偏长,部分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较高等。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精简信贷审批和转贷流程,以及贷款所需资料种类。要在覆盖成本的前提下,尽力压降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努力帮助企业安全“过冬”。

见姐姐有些心不在焉,罗瑞挖苦道:“姐,刘建平有什么好?穷酸样,还挺牛,凭什么呀?他不回来我还能好好吃一顿。我就讨厌看你在他面前那副样子,贤惠过头了吧?”

突出创新驱动,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攻坚力度,设立了 “水利改革创新奖”,开展了“抓试点、树典型”活动,鼓励褒奖全系统大胆改革创新,完善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水利投资机制不断完善,全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格局。二是水资源配置取得重大突破,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用水量由586m3下降到239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620 m3下降到166 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至0.49。三是水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基层管理焕发生机活力。四是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水利现代化坚实起步。

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第十七路军参议杜斌丞也主张“反蒋、抗日、联共”的“西北大联合”。杜斌丞向杨虎城建议,只有建立起“西北大联合”才能抵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他认为:“一个杨虎城,一支十七路军,斗不过蒋介石,迟早要被吃掉。只有西北大联合,进而促进南北大联合,才能对付蒋介石。”[4]34杜斌丞“西北大联合”的主张是:“回汉一家,陕甘一体,打通新疆,联合苏联,南北团结,反蒋救国”,并喻之为“打开后门”“关住前门”,即联合苏联,拒蒋介石于潼关之外。[4]35杜斌丞主张的“反蒋、抗日、联共”的“西北大联合”逐渐被杨虎城所接受。对此,刘澜波曾表示:“真正主张东北军、西北军团结抗日的是杜斌丞。”[5]

现如今,高校在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时,已基本实现了对网络信息科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充分利用,并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网络电子文献、多媒体光盘以及其他文献的转换工作,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阅读空间,实现了传统文字资料与多媒体信息资料相结合的多元化组合,最大限度满足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北大联合”构想的主要内容

在此期间,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马明方、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等也先后撰文,呼吁实现“西北大联合”局面。马明方在中共中央1936年7月1日出版的《党的工作》第3期发表《游击区域内的苏维埃工作》一文,称:“为了争取回民蒙民及广大的白军共同实现西北大联合,推动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迅速建立,在主力红军未回(师)之前,陕北的部分苏区在蒋介石等汉奸卖国贼的进攻之下,有可能要变成游击区域的……。”[18]5707月20日,李富春在《党的工作》第7期发表《陕甘宁苏区的形势与党的任务》一文,认为,陕甘宁苏区“正当着陕、甘、宁三省交接的枢纽,是争取大规模西北联合的重要地区,有着广大区域发展的前途”。[18]586红军西征“有力的打击了”“蒋介石的进攻”,使陕北苏区与游击区域“有着依靠而更能坚持着陕北的游击战争”,“更加把”“党与红军的抗日的主张”与“抗日的面目”传播影响到陕甘宁几省“人民、白军及广大的蒙民回民中去了”,并“更加推动了、发扬了、团结了这些广大人民的民族觉悟与革命力量”,而“这些恰恰是党要实现西北大局面的前提与基础的重要部分之一”。[18]584-585李富春指出,“西征的伟大胜利与陕甘宁大块苏区的开辟”,“表示了把西北大联合的实现更加推向我们的面前”。[18]5858月15日,张闻天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夕撰写《欢迎北上抗日的二、四方面军》一文,认为:三大主力会合,“正是强有力的保卫着西北并促进西北抗日大局面的实现”。[20]94张闻天指出,“红一方面军在西北战线所获得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抗日联合战线及蒙民、回民的工作的成绩”,“已经为西北抗日大联合造成了好些必要的条件”,[20]94“四方面军的到达西北,更有利于促成西北大联合的具体实现”。[20]94张闻天强调,“西北抗日大联合是全国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枢纽,是大规模民族革命战争的枢纽”,而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足可以说是西北抗日大联合的枢纽”,[20]94“要扩大联合抗日战线,联合回、蒙少数民族,要实际联合外蒙和苏联,来实现西北抗日的大局面”。[20]94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一方面,要在中国的西北建立革命的大本营,与苏联、外蒙打成一片,经营西北;另一方面,要联合张学良、杨虎城等,改变红军的被动态势,影响其它地方实力派,造成西北的新局面。因此,在1935年底到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也提出“西北大联合”的构想。1935年11月,毛泽东亲笔致信并派汪锋前去联络杨虎城。行前,毛泽东亲自向汪锋交代任务,分析西北军的现状及联合杨虎城的可能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一切抗日力量的方针,会在西北军中产生影响,“我们的口号应当是‘西北大联合’”。[6]1935年12月,毛泽东分别致信杨虎城、杜斌丞、邓宝珊等,表示希望在西北地区联合起来,共同抗日。1936年春,周恩来在《敌人新的进攻下我们的任务》(报告提纲)中强调,目前处于准备新的更广大的战斗的过渡时期,要争取“西北大联合”的局面[7]。“争取西北大联合,争取迅速直接对日本作战,走向全国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建立”,“以实现西北大联合,以争取对抗日蒋的先机”。[8]至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西北大联合”构想。

