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于波: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论文

肖于波: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论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采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对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如何适应留守儿童在游戏中寻求满足的需要,以期加深社会对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手机游戏

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互联网领域已实现充分发展,据2019 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高达4.59亿,手机游戏份额过半。在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年龄结构中,19岁以下网民占21.6%[1]。不可否认互联网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手机游戏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较于非留守儿童8.8%“每天玩4-5小时”,留守儿童这个比例达到了18.8%[2]。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等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呵护,沉迷手机游戏,产生严重的生理、心理等问题。诚然,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愉悦身心的作用,但是沉迷手机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侵蚀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深层次原因越来越重要。

随着我国农副产品越来越快地参与国际市场流通,国外对畜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无疑是对我国的一个冲击。为使我国畜产品尽快达到国际水准,笔者认为政府部门首先要提高对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的重视,从畜牧饲养机械推广、专业饲养人才培养、畜产品销售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促使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另外,畜牧业规模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规模化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和供给稳定。而机械化与规模化之间存在相互推进的关系,因此,为使我国逐渐发展成为畜牧强国,我们还要鼓励规模化养殖。

3.事件意图的目的性。引爆群体性公共事件并非事件参与者的本意,解决困难问题、满足利益需求,是引发事件的基本动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单光鼐曾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调研发现,下岗失业工人、低收入者、贫困人口、移民是群体性事件中维权的最主要人群,参与事件的成员,其行为仅仅是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当下大部分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与参与者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由此可知解决民众的合理诉求和迫切关心的问题才是事件发生的关键。

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于留守儿童沉迷网络的现状、原因、对策,以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分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分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理论策略。

一、沉迷手机游戏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生理方面

学龄阶段,正是儿童生理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深受自身生理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督和管教,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长期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神经衰弱、颈椎压迫等生理健康问题。以我们常见的手机游戏“刺激战场”、“王者荣耀”为例,一局时长为15分钟左右,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疾手快,特别是夜间游戏,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视力下降,加之开夜车,生活作息不规律,生物钟紊乱,容易出现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生理问题。

(二)心理和行为方面

学龄阶段是儿童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学习和模仿能力发展的新阶段。以隔代教育为主要教养方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沉迷手机游戏,从虚拟世界寻找“获得感”。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心理实验:让一批少年儿童看暴力影片,之后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孩子们基本倾向于暴力化玩耍,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为。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矛盾性,很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导致留守儿童厌倦学业,游戏里的输赢变化会导致其性格多变,常常因小事情而发脾气;其二,手机游戏是虚拟世界,游戏里的玩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利于留守儿童价值观、道理和法律意识的形成,这一阶段儿童模仿能力强,也极易将游戏行为带入现实,产生现实行为。留守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良的游戏文化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交往方面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可以发现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主要原因是:虚拟世界能够轻易满足他们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等需求,同时他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机制和自身的努力得以满足。因此,解决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需要从来需求的认知、满足等方面出发,把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需求转移到现实生活实现。

(四)生活和学习方面

学龄阶段,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制约和无法抵制游戏的诱惑,更加容易长时间沉迷游戏,更有甚者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玩游戏。留守儿童在游戏上倾注于过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时间减少,甚至原本睡觉的时间用来游戏,原本上课的时间用于睡觉,导致学业荒废,成绩一落千丈。另外,因生活作息不规律,无法抵御游戏的诱惑,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也越来越差。“竖屏聊天和直播,横屏王者加吃鸡”成为很多未成年人的生活写照。

(五)自我成长方面

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缺乏自制力、身心发育不成熟的他们很容易陷入成长误区,产生非理性的个人崇拜和个人意识,不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寒暑假期间,我们经常会看到沉迷手机的留守儿童,有网络的地方成为他们游戏的据点。乡村里也很难看到三五成群嬉闹的儿童,有的只是端着手机游戏的儿童,他们聚精会神于虚拟世界之中。手机游戏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儿童本该有的兴趣爱好难以开发,手机游戏正在侵蚀他们的理想。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 1943 年在《人类激励理论》 一书中阐述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青花瓷在我国无论是文学艺术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是非常之高,这就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展,让这一艺术魂宝伫立于我国艺术之林。

