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过滤设备,用于过滤输入油水分离系统的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连接,用于将过滤设备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以及框架结构,设置于过滤设备、油水分离设备外部;过滤设备包括:导流仓、第一过滤装置以及收渣仓;导流仓的一端设有液体入口,液体入口与油水分离设备连接,用于将液体导入油水分离仓内部;另一端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收渣仓连接;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导流仓内部,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端与框架结构通过连接轴连接,并且以连接轴为中心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系统无法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设备(100),用于过滤输入所述油水分离系统的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油水分离设备(200),与所述过滤设备(100)连接,用于将所述过滤设备(100)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以及框架结构(400),设置于所述过滤设备(100)、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外部;其中所述过滤设备(100)包括:导流仓(110)、第一过滤装置(120)以及收渣仓(140);所述导流仓(110)的一端设有液体入口(111),所述液体入口(111)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连接,用于将液体导入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另一端设有排渣口(112),所述排渣口(112)与所述收渣仓(140)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20)设置于所述导流仓(110)内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20)的第一端(121)与所述框架结构(400)通过连接轴(122)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设备(100),用于过滤输入所述油水分离系统的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油水分离设备(200),与所述过滤设备(100)连接,用于将所述过滤设备(100)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以及框架结构(400),设置于所述过滤设备(100)、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外部;其中
所述过滤设备(100)包括:导流仓(110)、第一过滤装置(120)以及收渣仓(140);
所述导流仓(110)的一端设有液体入口(111),所述液体入口(111)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连接,用于将液体导入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另一端设有排渣口(112),所述排渣口(112)与所述收渣仓(140)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20)设置于所述导流仓(110)内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20)的第一端(121)与所述框架结构(400)通过连接轴(1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渣仓(140)内设置有收渣桶(141),所述收渣桶(141)与所述排渣口(112)位置对应,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残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130),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30)设置于所述液体入口(111)处,用于进一步过滤液体中的残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仓(11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板(113),用于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20)和第二过滤装置(130)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设备(300),所述控制设备(300)与预选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内部的油水传感器(240)连接;
所述油水传感器(240)用于测量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内固定位置的介质的类型,并且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300);
所述控制设备(300)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控制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进行排油或者排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内的温度传感器(230),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230)与所述控制设备(300)连接;
以及所述控制设备(300)在从所述温度传感器(230)接收的温度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油水传感器(2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设置有排油口(212)以及排水口(211),并且所述排油口(212)设置有排油控制阀(2122),所述排水口(211)设置有排水电动阀(2141),