从上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言、决议以及往来电文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实施的策略是在反对蒋介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西北国防政府”这一地方性国防政府,实现“西北大联合”局面,进而达到对日作战的目的。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提出与东北军谈判的条件为“全力抗日讨蒋”“提议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等。[9]401月21日,李克农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报告同东北军会谈中了解的情况,并指出,张学良表示愿意为成立国防政府奔走。[10]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并指出:中国苏维埃政府与红军“愿意首先与东北军”“来共同实现”组织国防政府“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的抗日先锋”。[11]132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给李克农的训令,指出,张学良可能存在愿意与中国共产党继续谈判,“准备订立互不侵犯协定”等三种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策略。[12]5135月20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及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指出,“我们正在进行”与东北军之间的“密切合作”,“以进到西北大联合,建立西北国防政府,打通苏联,同苏联及外蒙订立抗日互助条约的计划”。[13]192关于“西北国防政府计划”,“在目前仅能使党内高级干部知道,对外应守秘密”。[13]192并表示,共产国际也希望中国共产党实施“西北大联合”的策略,“国际已有三四次派人来找我们,希望我们在西北成立大局面”。[13]1935月25日,毛泽东、张闻天、林育英等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等,指出:“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争取迅速对日作战”是党“目前议事日程上的具体任务”。[11]131同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提出“首先是联合西北的各民族的人民,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11]129的口号。在6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西北是抗日的大本营,西南事变的发动,对西北也起了作用。我们的口号,我们的重心是抗日,请蒋出兵,以扫除抗日阻碍。”[14]122张闻天指出:“现在我们要加速西北的发动,并利用此时机,扩大苏区和我们的力量。”会议决定:号召全国人民抗日,实现西北大联合。[15]115

