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浦启动就有希望(论文文献综述)
宋长利[1](2019)在《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规模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过程中,全球港口呈集聚化发展趋势。我国沿海港口为了提升在全球竞争范围中的整体实力,逐渐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由于港口群形成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港口环境,从而使得港口产生出巨大的聚集经济辐射效应,推动腹地经济不断向港口群四周及内陆扩展。聚集经济效应不仅推动了港口群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我国港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港口群区域内港口之间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港口群整体,发挥港口群聚集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关于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的经验,总结沿海港口群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并分析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其次,对影响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基于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各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港口吞吐量等生产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分别对各沿海港口群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港口进行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对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港口群港口进行产业集聚水平评价;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Geoda软件计算对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各沿海港口群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港口群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的是总结当前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和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各沿海港口群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明确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为我国沿海港口群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石立春[2](2019)在《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化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现实社会状况、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前民粹主义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思重大理论问题的题中之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工作的系统开展,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网络民粹主义认知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进一步丰富发展民粹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乃至于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从实践层面上来说,有助于网络民粹主义疏导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全球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借鉴。当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呈现出激流勇进的演绎态势,这与国内外大环境密切相关:民众政治参与觉醒中责任问题备受关注、社会转型期利益表达频现底层抗争、网络时代政治传播滋生社会焦虑,以及全球政治右倾发展加剧民主危机等。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爆发,以酿发舆情危机为主要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将1994—2009年视为以贴吧、博客等为主要载体的舆情爆发阶段,将2009—2012年视为以微博为主要载体的民众狂欢阶段,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视为新时代公民政治心态民粹化阶段;可以划分为贫富对抗(如“杭州飙车案”,2009)、官民对立(如“我爸是李刚案”,2010)、反智主义(如“复旦大学黄山门”,2010)、底层叙事(如“夏俊峰案”,2011)、裹挟爱国主义(如“反日保钓游行”,2012)以及环境保护(如“什邡钼铜事件”,2012)六种类型的网络民粹事件。不同阶段的网络民粹事件呈现出不同的演绎态势,不同类型的网络民粹事件具有着不同的演绎特征。从诱发要素上来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复杂矛盾的持续浇灌,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发的前提与基础;部分民众在社会进步中迷失信仰、在物质丰裕中失去幸福、在追求理性中集聚戾气、在感恩时代中滋生怨恨,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演绎的重要因素。从时代表征上来说,在诱发因素维度,坚守利益争夺为核心的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是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深度演绎的首要特征;在叙事方式维度,强调舆论审判为代表的抗争叙事、实现道德情感主义式的群体认同与大众狂欢,是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演绎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影响维度,衍生情绪发泄相伴随的网络暴力、诱发阶层鸿沟与社会撕裂,成为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持续演绎的又一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网络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治素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是,相对于其正面价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激流勇进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危害,更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以底层、哄客、对抗叙事为演绎手法,将矛头直指官员、富人、警察以及专家学者,与民主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必然构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的严重干扰,消解社会精英权威,诱发政府公信力失范危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掌握社会资源精英群体的仇视,形塑出对官员、富人、警察、专家等群体的“仇+”心理,对普通人生活的浪漫化描述以及普罗大众崇拜,与民族主义相合流的极端演绎态势,势必进一步助长社会上的暴戾之气,极易诱使民众在形塑极化心理中走向零和博弈,背离社会理性平和的发展方向;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二元对立话语方式的推崇,将进一步深化社会阶层间的信任危机,激化民众间的阶层对立情绪,势必进一步拉大社会阶层间的隔阂,诱发社会分裂;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均贫富”观念的推崇,误导民众将共同富裕与平均富裕、同步富裕,共享发展与平均发展、齐步发展相等同,主张通过对内“清算原罪”、对外“清理外资”来实现共享发展,实则是对实现共享发展方式的错误选择,鼓动非理性、非法治式的共享发展,破坏社会秩序、损害法律权威,必将动摇当代中国共享发展之基、危及共享发展之路。