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辽宁沈阳110042)
【摘要】目的:探讨伽马刀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OPEN式体部伽马刀治疗。其中56例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即伽马刀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伽玛刀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马刀治疗骨转移癌效果确切,近期疗效好,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可有减轻疼痛、增强疗效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伽马刀;唑来膦酸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096-02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20%~40%的患者发生骨转移[1]。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上升,骨转移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骨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控制局部病灶的同时减轻疼痛及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是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目的。伽马刀采用伽马射线几何聚焦的照射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在病变区域,使肿瘤在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照射,而周围组织损伤极小,这对于椎体转移瘤患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髓,具有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增强疗效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2015年在本院接受伽马刀或伽马刀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共计116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30例;年龄34~85岁,平均62.1岁。伽马刀治疗组(单纯治疗组)60例,伽马刀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56例。一般状况评分(KPS)60~100分,预计生存期均大于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疼痛强度及骨转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设备
采用设备为武汉康桥公司生产的KLF-A型OPEN式立体定向体部伽马射线放射治疗系统(简称体部伽马刀)。
1.3治疗方法
单纯治疗组给予伽马刀治疗,用体位固定床和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双手上举紧握定位棒,体表标记重复定位点。在平静自主呼吸下行CT增强扫描,层厚3~5mm,扫描范围180mm,将获得的图象资料和相关数据以专用网络传输至TPS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在增强CT图象上勾画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部分参照ECT、PET或MRI。制定治疗计划时,根据肿瘤大小采用不同的准直器在靶区内填充,形成和靶区形状相似的三维高剂量曲线,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均控制在耐受剂量范围内,PTV覆盖95%以上CTV,等剂量曲线50~80%,中位值63.6%,分割处方剂量240~360cGy,重复治疗8~12次。联合治疗组:伽马刀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第1天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15min,每4周重复,至少用药3周期,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疗效评定标准
1.5.1止痛疗效评价采用数字评分法对疼痛疼痛进行分级: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和体力下降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疼痛减轻≥2个极差;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和体力下降的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疼痛减轻1个极差;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和体力下降的症状无变化或在加重,其生活治疗未获得提高或在下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晚期放射性损伤根据RTOG晚期放射性损伤分级方案分为5级[2],脊髓:0级,无;1级,轻度LHremittent综合征;2级,重度LHermitte综合征;3级,在或低于治疗脊髓水平有客观的神经体征;4级,同侧、对侧象限性瘫痪;5级,直接死于放射晚期反应。
2.结果
2.1两组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的比较
经过1个月的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单纯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比较
经过3个月的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单纯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和晚期放射性损伤
主要不要反应有低热11人,全身乏力4人,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正常治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发生。全组病例无1列出现2级以上的晚期放射性损伤。
3.讨论
骨转移瘤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癌性骨痛剧烈而持久,止痛药效果欠佳,部分患者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产生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独应用伽马刀治疗骨转移瘤,此疗法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产生的高能量来杀灭骨骼中的癌细胞,从而减轻癌灶对骨骼的侵犯、压迫和破坏,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2]。研究表明放疗对单发或局限性的骨转移瘤疗效好且副反应较小,然而骨转移瘤往往是多发性的,因此放疗很难兼顾到每一个部位,同时单一病灶若放射治疗后疼痛再发,短期内也难以再行放射治疗。
唑来膦酸类药物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恶性肿瘤晚期发生的骨转移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但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灶的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是有限的,很多患者在治疗中骨转移癌继续进展。通过伽马刀对局部骨转移病灶的照射,不仅提高了靶区剂量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而且有力地保护了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性损伤的发生。伽马刀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骨转移癌的治疗中集合了二者的优势,提高了对疼痛的缓解率,且提高了骨转移瘤的治疗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这种联合治疗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先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91.
[2]马建华,郭嘉漪.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4(9):72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