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浅谈抓重点论文

蔡磊:浅谈抓重点论文

抓重点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他还讲,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很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

二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排座位要了解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既要考虑个子高或个子矮的、高度近视的、身体有缺陷等问题,又要灵活应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孕育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又将引领新时代的新实践。新时代,“红船精神”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我们仍要坚持不忘“红船”初心,并“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那么,何谓“重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特征。

其一,注意力交集。从宏观层面来讲,重点就是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同时群众高度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注意力形成交集的地方。上级领导操心着急的事情,通过学习领会领导在重要会议和活动上的讲话发言就能有所了解。群众关注的事情,各种媒体报道,甚至微信群、朋友圈每天都在讨论。这两项,只要持续关注一段时间,就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至于一些专业领域,则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深入了解。近几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了找准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相关单位就跟踪了解纪委、法院、信访局受理举报和办理案件情况,甚至还委托统计局、行业协会、咨询调查公司开展专题调研。领导注意的焦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弄清楚了,这两者重叠的事项就是重点。

方法上创新。有些工作之所以从“非重点”转化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领导和群众对这些工作的现状不满意。因此,如果仍然沿袭以往的思路和办法抓这些工作,十之八九难以达到各方面对“重点”的预期,必须考虑换思路、调办法。个人也是这个道理。领导之所以安排你参加重点工作,往往就是对你有不同于其他同志的期待。如果老调重弹,恐怕会辜负领导的期望。当然,创新不是刻意与过去不一样,搞一堆华而不实的噱头,而是根据新的形势、任务、目标和条件深入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措施,目的还是要瞄准实实在在的效果。

责任上明确。一是对单位来讲,抓重点必须首先明确牵头责任。谁牵头,谁就要负总责,并赋予其必要权限。同时,还要对参与部门提出明确的协作要求,以确保牵头人牵得起来。有了牵头人,单位抓重点就有了落点。要进度、要成果,就找牵头人。二是对个人来讲,参与抓重点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职责分工,关键是负什么责任。比如,工作目标、成果形式、时限,以及遇到困难向谁请示、结果向谁汇报等,这些是构成责任的具体内容。

效果上求实。抓重点必须有强烈的成果意识。要知道,重点成其为重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其结果抱有极高的期望。如果抓重点的最终结果是“高射炮打蚊子”,那重点就成“笑点”了。抓重点的目的,必然导向重大突破、重大业绩。这些不能靠吹,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成果,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展。所谓实,最好有能够量化的数据。扎实数据一摆出来,比什么花团锦簇的包装都管用。

其三,相对论。从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来看,没有绝对的重点,也没有绝对的非重点。比如,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使得环保工作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成为举国关注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热点。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无法想象的。又如,目前大热的人工智能问题,即使是在三五年前,也是冷门的话题。过去的不少“非重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重点”形象大量涌现。

资源上集中。抓重点就要重点抓。责任清楚之后,单位要投入优质资源,组建最有战斗力的班子、调配最强的人力、提供最好的条件,投放到重点工作中,这样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未来取得更大业绩奠定基础。个人更要投入优质精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周期,多数人白天精力充沛,脑筋转得快;有些人则是夜猫子,夜间效率高。参与重点工作的同志,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最高效的时段匹配给重点工作。

其二,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在一个领域,可能存在领导和群众注意力交集覆盖A、B、C、D多个事项的情况,而由于相关单位资源有限,不可能同时推进解决多个事项。这就需要考虑条件和时机,进一步聚焦重点。条件好理解,可以根据需要达成的目标倒推出来。时机则不好把握,比如政策环境、舆论氛围、利益结构等,这些往往缺少量化的客观指标,更多是来自主观判断,而且不同的人对时机会有不同的估价。讨论同样一件事,乐观的人看法往往偏向于积极,悲观的人却可能得出消极的结论。因此,时机的认定需要收集多方面信息,广泛听取意见。这样,当注意力交集覆盖每个事项的条件和时机都清楚之后,那些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自然应该成为重点中的重点,在工作布局中应摆在优先位置。

把握住“注意力交集”“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特点,洞察“相对论”的辩证思维,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准重点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抓重点?

按照以前的工艺要求,在运行中如发现变压器阀门破裂或者渗漏油,必须将变压器退出运行,把本体内的油放至需更换的阀门以下。如果是更换位于变压器底部的阀门,需放掉几乎全部油,再拆除组件(如风冷器、联管等)更换阀门。

一是对上不对下。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上级有了号召,特别是对本单位有具体要求之后,一些领导就把注意力全放到如何在上级关心的方面出彩上,而不关心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呼声愿望,也不愿意去研究如何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陈云同志讲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抓重点也需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促发展惠民生的实在功效,而不是变成上下两张皮,“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

但是,任何方法都不能过头,抓重点也是一样。根据个人的观察,有些推崇抓重点的同志,往往只攻一点、不及其余。

二是管自己不管别人。各个单位都强调自己的重点,从微观层面看,似乎是各个重点都得到了保障,但从宏观层面看,可能导致整体重点被肢解,影响预期效果。各单位如果只是从本部门的一亩三分地出发,就会忽视对全局工作的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大重点就被人为肢解成各个单位的小重点,各单位抓重点就会变成各单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

植株取样:全生育期共取样二次,第一次于9月27日取辣椒果实样,鲜样随即测定可溶性总糖、硝酸盐和Vc含量;第二次取样在辣椒最后一次采收前,每小区随机取2株,分别称取果实和植株鲜样重后,果实鲜样随即测定可溶性总糖、硝酸盐和Vc含量,同时果实和植株分别留样烘干待测氮磷钾养分含量。

三是重跟风轻基础。重点是相对的,不同时期的重点总是会发生变化。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追逐重点上,就容易忽视对长远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档案管理,在大多数单位都是一项远离聚光灯的工作,但它又实在重要。几乎任何一件事要做到周全、圆满,都离不开档案的帮助。对基础工作给予必要的投入,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反而可以为重点工作做得高效、漂亮提供可靠保障。

列出这三种倾向,不是要否认抓重点的工作方法,而是希望为大家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视角来看待抓重点,避免过犹不及的失误。

(作者单位:中央编办综合局)

标签:;  ;  ;  ;  ;  ;  ;  ;  ;  ;  

蔡磊:浅谈抓重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