鉴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是民粹主义全球性泛滥与区域本土化进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疏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尚需借鉴参考国外应对民粹主义的经验教训。在苏俄,列宁采取“以激进对激进”,实现社会民主党的社会革命党化,保持一种革命姿态走在民粹主义前列,迅速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最终在十月革命中掌握了政权。但是,苏俄应对民粹主义的教训又是惨痛的,社会民主党依靠比社会革命党更激进的革命策略,赢得革命胜利,但胜利之后,未能及时清算激进革命策略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继续推行更加激进的方针、策略,导致苏俄在“激进→更激进”的道路上积重难返,最终深受斯大林模式消极因素所害而沉疴难愈,这实质上是前苏式马克思主义对民粹主义斗争的失败。在拉美地区,以庇隆主义为代表的民粹派领袖,以民粹主义对抗民粹主义,采取迎合底层民众、短期效益良好的民粹式政治经济策略,往往能迅速赢得广大城市劳工的支持,但是,这种“寅吃卯粮”、“涸泽而渔”的政治经济政策,使得国家逐渐陷入政治、经济恶性循环之中,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在中东欧地区,匈牙利等国家在社会剧烈变迁进程中,承继本国政治文化传统,契合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形成了劣质但能抵御危机的民主体制,成功规避了类似于拉美民粹型威权独裁统治的生成,这也可视为应对民粹主义的成功经验,虽然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并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其应对民粹危机的方式,仍值得我们多加参照。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疏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人民主体思想,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防御性与竞争力、权威性与吸引力,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持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民众形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从而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利益诉求中彰显社会公正。当前,人们需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正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的必然性与存续的长期性,基于世界民粹史纵向审视、基于全球视野横向对比,认识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坚持理论研判与技术甄别相结合,强化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科学研究,实现对网络舆情中民粹元素的精准识别、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演绎态势的跟踪分析,从而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疏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公民教育,培育负责而又积极的新时代公民,强化公民社会心态引导工作,助推公民理性参与政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聚焦社会问题,坚持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易于诱发网络民粹事件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重点清理易于引发公权力质疑的相关问题,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充实人民获得感、保障人民幸福感、增强人民安全感,进一步压缩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空间;明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干扰,从而在坚持共享发展、彰显社会公正中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新时代网络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提升治理实效性,消解网络空间的暴戾之气、形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营设良好环境。
张健[3](2019)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中“洋浦模式”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又急需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邓小平总结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的提出对外开放,在“点”“线”上的探索取得成绩和经验以后,继续探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决定海南建省同时设经济特区,由此,海南成为面积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特区。由于面积大,不易一下全面铺开,当时的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划定洋浦片区搞实验,沉睡千年的洋浦自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由于当时海南省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洋浦的全面开发,国家层面以给优惠政策为主,鉴于此,海南省委省政府创造性的提出引进外资成片承包开发的“洋浦模式”,在当时思想不够解放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受到质疑,经媒体发酵,在社会上掀起一场震惊中外的“洋浦风波”,最终在中央的支持下邓小平作出重要批示平息风波。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三区一中心”,“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在此大背景下,本文通过梳理洋浦开发建设中“境内关外”“洋浦模式”探索历程,分析社会舆论对“洋浦模式””质疑的主要点,进而剖析“洋浦风波”的原因,总结“洋浦模式”这一新事物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为当下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提供借鉴。
