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类混合燃料论文_毛东旭,张镇顺,沈照杰,崔文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醇类混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料,柴油,乙醇,柴油机,己酸,戊酸,乙酯。

醇类混合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毛东旭,张镇顺,沈照杰,崔文政[1](2019)在《相同氧含量醇类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台4缸发动机燃用相同氧浓度的不同醇类混合燃料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对比不同叁元燃料柴油机在相同转速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燃烧特性和常规排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混合燃料在醇类混合燃料中获得最高的燃烧压力,而丁醇混合燃料的热释放率最高。与普通柴油相比,戊醇混合燃料在不同混合物中具有相对最佳的CO和未燃碳氢排放,甲醇混合燃料可获得最优的氮氧化物排放;乙醇混合燃料减小颗粒物效果明显,最大可以减少22.4%~55.6%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和3.4%~12.8%的颗粒物粒径,其中乙醇混合燃料的核态颗粒物和聚集态颗粒物排放量也最低,戊醇混合燃料达到最高(除高负荷外)。(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杨凯[2](2019)在《植物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植物油由于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的柴油机代用燃料的首选。植物油虽然种类繁多,却普遍具有粘度过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植物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而代用燃料研究中常见的醇类,也具有可再生等优点,并且粘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醇类来弥补植物油粘度过大的方法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根据不同原料的理化性质,按照不同的体积比配制了四组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根据各种原料的体积分数分别命名为:B20E20、B10E10、B20、B40,在测定了各组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质之后,将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应用于一台高压共轨六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该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并与柴油进行对比,以此研究混合燃料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可行性。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随着蓖麻油掺混比例提高,混合燃料的粘度、密度会有所上升,随着醇类所占比例增大,混合燃料密度、粘度、热值降低,因此混合燃料的粘度基本与柴油持平,室温条件下略高于柴油,能够满足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要求;(2)在中、小负荷下采用两阶段喷射,研究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普遍比柴油要长;在预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峰值略低于柴油,并有向后移动的趋势;在主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则要明显大于柴油的峰值,而且随醇类所占比例增大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醇类比例相同时乙醇占比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3)混合燃料相对于柴油普遍有效燃料消耗率较高,尤其是处于低速小负荷时这一差距最为明显,当转速升高、负荷增大时,混合燃料与柴油有效燃料消耗率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而当处在本试验所测定的负荷范围内时,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则略低于柴油。(4)相对柴油而言,在不同的负荷与转速条件下,燃烧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的废气中NO_X含量会升高,而HC的排放则与柴油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尾气中的CO与碳烟的排放则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同时颗粒物的总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粒径小于50nm的超细颗粒物相对于柴油却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周楠,吴晗[3](2018)在《醇类与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种醇类与柴油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的实验装置为顶部拥有可视观察窗的定容燃烧室.通过可燃混合气体预燃,模拟柴油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环境,采用高速相机(幻影V7.1)记录醇类和柴油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而分析其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实验温度下,所选取的混合燃料能够达到无焰燃烧,产生的烟灰发光极低,可降低辐射热损失以及射流引起的壁面热损失.醇类混合燃料的高汽化潜热,有助于降低绝热火焰温度和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表征多醇柴油混合物是一种非常适合直接添加到柴油发动机中的替代燃料.