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文化心理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载体,广西少数民族在追求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的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民族文化心理思想;一方面,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另一方面,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现代经济发展思维、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矛盾的发展困境,如何走出这些困境也是广西在寻求民族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心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困境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化不断深入,各少数民族也积极加入这场现代化潮流中,以摆脱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窘境。在历经60多年风雨兼程中,广西少数民族在经历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不可逆转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与民族性格。
一、现代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基础与特点
民族文化心理是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与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伴随着社会发展,推动民族情感、民族意志与民族行为的构建。
(一)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影响因子:民族文化交往
在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交往是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心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一方面,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心理文化形成具有加速作用。文化变迁是指文化适应、融合、创新、消亡等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突变性或渐进性的变化,一是旧特质文化的淘汰消亡与灵活有效文化的创新融合;二是强大民族文化的包容与吸引;三是先进文化与主流文化价值观增进各民族的发展共识。少数民族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包容度、认可度的文化心理构建,文化变迁促进民族在文化交往交融中实现团结力与凝聚力的增生,对促进“民族一家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构建上具有重要的加速作用。
我们在调研中,社区干部L和我们介绍“凭祥镇狮子山(华侨)社区现有居民997户,常住人口3,208人,流入人口1,083人,共有壮、京等6个少数民族。由于流动人口较多民族成分复杂,社区干部开始工作起来很困难,主要体现在:群众日常交流困难,为此我们选择会讲越南语的干部到社区开展工作,通过红白喜事加强邻里沟通,每年开展‘邻里节’、‘敬老节’活动融洽华侨与当地居民关系;治安环境差,主要是因为民族成分复杂,吸毒涉赌人员多,我们成立‘社区女子帮教队’,开展结对帮扶、上门义务家访、帮助涉赌人员解决工作生活问题,帮教工作社会效果明显;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困难,外来民族人口融入当地群众困难,我们成立‘民族法治宣传小分队’、‘未成年人保护队’,大力开展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各个民族如今对社区发展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具有增值作用。“文化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文化的分配和共享”[1]。文化传播是民族文化心理在民族沟通与国际表达、展示民族信仰、民族情感与民族性格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创新与繁荣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既增进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也增进对现存民族政策与制度的了解,也增进对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现状与未来规划的了解,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了解着各民族丰富文化的同时,也在新的信息中构建着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
(二)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状态:精神富裕
精神富裕是相对于精神贫困而言,精神贫困是“精神贫困是物质贫困、教育缺失、观念陈旧、文化传统落后、片面的扶贫方式,以及西方享乐主义渗透和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中注重对工具理性的倡导与推崇,忽视对人文价值的关怀与发展,恰恰造就了西方现代文明发展本身在精神向度上的极度贫困化与变异。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过程发展更为艰巨,一方面不仅要处理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造成的物质贫困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精神贫困问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保证少数民族文化心理上获得感与幸福感富足的状态。
精神富足状态表现在共有精神家园的建立。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观念体系、情感表达体系和信仰体系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成员精神生活共有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的文化空间”[3],是实现少数民族“精神富裕”的应然之义。广西少数民族做了这样的尝试: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示范创建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二是加快民族交往交融,加快对外开放开发,加大民间交往互通,各民族在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中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三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抢救和保护传统民间文学、医药、技艺等少数民族文化力度,增强少数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广西各族同胞为维护祖国统一与安宁,团结对外,奋力拼搏,建立了民族革命友谊,形成高度凝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近代广西各族人民继承了共同劳动创造,共同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广西各族同胞爱国主义精神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4]。靖西市实验小学创编舞蹈《瓦氏雄风》,以壮族历史上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事迹为创作原型。该舞蹈分为练兵、出战、凯旋三个部分,演绎瓦氏夫人率领俍兵抗战倭寇的精彩场景;靖西市投入320万元建设“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记载胡志明在“越盟”靖西办事处号召越南人民奋起抗击法、日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事迹,靖西市“越盟办事处”旧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胡志明革命活动遗址,同时也是中越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殖民侵略者、世代友好往来的一个历史见证,如今也成为中越文化交流与中越边境旅游的新亮点。
(三)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心理价值归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牛黄解毒片样品按文献[15]进行样品前处理,称取牛黄解毒片样品0.2 g,加入人工肠液25 mL,置37℃水浴中超声处理20 min,摇匀,离心或过滤,吸取中层溶液 10 mL,用微孔滤膜(10 μm)滤过,精密量取滤液1 mL,用 0.02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摇匀。分别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上机测定,其吸收量与砷元素形态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标准曲线取6个浓度点,每个浓度点重复进样3次,以系列标准曲线溶液不同形态或价态砷的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同时作空白试验。
