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灾害捕捉器论文和设计-王龙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野猪灾害捕捉器,包括:座板、踏板、扣齿、定圈、转座、撑簧、缆绳、套筒、集束筒、底座、顶簧、集束簧;使用时,当野猪经过并踩在踏板上时,所述踏板下降所述扣齿的踏板端就会下降,进而扣齿的另一端上扬,进而定圈摆脱扣齿的压迫束缚,因为撑簧的高弹力,所述两个定圈会被撑簧弹力给予周向的转动,进而缆绳会从定圈的凹槽内脱出,由于集束簧的弹力,所述集束簧会向前推动集束筒,集束筒前推将集束筒外的缆绳高速收缩置集束筒后方,进而集束筒外的缆绳因为野猪脚的限位会将野猪脚牢牢锁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野猪进行活捉,来降低野猪的数量,降低农民和生态的损害。

主设计要求

1.野猪灾害捕捉器,包括: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缆绳(7)、套筒(8)、集束筒(9)、底座(10)、顶簧(11)、集束簧(12);其特征在于:主体分为制动组件和绳套组件,所述制动组件由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底座(10)、顶簧(11)组成,所述绳套组件由缆绳(7)、套筒(8)、集束筒(9)、集束簧(12)组成。

设计方案

1.野猪灾害捕捉器,包括: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缆绳(7)、套筒(8)、集束筒(9)、底座(10)、顶簧(11)、集束簧(12);其特征在于:主体分为制动组件和绳套组件,所述制动组件由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底座(10)、顶簧(11)组成,所述绳套组件由缆绳(7)、套筒(8)、集束筒(9)、集束簧(1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中,所述座板(1)为一板状结构,所述座板(1)中心预留有一圆柱形的凹型空腔,所述座板(1)的底座(10)上通过顶簧(11)配合有一踏板(2),所述踏板(2)为圆型的板状结构,并踏板(2)和座板(1)中心的凹型空腔同轴心,所述座板(1)上表面的其中两个对向位处,分别设有两个转座(5),并四个转座(5)呈两两对向,其中每两个相对的转座(5)上均连接有一半圆形的定圈(4),所述定圈(4)两端通过轴杆连接和转座(5)形成旋转副,所述定圈(4)和转座(5)配合的轴杆上嵌套有一撑簧(6),撑簧(6)的端部呈直线延长,再向内垂直折弯九十度置于定圈(4)的(1)下方,将定圈(4)托起并赋予定圈(4)周向的弹力,所述座板(1)上开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配合有一扣齿(3),所述两个扣齿(3)之间的连线和相对的两个转座(5)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扣齿(3)中部通过轴杆连接在座板(1)的凹槽之间,所述扣齿(3)一端置于踏板(2)上方,向下压迫踏板(2),扣齿(3)另一端位于定圈(4)的上方,向下压迫定圈(4),当踏板(2)不受外力时,所述扣齿(3)能够平衡的同时压迫定圈(4)和踏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套组件中,所述套筒(8)的两端一端呈通孔,一端呈锥孔,所述套筒(8)的内部并位于套筒(8)锥孔端的部分设有一集束簧(12),所述集束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集束筒(9),所述缆绳(7)由套筒(8)的锥孔端穿入再穿过集束簧(12)和集束筒(9),再回折构成一环状结构后再依次穿过集束筒(9)和集束簧(12),再由套筒的锥孔端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圈(4)上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缆绳(7)可内嵌在定圈(4)的凹槽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7)采用规格为直径不得小于4.2mm,抗拉强度不得低于为98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需采用密度高,韧性好的塑料或者木板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齿(3)需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猪灾害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簧(12)的最低弹力大小不得低于5.2KN。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农林领域,具体是野猪灾害捕捉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部分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客观上为野猪等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野猪属于杂食动物适应能力强并且繁殖能力超强的野生动物,一年可繁殖 2~3胎,每胎猪崽多达一二十只;正因如此部分地区野猪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最终泛滥成灾,会频繁光顾当地农民的庄稼地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当地林业局会批准对泛滥的野猪进行合理的捕杀,而现有的技术很少有针对于野猪的活捉装置,来降低野猪的数量,降低农民和生态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野猪灾害捕捉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野猪灾害捕捉器,包括:座板、踏板、扣齿、定圈、转座、撑簧、缆绳、套筒、集束筒、底座、顶簧、集束簧;野猪灾害捕捉器,主体分为制动组件和绳套组件,所述制动组件由座板、踏板、扣齿、定圈、转座、撑簧、底座、顶簧组成,所述绳套组件由缆绳、套筒、集束筒、集束簧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动组件中,所述座板为一板状结构,所述座板中心预留有一圆柱形的凹型空腔,所述座板的底座上通过顶簧配合有一踏板,所述踏板为圆型的板状结构,并踏板和座板中心的凹型空腔同轴心,所述座板上表面的其中两个对向位处,分别设有两个转座,并四个转座呈两两对向,其中每两个相对的转座上均连接有一半圆形的定圈,所述定圈两端通过轴杆连接和转座形成旋转副,所述定圈和转座配合的轴杆上嵌套有一撑簧,撑簧的端部呈直线延长,再向内垂直折弯九十度置于定圈的下方,将定圈托起并赋予定圈周向的弹力,所述座板上开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配合有一扣齿,所述两个扣齿之间的连线和相对的两个转座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扣齿中部通过轴杆连接在座板的凹槽之间,所述扣齿一端置于踏板上方,向下压迫踏板,扣齿另一端位于定圈的上方,向下压迫定圈,当踏板不受外力时,所述扣齿能够平衡的同时压迫定圈和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绳套组件中,所述套筒的两端一端呈通孔,一端呈锥孔,所述套筒的内部并位于套筒锥孔端的部分设有一集束簧,所述集束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集束筒,所述缆绳由套筒的锥孔端穿入再穿过集束簧和集束筒,再回折构成一环状结构后再依次穿过集束筒和集束簧,再由套筒的锥孔端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圈上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缆绳可内嵌在定圈的凹槽内部。