周岩[4](2016)在《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以海南省洋浦公安派出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本文通过建立以平衡计分卡为框架的绩效管理体系探讨进一步提升洋浦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研法、层次分析法,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将成熟的管理学理论与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实践相结合。在论文中,首先对绩效管理问题、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和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把公安派出所工作与洋浦经济开发区实际相结合,分析开发区公安派出所承担的普遍责任,找出问题及原因,通过宏观责任、微观问题及原因分析找出对策并构建具体指标,分析指标权重,最后在服务开发区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陈丕衡[5](2014)在《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文中提出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屿,自汉代纳入中国版图。在海南纳入中国版图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政府对其经济开发方式与性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而相应时期的经济开发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作为区域的经济开发史与经济开发思想史,其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了区域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因此研究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对于了解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特点,总结海南经济开发的不足与经验,概括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历史脉络,分析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与史料的解读与掌握,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以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为切入点,归纳与总结了海南经济开发实践与海南经济开发思想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背景下的特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为研究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最后归纳了海南历史上经济开发不足的几点原因,并对海南经济开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第一章对海南经济开发现况进行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海南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禀赋,并以2013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经济发展概况、居民生活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的现况进行了阐述,以展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首先回顾了海南早期的社会经济形态,简要阐述了海南岛早期社会经济面貌以及海南纳入中国版图的时期。其次从建置、水利、农业、贸易、资源、人口六个方面对海南古代经济开发实践进行了论述,并概括了古代政府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相关政策。在对于古代关于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论述方面,本章主要探讨了“黎族治理”、“文化教育”、“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思想。第三章对于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日据时期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论述,并从清末政府、民国政府以及日本的代表人物、学者等方面对近代海南经济开发思想进行了概括,最后阐述了近代海南经济开发的成效。第四章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到现阶段,对几个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所开展的具体经济开发实践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应时期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思想进行了概括。从经济建设、居民收入、社会事业三个个方面,对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今的海南经济开发成果进行了总结。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以海南历史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为切入点,试从这个角度揭示海南经济开发轨迹的历史主线,以及经济开发思想演进过程的时代特征,并对于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之间的促进与约束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本章首先从地理位置、定位限制、早期开发以及发展动力几个方面总结了海南历史上经济开发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海南经济开发的选择路径,最后对海南未来经济开发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杜井冈[6](2012)在《海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南成立经济特区20年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海南农村密度小、人口素质偏低、城镇化水平不高,海南城乡发展现状与旅游业发展极不适应。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大局,海南需要有足够的农村城镇化。在探索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海南省昌江县王下乡率先探索并实施的“教育移民”,让贫困子弟走出大山进城读书。这一举措不但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热带雨林生态,对海南省的农村城镇化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了海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予以推广。教育移民的推广需要政策作支撑,这便构成了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产生的背景。海南教育移民政策的形成是海南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开展联合调研、启动移民工程以及全面建设思源实验学校等几个阶段。2007年7-8月,由海南省委政研室牵头,海南省教育厅、财政厅、民宗厅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了联合调研组,赴琼中、昌江、屯昌、白沙、五指山等市县进行了半个月的实地调研,并形成了《海南省“教育移民”情况的调研报告》。