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工作40年,大部分时间做国际组织工作,其中专职从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近25年,在欧盟工作4年半,做过国际职员,也做过高级外交官,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工作,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可以说是中国逐步走上世界舞台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回想吾辈年轻时,“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早已是学校教育重要方针。但那个年代,国家处于“文革”内乱之中,与外部世界少有互动,加之外语不够普及,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放眼世界”基本上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走向世界更是遥不可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已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参与全球治理,以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中国要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不仅需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双边渠道,也需要通过多边国际组织;不仅需要通过政府间国际组织,也需要通过非政府国际组织;不仅需要各类国家公职人员,也需要大批有志青年。然而,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中国缺少国际化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更是匮乏。
如今,尽管中国已经加入并积极参与了大部分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但在其中任职的国际职员,无论是数量还是重要岗位,都远远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甚至明显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参与多边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某些重大国际事务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这显然与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符。由此可见,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国际组织人才?我以为,新时代的国际组织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基本素质。
四是具备专业水平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就是努力做到专业复合、水平高、能力强,具备与外国同等专业背景人才相当的竞争力;同时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近两年来,我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的评审专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有志加入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机构的海内外青年学子,其中不乏专业过硬、精通两门以上国际通用语言、又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精英人才。但是,仅仅具备这些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素质全面的国际组织人才。
五是熟练使用一门以上国际通用语言。所谓国际通用语言,就是联合国工作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汉语(中文)。除了熟练掌握使用英语,最好能学习掌握其他通用语言。特别鼓励年轻人学习掌握其他非通用语言。
二是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规范。具体而言,就是熟悉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公认的原则、法则、办事规律;熟悉主要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的职能和运行规则;当然,也需要熟悉国际通行的礼仪和规范。
发现腺病毒疫情后,要在上午使鸡群饮用腺胃舒康(兑水100 kg),下午饮用青霉素(50 000 IU/只)与芪毒(兑水150 kg),晚上则用扶正解毒散拌料喂食(150 kg/袋),重复饲喂5 d,能有效控制疫情。由于腺病毒对福尔马林、戊二醛等消毒剂敏感,在及时使用上述3种药物的同时,为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要将其喷洒于鸡舍内外。此外,霉菌毒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黄曲霉毒素最有可能诱发鸡腺病毒病,确定病情后,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抗真菌剂,能起到迅速控制疫情的作用。
三是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体而言,就是熟悉本国和相关地区、国家、民族的文化特性、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特点特色;具有较强沟通和表达能力,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交流沟通思想和感情;同时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的基本能力。
综合以上论述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黄河下游河道在先秦时期曾改道多次,在10000aB.P.~221aB.P.之间,黄河下游大部分时间在流经河北平原中部入渤海的;9.6kaB.P.~8.5kaB.P.之间,黄河曾经改道苏北入黄海;8.5kaB.P.~4.6kaB.P.之间,黄河经河北平原入海;4.6kaB.P.~4.0kaB.P.之间,黄河经苏北北部入海;4.0kaB.P.至战国中期筑堤以前,黄河流经河北平原至天津或黄骅附近入渤海。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有三条见于文献记载的河道,即汉志河、禹贡河、山经河。其中汉志河是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河道;山经河与禹贡河的早晚无法确证。
一是要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所谓中国情怀,就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当代国情,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所谓国际视野,就是放眼全球,了解国际大事和天下大势,即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形势及发展潮流、国际格局变化;所谓世界胸怀,就是心怀天下,兼济天下,有志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事业服务或献身。
总之,国际组织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核心素质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际组织人才要经过国际组织和机构严格选拔才能入职,应该说各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会更高、更严。因此,我认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更需要加强针对性。近两年来,我经常应邀去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宣讲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拔推送项目。我高兴地看到,许多高校认真落实中央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力度。例如,成立国际组织学院、在相关院系开设国际组织或全球治理人才班、举办国际组织训练营、选送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等,努力打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路径。尽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但还是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拔推送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从国外相关经验看,国际组织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打好基础,高等教育阶段夯实基础,为人才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当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青年学生以博大的胸襟和青春的活力,主动寻找各种机会和途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项目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拓宽视野,扩充知识,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在报效国家和服务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将自己锤炼成为国际组织英才,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抱负。
(表1-2)表明作业内容的来源86.53%偏重于教材,55.52%来自同步练习册,27.52%在学校和学年组的统一要求下布置作业,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缺乏对作业的创新,层次不清、针对性不强,24.03%的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与学习目标进行整合,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反思:以物质发生反应问题为例,如果对物质的溶解性、后续反应、酸碱性环境等问题认识不足,则往往会出现错误。
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理论硕士。曾任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参赞衔教育领事、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
标签:国际组织论文; 中国论文; 人才论文; 黄河论文; 国际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神州学人》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