(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彭小红,邱兆文[4](2016)在《醇类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汽油机参数的情况下,对汽油机燃用纯汽油和不同比例醇类汽油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汽油相比,E10、M10的外特性输出功率和扭矩下降2%,M25下降7%;1800 r/min负荷特性下,E10、M10和M25的能耗率分别平均降低了3%、2.5%和5%;同一负荷工况下,E10、M10和M25的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延长;同一负荷工况下,E10、M10和M25的缸内压力及其峰值降低且峰值推迟,E10和M25的缸内压力升高率降低,但M10的在低负荷时降低、中负荷时升高;同一负荷工况下,E10、M10和M25的缸内放热量及其峰值、瞬时缸内放热率峰值降低;同一负荷工况下,E10、M10和M25的燃烧循环变动程度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左鹏[5](2016)在《煤基醇类混合燃料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内燃机发展的两大问题,寻找石油替代燃料来缓解能源危机,降低污染物排放成为当务之急。而粗放型的煤炭燃烧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等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将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与内燃机替代燃料的开发工作相结合,对促进煤炭企业转型、缓解能源危机和污染从源头到终端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结合山西煤炭大省的能源优势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优势,将煤间接液化得到的F-T柴油应用于柴油机中,因其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能够显着降低NOX排放,但其过高的十六烷值使得扩散燃烧的比重增加,存在碳烟排放增加的趋势,而醇类燃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含氧燃料,能够降低碳烟排放,因此本文在F-T柴油中掺烧低碳醇类混合燃料以实现NOX与碳烟的同步降低。由于F-T柴油与醇类燃料不能互溶,为了解决混合燃料的稳定性问题,本文首先以F-T柴油与甲醇为例来研究F-T柴油与醇类燃料的互溶性,选出助溶效果最好的正癸醇作为混合燃料的助溶剂,配制10%体积比的煤基甲醇、乙醇、丁醇混合燃料分别记为M10、E10、N10,通过测试和计算得到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相对于0#柴油,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c(H)/c(C)和含氧量增加,硫含量、动力粘度与密度降低,体积热值降低。这些理化特性对于发动机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对燃烧、动力经济性、常规与非常规排放以及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混合燃料的高十六烷值特性使得其滞燃期与预混合燃烧期小于0#柴油大于F-T柴油,而扩散燃烧期却恰好相反;缸压峰值、燃烧放热率峰值相对于0#柴油都有所降低,缸压峰值相位推迟,燃烧放热率峰值相位提前,燃烧放热中心累计放热量达50%时对应的曲轴转角CA50有所推迟。醇类燃料较低的体积热值使混合燃料的动力性能相比于0#柴油平均降低10%左右,混合燃料的质量热值决定了其有效燃油消耗率上升,有效热效率下降;混合燃料的高十六烷值含氧特性实现了碳烟与NOX的同时降低,解决了NOX与碳烟排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醇类燃料的高汽化潜热值使得HC排放有所升高,混合燃料的高c(H)/c(C)及含氧特性使得CO排放明显降低;混合燃料的醇类排放主要来源于混合气中的未燃醇,得益于混合燃料以F-T柴油为基础燃料,甲醛排放有大幅度的降低。0#柴油的喷油泵振动幅值最小,混合燃料的振动幅值增加;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中,由燃烧激励导致的缸盖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大,进气门开启时气体冲击导致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小,气门开启时的气体截流冲击小于气门关闭时的气门落座冲击;0#柴油的有量纲特征参数值最大,F-T柴油的最小,混合燃料缸盖振动程度介于两者之间;而对应的无量纲特征参数值恰好相反。综合对叁种混合燃料的配制以及试验分析,混合燃料能够同时降低柴油机的碳烟与NOX排放,其中M10燃料的降低效果更明显,同时表现出燃烧柔和的特点,改善了柴油机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杨康康,李昕昕,李俊鸽,王井山,王锡斌[6](2016)在《醇类-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速摄影和粒子图像分析技术(PDIA)研究了生物柴油、B 20(80%,生物柴油和20%,正丁醇)、P 20(80%,生物柴油和20%,正丙醇)和E 20(80%,生物柴油和20%,乙醇)的喷雾宏观和微观特性,主要对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索特平均直径(SMD)和液滴尺寸分布等喷雾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柴油、B 20、P 20和E 20的喷雾贯穿距离依次减小,平均锥角依次增大.随喷射压力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燃料的影响逐渐削弱,喷雾贯穿距离和锥角主要受喷射压力和环境压力的影响.喷射压力的升高使生物柴油和醇类-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SMD减小,小粒径液滴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喷射压力为80,MPa、环境压力为1,MPa时,轴向距离为50,mm处,醇类-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相对生物柴油SMD平均减小1.6,μm(5.7%,),不同醇类-生物柴油混合燃料间SMD也依次减小,但幅度略小.醇类与生物柴油掺混可以提高喷雾质量.(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范静伟[7](2016)在《燃料化学结构对C5酯类/醇类混合燃烧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生物柴油逐渐成为各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热点。生物柴油主要由一些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乙酯组成,结构复杂,国内外学者一般采用能再现生物柴油主要燃烧氧化特性且具有相对简单结构的替代物或者替代混合物,来探究生物柴油的具体燃烧过程和机理。本文主要研究了生物柴油同分异构燃料丁酸甲酯和丙酸乙酯的燃烧特性,以及废气再循环和醇类对二者燃烧特性的影响,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为研究废气再循环对丁酸甲酯和丙酸乙酯燃烧特性的影响,从贫燃到富燃,对两种燃料中分别添加CO2和H20的预混燃烧进行对比了研究,重点讨论生物柴油替代燃料的同分异构化对燃烧主要产物及中间产物的影响,同时揭示H2O和CO2的加入对两种燃料燃烧的化学作用。