在这份报告的指导下,海南教育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教育移民政策也不断完善。全面建设思源实验学校,标志着海南教育移民政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然而,在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运行过程中,隐藏在“教育移民”背后的一系列政策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教育移民政策的价值取向扭曲、教育移民政策的内容不完善、教育移民政策执行中存在文化冲突以及教育移民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缺失等等。教育移民政策背后有着深刻的学理依据。首先是教育移民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移民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必须确保教育公平,让弱势群体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避免他们由于非自身因素导致的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教育移民的支出,始终保持教育移民政策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其次,教育移民政策有着自身的结构,包括问题结构、目标结构和条件结构。问题结构为教育移民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目标结构为教育移民政策的形成确立了方向,条件结构为教育移民政策的形成提供了保证。再次,教育移民政策有着自身的执行模式和效果评估方式。教育移民政策执行模式应该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执行模式,而执行效果如何则需要进行评估。教育移民政策的评估要考虑方案与受众结构的变动是否适应、教育移民政策方案是否获得的社会认同、教育移民政策方案之间是否匹配、教育移民政策方案对于解决问题是否适中以及教育移民政策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执行者的实际状况等问题。当然,教育移民政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最终取决于教育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路径的选择。首先,转变教育移民政策理念,使教育移民政策从“增长至上”的发展主义走向“以人为本”和“文化认同”的人本主义,在此基础上,要建立海南全省的教育移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教育移民经费。同时,健全教育移民政策的管理体制和利益表达机制,以便在教育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移民政策主体的精神自觉,让教育移民政策主体进行更好的自我调节以应对教育移民政策中的不确定因素,消解教育移民政策中的阻抗,形成教育移民政策合力。最后,建立教育移民政策补偿机制,实现教育移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弱势补偿”,及时纠正教育移民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偏差。
本刊编辑部,马而非,李晓婷,陈树哲,雷发林,黎朗,侯扬,Stan,一直[7](2010)在《海南生机》文中提出海南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国际旅游岛会是什么样?因此而起的房地产热会否再次泡沫破裂?对海南来说,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相对可以看得更清晰的是,海南将会是一座生态岛,在低碳时代,它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颇具示范效应的低碳经济区。因为,要打造国际旅游岛,海南所能依托的最大资源不是具体的一山一水,而是全岛共有、全国独有的生态系统。也因为,海南早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其"生态省"建设已足足十年。2009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从总体要求、到战略定位,再到具体做法,"生态"可以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提法。"阳光海南,度假天堂",从观光胜地到度假天堂,定位上的变化或升级,将会推动相当一部分游客转化为短住者甚至是定期飞来度假的"候鸟"。只有800多万人口的海南,需要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以全方位的生态建设,来吸引并留住他们。海南潮再起,我们环岛而行,以生态之眼,在这座热带海岛上,遍寻激情与机会。
杨颢[8](2009)在《糖业亢奋》文中研究表明如果说当年的中粮重组屯河,还有除去整合产业外其他方面的原因外,此次光明的收购,做大糖业的意图则更加明显。光明还希望这次联动,能带来一种"羊群效应":在收购消息传出之后,许多产地的企业已经开始找上门来,希望加入。产业整合的效应之一,是让糖企对于定价权有了更高的掌控能力。这或许是糖企们更为看重的一点。
钟业昌,陈成智,谭丽琳[9](2007)在《海南:疾行的“奋进号”》文中认为10月21日,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一个月来,琼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热潮,这热潮让深秋的寒意也意兴阑珊。十七大是“奋进的大会”,“奋进”就是海南各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最生动的点睛之笔。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指望一夜暴富,同时也不能小富?
卫留成[10](2007)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促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文中指出树立优良作风,必须强化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一是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感情,要把老百姓的事真正当回事。对于领导干部
二、洋浦启动就有希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洋浦启动就有希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港口群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港口群发展相关理论 |
2.1.1 港口群经济 |
2.1.2 规模经济 |
2.1.3 产业聚集与扩散 |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2 港口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2.3 港口群经济研究相关方法 |
2.3.1 DEA绩效评价理论 |
2.3.2 聚集度评价 |
2.3.3 空间计量经济 |
第3章 我国港口群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3.1 历史沿革 |
3.1.1 起步阶段(1950-1970 年代) |
3.1.2 恢复建设(1970-1980 年代末) |
3.1.3 快速发展(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末) |
3.1.4 形成港口群(2000 年至今) |
3.2 发展现状 |
3.2.1 环渤海港口群 |
3.2.2 长三角港口群 |
3.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
3.2.4 珠三角港口群 |
3.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
3.3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3.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2 主要成因 |
