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包括上层架、下层架、第一驱动单元、遥控元件和控制系统;上层架设于下层架的上方,其上设有水平的平台导轨;下层架可由人工操控并实现自动行走,其底部设有移动轮组;第一驱动单元设于下层架上,其驱动端作用于上层架,以驱动上层架相对下层架作平面移动;遥控元件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以使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运行;工作时,所述辅助平台运行至与集装箱对接,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上层架平移,以使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对接。该辅助平台采用两步法实现与集装箱的对接,初步对接和近距离遥控精准对接,可提高辅助平台与集装箱的对接速度和精准度,减少对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包括上层架、下层架、第一驱动单元、遥控元件和控制系统;所述上层架设于下层架的上方,其上设有水平的平台导轨;所述下层架可由人工操控并实现自动行走,其底部设有移动轮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下层架上,其驱动端作用于上层架,以驱动上层架相对下层架作平面移动;所述遥控元件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以使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运行;工作时,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运行至与集装箱对接,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上层架平移,以使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对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包括上层架、下层架、第一驱动单元、遥控元件和控制系统;

所述上层架设于下层架的上方,其上设有水平的平台导轨;所述下层架可由人工操控并实现自动行走,其底部设有移动轮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下层架上,其驱动端作用于上层架,以驱动上层架相对下层架作平面移动;所述遥控元件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以使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运行;

工作时,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运行至与集装箱对接,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上层架平移,以使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层架在朝向下层架的一侧设有若干上耐磨滑片;所述下层架的上方设有若干与下层架上的各上耐磨滑片分别对应且贴合的下耐磨滑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限制上层架的平移范围的限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下层架和集装箱的对接通过一设于上层架上的红外线对焦设备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的液压缸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下层架上,且其驱动方向均与平台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下层架的下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升降可调的支脚;所述支脚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并在下层架运行的过程中脱离地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下层架的下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升降可调的支脚;所述支脚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并在下层架运行的过程中脱离地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动力系统;所述支脚为液压驱动升降;所述上层架上设有卷钢抱移装置;所述动力系统为第一驱动单元、支脚和卷钢抱移装置提供动力。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层架上设置有第一卷钢垫架和第二卷钢垫架;所述第一卷钢垫架用于供与平台导轨呈平行状态的卷钢放置;所述第二卷钢电机用于供与平台导轨呈垂直状态的卷钢放置;所述第一卷钢垫架和第二卷钢垫架均设有对称的两个圆弧面,以与卷钢外壁弧度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层架还设有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卷钢垫架包括两根辊轴;两根所述的辊轴和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之间设有传动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通过滚轮与轨道进行配合。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下层架的两侧设有加固钩;所述加固钩在下层架移动时固定勾住上层架和设于上层架上的卷钢抱移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对接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

背景技术

在卷钢装载集装箱的服务系统中,为了使集装箱在不落地的情况下,达到“门到门服务”,通过在集装箱外设置辅助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专利CN208054735U“卷钢抱移器及装有该抱移器的集装箱装载卷钢系统”和中国专利CN207016175U“一种适合装载卷钢的集装箱配套系统”中的与集装箱对接辅助平台均通过第三辅助设备带动运行并与集装箱进行对接;由于每与一个集装箱对接就要移动一次,移动次数较为频繁,加上辅助平台自身长度较长,因此,在单靠位于第三方辅助设备上的驾驶人员通过远距离操作的方式难以实现一次操作完成对接,对接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在要使每次对接都达到毫米级精准对接的要求下,使得对接所耗费的时间往往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该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采用两步法实现与集装箱的对接,初步对接和近距离遥控精准对接,可提高辅助平台与集装箱的对接速度和精准度,减少对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包括上层架、下层架、第一驱动单元、遥控元件和控制系统;所述上层架设于下层架的上方,其上设有水平的平台导轨;所述下层架可由人工操控并实现自动行走,其底部设有移动轮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下层架上,其驱动端作用于上层架,以驱动上层架相对下层架作平面移动;所述遥控元件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以使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运行;工作时,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运行至与集装箱对接,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带动上层架平移,以使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在朝向下层架的一侧设有若干上耐磨滑片;所述下层架的上方设有若干与下层架上的各上耐磨滑片分别对应且贴合的下耐磨滑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限制上层架的平移范围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架和集装箱的对接通过一设于上层架上的红外线对焦设备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两个液压缸,两个所述的液压缸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下层架上,且其驱动方向均与平台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架的下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升降可调的支脚;所述支脚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并在下层架运行的过程中脱离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架的下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升降可调的支脚;所述支脚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并在下层架运行的过程中脱离地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动力系统;所述支脚为液压驱动升降;所述上层架上设有卷钢抱移装置;所述动力系统为第一驱动单元、支脚和卷钢抱移装置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上设置有第一卷钢垫架和第二卷钢垫架;所述第一卷钢垫架用于供与平台导轨呈平行状态的卷钢放置;所述第二卷钢电机用于供与平台导轨呈垂直状态的卷钢放置;所述第一卷钢垫架和第二卷钢垫架均设有对称的两个圆弧面,以与卷钢外壁弧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还设有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卷钢垫架包括两根辊轴;两根所述的辊轴和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之间设有传动带。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通过滚轮与轨道进行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架的两侧设有加固钩;所述加固钩在下层架移动时固定勾住上层架和设于上层架上的卷钢抱移装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当辅助平台需要与集装箱对接时,先通过驱动移动轮组以带动辅助平台运行至与集装箱进行初步对接,移动轮组通常为由驾驶人员通过操控驾驶系统实现运行;初步对接到位后,操作人员走到辅助平台与集装箱的对接处观察,并通过操控遥控元件以使上层架作平面移动,实现近距离精准调整对接,以较快的调整速度达到辅助平台与集装箱之间的毫米级对接要求,减少对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2、通过设置上耐磨滑片和下耐磨滑片,避免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存在直接摩擦,减少磨损,提高上层架和下层架的使用寿命;同时,上、下耐磨滑片的设置,还可确保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的平滑位移,以及使辅助平台在与集装箱对接之后受重载的情况下保证上层架和下层架受力均匀。