1、建立在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共同斗争中
转向柱控制单元(图5)读取集成的各开关和转向角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FlexRay总线接收和传送CAN信息。
如:根据不同地质类型进行砂、石取样,以上、中、下三层为主进行等量分层样品,合并后作为试样,避免仅以下层或某一层为试样,导致实验室样本缺乏代表性,增加检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差异。
2、建立在民族复兴祖国繁荣的共同劳动创造中
(1)处理社会生产生活的共同缔造
广西团结和带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在少数民族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上加大投入,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好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五好”、“八高”、“五通”、“八有”,增强少数民族的生活“获得感”与幸福感,铸牢广西各族同胞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认同。课题组在对31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中问到,“您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中华各族人民)干革命、搞经济建设成效如何?您觉得中国共产党怎么样?”48.7%认为非常好,39.03%认为好,10.64%认为一般,1.61%认为不怎么样;“您认为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落实得怎么样?”认为很好占29.58%,较好占48.87%,不知道占14.79%,不好占4.18%,很不好2.57%,可见,广西同胞在对党和国家带领广西人民发展成效上是比较认可的。
(2)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共同维护
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小康社会发展是精神与物质两个基本层面,这也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理念,按‘两把钥匙’的思路讲,一个是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另一个是要实现各民族共享的物质田园。建设‘家园’和‘田园’,其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核心的内涵就是民族团结。要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就是衡量共同体意识是否牢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否牢固的一个标志”[8]。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0,396.25亿元和41,955元,分别是1958年的832倍和371倍,是1990年广西边境稳定后45倍和39倍;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分别是30,502元和11,325元,分别是1990年广西边境稳定后的21倍和18倍①以上数据摘编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开展兴边富民工程,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特色民族产业发展、特色村寨保护开发、对外开放交流、生态保护扶贫与水利扶贫工程,加快特困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边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
二、现代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现状
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一是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抓绿色产业、现代产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通讯、饮水、住房等发展,增强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自我发展能力的活力,激发少数民族参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热情;二是民主法制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快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升少数民族满意度和安全感;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思维、道德、社会人格以及精神特质等相对稳定的结构,通过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长期民族文化传承及历史积淀,对社会、国家价值观的共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加大主流价值观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引导作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培养少数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四是人民生活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满足少数民族文化生活需求,加大教育、社会保障,维护少数民族生活底线和生活尊严;五是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生态发展与旅游产业结合,实现生态绿色发展,保证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促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
(一)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现代化“并不是抛开传统,而是从过去的文化主题中,寻求传统的力量,以赢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资源”[6],少数民族既要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更要以灵活、超前意识寻求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
对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及补液量、麻醉方式、药量及术后镇痛等有关指标进行观察,评价患者麻醉效果[6-7]。
民族文化心理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人们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具备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经验与情感,且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情感体验与行为规范,现代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思想现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小伙子家很穷。姑娘的父母当时特别反对这门婚事,但姑娘看上了小伙子的人,执意要嫁,便在家人的反对中,毅然嫁给了小伙子。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软件分析和统计本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最终价值归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更依赖于文化心理纽带的有机传承与维持,依赖于各民族在参与祖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团结对外共同发展,在休戚与共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少数民族在文化心理有机结合中,不因分散生活、分工加快、社会解构困扰而失去原有民族特有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与民族意志,依然保持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与整合力。
课题组在凭祥市调研中,凭祥市C干部谈到:“凭祥市对少数民族的孩子实行寄宿制一日三餐全免,采取自助餐形式,学生吃多少自己盛多少;热水免费供应,每周都有交通补助,常驻居民和外来居民都一视同仁。开展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学费全免,包括外来随迁子女同样享受待遇。我们重视“守边固边”教育,聘请国防部队军官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百名国防辅导员进校园”活动,通过辅导教育,将边关历史、民族团结与国防教育融合在一起;每年开展“凭祥孩子凭祥游”,确保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至少两次参与凭祥游,通过实地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守边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现在已经开展了11年,收效不错。”