第4章 港口群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
4.1 国民经济效应 |
4.1.1 港口群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4.1.2 港口经济效益 |
4.1.3 加强港口群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机制建设 |
4.2 联动发展效应 |
4.2.1 港口群经济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
4.2.2 腹地经济对港口群经济的促进作用 |
4.3 创新发展效应 |
4.4 开放发展效应 |
4.5 技术创新效应 |
第5章 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产业集聚水平与空间经济分析 |
5.1 我国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评价 |
5.1.1 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意义 |
5.1.2 基于超效率DEA的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
5.1.3 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 |
5.1.4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
5.2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评价 |
5.2.1 环渤海港口群 |
5.2.2 长三角港口群 |
5.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
5.2.4 珠三角港口群 |
5.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
5.2.6 我国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分析 |
5.3 我国沿海港口群空间经济分析 |
5.3.1 港口群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模型建立 |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6章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6.1 国际贸易环境 |
6.1.1 国际贸易分工 |
6.1.2 国际贸易变化 |
6.2 “一带一路”倡议 |
6.2.1 “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 |
6.2.2 “一带一路”下我国的贸易发展 |
6.2.3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合作发展 |
6.3 贸易协定影响 |
6.3.1 中美贸易协议 |
6.3.2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
6.3.3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
6.3.4 TTIP贸易协定 |
6.4 亚太自贸组织 |
6.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6.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第7章 对策建议与发展展望 |
7.1 对策建议 |
7.1.1 明确战略定位 |
7.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7.1.3 完善公平透明的宏观政策 |
7.1.4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
7.1.5 明确评价与激励机制 |
7.1.6 推动港口群基础设施高效衔接 |
7.1.7 构建一体化运输体制 |
7.1.8 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
7.2 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展望 |
7.2.1 环渤海港口群——新时代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 |
7.2.2 长三角港口群——长江经济带 |
7.2.3 东南沿海港口群——扩大两岸合作交流 |
7.2.4 珠三角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7.2.5 西南沿海港口群——一带一路、东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1.1.1 选题的缘起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选题的研究脉络与文献综述 |
1.2.1 研究脉络 |
1.2.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预期创新 |
第2章 民粹主义的理论解读 |
2.1 民粹主义的概念测量与类型学划分 |
2.1.1 民粹主义的概念与测量指标 |
2.1.2 民粹主义的类型学划分 |
2.2 民粹主义的滋生土壤 |
2.2.1 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危机 |
2.2.2 后发国家(地区)转型发展的产物 |
2.3 民粹主义的理论渊源 |
2.3.1 中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迹象 |
2.3.2 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浇灌 |
2.4 马克思主义对东方社会发展中民粹主义难题的回答 |
2.4.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考察 |
2.4.2 恩格斯与特卡乔夫的论战 |
2.4.3 普列汉诺夫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
2.4.4 列宁对自由派民粹主义的批判 |
2.4.5 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
2.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发展中民粹主义难题的解答 |
第3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背景与演绎样态 |
3.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背景 |
3.1.1 政治参与觉醒中民众责任备受关注 |
3.1.2 社会转型期利益表达频现底层抗争 |
3.1.3 网络时代政治传播滋生社会焦虑 |
3.1.4 全球政治右倾发展加剧民主危机 |
3.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演绎历程 |
3.2.1 基于演绎载体变迁的阶段划分 |
3.2.2 网络民粹事件典型案例评析 |
第4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诱发要素与时代表征 |
4.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诱发要素 |
4.1.1 社会矛盾的深度浇灌 |
4.1.2 社会焦虑的持续诱发 |
4.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时代表征 |
4.2.1 利益争夺为核心的问题导向 |
4.2.2 舆论审判为代表的抗争叙事 |
4.2.3 情绪发泄相伴随的网络暴力 |
第5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社会影响 |
5.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面价值 |
5.1.1 关注弱势群体 |
5.1.2 强化网络监督 |
5.1.3 提升公民政治素养 |
5.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社会危害 |
5.2.1 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解构社会精英权威 |
5.2.2 助长暴戾之气,背离社会理性平和发展方向 |
