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东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第一中学7312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中应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广阔的创新天地。
一、保证时间,拓展自主空间
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要给每位学生以展示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如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教师不能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空间还给学生,坚决反对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思考、情感、意志、品质。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抓兴趣点,激活教学过程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重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可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方法、思考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制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编歌诀、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但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新课标指出阅读过程应注意实践、感悟、积累。学生学习课文时,不应只进行分析讲解,而且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感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描绘的情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各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小组读、配乐读、对比读、集体读等,让学生在品读中增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
三、讲究策略,优化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其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新教材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进行学习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了体现。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不明白的问题:骗子为什么会得逞?为什么人人都说看到了新装漂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会打动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即要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识结构“同化”、“改造”、“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例如《爱莲说》,教师提示:课前了解了莲花的颜色、形态、姿态美,这节课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把荷花的这种美表现出来?学生回答可用读、画、写等方法。教师再引导:想一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句子写得美?它是在哪一方面表现莲花美的?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营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要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位置,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情况,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要热情鼓励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