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251800
摘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教师对千差万别、瞬息万变的学生思维的动态驾驭。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应当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当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否则,非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应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挫。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是否可以为l?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回答,每个同学都有想尝试的愿望,给他们提供了机会。通过强化联系,比较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及时地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如果教师只注重课堂提问的数量,一味地进行满堂问,那和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人,没有走出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用琐碎无意义的问题带着学生走等,这些提问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新课改目标不符。所以,要正确认识新课改下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讨论环节,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出一些心得、结论,这是学生思考后的成果,对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式。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的启发性是提问艺术的精华。从信息论角度看,启发性提问能创造信息差,易于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又来自于提问形式的创造性,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即使对同一问题,也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问人之未问”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高中数学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例如,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为“95后”甚至“00后”,普遍对与钱有关的例子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解概率论和排列组合内容时,可以提出学生比较了解的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
五、课堂提问要兼顾学生整体
新课改倡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兼顾到所有学生,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问题层层递进,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地成长、进步。著名的教育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地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地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参考文献
[1]傅海伦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4]张阿南论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之路径[J].考试周刊,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