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酚酸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乙酸乙酯,分泌物,兴安,花生,玉米,部位。
酚酸类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凯,刘苹,赵海军,宋效宗,林海涛[1](2019)在《玉米根系分泌物缓解连作花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叁种酚酸类物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均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整个培养时期,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均增加了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以低浓度处理增幅较大,分别平均增加7.58%、6.73%、7.72%和4.90%;降低了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其中低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21.57%、21.19%、26.32%和20.95%。3次取样,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第10d达到最强;而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玉米根系分泌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东莎莎,程素盼,马天宇,刘伟,张渝洁[2](2019)在《UPE-HILIC-DAD-ESI-TOF/MS法测定山东产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超高压提取-亲水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UPE-HILIC-DAD-ESI-TOF/MS)测定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方法,并用于山东产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超高压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采用Waters XBridgeAmide色谱柱进行分析,以水溶液(0.8%甲酸、20 mmol/L甲酸铵、30%乙腈、10%正丁醇)-乙腈(0.8%甲酸)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DAD-ESI-TOF/MS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别,采用HILIC-DAD对各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超高压提取法的提取率明显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浴回流提取法;采用HILIC法可以实现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较好分离;通过ESI-TOF/MS获得的精确分子量信息和DAD获得的紫外吸收信息结合标准对照品可以对各化合物进行准确鉴别;对7种丹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迷迭香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熊果酸、紫草酸、丹酚酸B)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1.000 0),各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11~0.438、1.218~1.517、0.104~0.147、0.375~0.527、0.303~0.401、4.025~4.935、35.628~44.255 mg/g。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分离度好,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提取、测定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忠斌,沈洪宽,孙玉风,丁文雅[3](2019)在《金银花中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药材金银花中有机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石硫法、水提正丁醇萃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水提醇沉法对金银花中有机酚酸类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提取物中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抑菌圈法评价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水提醇沉法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但浸出物中的有机酚酸类成份含量最低、抗菌活性最差,改良石硫法制得的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抗菌效果最佳。结论:改良石硫法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最佳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刘艳霞,李雨,李想,江小龙,张恒[4](2019)在《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根系酚酸类物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烟草连作导致化感物质累积,探索化感物质中主要的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为克服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将前期分离、鉴定出的烟草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接种到土壤中,模拟烟草多年连作土壤。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T0),向土壤中加入等量灭菌去离子水;添加苯甲酸3μg/kg土(T1);3-苯丙酸8μg/kg土(T2);同时添加苯甲酸3μg/kg土和3-苯丙酸8μg/kg土(T3),每处理5次重复。以MiSeq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探索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土壤中的茄科劳尔氏菌、短短芽孢杆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功能微生物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T 1、 T 2处理土壤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目分别比对照T0降低了21.5%和17.0%,T3处理OTU数量低于T1和T2处理;T2处理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增多,结构平衡性降低,门上分类构成和微生物群落构成显着不同于对照。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显示,T2或T3处理土壤微生物聚类关系较近,都与T0处理较远;T3处理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着提高,拮抗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细菌和真菌数量显着减少,且减少幅度大于T1、T2处理。【结论】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类物质苯甲酸和3-苯丙酸均能明显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群落多样性,显着增加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同时大大降低有益微生物数量。两种酚类同时存在的危害效果远大于单一酚类。(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瑜,张富赓,朱明丹,张少强,杜武勋[5](2019)在《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紫草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酸)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Agilent ZOBRAX 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3.5μm),柱温40℃,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5 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下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方法学结果符合要求。大鼠灌胃芪苈强心胶囊后,血浆中6种酚酸类活性成分的达峰时间(T_(max))在10~40 min内,半衰期(t_(1/2))在3.34~8.38 h间;血药达峰浓度(C_(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丹酚酸B>丹参素>紫草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酸>丹酚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李菊,李玉梅,苟亚妮,张同霞,朱建龙[6](2019)在《酚酸类物质代谢及其化感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酚酸类物质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引起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酚酸类物质的研究是解决作物自毒胁迫最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重点对酚酸类物质的分离、提取、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及酚酸类物质对作物生长、生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寻求作物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和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龚建平,刘盼盼,徐云龙,孙勇兵,陈烯[7](2019)在《不同产地溪黄草中酚酸类成分测定和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溪黄草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评价不同产地溪黄草质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Cosmo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10μL。采集溪黄草中4个成分定量数据,运用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辅助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聚类分析(HCA)进行判别。结果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分别在0.014~0.280、0.026~0.520、0.012~0.240、0.240~4.80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3%、99.08%、99.30%、101.23%,RSD值分别为0.92%、1.34%、2.05%、0.86%。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咖啡酸和迷迭香酸是两个不同产地溪黄草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HPLC法同时测定溪黄草中4种酚酸类成分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较为稳定,其中咖啡酸、迷迭香酸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溪黄草的质量标准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7期)