人的行为由动机引起,而动机又是由需求决定[4]。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沟通和同学的理解,这个时候他们感觉到孤独和无助。而在游戏里,他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游戏好友,通过游戏宣泄内心的苦恼,逃离现实的受挫感。同时,他们可以在游戏里扮演自己满意的角色,满足现实生活不可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刺激战场”为例,你可以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神队友”、独立自主,勤学苦练的“孤胆英雄”、看淡胜负,没有执念的“背包客”、热情大胆,喜欢探索的“吃鸡浪子”等角色,多种角色,满足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体验MVP的荣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支持者。父母的支持与鼓励能够让儿童轻易面对很多问题。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心理和情感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家长自助小组等方式,帮助父母提高亲职能力,做好家长。家长除了关心学习以外,还应更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和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和鼓励,引导孩子疏导情绪,提高心理适应的能力,积极面对生活。

(一)心理需求的满足

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按照逐级递升的方式排列,不会越级发展。 虽然某些情况下这种对需要追求的次序会有所变化,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次序的发展是从低到高的,满足低一级需要后将会向高一级需要发展, 而低一级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效果,而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就变成了行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有多种需要,而只有最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对行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所有被满足了的低一级层次需要都不会随着高一级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激励作用会明显减小[3]。

(二)安全需求的满足

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对人身安全、以及免遭痛苦、威胁等,缺乏安全感的特征主要则是表现为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感到惶恐,不敢拥有社交生活,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本文的安全需求是指借助游戏行为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留守儿童在现实中人际关系受阻,很难得以解决,虚拟世界给留守儿童的交往带来便利。原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紧张,却因游戏世界的虚拟性而消失,从而获得人际交往的“安全”。此外,留守儿童不仅面临学习的压力,还面临家庭环境变化的压力,容易受到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甚至产生情绪积压难以舒缓。手机游戏可以忘记烦恼,逃避现实,发泄情绪,让自己获得暂时的安全感。

(三)爱与归属需求的满足

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对关爱、友情及爱情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被关爱和支持,学龄期的留守儿童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难免会出现焦虑和挫折,缺少父母和朋友的关爱,爱与归属的需求日益增强,于是容易把这个情感转移到虚拟世界的游戏中。以我们常见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为例,是一款典型的团队型游戏,在游戏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合适的角色和位置,各司其职,通过团队成员的完美配合,完成一场团队的胜利。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在游戏中获得外界不能轻易得到的归属感。不仅如此,游戏还设计有语音、最近好友组队、点赞、好友送礼物等功能,同时系统也设计有每日登录奖励、任务奖励等环节,极大丰富了整个游戏社区。在这个社区中,留守儿童可以畅所欲言,寻找志同道合的开黑伙伴,每个人都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和被关心的温暖。

“投”原为“殳”,甲骨文字形,像人手持长柄大锤。造字本义:用杸杀人。《周礼》上说,杸用积竹做成,有八棱,长一丈二尺,树立在兵车上,车上的部队拿着它作先锋。在篆文中,“殳”旁再加上“手”,造出会意字“投”,表示手掷杀器。现在“投”指有目的的抛、掷、扔。

(四)尊重需求的满足

自我实现指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即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6]。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忽视,他们内心渴望被关注,渴望成功,展现自己的个性。游戏里的荣誉称号功能,很容易满足儿童的这种需求。以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为例,竞技结果会出现“MVP”荣誉称号,即使败方也会出现“败方最佳”。一方面是对游戏玩家努力结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尽力局玩家的安慰。另外,“王者荣耀”属于团队游戏,坦克、法师、射手、刺客、辅佐等不同角色分工,缺少每一个英雄,都有可能成为弱点被打败。因此,即需要团队密切配合,也需要大家技术旗鼓相当,加之有段位排行榜,他们的努力和作用都会被记录。在虚拟世界中,留守儿童的努力,很容易得到团队的认可和其他玩家的关注,从而感到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

心理学家伯格认为:“个体如果在常态社会中缺少尊重和爱的需要,那么他的发展就会产生阻碍”[5]。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少关爱,容易产生个人封闭,加之学校教育过多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导致留守儿童自身的能力很容易被忽视,学习成绩不好,有时候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斥,连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满足。然而,这种需求在游戏里可以轻易满足。以手机游戏“刺激战场”为例,100人跳伞降落到一个荒芜的孤岛上,通过在岛上的建筑、野外自由搜索来获取装备和物资,无论你是青铜还是王牌选手,游戏机制对于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另外,虽然游戏有充值功能,但是装备好坏对于游戏胜负影响不大,技术还是占主导地位。在游戏中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也没有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的区别,在游戏中看的还是技术,都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学习成绩好不意味着游戏技术好,游戏的无身份感觉,让留守儿童感觉被尊重和自尊。