三、“西北大联合”局面的初步形成

为实现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西北大联合”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做出种种努力。1936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联合东北军、十七路军问题,决定加强做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工作。会后,王世英转告杨虎城中共中央意见,并请杨虎城注意搞好和东北军的关系。[16]3104月6日,关于周恩来赴肤施(延安)会谈问题,毛泽东、彭德怀复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指出,“双方会谈之问题”中国共产党方面分别“拟定为”联合抗日、组建西北国防政府和联合苏联等问题,具体为“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题”“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等。[12]5325月19日,张闻天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总结发言中指出:“白区工作部搞一个宣言,争取其他部队非常重要,使他们能和我们合作,否则会影响到我们西北大联合的工作。”[15]1125月28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指出:要“对东北军完成主要方面的准备工作”。[14]122周恩来指出,要通过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争取东北军、第十七路军来争取扩大西北局面。[14]122张闻天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至于东北军的进攻,要看到其“与过去不同”,因此,“政治上的动员解释非常重要”,“现在时期是过渡的时期,准备的期间。(要)准备新的大的局面,那时斗争营垒更清楚,任务更复杂”。[14]122会议经过讨论制定了与东北军、十七路军联合争取西北国防政府胜利的方针。决定当前任务是要争取建立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红军的“三位一体”和“西北国防政府”。[16]3166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关于中央机关转移的部署致电各兵团,指出:中共中央撤出瓦窑堡,“并不改变利用目前西南事变,加速进行西北大联合的根本大计”。[9]2197月1日,毛泽东等联名致电朱德等,指出,欢迎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再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在中国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同时“与苏联、外蒙打成一片”,“组织人民的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11]164电文认为,“西北的政治环境是很好的”,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后党“就有更伟大的力量来进行西北各民族、各党派、各武装势力的大联合”。[11]165电文高呼“西北革命大联合万岁!”[11]1667月2日,张闻天为庆祝西线胜利致电博古:“东北军工作有新的进步。张对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要求我们派给他高级干部。去西南的人已派出。梁明德已回。杨虎城处工作暂时处不停顿状态。”[9]254“后方及全苏区应进行庆祝红军西线胜利的运动,深入解释陕甘宁在创造西北大联合的总方针下当前的三大任务”。[9]254同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宣传部关于抗日战争的新阶段和我们的任务(讨论提纲)》中提出:“全国政治形势的发展,证明革命是已经开始转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开始转入大规模抗日讨逆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新阶段的特别重要的标志,是我们红军的伟大胜利和西北抗日大联合的形成条件的逐渐成熟”。[11]171“我们苏维埃红军的抗日影响,迅速的扩大,我们不仅深刻的影响了好些愿意抗日的白军,而且还影响了西北地域的蒙回等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我们的胜利,加速推进着西北抗日大联合的形成。”“我们的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已经完全会合,并且在创造西北大联合的任务之下,由西康进入了四川西北部。”[11]172“使新都志丹成为创立西北抗日大联合的中心。”[11]174中共西北中央局宣传部强调:“我们现在总的任务,是创造西北大联合,联合两广及其他抗日部队行动,来开展大规模的抗日讨逆的战争。”[11]175加速完成“在陕甘宁方面创造与巩固新苏区,使游击区迅速变成巩固的苏区”“在陕北坚持游击战争,保卫老苏区”“加紧争取抗日的友军”三大具体任务,“也就使我们能够更快的进到西北大联合的大局面”。[11]175中共西北中央局宣传部还提出“创造西北抗日大联合,进行对日战争!”[11]176的口号。7月15日,中央财政部部长林伯渠致信彭德怀:“至于适应西北大联合,准备进入大规模之民族革命战争,对于浩繁的财政支出,尚能起一部分作用……。”[17]7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争取哥老会的指示》中提出,鉴于“西北地区是哥老会组织比较普遍的地区”,因此,“在创造西北大联合中,党必须特别严重的提出争取哥老会的问题”。[18]5837月22日,张闻天等致电朱德等,指出,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完全会合”,即可“开展西北伟大的局面”。[19]1117月27日,毛泽东等致电彭德怀等,指出,“综合这些任务,在第二阶段上完成”,能使党“更有力量”“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与完全会合”与“造成西北大联合与打通苏联”。[13]2978月12日,毛泽东、张闻天等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红一、二、四方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等任务,由此推动建立全国各派统一战线;并提出红二、四方面军如何与一方面军具体配合实现西北新局面的军事部署。[19]121

从1935年底到1936年8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局会议上以及往来电文中均提出与东北军、十七路军联合,争取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反蒋抗日”,实现“西北大联合”局面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以西北地区“大联合”作为全国统一战线楷模,以西北军队直接对日作战带动全国军队抗战,在全国抗战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