所述控制设备(300)与所述排油控制阀(2122)以及所述排水电动阀(2141)连接,并且,所述控制设备(300)通过控制所述排油控制阀(2122)进而控制所述排油口(212)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控制所述排水电动阀(2141)进而控制所述排水口(211)的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包括:油水分离仓(210);所述排油口(212)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侧面;所述排水口(211)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底部;
且所述温度传感器(230)与所述油水传感器(240)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内部,所述油水传感器(240)设置于所述排油口(212)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内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辐射灯(220)以及恒温加热板(250),其中所述热辐射灯(220)固定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顶部,所述恒温加热板(250)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内部,与所述油水分离仓(210)的内表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油装置(500),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400)的内部;
所述收油装置(500)包括收油桶(510)以及设置于所述收油桶(51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520);
所述重量传感器(520)用于测量所述收油桶(510)的重量,并且将测量的重量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设备(30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水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火锅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饮食,近年来火锅的消费量越来越很大,产生的混合液体垃圾的量也很大,但是对于火锅剩余混合液体的处理,有时是直接倒掉,这样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先对混合液体进行处理后,再排放。现有技术中有油水分离系统,一般是先把混合液体中的残渣过滤掉,再进行油水分离的工作。但是,目前过滤残渣一般用一个过滤装置将残渣过滤后,人工清理这些残渣。这种过滤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卫生,没有一种过滤设备能够解决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包括:过滤设备,用于过滤输入油水分离系统的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连接,用于将过滤设备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框架结构,设置于过滤设备、油水分离设备外部。其中,过滤设备包括:导流仓、第一过滤装置以及收渣仓;导流仓的一端设有液体入口,液体入口与油水分设备连接,用于将液体导入油水分离设备内部;另一端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收渣仓连接;第一过滤装置设置于导流仓内部,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端与框架结构轴连接,并且以连接轴为中心旋转。
可选地,收渣仓内设置有收渣桶,收渣桶与排渣口位置对应,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残渣。
可选地,过滤设备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设置于液体入口处,用于进一步过滤液体中的残渣。
可选地,导流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板,用于为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加热。
可选地,收渣仓设有第一仓门,用于更换收渣桶。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与预选设置于油水分离设备内部的油水传感器连接;油水传感器用于测量油水分离设备内固定位置的介质的类型,并且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控制油水分离设备进行排油或者排水。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油水分离设备内的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设备连接;以及控制设备在从温度传感器接收的温度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启动油水传感器。
可选地,油水分离设备还设置有排油口以及排水口,并且排油口设置有排油控制阀,排水口设置有排水电动阀,控制设备与排油控制阀以及排水电动阀连接,并且,控制设备通过控制排油控制阀进而控制排油口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控制排水电动阀进而控制排水口的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油水分离设备还包括:油水分离仓;排油口设置于油水分离仓的侧面;排水口设置于油水分离仓的底部;且温度传感器与油水传感器设置于油水分离仓的内部,油水传感器设置于排油口的下部。
可选地,油水分离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油水分离仓内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热辐射灯以及恒温加热板,其中热辐射灯固定于油水分离仓的顶部,恒温加热板设置于油水分离仓的内部,与油水分离仓的内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排水口与设置于油水分离仓外部的第一排水管连接;排水电动阀设置于第一排水管的外部,用于控制排水口的开关,且排水电动阀由控制设备控制。
可选地,油水分离设备还包括:备用排水设备;备用排水设备包括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油水分离仓的内部,且位于油水分离仓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三排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道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收油装置,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内部;收油装置包括收油桶以及设置于收油桶底部的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收油桶的重量,并且将测量的重量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