5.2.3 加剧阶层对立,诱发社会分裂 |
5.2.4 混淆视听,干扰共享发展大局 |
第6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可鉴经验与疏导原则 |
6.1 国外疏导与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经验教训 |
6.1.1 苏俄:以革命姿态走在民粹主义前列 |
6.1.2 拉美:以民粹主义对抗民粹主义 |
6.1.3 中东欧:能抵御危机的低质民主体制 |
6.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原则 |
6.2.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6.2.2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6.2.3 坚持理论研判与技术甄别相结合 |
第7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策略 |
7.1 推进公民教育,提升民众政治参与能力 |
7.1.1 塑造负责而又积极的公民 |
7.1.2 公民理性平和心态的形塑 |
7.1.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 |
7.2 聚焦社会问题,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 |
7.2.1 坚持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发展战略 |
7.2.2 着力解决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 |
7.2.3 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 |
7.3 坚持共享发展,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
7.3.1 明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理念的误导 |
7.3.2 健全共享发展的实现机制,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方式的干扰 |
7.3.3 夯实共享发展的秩序之基,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非理性倾向的侵蚀 |
7.4 强化网络社会协同治理,形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
7.4.1 推进网络治理的法治化 |
7.4.2 实现网络治理的规范化 |
7.4.3 提升网络治理的实效性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中“洋浦模式”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史料收集与整理 |
1.2.2 相关研究成果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专有名词释义与时间界定 |
1.4.1 专有名词释义 |
1.4.2 本文研究时间范围 |
2 洋浦开发历史背景 |
2.1 对外开放历程 |
2.1.1 对外开放背景 |
2.1.2 “点—线—面”对外开放格局推广 |
2.2 对外开放“面”上探索——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 |
2.2.1 海南自然环境与洋浦优势 |
2.2.2 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 |
2.3 洋浦—海南经济特区首块试验田 |
3 “洋浦模式”与“洋浦风波” |
3.1 “洋浦模式”提出与践行 |
3.1.1 “洋浦模式”提出 |
3.1.2 “洋浦模式”践行 |
3.2 “洋浦风波”及其应对 |
3.2.1 “洋浦风波”背景 |
3.2.2 “洋浦风波”源起 |
3.2.3 社会各界热烈讨论助推风波 |
3.2.4 舆论对“洋浦模式”主要质疑点 |
3.2.5 “洋浦风波”中海南省的多方应对 |
3.2.6 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持续支持及风波平息 |
3.3 早期“洋浦模式”的不足 |
3.3.1 洋浦开发协议和管理条件不完善 |
3.3.2 洋浦开发区人才少、管理机构不健全 |
3.4 “洋浦风波”产生原因及影响 |
3.4.1 “洋浦风波”产生原因 |
3.4.2 “洋浦风波”影响 |
4 “洋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4.1 “洋浦模式”的理论依据 |
4.1.1 “洋浦模式”符合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 |
4.1.2 “洋浦模式”与“租界”有本质区别 |
4.1.3 “洋浦模式”符合列宁“租让制”原则 |
4.1.4 “洋浦模式”符合土地有偿使用理论 |
4.1.5 “洋浦模式”符合我国法律规定 |
4.1.6 “洋浦模式”符合国际惯例 |
4.2 “点”“线”探索为““洋浦模式””提供实践经验依据 |
5 洋浦再起航 |
5.1 国家对洋浦重新定位 |
5.2 海南省政府对洋浦持续探索 |
5.2.1 完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 |
5.2.2 对开发区内外商权利、义务、投资范围严格界定 |
5.2.3 完善开发区内管理机构 |
5.2.4 规范就进出口货物管理 |
5.2.5 开发区职能定位界定 |
5.2.6 其他相关权益维护 |
5.3 保税区建设中的洋浦 |
6 “洋浦模式”影响 |
6.1 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
6.1.1 继续发扬摸着石头过河敢闯敢试精神 |
6.1.2 坚持多实践不争论 |
6.2 丰富海南经济特区引进外商政策 |
6.3 促进海南特区经济发展 |
6.4 丰富和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理论 |
6.5 丰富和发展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途径 |
6.6 为国际上欠发达国家、地区引进外资搞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以海南省洋浦公安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及方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1. 关于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 |
2. 关于公安派出所的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 |
3. 关于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的研究 |
(三)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四) 研究思路 |
(五)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田野调研法 |
3. 案例分析法 |
4. SWOT分析法 |
二、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 |
(一) 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1. 进行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 |
2. 以绩效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 |
3. 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介绍 |
(二)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 |
1. 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 |
2. 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的运用及效果 |
三、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公安派出所的新职能 |
(一) 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