结果发现,添加CO2对两种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要明显高于H20所造成的影响。加入CO2能够明显降低两种燃料的火焰温度,对两种火焰中烟黑前驱物和醛酮类污染物的生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CO2的化学作用明显抑制两种燃料生成乙醛,且在丙酸乙酯火焰中更显着。贫燃时,由两种燃料添加CO2的消耗路径分析可知,CO2的加入对丁酸甲酯消耗路径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丙酸乙酯的影响。其次,为探究醇类对两种同分异构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在不同当量比下,对添加不同比例的乙醇到丁酸甲酯和丙酸乙酯的预混火焰分别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主要讨论了乙醇对两种同分异构燃料燃烧主要产物,重要中间产物及自由基的影响,还辨识了乙醇在两种火焰中的化学作用。结果表明,丁酸甲酯火焰中,乙醇的加入促进H,O和OH叁个自由基的生成,导致乙烯酮和乙醛的浓度显着升高:丙酸乙酯火焰中,添加乙醇致使炔丙基的浓度升高。这里,乙醇的化学作用是引起自由基和重要中间产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在对冲扩散火焰实验平台上进行丁酸甲酯和丙酸乙酯分别掺混20%正丁醇的对比燃烧实验,深入研究了醇类对两种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正丁醇的加入对两种火焰中主要产物,稳定中间产物及潜在污染物生成路径的影响。实验发现,正丁醇的加入延迟了两种燃料的消耗,致使多数产物的浓度明显升高,且产物摩尔分数分布曲线的峰值向空气端偏移。这是因为正丁醇不同位置脱氢后的产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物质是乙炔,丁炔及乙醛等产物的主要生成途径。并且,正丁醇是两种混合燃料燃烧生成叁种丁烯同分异构体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邵佳伟[8](2016)在《生物柴油替代物C7酯类与醇类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生物柴油组成非常复杂,国内外研究人员一般采用生物柴油替代物或替代混合物来代替生物柴油进行基础实验,机理和化学动力学研究,C7酯类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己酸甲酯和戊酸乙酯)作为生物柴油替代物,可以用于生物柴油的基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生物柴油替代物C7酯类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与醇类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并对污染物控制的可行方法进行讨论。首先,通过对己酸甲酯掺混不同比例乙醇的低压预混贫燃火焰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研究添加乙醇对己酸甲酯燃烧特性的影响,讨论添加乙醇对己酸甲酯燃烧的火焰温度、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尤其是对潜在污染物的影响,并对乙醇的化学作用进行辨识,同时还分析了添加乙醇对己酸甲酯燃烧反应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己酸甲酯火焰中加入乙醇后,大部分潜在污染物(乙炔、炔丙基、甲醛和乙烯酮)的浓度都有所降低,主要归因于乙醇的稀释和热作用:而乙醛的浓度却大幅度地升高,这主要是由乙醇的化学作用引起的:并且乙醇的掺混浓度越高,它对潜在污染物浓度的作用就越强:己酸甲酯掺混乙醇后,燃烧反应路径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乙醇会大幅度地促进乙醛的生成。其次,生物柴油替代物与丁醇混合燃料的基础燃烧实验严重缺乏,为此,利用常压对冲扩散火焰实验平台进行了不同掺混比下的己酸甲酯/正丁醇和戊酸乙酯/正丁醇两种混合燃料的燃烧实验,分析了正丁醇的掺混以及酯类的同分异构化对混合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中间产物,尤其是对潜在污染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丁醇加入后,己酸甲酯和戊酸乙酯火焰中反应物消耗,CO和C1-C5烃类中间产物(包括潜在污染物乙炔和1-丁炔)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但是两种酯类掺混正丁醇燃烧后,乙醛的浓度都有所上升:另外,由于酯类的同分异构化,戊酸乙酯火焰中的主要产物、中间产物(甲烷和乙烷除外)和潜在污染物的浓度都高于它们在己酸甲酯火焰中的浓度。废气再循环(EGR)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污染物控制技术,为了探讨添加EGR中废气的两种主要成分(CO2和H2O)对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生成污染物影响,首先对CO2和H2O单独或同时添加至己酸甲酯的低压预混贫燃火焰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着重突出CO2和H2O的化学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己酸甲酯火焰单独还是同时添加CO2和H2O,大部分潜在污染物的浓度都有所降低,其中CO2的化学作用可抑制乙炔,炔丙基和乙醛的生成,而H2O的化学作用却导致乙炔和炔丙基的浓度增大,CO2和H2O的耦合化学作用与单独CO2的化学作用相近。其次,采用相同分析方法剖析了同时添加不同浓度CO2和H2O对己酸甲酯燃烧生成污染物的影响和两种添加物化学作用的相互影响,讨论得到己酸甲酯火焰中同时添加不同浓度CO2和H2O都会导致潜在污染物浓度降低,在不同工况下对于不同的潜在污染物,两种添加物化学作用的相互影响都有所差别。最后,分析讨论单独或同时添加CO2和H2O对不同混合比下的乙醇/已酸甲酯混合燃料的低压预混贫燃火焰中污染物生成的作用,从而深入研究乙醇的存在对EGR污染物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乙炔、丙炔基、甲醛和乙烯酮四种潜在污染物的峰值浓度而言,乙醇加入后,CO2和H2O单独或耦合作用变化很小;但对于乙醛的峰值浓度而言,乙醇掺混后,两种添加物单独或耦合作用都产生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彭小红,邱兆文[9](2016)在《醇类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做任何改动或优化调整的情况下,在一台六缸汽油机上对不同比例的醇类汽油混合燃料和纯汽油的排放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汽油相比,怠速时,M25的HC排放平均增加50%,M10、E10的HC排放分别平均降低1%、55%;M10、M25、E10的CO排放分别平均降低60%、50%、66%;M10、M25、E10的NOx排放分别平均降低60%、80%、21%。1800 r/min负荷特性下,M25、E10的HC排放分别平均增加81%、60%,M10的HC排放平均降低63%;M10、M25、E10的CO排放分别平均降低48%、29%、46%;M10、M25、E10的NOx排放分别平均降低4%、17%、3%。