3、在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设置用于限制上层架相对下层架平移的范围的限位结构,以防止上层架移动过多而在抱移器承重移动的过程中出现重心偏移并发生倾覆的风险。

4、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在移动至与集装箱对接的过程中,上层架上的红外线对焦设备所发射的红外线会照射在集装箱的边框上的标记范围内,以此来进行定位,使整个辅助平台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偏移路线,并能做到与集装箱进行较为精确地初步对接。

5、第一驱动单元由两个液压缸构成,以简单地结构,实现了上层架相对下层架平移地功能,两个液压缸的设置可以保证上层架移动时的平稳性;在工作时,两个液压缸既可同方向同步移动以使上层架左右平移,也可不同方向移动以使上层架作些许摆动,进一步提高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对接的准确性。

6、下层架下端的支脚在下层架移动时呈收起状态,并且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提高辅助平台的承重能力;支腿可实现升降调节,由此,可通过调节支腿的高度来确保上层架上的平台导轨和集装箱导轨处于同一平面上。

7、通过设置第一卷钢垫架和第二卷钢垫架,可实现对卷钢的可靠定位。

8、通过将动力系统集成于下层架上,可自供电力或外接电力设备,结构更为简单、功能更为丰富。

9、第二卷钢垫架中,通过第二驱动单元驱动可实现两根辊轴的转动,进而保证横放的卷钢能够平移至上层架上的居中位置,以防止中心偏移过多而使抱移器无法正常夹持。

10、上层架和下层架还可以通过滚轮与轨道进行配合以避免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直接碰触摩擦,既保证了上层架的稳定性,还使上层架的平移更顺畅。

11、加固钩在整个辅助平台移动至与集装箱对接的过程中可固定勾住上层架和设于上层架上的卷钢抱移装置,确保移动过程中辅助平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层架的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层架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衡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包括上层架1、下层架2、第一驱动单元3、遥控元件4、限位结构5、卷钢抱移装置(图中未示出)、动力系统6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其中,上层架1和下层架2均为框架结构;上层架1设于下层架2的上方,且其上设有水平的平台导轨11;上层架1用于在下层架2带动整个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之后进行微调,以使其上的平台导轨11与集装箱导轨进行精准对接;应当理解,平台导轨11上应设置有相应的限位件,以避免上层架1上的卷钢抱移装置移动过头而出现倾覆的现象。

上层架1在朝向下层架2的一侧设有若干上耐磨滑片12,且优选地,各上耐磨滑片12 可均匀地设置于上层架1朝向下层架2的一侧,以提高承重时的受力均匀性。

优选地,上层架1上设置有第一卷钢垫架13、第二卷钢垫架14、第二驱动单元15和红外线对焦设备17,其中,第一卷钢垫架13用于供与平台导轨11呈平行的卷钢放置,第一卷钢垫架13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圆弧面,以与卷钢外壁的弧度相匹配;具体地,第一卷钢垫架13由一底垫和对称且固定设置于底垫两侧的侧垫构成,两侧侧垫朝上的一面形成有所需的圆弧面,实现对卷钢的可靠定位。