2)资金补贴类:例如工业电窑炉、电动汽车等电能替代领域用电设备初期投资较大从而限制推广的,建议出台类似家电下乡等绿色电器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和广度。
(二)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相融合
边疆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是复杂与敏感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安全问题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黑恶势力常利用民族问题或宗教问题挑起纠纷,“现代国家安全处理领土安全和国内外分裂势力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威胁,还有世界性的三大跨国瘟疫——艾滋病的传播、走私贩毒和跨国拐卖的扩展与蔓延,正是对我们西南边疆的安全稳定构成直接的威胁”[5],一是民族恐怖主义、分裂势力、民族主义思潮的挑战,一些分裂势力渗透到边境少数民族村寨,以各种幌子拉拢腐蚀少数民族群众,煽动群众与农村基层政权对抗;二是宗教势力渗透与广西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宗教渗透有迹象;三是复合民族地区安全稳定问题,边疆地区形势复杂,维稳工作繁杂,广西进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斗争,对外来民族文化渗透保持警惕与警觉,遏制不良企图的“他者”、“异族”思想的渗透与入侵,对宗教分裂、敌对恐怖势力、暴力制裁、贩毒制假等影响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行为保持警惕与警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安全堤防。
百色市2016年以来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2,483万元,共实施499个项目,获兴边富民资金11,891万元,共实施210个项目,在‘十二五’期间,获财政贴息1.79亿元,共有88家企业享受到民贸民品优惠贴息贷款”;靖西市完善边境一线0-20公里村屯基础设施,以安宁乡新造村陇油屯、地州乡龙腾村大屯、湖润镇华利村弄义屯、龙邦镇大莫村弄关苗寨、壬庄乡二朗村那石屯、吞盘乡弄乃村弄乃屯、岳圩镇四明村查屯、南坡街布龙屯、同德乡果老街、禄峒镇禄峒街、化峒镇力行村等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每个村屯投入资金超100万元,化峒镇力行村荣获广西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各个示范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村容村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了边民守边固土的信心和决心。
(三)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
靖西市地处祖国东南边陲,是典型的壮族聚居区,靖西是自治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试点单位。靖西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进活动,以点带面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点。进乡镇方面,打造靖西北大门和千年古州安德镇为示范点,将山歌、矮人舞、弄腊舞、巫调末伦、扮台阁等民俗文艺、“花炮节、歌圩节、壮斋戒”等节庆活动相结合;进企业,靖西壮锦厂注重传承提升壮锦织锦技艺,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支持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发扬壮族民间优秀传统工艺,创新生产绣球、壮族系列挎包、壁挂、真丝绣花披肩等工艺品,靖西壮锦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进社区方面,依托“民族之家”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站,整合社区资源,共同打造共居、共学、共室、共乐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大环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民族地区工作发展的基石,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于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对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心理关系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对少数民族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理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对少数民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稳定心理期待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对少数民族参与解决民族发展、民族问题、民族矛盾事务的主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民族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体现在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寺庙,在营造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践行者,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浓厚氛围中恰当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
“边境少数民族是基于多元复合文化构造的共同体,这个由文化边界、社会边界和地理边界三维因素共同构造的生活场域中,每个文化族群都被构造成具有多重选择心理和自我建构的特殊群体。事实上,每个族群在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构建“自我”与“他我”的边界过程”[9]。广西远离于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在与边境民族长期交往中,模糊的国家意识与边民意识更易使族群认同、社会制度认同、国家认同产生独立性、摇摆性与不确定性。边境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缘环境,为我国在国家统一、边防巩固、地区稳定等多方面的国家安全形势上承担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与冲击,更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将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
这支球队,应该是自“三驾马车”之后,球星味道最浓的一届。常规赛,丁彦雨航继续着惊艳表现,连续第二个赛季成为MVP。只是到了季后赛之后,劳森因为一心想回NBA,而一度滞留美国。加上丁彦雨航的积劳成疾,过度透支后,导致球队倒在了半决赛的征程中。这套华丽阵容的失败,直接引发了连锁效应。很多篮球界人士认为,这几年为了出成绩,颇有揠苗助长的失误。主帅亚历山大·凯撒战术单一,临场应变能力不够,过度依赖球星发挥,导致队伍缺乏后劲,难辞其咎。
三、现代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困境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许多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经济发展思维与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鸿沟出现
根据国家的部署,广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以解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问题,并集中安置在园区、城镇、中心村、景区、交通便利等地方,通过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减少民族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虽然异地搬迁解决少数民族户籍迁移、子女入学、医疗社保、计划生育、农业补贴、生活保障等生产生活条件,但少数民族同胞依然出现对“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对“依山结茅”、“靠山吃山”、“自种山货”、“采实捕猎”、“刀耕火种”山居生活的坚守与热爱。如何处理现代经济发展思维与民族文化心理发展达到和谐的平衡,是思考少数民族幸福感、归属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问题。
(二)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需要更高的粘合度