1. 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 |
2. 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二) 经济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与工作成效 |
1. 开发区公安工作职能 |
2. 开发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成效 |
四、经济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洋浦为例 |
(一) 案例一:考核指标不具体,主要领导好恶直接影响考核结果 |
(二) 案例二:群众意见不受重视,警方与群众之间缺少直接联系 |
(三) 案例三:考核指标过于机械,绩效考核结果缺少公信力 |
(四) 案例四: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群众评价与领导评价存在差异 |
五、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一) 考核标准不够科学,绩效评价比较主观 |
(二) 考核指标不够稳定,群众评价不受重视 |
(三) 考核过程不够统一,激励效果不够明显 |
(四) 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民警素质普遍偏低 |
六、优化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政策建议 |
(一) 思想上坚持执法为民,凸显群众评价与社会评价地位,转变民警执法基本理念 |
(二) 经济上重视“投人”、“产出”效益,切实在基层落实从优待警 |
(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流程,切实提高提高民警对业务的处理效率 |
(四) 关注基层派出所民警成长,增强基层公安队伍战斗力 |
(五) 剥离警务边缘职能,实行警务工作社会化 |
七、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方案设计 |
(一) 确立组织的最终目标 |
(二) 初步设立指标 |
(三) 模型的建立 |
1. 方法的选择 |
2.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3. 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
4. 根据这一标度法对设立的指标进行问卷调查 |
5. 计算指标权重并得出结果 |
八、改进流程 |
九、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用平衡计分卡的角度组织SWOT矩阵示意图及内穆尔公司展示了他的SWOT分析表 |
附录2: 海南洋浦基层公安派出所量化考核指标建议表 |
附录3: 洋浦开发区工作人员2009年上半年工作绩效评分表 |
致谢 |
(5)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本文创新点 |
五、研究体系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海南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海南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 |
一、自然地理 |
二、传统资源与新能源资源 |
第二节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一、海南经济发展概况 |
二、海南居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
第二章 古代海南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 |
第一节 海南早期社会经济形态 |
一、海南的原始社会形态 |
二、汉代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
第二节 海南古代经济开发概况 |
一、建置的沿革 |
二、水利的建设 |
三、农业的发展 |
四、贸易的起步 |
五、资源的开发 |
六、人口的变化 |
第三节 古代政府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政策 |
一、人口迁移政策 |
二、黎族治理政策 |
第四节 古代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主要思想 |
一、苏轼关于海南的经济开发思想 |
二、丘溶关于海南的经济开发思想 |
三、海瑞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战略构思 |
第三章 近代海南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 |
第一节 近代海南经济开发概述 |
一、近代海南经济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 |
二、近代政府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计划与尝试 |
第二节 日据时期日本对于海南经济开发的影响 |
一、日本研究调查海南的动机 |
二、日本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政策与经济活动 |
第三节 近代关于海南的经济开发思想 |
一、清末张之洞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思想 |
二、孙中山对于开发海南的设想 |
三、近代日本学者关于开发海南的研究 |
第四节 近代海南经济开发的成效 |
一、农业的发展 |
二、工业的发展 |
三、贸易的发展 |
四、黎族核心地区的变迁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岛经济开发的实践与思想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海南经济开发的背景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关于大力开发海南的决策 |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实践 |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领导人对于海南经济开发的视察与指导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领导人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思想 |
一、朱德对于海南经济开发的倡议 |
二、叶剑英关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民生思想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海南经济开发的新机遇与新探索 |
一、改革开放使海南迎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
二、中央政府对海南的重新定位 |
三、地方政策对海南发展方式的新探索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中央领导人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思想 |
一、邓小平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战略设计 |
二、江泽民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意见 |
三、胡锦涛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建议 |
第五节 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迄今为止最好的发展机遇 |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提出 |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内涵的演变 |
三、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意义 |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
一、经济建设方面 |
二、居民收入方面 |
三、社会事业方面 |