传统文化中隐藏着中华精神和灵魂。随着国学的普及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被现代中国人所接受和认可。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身心的修养和完善,并帮助学生树立中国人特有的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观念,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好学生。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学龄阶段的儿童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从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他们的交往对象逐渐扩大到同伴、老师等。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其社会交往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过分的沉迷手机游戏会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丧失。社会交往功能丧失可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沉浸于虚拟游戏世界中,可能会丧失现实生活中交友的欲望,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与人沟通,从而出现人际关系冷漠的现象;其二,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往往通过屏幕呈现,而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需要面对面交流,儿童一旦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受挫,会退而求其次躲避于虚拟世界中,长期以往容易造成性格内向,难以突破人际交往的屏障,导致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一)加强家庭联系,满足儿童心理需求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没有归属感、心理等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感觉,而游戏中虚拟世界可获得友谊和安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等需求,同时,虚拟世界中的持续获得感,使得留守儿童长期沉迷其中。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在手机游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二)注重学校教育,提升儿童心理认知

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部分原因是对手机游戏的认识不足,认为玩手机游戏无非是图开心,放松自己,因缺少父母的管制,很难抵御手机游戏的诱惑,没有意识到沉迷手机游戏所带来的危害。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不能仅仅只关注儿童的学业,还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校应加强儿童的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网络教育,和心理教育,引导儿童正确的认知手机游戏,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也需要努力控制玩游戏的种类和时间。

(三)开展适应活动,满足儿童安全和归属感需要

环境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儿童友好环境能够让儿童感到“安全”,环境能够影响人,同时人也能够改变环境。通过开展儿童适应活动和训练,提高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消除面临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为儿童彼此熟悉,建立人际关系提供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行个案帮助,对遭遇严重的人际关系或者环境适应困境的儿童,可以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通过咨询和辅导等方式解决问题。第二,开展团体活动,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自我肯定训练,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人际关系的良好方式。促进儿童开放自己,学会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第三,整合资源,家庭、学校、社区多方联系,共同协助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为儿童创造友好的成长环境。

(四)改善环境,满足儿童尊重需要

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区,都应该采取接纳和个性化的原则,人生而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决不放弃任何儿童,帮助儿童获得优异成绩,鼓励儿童做课堂的主人。决不给儿童贴标签,接纳每位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儿童都应得到尊重和被尊重,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学校教育应该提供每个儿童平等的参与机会,强调合作,淡化竞争。多关注每位儿童,迅速记住他们的名字,倾听他们的诉求,多用鼓励的话语,当儿童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加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营造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

(五)创造条件,满足儿童自我实现需要

儿童都希望收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希望自身的某种能力得到认可,实现自我的价值[7]。关注和认可儿童的自身能力是消除沉迷手机游戏的关键。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老师和家长不能只看到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状况,应关注儿童沉迷手机游戏背后的原因,肯定儿童学习努力的成果,让他们从努力中看到自己价值的存在。其次,每个儿童都是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家长和老师应该肯定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习成绩的好坏,适当的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体验自己的存在,获得成功的乐趣。再者,老师和家长应对儿童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让儿童体验被关爱的感觉,获得实现自我需求的认同感。最后,老师和家长应引导儿童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为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动力。

总之,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自我意识、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形成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影响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的自我实现。尽管手机游戏的未成年防沉迷机制也不断完善,但是游戏小号、防沉迷破解等网络软件也层出不穷,完善手机游戏的监管体制任重道远。防止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提供友好的环境,满足和回应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需要社会力量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与A0相比,固铅试样在26.61°、30.98°处的衍射峰强度变弱,峰形发生微小改变,表明AFt的结晶度变差,主要是因为铅离子的加入抑制了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进行,同时还有部分铅离子进入到水化产物内部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异所致[9]。

参考文献:

[1]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EB/OL].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

[3]李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阈下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J].文教资料,2015,(16):112-113.

[4]邓验.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伯格.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4.

[6]郝其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57-59.

[7]张梦.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中学生需求[J].赤子(上中旬),2015,(19):132.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9)03-0186-04

[收稿日期]2019-05-11

[作者简介]肖于波 (1975-),男,山东长岛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桂 敏(1994-),男,湖北黄冈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标签:;  ;  ;  ;  ;  ;  ;  ;  ;  ;  ;  

肖于波: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