文化认同是一个微妙复杂的影响因子,是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许多临界的国家和民族地方,文化边界呈现模糊状态,文化认同更易产生左右摇摆的状态,极易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广西与越南临界,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他族交往在互动中更易产生模糊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需要有强大的文化、经济、政治资源作为后盾。对于缺少这些资源的民族和国家也许文化认同的迷茫状态将长期延续下去,甚至有可能最终导致原有的文化认同被改变”[10],因此,要增强少数民族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相融合,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文化传承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存在不对称性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许多矛盾,一是代际与代内传承问题,民间文化继承队伍萎缩甚至丧失而传承人少;二是科技进步与宗教信仰矛盾,由于科学技术与科技常识发展,人们不愿意从事具有原生态民族宗教信仰的文化发展工作;三是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矛盾,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文化变味等等,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困境阻碍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心理发展。
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例,语言文字不仅记录、表现、象征着文化,它还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思维方式的反映。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有的地方不少的壮文学校逐渐萎缩了;懂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越来越少;双语教学难度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教师数量减少,对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不利。我们在调研凭祥市,H干部谈到:“我们只是通过每年开展中小学生壮语故事比赛来推进壮语教育,在开展双语教育上由于人才引进机制的不畅通,我们在师资队伍上非常缺乏,壮语教学教科书也缺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危机依然成为阻挠文化传承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障碍之一。
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例,少数民族文化大都与哲学、宗教、文学、戏剧、舞蹈、音乐、古歌等等艺术形式分不开,民间创作大都以口头形式进行流传,但也有少部分以文字形式得以记载。如京族仿效汉字创造出来的越南古文字“字喃”,在“哈书”(歌本)、经书及各种“符咒”中多用“字喃”记载,如不懂“字喃”,便无法了解京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民间信仰、生活习俗,无法理解京族人民在信仰、礼教、风俗、民族个性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总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困境通过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协调性表现出来,如何走出这些困境,也是广西少数民族现代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一要处理刚性治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加强民族事务治理工作,让少数民族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与自我监督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要加强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关系,通过构建多样的广西民族团结进步范式,加强“六进”活动增强少数民族“五个认同”,构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文化心理认同;三要处理文化引领与传承发展的关系,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特色民族文化精品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关对策另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作展开分析和探讨,只作概括说明。
参考文献:
[1]童星.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2.
[2]王爱桂.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5):44.
[3]刘吉昌,金炳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1):28.
[4]王晓晓.建国初期广西民族区域自治研究(1949-1858)[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5:17-18.
[5]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8.
[6]童星.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41.
[7]陈雪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耕与要苟[J].华侨大学学报,2015(6):64.
[8]郝时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体系中.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9033330 9-1.htm,中国民族宗教网,2019-03-15.
[9]浦永,陶凤丽.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0):59.
[10]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0.
A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Guangxi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Bu Luping,Xu Yafei
(School of Marxism,Beibu Gulf University,Qinzhou Guangxi 535011)
Abstract: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and National character.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self-confidence and conscious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border areas have gradually formed a set of mature psychological thoughts of national culture.On the one hand,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integ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and educa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On the other hand,th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border areas is also fa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nking,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minority cultu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How to get out of these dilemmas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eywords:Modernization;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Development predicament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9340.2019.03.007
[文章编号]1674-9340(2019)03-038-06
收稿日期:2019-05-26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8XMZ038);2017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重点课题“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AZT09)。
作者简介:卜路平(1985-),女,广西钦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心理学。
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广西论文; 民族论文; 心理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保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8XMZ038)2017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重点课题“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AZT09)论文; 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