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存储器论文_马屹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存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态,存储器,数据,原子,可编程,门阵列,物理。

固态存储器论文文献综述

马屹巍[1](2018)在《小规模星载固态存储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实验数据从早期的卫星遥测遥控信息到现如今的各类载荷相机高清度图片,逐渐成为航天任务的主要产出。星载固态存储器可以对卫星数据传输分系统所收集的关键信息进行储存、在轨处理及下传,是航天数传分系统重要的组成设备,从某种角度讲,星载固态存储器的性能决定了整个航天任务完成的质量。NAND型FLASH作为当今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存储介质,具有读写速度快,可靠性高以及掉电不丢失的特点,在航天领域利用NAND型FLASH在固态存储器中存储外部输入的有效载荷已经成为主流的设计思路,本文通过采用NAND型FLASH总线并行扩展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固态存储器对数据的读出写入速度。针对固态存储器内部对数据流的处理方法,本文利用控制技术高速有效的实现外部数据的写入以及读出,该方法很大程度上节省了CPU的资源,使得CPU可以完成对固态存储器各个功能的调度、切换以及对FLASH的坏块管理与维护,在控制器以及CPU的共同协作下,固态存储器在记录、回放的同时中能够反馈更多的实时信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固态存储器的操作也更加灵活。传统的固态存储器具有数据吞吐量高,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多用于大型科研卫星,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微小实验卫星升空发射,对于固态存储器的需求也从存储能力高、记录回放速率快转变为多接口,操作灵活等特点。本文设计的固态存储器与外部多个载荷设备相连接,对于多路载荷在同一时刻写入固态存储器有效数据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FPGA内部的嵌入式RAM对不同类型载荷进行分类缓存的方法,同时在内部对不同类型的载荷进行标识组帧,解决了传统固存接口单一,对内部数据零处理的缺点。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基于闪存存储介质的星载嵌入式固态存储器的研究和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9-01)

[2](2018)在《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日前通过完善相关技术,研制出了迄今储存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其存储能力相比目前计算机存储设备提高了1 000倍。研究负责人、阿尔伯塔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罗申·卡尔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借助新存储器,人们可以将i Tunes上所有的4 500万首歌曲存储到25美分硬币大小的表面上,而仅仅是在5年前,业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研究团队应用所研发的用于制造原子级电路的技术,这一技术(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刘霞[3](2018)在《迄今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刘霞)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完善相关技术,研制出了迄今储存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其存储能力相比目前计算机存储设备提高了1000倍。最新研究负责人、该校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罗申·卡尔表示:“从根本(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7-31)

崔道江,张小平,李勇[4](2018)在《固态存储器短周期存取速度动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控制方法出现数据误码、存储内存不足问题,导致控制性能变差,为了解决该问题,需对固态存储器短周期存取速度进行动态控制;根据短周期存取速度控制原理,采用均衡加重技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据传输介质来解决数据误码问题;利用NANDFLASH双平面交替编程的分时加载操作方式,扩大存储内存;使用二级缓存方式对扩大后的内存数据进行缓存读取,根据多线组合指令动态控制缓存读取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该方法最低误码率可达到5%,控制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6期)

侯天喜[5](2018)在《基于eMMC阵列的高速固态存储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速数据存储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高带宽和大容量存储的要求,传统的方式为采用FLASH阵列的方式。然而,NAND FLASH存在坏块检测、编码校验、擦写均衡过于复杂等一系列缺陷,增加了系统开发成本,影响了项目开发效率和系统升级。eMMC(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因其速度快、设计简单、便于升级与管理的优势,解决了NAND FLASH开发缺陷。针对传统存储器的上述问题,结合eMMC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eMMC新型存储介质的高速存储器的设计思路。本文首先对eMMC5.0规范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指标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存储器以FPGA作为主控制器,按照功能划分为SFP光纤接口模块、DDR3高速缓存模块、eMMC阵列存储模块和与上位机通信的千兆网模块。在系统逻辑设计中重点介绍了eMMC阵列控制逻辑的实现。通过对eMMC阵列的初始化单元、传输控制单元、命令接口单元以及阵列同步逻辑单元的设计,实现了eMMC阵列在HS400工作模式下的数据存储。然后对系统其他模块进行设计,配合完成整个系统的存储功能。最后,依据设计方案,搭建了硬件测试平台。使用ChipScope、IBERT等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在线调试。重点对eMMC阵列控制器进行了调试,并对SFP光纤接口模块和DDR3高速缓存模块的逻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使用eMMC新型存储介质的高速固态存储器能够实现156MB/s的存储带宽,同时具有容量大、可移植强与系统升级容易等特点,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开展的基于eMMC阵列的高速固态存储器的研究与设计,为后续动态测试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6-03)

任海,刘伟亮,唐振刚,张风源,潘乐乐[6](2018)在《一种高效的星载高速固态存储器坏块管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的多样化,星载固态存储器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存储速率越来越高,在轨寿命越来越长;基于NAND Flash的星载固态存储器的并行存储方案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NAND Flash存在初始坏块,且Flash芯片中坏块分布离散性较大;当固态存储器存储速率较高,并行存储的Flash芯片数增多,坏块经迭加映射后,使固态存储器有效容量损失较大;针对高速固态存储器的坏块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坏块管理算法,通过对坏块进行地址映射和替换,使固态存储器初始有效容量与装机容量的比值在高速并行存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在97%左右,提高了Flash芯片存储容量的利用率,延长了大容量星载高速固态存储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1期)