李敏,屈欢,刘建利,代秀秀,司海丽[8](2019)在《不动杆菌K7对酚酸类化合物的降解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宁夏中卫硒砂瓜种植区多年连作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降解酚酸类物质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全面评估其对11种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能,以期为该菌在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菌株对多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特性。[结果]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K7。该菌株对4-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丁香酸、香草醛、肉桂酸和没食子酸的降解效能较弱,不能降解水杨酸。以咖啡酸为代表,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K7降解效能的影响,发现在中性偏碱(pH7~8)、较高温度(30~40℃)、咖啡酸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时,菌株K7对咖啡酸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结论]不动杆菌K7对多种酚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翠英,章洪,任伟光,董宇[9](2019)在《UPLC-MS/MS测定丹参川芎对药中4种酚酸类成分在大鼠血浆和心脏组织的药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UPLC-MS/MS测定4种酚酸类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和阿魏酸)在大鼠血浆和心脏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并应用其血药浓度(或组织分布浓度)和主要药动学参数阐释丹参川芎对药配伍的体内作用机制。丹参多酚酸及川芎纯化物单用或联用,注射给药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腹主动脉血和心脏组织,以Acquity UPLCBEH C18(2. 1 mm×50mm,1. 7μm)为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 1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血浆和心脏组织中上述4种酚酸类成分。结果显示,4种酚酸类成分在相应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其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及基质效应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丹参多酚酸和川芎纯化物联用后,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AUC分别增加了40%和100%以上,而相应的Vd,CL显着降低;血浆中迷迭香酸的t1/2和Vd也显着增加了144. 6%,138. 7%;血浆中紫草酸的各项药动学参数无显着差异; 4种酚酸类成分集中分布到心脏组织的浓度明显高于单独给药组,该结果充分阐释了丹参川芎对药配伍的体内协同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秦汝兰,吕重宁,于洋,路金才[10](2019)在《兴安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目前对其皂苷类成分研究比较深入,但有关酚酸类成分的系统研究报道甚少,为明确兴安升麻中的酚酸类成分,对兴安升麻药材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期为兴安升麻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兴安升麻根茎16 kg,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成浸膏。浸膏加适量的水混匀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乙酸乙酯和水层萃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PreHPLC,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NMR)技术等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兴安升麻的乙酸乙酯和水层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升麻酸G(1),2-咖啡酰番石榴酸(2),升麻酸A(3),升麻酸B(4),咖啡酸3-O-β-D-葡萄糖苷(5),升麻酸E(6),升麻酸F(7),反式-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8),carboxymethyl isoferulate(9),3,4-二甲氧基肉桂酸(10),阿魏酸乙酯(11),咖啡酸葡萄糖酯苷(12),shomaside A (13),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化合物1~7,9~10,13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酚酸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超高压提取-亲水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UPE-HILIC-DAD-ESI-TOF/MS)测定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方法,并用于山东产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超高压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采用Waters XBridgeAmide色谱柱进行分析,以水溶液(0.8%甲酸、20 mmol/L甲酸铵、30%乙腈、10%正丁醇)-乙腈(0.8%甲酸)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DAD-ESI-TOF/MS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别,采用HILIC-DAD对各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超高压提取法的提取率明显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浴回流提取法;采用HILIC法可以实现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的较好分离;通过ESI-TOF/MS获得的精确分子量信息和DAD获得的紫外吸收信息结合标准对照品可以对各化合物进行准确鉴别;对7种丹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迷迭香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熊果酸、紫草酸、丹酚酸B)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1.000 0),各化合物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11~0.438、1.218~1.517、0.104~0.147、0.375~0.527、0.303~0.401、4.025~4.935、35.628~44.255 mg/g。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分离度好,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提取、测定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酚酸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凯,刘苹,赵海军,宋效宗,林海涛.玉米根系分泌物缓解连作花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抑制作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2].东莎莎,程素盼,马天宇,刘伟,张渝洁.UPE-HILIC-DAD-ESI-TOF/MS法测定山东产区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J].山东科学.2019
[3].张忠斌,沈洪宽,孙玉风,丁文雅.金银花中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4].刘艳霞,李雨,李想,江小龙,张恒.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根系酚酸类物质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5].张瑜,张富赓,朱明丹,张少强,杜武勋.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
[6].李菊,李玉梅,苟亚妮,张同霞,朱建龙.酚酸类物质代谢及其化感效应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7].龚建平,刘盼盼,徐云龙,孙勇兵,陈烯.不同产地溪黄草中酚酸类成分测定和主成分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8].李敏,屈欢,刘建利,代秀秀,司海丽.不动杆菌K7对酚酸类化合物的降解效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9].张翠英,章洪,任伟光,董宇.UPLC-MS/MS测定丹参川芎对药中4种酚酸类成分在大鼠血浆和心脏组织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中药杂志.2019
[10].秦汝兰,吕重宁,于洋,路金才.兴安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