使用时,将座板埋在野猪必经之路的土坑内,将定圈下压使扣齿将定圈扣住,再将集束筒前端的缆绳扩张,使集束簧被压缩,集束筒压缩进入到套筒内部,再将集束筒前端的扩张的缆绳套在两个定圈的凹槽内,并将缆绳的末端固定在比较牢靠的野外树木根部,当野猪经过并踩在踏板上时,所述踏板下降所述扣齿的踏板端就会下降,进而扣齿的另一端上扬,进而定圈摆脱扣齿的压迫束缚,因为撑簧的高弹力,所述两个定圈会被撑簧弹力给予周向的转动,进而缆绳会从定圈的凹槽内脱出,当缆绳从定圈的凹槽内脱出后,由于集束簧的弹力,所述集束簧会向前推动集束筒,集束筒前推将集束筒外的缆绳高速收缩置集束筒后方,进而集束筒外的缆绳因为野猪脚的限位会将野猪脚牢牢锁住;进而捕获住野猪泛滥区的野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野猪进行活捉,来降低野猪的数量,降低农民和生态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野猪灾害捕捉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野猪灾害捕捉器的回弹原理剖视图。

图3为野猪灾害捕捉器的绳套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4为野猪灾害捕捉器的绳套组件原理剖视图。

图中:1-座板、2-踏板、3-扣齿、4-定圈、5-转座、6-撑簧、7-缆绳、8- 套筒、9-集束筒、10-底座、11-顶簧、12-集束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野猪灾害捕捉器,包括: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缆绳7、套筒8、集束筒9、底座10、顶簧11、集束簧12;主体分为制动组件和绳套组件,所述制动组件由座板1、踏板2、扣齿3、定圈4、转座5、撑簧6、底座10、顶簧11组成,所述绳套组件由缆绳7、套筒8、集束筒9、集束簧12组成。