通过多方努力,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秘密建立了初步的统战关系,西北联合的政治局面初步形成。

此间,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也在为“西北抗日大联合”而努力。1936年5月12日至13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城外的川口举行第二次秘密会谈。这次会谈的核心问题,是关于“西北大联合”计划,即红军与东北军联合行动,抗日反蒋,以兰州为大本营,夺取宁夏、甘北,接通新疆、外蒙,组成西北抗日联军,成立西北国防政府,与苏联结成联盟,进而组建全国国防政府,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21]766月“两广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联系张学良,加快“西北大联合”行动步伐。6月1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告知准备发动“抗日反蒋”的西北国防政府。电文指出,鉴于“两广事变”的发动和“华北宋哲元与四川刘湘等的酝酿”,为策应这一局面,有必要加快发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局面”,“发动的部署以接近苏联与解决西北蒋介石力量为原则”。[22]176-177同时,该政府“以兰州为中心”,并推张学良为“政府主席及抗日联军总司令”,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则“任其副”。[22]1777月后,张学良接见中共代表潘汉年,要潘汉年立即通知中共中央,决心在西北发动“西北大联合”。其具体步骤和措施为,首先,暂以红军为主,东北军“做隐蔽的配合”,立即开始实施打通苏联的行动,以推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建立;同时,“便利西北发动起见”,部分红军到河南活动,以此调动陕西中央军出境。其次,西北发动的时间考虑在9月。再次,鉴于“目前西北发动的最大问题是东北军自身的统率与改造问题”,中国共产党“派有利干部前来协助”“物色和训练一批可靠军官”。最后,二、四方面军到甘肃,“以便调动东北军于学忠部控制西路甘、凉、肃三州马步芳东援,争取使东北军接防河西走廊,如此可便利接通新疆”。[23]潘汉年随即向中共中央汇报张学良的计划。六七月,张学良、杨虎城曾共同拟定组织西北抗日联军的计划。[2]718月,张学良还与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秘密会晤,表示其联苏的愿望:“中国自然非抗日不可,成败与苏联皆有关系,日本野心无穷,苏联终难免受其害。与其单独应付困难,莫如中苏订立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日本。”[24]

四、从“反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到“逼蒋抗日”的“三位一体”

1936年八九月,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中国共产党逐步放弃了谋划“西北大联合”,组成“西北抗日联军”与成立“西北国防政府”的策略,“西北大联合”成为“未能实现的抗日愿景”。[21]63

1936年8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毛泽东认为,抗日必须反蒋现在不适合,应实现与蒋介石联合,同时要加强对东北军的工作。并指出,红军与东北军正在协商创造西北国防政府,两方面都要做艰苦的努力。周恩来在发言指出,目前任务的中心是实现西北大联合,在东线开展游击战争。[14]127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和结论,制定逼蒋抗日的方针,确定把发动抗日战争、实现西北的大联合作为党和红军的中心任务。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不同意“反蒋抗日”和“西北国防政府”,并指出,“把蒋介石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也不能认为整个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军队全都是日本的同盟者”,必须要有蒋介石或蒋介石的绝大部分军队参加才能“真正武装抗日”。[25]9共产国际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适当的做法”应是建立“统一的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全中国的国防政府”。[25]98月30日,毛泽东等致电朱德等,指出:一方面,“迫蒋抗日”是党的“基本方针”,要“造成各种条件使国民党及蒋军”与中共妥协,并由此达到国共两党、红军蒋军两军“联合反对日本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紧密地联合东北军,并进行西北其他各部的联合谈判,造成西北新局面”。[26]9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周恩来明确提出取消“西北国防政府”,指出:为了反对日本进攻,停止内战,西北联合非常重要。应取消西北国防政府的口号,西北联合应包含胡宗南、汤恩伯等部队在内。[16]3279月1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发言指出:夺取宁夏是开展西北局面等的枢纽。所有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环”。[14]128