刘银萍,谢俊玲,谷羽,宗宇,赵微[7](2017)在《基于FPGA的固态存储器信号处理单元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固态存储器信号处理单元的设计与验证。系统以8051核为控制,通过接收到的系统命令和模式指示,采集、编码、存储和传输来自各传感器的遥测信号,切换工作模式,和提供控制接口。完善的状态机设计和验证保证了系统能正确的切换各种工作模式和处理传感器数据,为宇航级信号处理应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产品。(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军民融合论坛暨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2017年)》期刊2017-12-05)

杨志勇[8](2017)在《星载固态存储器文件化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基于NAND Flash存储介质的星载固态存储器面临着大容量、高速率、多任务、多载荷等应用需求。目前星载固态存储器中的存储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存储块地址固定分区的环形队列顺序存储的传统方案,实现对有效载荷数据的存储、回放和擦除等功能。传统的存储管理方案中,软硬件之间的耦合性强,软件代码的可移植性差,不能有效应对不同型号任务的星载固态存储器所提出的挑战。本文借鉴基于NAND Flash的文件化系统设计方案,提出星载固态存储器文件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该系统软件将未使用块、无效块和载荷数据存储块等叁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块分别链接起来,形成存储块链表结构的文件,即实现存储块文件化的管理;采用面向对象的合成设计模式,实现文件化管理系统软件中的树形目录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策略设计模式,实现根据星载固态存储器断电状态,选择相应的初始化方案,并实现在正常断电和异常断电校验成功这两种情况下的快速启动;采用对所有载荷目录轮询一次回放一个文件的方式,实现有效载荷文件回放到地面接收站;采用水位法对星载固态存储器中剩余容量实时监测,删除满足删除条件的文件,从而保证足够的容量存放有效载荷新产生的数据;摒弃传统的坏块替代算法,采用四级流水乒乓缓冲机制实现文件化坏块管理,解决星载固态存储器存储速率抖动问题。文件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分层的设计方式,有利于隐藏底层的硬件和软件的交互细节,向上层提供相应的文件操作接口,实现架构的松耦合,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7-06-01)

宋琪,李姗,朱岩[9](2016)在《星载固态存储器数据管理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星载存储器的数据管理水平,应对Flash应用复杂、国内半导体工业水平较低、航天任务性能可靠性等需求提升等挑战,基于实际卫星任务需求,结合四级流水、四倍总线扩展技术,提出一种的多分区数据管理结构设计,通过分析和仿真介绍了数据流通路的特点及性能,存储器吞吐率接近1 Gbps,能够有效满足航天任务需求。同时根据典型数传系统数据处理流程,给出了此数据结构设计下由地面接收数据逆向寻址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大大降低地面测试、数据分析工作的复杂度。(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杨玉华,刘兴俊,任俊杰[10](2016)在《基于FPGA的高速固态存储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信号采集系统中高采样率和ADC(模数转换器)带宽产生的海量数据的高速存储问题,对基于FPGA控制的LVDS(低压差分信号)高速数据通信接口的NANDFLASH为存储介质的高速固态存储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高速固态存储器采用了均衡加重、交替双平面交叉编程的分时加载技术操作、基于FPGA的二级缓存和叁线组合指令等优化措施,平均存储速度不小于59 MB/s。高速固态存储器已成功应用于某导弹发射数据回收试验,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已通过工程实践验证。(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6年03期)

固态存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日前通过完善相关技术,研制出了迄今储存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其存储能力相比目前计算机存储设备提高了1 000倍。研究负责人、阿尔伯塔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罗申·卡尔表示,从根本上来说,借助新存储器,人们可以将i Tunes上所有的4 500万首歌曲存储到25美分硬币大小的表面上,而仅仅是在5年前,业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研究团队应用所研发的用于制造原子级电路的技术,这一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存储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屹巍.小规模星载固态存储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J].机械制造.2018

[3].刘霞.迄今存储密度最高的固态存储器问世[N].科技日报.2018

[4].崔道江,张小平,李勇.固态存储器短周期存取速度动态控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5].侯天喜.基于eMMC阵列的高速固态存储器的研究与设计[D].中北大学.2018

[6].任海,刘伟亮,唐振刚,张风源,潘乐乐.一种高效的星载高速固态存储器坏块管理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7].刘银萍,谢俊玲,谷羽,宗宇,赵微.基于FPGA的固态存储器信号处理单元设计与验证[C].航天电子军民融合论坛暨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2017年).2017

[8].杨志勇.星载固态存储器文件化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7

[9].宋琪,李姗,朱岩.星载固态存储器数据管理结构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6

[10].杨玉华,刘兴俊,任俊杰.基于FPGA的高速固态存储器优化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6

论文知识图

大容量固态存储器系统框固态存储器试验数据固态存储器总体原理框图固态存储器样机DPT锁相环时钟锁定范围与固态存储固态存储器指令及遥测利用数据...

标签:;  ;  ;  ;  ;  ;  ;  

固态存储器论文_马屹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