转速为1400~3000 r/min的外特性下,M25、E10的HC排放分别平均增加65%、45%,M10的HC排放平均下降80%;M10、M25、E10的CO排放分别平均下降56%、80%、44%;M10、M25、E10的NO_x排放分别平均增加1%、12%、9%。(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武志斐,王铁,左鹏,杨甜甜,曹贻森[10](2015)在《煤基醇类混合燃料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煤基费托(Fischer Tropsch,F-T)燃料的高十六烷值特性和醇类燃料的含氧特性,提出了F-T柴油掺烧醇类燃料的煤基混合燃料的思路。在F-T柴油中添加10%体积比的甲醇﹑乙醇与丁醇燃料,通过与0#柴油比较来研究不同的醇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0#柴油,该混合燃料的燃烧始点提前,燃烧放热中心累计放热量达50%时对应的曲轴转角CA50向后推迟,燃烧放热率第一峰值点降低,预混合燃烧放热量降低;第二峰值点升高,扩散燃烧所占比重增加。在外特性下,混合燃料的NO_x﹑碳烟与HCHO排放都大幅降低,并且相同体积甲醇燃料对于柴油机排放的优化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醇类混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植物油由于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的柴油机代用燃料的首选。植物油虽然种类繁多,却普遍具有粘度过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植物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而代用燃料研究中常见的醇类,也具有可再生等优点,并且粘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醇类来弥补植物油粘度过大的方法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根据不同原料的理化性质,按照不同的体积比配制了四组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根据各种原料的体积分数分别命名为:B20E20、B10E10、B20、B40,在测定了各组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质之后,将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应用于一台高压共轨六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该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并与柴油进行对比,以此研究混合燃料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可行性。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随着蓖麻油掺混比例提高,混合燃料的粘度、密度会有所上升,随着醇类所占比例增大,混合燃料密度、粘度、热值降低,因此混合燃料的粘度基本与柴油持平,室温条件下略高于柴油,能够满足在柴油机上应用的要求;(2)在中、小负荷下采用两阶段喷射,研究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普遍比柴油要长;在预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峰值略低于柴油,并有向后移动的趋势;在主喷射阶段,混合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则要明显大于柴油的峰值,而且随醇类所占比例增大这一趋势更加明显,醇类比例相同时乙醇占比越大这一趋势越明显;(3)混合燃料相对于柴油普遍有效燃料消耗率较高,尤其是处于低速小负荷时这一差距最为明显,当转速升高、负荷增大时,混合燃料与柴油有效燃料消耗率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而当处在本试验所测定的负荷范围内时,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则略低于柴油。(4)相对柴油而言,在不同的负荷与转速条件下,燃烧蓖麻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的废气中NO_X含量会升高,而HC的排放则与柴油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尾气中的CO与碳烟的排放则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同时颗粒物的总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粒径小于50nm的超细颗粒物相对于柴油却有所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醇类混合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毛东旭,张镇顺,沈照杰,崔文政.相同氧含量醇类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差异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

[2].杨凯.植物油/柴油/醇类混合燃料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9

[3].周楠,吴晗.醇类与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彭小红,邱兆文.醇类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6

[5].左鹏.煤基醇类混合燃料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6].杨康康,李昕昕,李俊鸽,王井山,王锡斌.醇类-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6

[7].范静伟.燃料化学结构对C5酯类/醇类混合燃烧的影响机理[D].南京理工大学.2016

[8].邵佳伟.生物柴油替代物C7酯类与醇类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9].彭小红,邱兆文.醇类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试验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武志斐,王铁,左鹏,杨甜甜,曹贻森.煤基醇类混合燃料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全负荷速度特性HC对比曲线全负荷速度特性NOX排放对比曲线全负荷速度特性CO排放对比曲线车架总成装合胎在柴油机上应用车架总成装合胎在柴油机上应用转速为1000r/min时的瞬时放热率曲线

标签:;  ;  ;  ;  ;  ;  ;  

醇类混合燃料论文_毛东旭,张镇顺,沈照杰,崔文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