可以看出,此时中共中央停止了“反蒋抗日”基础上组成“西北抗日联军”、成立“西北国防政府”的“西北大联合”构想,[27]158转变为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逼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策略。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西北“三位一体”统一战线战略。1937年1月5日,为援救张学良,毛泽东等致电周恩来、博古等,认为,一方面,实现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红军的团结,同时三方面“真正的硬一下”;另一方面,“把红军的声威传出去”,迫使进攻西安的国民党不敢猛进,如其猛进则“消灭其一部”,蒋介石才有可能释放张学良,“完成西北半独立局面”。[28]1月30日,毛泽东等致电周恩来等,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是“三位一体”,“不能独异失去张、杨”。[29]

“反蒋抗日”的“西北大联合”构想虽然未能实现,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到1936年秋冬,西北地区逐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逼蒋抗日”的“三位一体”局面。[27]158-159这一局面的形成,使西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坚强的抗日阵地,对国内政治局势产生了较大影响,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动力,“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30]56,同时又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保证”[30]57,进而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万杰.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孙达生.杜重远与东北军及西安事变[M]//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中共东北军地下党工作回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190.

[4]杨庆旺.毛泽东致国民党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5]常黎夫.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回忆杜斌丞同志[M]//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中共东北军地下党工作回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197.

[6]曲青山,高永中.抗日战争回忆录[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168.

[7]王进,蔡开松.共和国领袖大辞典·周恩来卷[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226.

[8]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158.

[9]魏建国.瓦窑堡时期中央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10]《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编写组.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68.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4[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14]姜华宜,等.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11[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

[15]姜华宣,张蔚萍,肖甡.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南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7]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5编:金融[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4.

[18]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北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精编:2[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19]张培森.张闻天在1935—1938:年谱[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20]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2.

[21]朱鸿召.延安缔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22]吴殿尧.刘鼎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23]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63.

[24]焦绩华.张学良与苏使秘密会晤[M]//吴福章.西安事变亲历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10.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3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5[M].北京:解放军出版,2016:137.

[27][日]田中仁.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政治史:中国共产党的危机与再生[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8]袁伟.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1893—1976[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272.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1.

[30]张荣华,钟兴明.论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l).

TheConceptandEvolutionof“NorthwestGreatUnion”oftheCPC

CHEN Fu-rong1,2,LIU Xin3

(1.Research Center of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an University;2.History Office ,Yan ′an University,Yan ′an 716000,Shaanxi;3.Library, School of Xi′an Innovation,Yan′an University,Xi′an 710100,Shaanxi)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35,Du Chongyuan and Du Bincheng,the patriotic masters,put forward the idea of “Northwest Great Un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from the end of 1935 to the beginning of 1936,the CPC also put forward the the idea that the Red Army should unite with the Northeast Army and the 17th Route Army to establish the “Northwest National Defense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Chiang Kai-shek and Japan”,so as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 of the “Northwest Great Union”,and made various efforts to this.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dea was that the Red Army would unite with the Northeast Army and the 17th Route Army to establish “the Northwest National Defense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Anti-Jiang and Anti-Japanese” fight to realize the “Northwest Great Union” situation.After August and September 1936,“the Northwest Great Union” of “anti - Japanese and anti - Jiang” evolved into “Forcing Jiang to Resist Japan”,which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domestic political situation.

KeyWords:the CPC; “the Northwest Great Union”; “the Northwest National Defense Government”; “Anti - Jiang and Anti-Japanese”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9)02-0044-05

收稿日期:2018-1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16KZD011);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延安学与延安精神”(2012SXTS08)

作者简介:陈福荣(1976—),男,湖南永兴人,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延安大学校史办助理研究员;刘 欣(1992—),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责任编辑齐文娟]

标签:;  ;  ;  ;  ;  ;  ;  ;  ;  ;  ;  ;  ;  ;  

陈福荣:中国共产党“西北大联合”构想及其演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