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船舶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船舶,噪声,频率,标准,声强,螺距,俄罗斯。
船舶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张伟,蒋军,杜鹏飞[1](2019)在《可调螺距螺旋桨引起的船舶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桨与导流罩间隙随着螺距变化而不同,螺旋桨与导流罩在安装时的间隙偏差,造成螺旋桨在一定范围内会发生桨与导流罩有轻微摩擦的情况,从而造成船舶整体振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19年04期)
黄金林,许东方,高占峰[2](2019)在《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攻克船舶振动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应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之邀,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振动控制技术小组参与了3300TEU集装箱船振动控制方案制定工作,攻克该型船振动难题。通过对3300TEU集装箱船大量振动测试数据和振动响应频谱图进行对比分析,振动技术小组从一系列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19-06-26)
童少君[3](2019)在《船舶振动及其管理方面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一名船舶管理人员的角度,概述了引起船舶振动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日常管理中,根据船上已有的条件和技术,采取哪些措施使船舶振动控制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并以遇到的实际情况为例提出需注意的一些事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5期)
付佳,徐智言,王铭[4](2018)在《船舶振动ISO 20283-5新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船舶振动标准越来越严格,而我国船舶企业对振动控制的关注程度还不够。2016年12月提出的新振动评价标准给我国船舶建造水平带来严峻挑战,对船舶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将新制定的振动标准ISO 20283-5:2016(E)与当前振动标准ISO 6954:2000(E)进行深入对比,讨论新旧标准的差异,并用新旧标准对实船试航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船舶建造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标准的要求。船舶设计与建造人员需要对新标准进行仔细研究,才能提高我国的造船水平,使我国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船舶强国。(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2期)
翟恒宇[5](2018)在《基于传递矩阵的船舶振动噪声预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船舶和水下航行器结构而言,振动噪声水平是衡量其战斗力与生命力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的快速预报已经成为工程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仿真评估存在计算规模大、求解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船舶设计建造进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基于传递矩阵理论分别建立了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分析模型和舾装复合结构声学性能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同时开展了结构形式等因素对船舶振动及舾装复合结构声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开发了船舶振动及舱室噪声快速预报软件,提出了船舶舱室噪声舾装防护流程,旨在为船舶舱室噪声舾装防护设计提供参考。论文首先针对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预报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不同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在现有解析法与数值预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半解析法—传递矩阵法来评估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特性。其次,本文基于传递矩阵法分别建立了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分析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基于其开发了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特性快速预报软件,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快速性。最后以某水下航行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特征参数对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为方案设计阶段船舶及水下航行器结构振动噪声预报提供方法及数据参考。再次,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舾装复合结构声学性能分析模型,并通过复合结构声学性能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别探究了不同结构形式及参数对舾装复合结构微观声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吸声型和隔声型舾装复合结构能够增加噪声传递能量损耗、降低噪声传递能量,使舱室噪声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可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最后,基于统计能量法开发了船舶舱室噪声快速预报软件。并以某型巡逻船为例,进行了其典型航行工况下全船舱室噪声特性分析,明确了该船舱室噪声设计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针对噪声超标舱室及区域进行了声学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船舶舱室噪声声学防护方案,旨在为船舶及水下航行器舱室噪声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4-01)
史杰远,刘红敏,徐冉冉,范成龙[6](2018)在《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船舶振动、噪声舒适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船舶振动、噪声舒适度,提出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评价方法。基于适应性理论,考虑船舶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从生理、心理角度揭示人对振动等不舒适因素反应的不确定性。利用一般的振动舒适度指标——振动加速度,考虑船舶不同区域乘客和船员的振动舒适度感受,以及不同的人对同一振动的舒适度感受差异性,采用集值统计法得到烦恼率算法。实船测试和问卷调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建彰[7](2018)在《高速型船舶振动响应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船航速高、刚度小、激振力大且频率高,在设计过程中振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对高速船振动敏感位置进行固有频率与振动响应的计算,提出适用于高速船振动强度的计算方法,对高速船的设计与建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魏建荣[8](2017)在《声强可视化在船舶振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船舶日常运行中,受到海风、海浪和动力系统电机转动等因素的影响,船舶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船舶结构的振动有可能导致结构失效,使船载精密仪器的精度下降,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在现代舰船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其抗海浪冲击性能和航行稳定性,必须要进行船舶的振动特性分析。船舶结构的声振特性对于研究船体结构的噪声源、振动耗散机理等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声强可视化技术,对船舶结构的声振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船舶钣金结构件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模拟。研究表明,声强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船舶振动特性分析的效率,对改善船舶的结构设计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曾红莉,郭娅,张尤尤[9](2017)在《俄罗斯船舶振动噪声标准分析研究——关于CH2.5.2.048-96和CH2.5.2.047-96》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应用对象、主要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中国与俄罗斯船舶振动和噪声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对提升我国船舶振动噪声标准相关技术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船舶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7年05期)
梁向东[10](2017)在《探讨船舶振动声辐射中的非简谐激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低速航行时,机械噪声是船舶辐射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物体的机械振动是船舶机械噪声的主要诱因。在判定诱发机械噪声的振源中,往往根据噪声的频率特性寻找频率特性相同的机械振动体,以此确定该振动物体为诱发机械噪声的振源。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其诱发的船舶辐射噪声之间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的频率关系。常见的低频脉冲激励,它既可以诱发同频率的辐射噪声也能诱发频率较高的辐射噪声。即诱发机械噪声的机械振动激励和噪声之间存在频率特性不一致的可能性。非简谐激振是产生这类和辐射噪声频率不一致的振动声辐射现象的诱因。本文从产生机械噪声的机理着手,分析这种频率相异的振动噪声现象,阐述这类非简谐激励源诱发船舶机械噪声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1)
船舶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日前,应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之邀,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振动控制技术小组参与了3300TEU集装箱船振动控制方案制定工作,攻克该型船振动难题。通过对3300TEU集装箱船大量振动测试数据和振动响应频谱图进行对比分析,振动技术小组从一系列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船舶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进,张伟,蒋军,杜鹏飞.可调螺距螺旋桨引起的船舶振动[J].机电设备.2019
[2].黄金林,许东方,高占峰.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攻克船舶振动难题[N].中国水运报.2019
[3].童少君.船舶振动及其管理方面的探讨[J].中国水运.2019
[4].付佳,徐智言,王铭.船舶振动ISO20283-5新标准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5].翟恒宇.基于传递矩阵的船舶振动噪声预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6].史杰远,刘红敏,徐冉冉,范成龙.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船舶振动、噪声舒适度评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8
[7].李建彰.高速型船舶振动响应计算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8
[8].魏建荣.声强可视化在船舶振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17
[9].曾红莉,郭娅,张尤尤.俄罗斯船舶振动噪声标准分析研究——关于CH2.5.2.048-96和CH2.5.2.047-96[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7
[10].梁向东.探讨船舶振动声辐射中的非简谐激振现象[C].第十六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