可选地,收油装置设有第二仓门,第二仓门设置有密码锁,控制设备通过控制密码锁进而控制第二仓门的开启;收油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导轨,且导轨与框架结构连接,收油桶通过导轨运动。
现有技术中有油水分离系统,一般是先把混合液体中的残渣过滤掉,再进行油水分离的工作。但是,目前过滤残渣一般用一个过滤装置将残渣过滤后,人工清理这些残渣。这种过滤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卫生,没有一种过滤设备能够解决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导流仓用于容纳混合液体,通过第一过滤装置将固体残渣过滤出来,混合液体通过液体入口进入油水分离仓内部。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端与框架结构通过连接轴连接,当第一过滤装置内的残渣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第一过滤装置以连接轴为中心旋转,使第一过滤装置竖立,这样第一过滤装置内的残渣就通过排渣口进入预先设置于收渣仓内的收渣桶。通过这种方式,过滤后的残渣不用人再端起进行倾倒,使清理残渣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系统无法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油水分离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油水分离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油水分离系统的示意图。油水分离系统一般性地可包括:过滤设备100,用于过滤输入油水分离系统的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油水分离设备200,与过滤设备100连接,用于将过滤设备100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以及框架结构400,设置于过滤设备100、油水分离设备200外部;过滤设备100包括:导流仓110、第一过滤装置120以及收渣仓140;导流仓110的一端设有液体入口111,液体入口111与油水分离设备200连接,用于将液体导入油水分离设备200内部;导流仓110的另一端设有排渣口112,排渣口112与收渣仓140连接;第一过滤装置120设置于导流仓110内部,第一过滤装置120的第一端121与框架结构400通过连接轴122连接,并且以连接轴122为中心旋转。
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系统,一般是先把混合液体中的残渣过滤掉,再进行油水分离的工作。但是,目前过滤残渣一般用一个过滤装置将残渣过滤后,人工清理这些残渣。这种过滤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卫生,没有一种过滤设备能够解决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导流仓110用于容纳混合液体,通过第一过滤装置120将固体残渣过滤出来,混合液体通过液体入口111进入油水分离仓210内部。第一过滤装置120的第一端121与框架结构400通过连接轴122连接,当第一过滤装置120内的残渣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第一过滤装置120以连接轴122为中心旋转,到达第一过滤装置120'的位置,这样第一过滤装置120内的残渣就通过排渣口112进入预先设置于收渣仓140内的收渣桶141。通过这种方式,过滤后的残渣不用人再端起进行倾倒,使清理残渣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水分离系统无法自动滤渣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收渣仓140内设置有收渣桶141,收渣桶141与排渣口112位置对应,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残渣。本申请的油水分离系统中过滤设备100中的收渣仓140使过滤后的残渣保持密封的状态,更加安全和卫生。过滤后的残渣进入收渣通141,便于统一更换。
优选地,过滤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130,第二过滤装置130设置于液体入口111处,用于进一步过滤液体中的残渣。
具体地,通过第二过滤装置130进一步对第一过滤装置120过滤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将液体中较小的残渣过滤出来,保证了过滤的效果,使进入到油水分离仓210内的液体没有固体残渣。
优选地,导流仓11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板113,用于为第一过滤装置120和第二过滤装置130加热。
具体地,通过加热板113对导流仓110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因为混合中往往有已经凝固的油,例如火锅剩余液体混合物中的牛油,及易凝固板结。如果不对其加热处理,那么板结的油就会堵塞第一过滤装置120和第二过滤装置130,使第一过滤装置120无法过滤。通过加热板113,使混合物中的固体油融化,使第一过滤装置120不会堵塞,增加了过滤效率。
优选地,收渣仓140设有第一仓门(未示出),用于更换收渣桶141。第一仓门的设计便于更换收渣桶141,同时又保证了收渣仓140的密封环境,更加安全卫生。其中收渣仓140可以是抽屉式设计,这样使更换收渣桶141更加省力和方便。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设备300,控制设备300与预选设置于油水分离设备200内部的油水传感器240连接;油水传感器240用于测量油水分离设备200内固定位置的介质的类型,并且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300;控制设备300根据测量结果,控制油水分离设备200进行排油或者排水。