第五章 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的逻辑关系 |
第一节 海南经济开发轨迹的历史主线 |
一、唐代的经营使海南整体社会逐渐步入奴隶制社会 |
二、宋代海南社会逐渐由奴隶制社会过渡为封建制社会 |
三、明代海南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使海南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
四、近代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使海南的开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
五、新中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海南逐渐发展成“橡胶岛” |
六、建省办特区为海南经济开发提供了市场经济平台 |
第二节 海南经济开发思想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特征 |
一、古代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局限性 |
二、近代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多元化特征 |
三、建国初期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计划性特征 |
四、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开放性特征 |
第三节 社会变迁与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社会变迁与海南经济开发轨迹的互馈演进共轭关系 |
二、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的互馈关系 |
第六章 海南经济开发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历史上海南经济开发不足的原因 |
一、地理位置远离中原 |
二、历代政府定位限制 |
三、早期开发方式落后 |
四、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
第二节 海南经济开发路径探析 |
一、发挥区域增长极的带动效应 |
二、把握后发优势 |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第三节 海南经济开发的未来展望 |
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继续深入 |
三、三沙市经济开发的战略部署 |
四、自由贸易岛的美好愿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海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 |
(一) 农村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
(二) 教育移民的相关研究 |
(三) 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
(四) 已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的背景分析 |
一、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农村城镇化 |
(一) 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
(二) 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诉求 |
二、海南农村城镇化需要发展教育 |
(一) 海南省城乡发展结构 |
(二) 海南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 |
(三) 海南农村城镇化的教育诉求 第二章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的演进 |
一、教育移民政策的萌芽 |
二、教育移民政策的发展 |
(一) 开展联合调研阶段 |
(二) 启动移民工程阶段 |
三、教育移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审视 |
一、教育移民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现状 |
(一) 教育移民政策的制定状况 |
(二) 教育移民政策的执行状况 |
二、教育移民政策的问题审视 |
(一) 教育移民政策的价值取向扭曲 |
(二) 教育移民政策内容不完善 |
(三) 教育移民政策执行中存在文化冲突 |
(四) 教育移民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缺失 第四章 教育移民政策的理论分析 |
一、教育移民政策的价值选择 |
(一) 公平:海南教育移民政策的伦理诉求 |
(二) 效率:海南教育移民政策的现实诉求 |
(三) 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海南教育移民政策的必然选择 |
二、教育移民政策的结构 |
(一) 教育移民政策的问题结构 |
(二) 教育移民政策的目标结构 |
(三) 教育移民政策的条件结构 |
三、教育移民政策的执行与效果评估 |
(一) 教育移民政策的执行模式 |
(二) 教育移民政策的评估 |
四、教育移民政策的主体博弈 |
(一) 教育移民政策的利益分析 |
(二) 教育移民政策的主体构成 |
(三) 教育移民政策的主体自觉 |
(四) 教育移民政策的主体互动 第五章 完善教育移民政策的路径选择 |
一、转变教育移民政策理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 |
(二) 坚持“文化认同” |
二、建立教育移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一) 教育移民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 |
(二) 海南教育移民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作 |
三、健全教育移民政策的管理体制 |
(一) 建立教育移民政策的管理体制 |
(二) 完善教育移民政策监督体系 |
四、建立教育移民政策救济机制 |
(一) 建立教育移民政策效果评估机制 |
(二) 建立教育移民政策补偿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8)糖业亢奋(论文提纲范文)
光明野心 |
羊群效应 |
吨级比拼 |
四、洋浦启动就有希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D]. 宋长利. 辽宁大学, 2019(11)
- [2]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D]. 石立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3]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中“洋浦模式”及其影响研究[D]. 张健. 海南大学, 2019(07)
- [4]开发区公安派出所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以海南省洋浦公安派出所为例[D]. 周岩. 海南大学, 2016(02)
- [5]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D]. 陈丕衡. 武汉大学, 2014(06)
- [6]海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D]. 杜井冈. 西南大学, 2012(11)
- [7]海南生机[J]. 本刊编辑部,马而非,李晓婷,陈树哲,雷发林,黎朗,侯扬,Stan,一直. 商务旅行, 2010(05)
- [8]糖业亢奋[J]. 杨颢.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9(12)
- [9]海南:疾行的“奋进号”[N]. 钟业昌,陈成智,谭丽琳. 海南日报, 2007
- [10]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促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J]. 卫留成. 今日海南,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