第二卷钢垫架14用于供与平台导轨11垂直的卷钢放置,第二卷钢垫架14上也设有对称的两个圆弧面,以与卷钢的外壁的弧度相匹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卷钢垫架14包括两根辊轴,两根辊轴和第二驱动单元15的驱动端之间张紧有传动带16,第二驱动单元15 的驱动端通过驱动传动带,带动两根辊轴转动,进而实现对放置于两个辊轴上的卷钢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功能,保证横放的卷钢能够平移至上层架1上的居中位置,以防止中心偏移过多而使抱移器无法正常夹持;其中,两根辊轴上均设有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套设于辊轴外周壁上的垫块,每根辊轴上的两块垫块彼此相对的一面形成了倾斜朝上的上述所需的圆弧面。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单元15可由旋转电机构成,当然不仅限于旋转电机,其还可由其他可实现旋转驱动作用的驱动元件构成;此外,传动带还可采用链条代替,且采用链条时,两根辊轴和第二驱动单元15的驱动端应相应地同轴固接上与链条匹配的齿轮。

下层架2由人为操控并实现行走,其上设有移动轮组22、支脚23、下层架轨道24和加固钩25。其中,移动轮组22设于下层架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移动轮组22由一驾驶系统提供动力并驱动运行,用于带动下层架2运行,以实现整个辅助平台与集装箱进行对接。具体地,当辅助平台需要与集装箱对接时,先通过驱动移动轮组22以带动下层架2运行并使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进行初步对接,移动轮组22通常为由驾驶人员通过操控驾驶系统实现运行;初步对接到位后,操作人员走到辅助平台与集装箱的对接处观察,并通过操控遥控元件4以使上层架1作平面移动,实现精准调整对接,以较快的调整速度达到辅助平台与集装箱之间的毫米级对接要求,减少对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红外线对焦设备17设于上层架1的两侧,当卷钢装载辅助平台需要运行至与集装箱对接时,红外线对焦设备17发射一光束,并以光束是否照射到集装箱上所指定的区域内判断下层架2是否在指定的路径内,若卷钢装载辅助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红外线对焦设备17所发射的光束未落入到集装箱上的指定区域内,那么就需要调整下层架2的运行方向,以使光束重新落入至指定区域,从而保证下层架2在运行到位之后,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能够实现与集装箱进行较为精确地初步定位,应当理解,该初步定位之后的平台导轨11和集装箱导轨误差应在上层架1可调整的范围之内。

支脚23均匀地分布于下层架2的下端,优选地,支脚23地数量至少采用四个,并分别设于下层架2的四个角落处;本实施例中的支脚23能够实现升降调节,且支脚23在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对接到位时支撑到地面,提高辅助平台的承重能力,当下层架2在处在移动的过程中的时候,支脚23处于收起状态并脱离地面,以避免下层架2移动时出现支脚23与地面发生刮擦的现象,同时,还可通过调节支腿的高度来确保上层架1上的平台导轨11和集装箱导轨处于同一平面上。优选地,支脚23可由液压缸实现升降。

上层架1和下层架2之间通过滚轮与轨道进行配合;具体地,下层架2上的下层架轨道 24用于与上层架1进行定位配合,以使上层架1能够沿着下层架轨道24平移,既保证了上层架1的稳定性,还使上层架1的平移更顺畅;但需要说明的是,当下层架2通过下层架轨道24与上层架1进行定位配合时,在下层架轨道24的限制下,第一驱动单元3中的两个液压缸的驱动方向只能一致,也即,第一驱动单元3不能出现驱动上层架1相对下层架2摆动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下层架2在其两侧设置有加固钩25,加固钩25可在下层架2带动整个辅助平台移动至与集装箱对接的过程中固定勾住上层架1和设于上层架1上的卷钢抱移装置,以确保移动过程中辅助平台的安全性。

优选地,下层架2的上方设有若干与下层架2上的各上耐磨滑片12分别对应且贴合的下耐磨滑片21;本实施例中的上、下耐磨滑片21分别为对称且均匀地分布与上层架1和下层架2上,以提高受力地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的上、下耐磨滑片21由钢材制得,其耐磨强度和承重强度大;通过设置上耐磨滑片12和下耐磨滑片21,避免上层架1和下层架2之间存在直接摩擦,减少磨损,提高上层架1和下层架2的使用寿命;同时,上、下耐磨滑片21的设置,还可确保上层架1和下层架2之间的平滑位移,以及使辅助平台在与集装箱对接之后受重载的情况下保证上层架1和下层架2受力均匀。