具体地,油水分离设备200的内部设置有油水传感器240,油水传感器240通过测量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判断介质是油或水。因为油水传感器240是位于油水分离设备200内部的某一固定位置,油水传感器240所测量的结果是该固定位置的介质的类型。例如,所测量的结果可以是该固定位置的介质是水。且油水传感器240与控制设备300连接,油水传感器240将所测量的结果发送至控制设备300。控制设备300根据油水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控制油水分离系统200排油或排水。例如,油水传感器240测量的结果是水,那么说明油水分离设备200固定的位置已经有水了,此时控制设备300控制油水分离设备200进行排水;如果油水传感器240测量的结果是油,那么控制设备300控制油水分离设备200进行排油。
现有技术中,油水分离系统不能对分离有后排出的液体进行监控,以至于不能有效保证油水分离的效果。而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油水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控制是排油还是排水,实现了精确主动排水、排油,保证油脂收集纯度。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油水分离效果的监测。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油水分离设备200内的温度传感器230,其中温度传感器230与控制设备300连接;以及控制设备300在从温度传感器230接收的温度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启动油水传感器240。
具体地,由于油水分离设备200内部是油水混合的液体,如果温度过低,油水分离设备200内的油可能会凝固,以至于油水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影响油水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技术方案中,只有温度达到阈值的时候,控制设备300启动油水传感器。通过这种温度传感器230与油水传感器240的联动,保证了油水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保证了排出油水分离设备200的油或水的纯度。
优选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设置有排油口212以及排水口211,并且排油口212设置有排油控制阀2122,排水口211设置有排水电动阀2141,控制设备(300)与排油控制阀2122以及排水电动阀2141连接,并且,控制设备300通过控制排油控制阀2122进而控制排油口212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控制排水电动阀2141进而控制排水口211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控制设备200根据油水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开启排水电动阀2141或排油控制阀2122,进而进行排水或排油,实现了精确主动排水、排油,保证油脂收集纯度。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油水分离效果的检测。
优选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包括:油水分离仓210;排油口212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的侧面;排水口211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的底部;且温度传感器230与油水传感器240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的内部,油水传感器240设置于排油口212的下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过滤设备100,将混合液体中的固体残渣过滤出去,使得油水混合液体进入到油水分离设备200,利用油水的密度不同,在油水分离设备200中的油水分离仓210进行油水分离。
进一步地,排水口211设置在油水分离仓210底部,排油口212设置在油水分离仓210的上部。油水分离后的水通过排水口211排出,油则通过排油口212排出。
进一步地,油水传感器240设置于排油口212的下部,当测量到排油口212下部的介质是水的情况下,说明应当进行排水了。进一步保证了排水或排油的精准,保证排油口排出的液体不含水。
优选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包括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内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热辐射灯220以及恒温加热板250,其中热辐射灯220固定于油水分离仓210的顶部,恒温加热板250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的内部,与油水分离仓210的内表面相贴合。
具体地,油水分离仓210内设置有热辐射灯220,可以对油水分离仓2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因为混合液体中有油和水,油在低温下容易凝固,这样不利于油水分离,有了热辐射灯200,可以实现迅速加热,进而使板结或凝固的油可以快速融化。恒温加热板250具有保温和加热的作用,不但可以对油水分离仓210进行保温,还能起到进一步加热的作用,而且恒温加热板250与油水分离仓210内表面相贴合,增加了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加热更加均匀,进一步使油水分离仓210内的液体保持一定的温度,从而使油保持液体状态,便于油水分离。
现有技术油水分离系统中也设置有热辐射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一般是采用浸入式加热棒,直接对混合液体加热,油泥板结加热棒后散热效果差,故障率高,并且加热棒温度不好控制,直接加热油脂经常发生冒烟,有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热辐射灯220固定于油水分离仓210的顶部,并且采用辐射灯加热的方式,对油水分离仓210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热辐射灯220未直接接触液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浸入式加热带了的隐患。并且,在油水分离仓210中,油是最需要加热的部分,且由于油的密度低于水,因而油位于油水分离仓210的上部,所以采用这个顶部辐射灯加热的方式加热,对油的加热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恒温加热板250对油水分离仓210起到保温和加热作用,采用双重加热的方式,更加有效的保持油水分离仓210内部的温度,节约能源。