所述制动组件中,所述座板1为一板状结构,所述座板1中心预留有一圆柱形的凹型空腔,所述座板1的底座10上通过顶簧11配合有一踏板2,所述踏板 2为圆型的板状结构,并踏板2和座板1中心的凹型空腔同轴心,所述座板1上表面的其中两个对向位处,分别设有两个转座5,并四个转座5呈两两对向,其中每两个相对的转座5上均连接有一半圆形的定圈4,所述定圈4两端通过轴杆连接和转座5形成旋转副,所述定圈4和转座5配合的轴杆上嵌套有一撑簧6,撑簧6的端部呈直线延长,再向内垂直折弯九十度置于定圈4的1下方,将定圈 4托起并赋予定圈4周向的弹力,所述座板1上开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配合有一扣齿3,所述两个扣齿3之间的连线和相对的两个转座5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扣齿3中部通过轴杆连接在座板1的凹槽之间,所述扣齿3一端置于踏板2 上方,向下压迫踏板2,扣齿3另一端位于定圈4的上方,向下压迫定圈4,当踏板2不受外力时,所述扣齿3能够平衡的同时压迫定圈4和踏板2。

所述绳套组件中,所述套筒8的两端一端呈通孔,一端呈锥孔,所述套筒8 的内部并位于套筒8锥孔端的部分设有一集束簧12,所述集束簧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集束筒9,所述缆绳7由套筒8的锥孔端穿入再穿过集束簧12和集束筒9,再回折构成一环状结构后再依次穿过集束筒9和集束簧12,再由套筒的锥孔端穿出。

所述定圈4上开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缆绳7可内嵌在定圈4的凹槽内部。

使用时,将座板1埋在野猪必经之路的土坑内,将定圈4下压使扣齿3将定圈4扣住,再将集束筒9前端的缆绳7扩张,使集束簧12被压缩,集束筒9压缩进入到套筒8内部,再将集束筒9前端的扩张的缆绳7套在两个定圈4的凹槽内,并将缆绳7的末端固定在比较牢靠的野外树木根部,当野猪经过并踩在踏板 2上时,所述踏板2下降所述扣齿3的踏板端就会下降,进而扣齿3的另一端上扬,进而定圈4摆脱扣齿3的压迫束缚,因为撑簧6的高弹力,所述两个定圈4 会被撑簧6弹力给予周向的转动,进而缆绳7会从定圈4的凹槽内脱出,当缆绳 7从定圈4的凹槽内脱出后,由于集束簧12的弹力,所述集束簧12会向前推动集束筒9,集束筒9前推将集束筒9外的缆绳7高速收缩置集束筒9后方,进而集束筒7外的缆绳因为野猪脚的限位会将野猪脚牢牢锁住;进而捕获住野猪泛滥区的野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座板埋在野猪必经之路的土坑内,将定圈下压使扣齿将定圈扣住,再将集束筒前端的缆绳扩张,使集束簧被压缩,集束筒压缩进入到套筒内部,再将集束筒前端的扩张的缆绳套在两个定圈的凹槽内,并将缆绳的末端固定在比较牢靠的野外树木根部,当野猪经过并踩在踏板上时,所述踏板下降所述扣齿的踏板端就会下降,进而扣齿的另一端上扬,进而定圈摆脱扣齿的压迫束缚,因为撑簧的高弹力,所述两个定圈会被撑簧弹力给予周向的转动,进而缆绳会从定圈的凹槽内脱出,当缆绳从定圈的凹槽内脱出后,由于集束簧的弹力,所述集束簧会向前推动集束筒,集束筒前推将集束筒外的缆绳高速收缩置集束筒后方,进而集束筒外的缆绳因为野猪脚的限位会将野猪脚牢牢锁住;进而捕获住野猪泛滥区的野猪。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野猪灾害捕捉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2220.6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73447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A01M 23/34

专利分类号:A01M23/34

范畴分类:12B;

申请人:王龙

第一申请人:王龙

申请人地址:476600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陈官庄乡杨寨村张毛庄东组

发明人:王龙

第一发明人:王龙

当前权利人:王龙

代理人:叶立涛

代理机构:117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野猪灾害捕捉器论文和设计-王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