第一驱动单元3设于下层架2上,其驱动端作用于上层架1,第一驱动单元3用于驱动上层架1相对下层架2作平面移动并使上层架1上的平台导轨11与集装箱导轨实现对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3包括两个液压缸,两个液压缸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下层架2上,且其驱动方向均与平台导轨11的延伸方向垂直。上层架1需要移动调整时,两个液压缸的驱动端既可以同步地向同一方向移动以实现上层架1的左右平移,也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是上层架1形成些许地摆动,提高平台导轨11与集装箱导轨对接地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单元3应当不仅限于由液压缸实现其所需功能,其还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的螺杆\/丝杠,或是由可转动地齿轮带动的移动的齿条实现其所需功能。

遥控元件4为一外置的遥控器,其与辅助平台上的控制系统相配套,以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相应指令以使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运行;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元件4还可以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支脚23高度调节指令,以使控制系统控制支脚23进行升降,保证平台导轨与集装箱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上。

限位结构5用于限制上层架1相对下层架2平移的范围,具体地,上层架1和下层架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限制上层架1的平移范围的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包括限位柱51和限位环52,限位柱51设置于下层架2上,限位环52设置于上层架1上,当上层架1移动至限位环52卡接于限位柱51上时,上层架1停止运行,放置移动过大,造成辅助平台重心不稳并发生倾覆的风险。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的数量有四组;各组四个限位环52分别设于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四个角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上层架1移动过多而导致上层架1或上层架1上的卷钢抱移装置发生重心偏移,本实施例中,上层架1相对下层架2左右平移的范围不宜过大。

卷钢抱移装置设于上层架1的上方,其由动力系统6提供动力并运行于辅助平台和集装箱之间。

动力系统6和控制系统电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单元3和支脚23均采用液压缸,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动力系统6为用于为第一驱动单元3、支脚23以及卷钢抱移装置提供液压的液压系统;通过将动力系统6集成于下层架上,可自供电力或外接外接电力设备,结构更为简单、功能更为丰富。控制系统还与遥控元件4、第一驱动单元3电和卷钢抱移装置电连接,遥控元件4向控制系统发送相应的第一驱动单元3或支脚23高度调节的运行指令,控制系统根据所接收到的指令控制第一驱动单元3或支脚23运行,以实现上层架1的平移调整和支脚23的升降调整。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为了保证其在与集装箱对接的过程中卷钢抱移装置运行时集装箱的稳定性,还配套使用有至少两根平衡支撑腿7,平衡支撑腿7为柱型结构,其上端设有放大部以用于抵接集装箱的拖架后端,其下端也设有一放大部,以用于支撑于地面,从而保证了卷钢装载时集装箱不会因为货物的移动而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防止平台导轨11与集装箱导轨不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平衡支撑腿7在未使用时可挂设于辅助平台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找到待转载卷钢的集装箱,然后,将两根平衡支撑腿分别支撑于集装箱拖架后端的两侧,待集装箱平衡之后,驾驶人员在驾驶座上就座并操控驾驶系统,以使移动轮组22运行并带动下层架2、上层架1及卷钢抱移装置向集装箱所在处移动,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下层架2及整个辅助平台通过由红外对焦设备所发射的光束发射至集装箱的指定区域内进行定位运行,实现卷钢装载辅助平台与集装箱的初步对位,通过操控遥控元件4使下层架2底部的支脚23下降至支撑到地面,并调整支脚23的高度,以使上层架1上的平台导轨11和集装箱导轨处于同一平面上;解开下层架2侧边的各加固钩25,松开下层架2与上层架1和卷钢抱移装置的连接,通过操控遥控元件4以使第一驱动单元3中两个液压缸同时运行,使上层架1相对下层架2平移并观察平台导轨11,以使平台导轨11和集装箱导轨实现毫米级的精确对接,对接完成,即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卷钢抱移装置运行,以装载卷钢;卷钢装载完成,驾驶人员可以驾驶撤离辅助平台,撤除平衡支撑腿即可。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说明书所列的全部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813.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684855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5G65/00

专利分类号:B65G65/00;B65G65/32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马达

第一申请人:王马达

申请人地址:36221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前尾村前尾路133号

发明人:王马达

第一发明人:王马达

当前权利人:王马达

代理人:娄烨明

代理机构:35207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用于对接集装箱的卷钢装载辅助平台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