另外,温度传感器230测量油水分离仓210内液体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值发送至控制设备300,当所测量的温度值小于下限温度值的情况下,启动恒温加热板250,对油水分离设备20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控制设备300控制温度传感器230,使得油水分离仓210内液体的温度只有在低于预设值的时候恒温加热板250才会被启动。当温度传感器230测量的温度值大于上限温度值时,控制设备300关闭恒温加热板250。当恒温加热板故障或设备停止一段时间再启动时,温度传感器300会反馈设定的温度超低限值时热辐射等启动快速加热板结的油脂,使其快速融化后顺利排出。这样可以节省热辐射灯的用电量,同时保证了油水分离仓210内液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油水分离的效果。
优选地,油水分离仓210还设有观察口213,用于通过观察口213查看油水分离仓210内的液体。
为了便于进一步对油水分离仓210的监测,油水分离仓210设有观察口213,便于直接观看油水分离仓210内部液体的情况。
优选地,排水口211与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外部的第一排水管214连接;排水电动阀214设置于第一排水管214外部,用于控制排水口211的开关。
具体地,控制设备300通过控制第一排水管214上的排水电动阀2141,进而控制排水口211的开关。第一排水管214可以与下水道连接,用于排出油水分离后的水。另外,第一排水管214上还设有手动球阀2142,如果排水电动阀2141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手动球阀2142控制第一排水管214开关,进而控制排水口211。
优选地,油水分离设备200还包括:备用排水设备;备用排水设备包括第二排水管261与第三排水管262;第二排水管261的一端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的内部,且位于油水分离仓210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三排水管262的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262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214连接。
具体地,第二排水管261的一端设置于油水分离仓210底部,另一端与第三排水管262连接,第三排水管26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排水管214,进而将油水分离仓210内分离后的水排出到系统外。
如果排水口211堵塞或者第一排水管214发生故障,就可以通过备用排水设备将油水分离仓内210的水排出。
优选地,还包括收油装置500,设置于框架结构400的内部;收油装置500包括收油桶510以及设置于收油桶51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520;重量传感器520用于测量收油桶510的重量,并且将测量的重量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300。
具体地,收油桶510收集油水分离装置200排出的油。收油桶51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520测量收油桶510的重量,并且所测量的重量发送至控制设备300,如果重量数据大于阈值时,说明收油桶510已经满了,那么控制设备300关闭排油口212。通过这种方法,保证收油桶510内的油不会满溢,进而一步保证了收油装置500的卫生情况。
优选地,收油装置500设有第二仓门(未示出);第二仓门设置有密码锁,控制设备300通过控制密码锁考核你在第二仓门的开启。收油装置500的底部还设置有导轨530;当收油桶510的重量达到阈值时,通过控制设备300打开第二仓门,收油桶510通过导轨530运动。
具体地,当收油桶510处理未满的状态时,第二仓门是关闭的,当收油桶510达到阈值的时候,回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设备300打开第二仓门的密码锁,进而开启第二仓门,更换收油桶510。
现有技术中,油脂收集桶无防盗监控措施,导致分离后的油流失后危害社会。本技术方案中,每更换一次收油桶510,都通过控制设备300打开密码锁,这样每次更换收油桶510控制设备300都会有记录,保障了对收油装置500所收集的油的有效监控。并且,为了方便收油桶510的更换,在收油装置500设置有用于收油桶510运动的导轨530,导轨530与框架结构400连接。
优选地,框架结构400的底部设置有轮子410,方便油水分离系统的移动。进一步的轮子410可以是万向的,增加本系统运动的灵活性。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关于上述油水分离系统的控制设备300的电路图。根据图2所示,控制板为控制设备300的主芯片,温度传感器、油水传感器、排水电动阀、排油控制阀以及热辐射灯分别与控制板连接。温度传感器以及油水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判断是否启动热辐射灯。控制板根据油水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判断是否关闭排油控制阀。控制板还与报警装置连接,当油水分离系统出现故障时,控制板启动报警装置,同时关闭油水分离系统。通过密码锁控制第二仓门的开启,保障了对收油装置500所收集的油的有效监控。显示屏与控制板连接,用于显示控制界面,并进行可视化的界面显示,通过控制界面,便于工作人员对控制设备300进行操作。同时,控制板与WIFI\\GPRS\\以太网模块连接,控制板将采集的关于油水分离系统的数据通过WIFI\\GPRS\\以太网模块连接发送至远端的服务器,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保存和监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424.0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75972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01D 36/00
专利分类号:B01D36/00;B01D17/032;B01D17/12;G01D21/02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安必思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必思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居然尚屋一层MALL
发明人:黄正勇
第一发明人:黄正勇
当前权利人:安必思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晓斌
代理机构:1169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万思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