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作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界面作用特性,填料粒径,粗粒土,拉拔试验
界面作用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易富,王政宇,杜常博,李军,孟兴涛[1](2019)在《土工格栅与不同粒径填料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基边坡加筋设计时,土工格栅与填料间的界面作用特性是影响加筋边坡工程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土工格栅与不同粒径填料的界面摩擦特性,进行了土工格栅与3种不同粒径均匀粗粒土的拉拔试验,分析了法向应力、填料粒径和拉拔速率3个因素对界面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所受的最大拉拔力,随着填料粒径和拉拔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填料粒径比拉拔速率的增幅大;不同粒径或不同拉拔速率下,格栅-土的界面最大剪应力与法向应力均呈线性拟合关系;填料粒径的增大显着提高了界面参数似黏聚力,但对似摩擦角变化不明显;拉拔速率的增大,使得界面参数似黏聚力几乎呈线性增长,而似摩擦角变化不明显。该试验结果对加筋边坡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斌,肖成志,孙文君[2](2019)在《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形式对其界面剪切作用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性能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叁维钢筋网垫用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锚固连接,并基于"Z形"连接的混凝土构件试样,针对采用不同界面连接形式的新老混凝土结合体进行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连接界面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界面粘接或植筋连接对混凝土进行界面修复时,结构的抗剪强度仅能恢复到未开裂状态下的30%左右,其破坏形式为明显的脆性破坏;而通过叁维钢筋网垫进行混凝土界面锚固后,结构的抗剪强度达到了未开裂状态的72.5%,其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本文来源于《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英,汪行,陈嘉威[3](2019)在《界面多应力作用下乙丙橡胶的特性变化及破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电缆附件绝缘材料在电、热和机械等多种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以110 kV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用叁元乙丙橡胶为研究对象,搭建了模拟电缆附件绝缘界面应力作用状况的多应力耦合试验装置。对交联聚乙烯-乙丙橡胶界面中的橡胶试样施加不同的机械拉伸和电应力,应力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显微观察、机械性能测量、体积电阻率及交联度测试、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观察及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乙丙橡胶表面分子中的部分原有基团在电应力作用下被破坏并氧化,生成—OH、C=O等氧化基团,机械拉伸应力对上述反应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而机械性能、体积电阻率和交联度等反映材料体积特性的参数变化幅度不大。这表明,上述多应力耦合作用对乙丙橡胶的破坏主要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体积内部,原因可能是乙丙橡胶材料中的大量添加物和填料暴露在表面后,阻挡了放电粒子和活性基团对试样内部的进一步破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大盛[4](2019)在《秸秆与发酵液界面物理特性对养分降解及瘤胃微生物黏附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秸秆比表面积与发酵液表面张力对瘤胃微生物黏附与营养物质降解特性的关系。构建两个玉米秸秆比表面积水平分别为SSA1(0.664m~2/g)、SSA2(1.135m~2/g)。试验一:采用尼龙袋法研究玉米秸比表面积对6、12、24、36、48、72 h营养物质动态降解率的影响。试验二:在试验一基础上选取1、4、8、12、24、48 h研究比表面积对微生物黏附过程的影响。试验叁:构建叁个表面张力水平ST1(56.17 m N/m)、ST2(48.10 m N/m)、ST3(37.19 m N/m),采用体外发酵的方法,研究表面张力对营养物质降解特性与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四:采用体外发酵的方法以试验3的发酵液表面张力水平,研究2、6、12、24 h微生物的黏附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比表面积与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增加玉米秸的比表面积可显着(P<0.05)提高玉米秸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干物质与粗蛋白质的快速降解部分,同时显着(P<0.05)降低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不影响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的慢速降解部分与速率常数。2秸秆比表面积为微生物黏附的影响与SSA1组相比,SSA2组的OTU数量,chao1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PD_whole_tree指数、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属、Protozac_Negativicutes属、Selenomonadales目、Succiniclasticum属、Acidaminococcaceae科、Deltaproteobacteria纲、Desulfovibrionaceae科、Desulfovibrionales目、Bacilli科、Lactobacillales目相对丰度显着(P<0.05)降低。Ruminococcus albus、Selenomonas ruminantium、Prevotella spp、Ruminobacter amylophilus、Genus metanobrevibacteria的黏附数量以及发酵初期微生物膜大小,Fibrobacter属、Fibrobacterales目、Fibrobacteria纲、Fibrobacteres门、Fibrobacteraceae科、Spirochaetes门、Spirochaetaceae科、Spirochaetales目、Spirochaetia科、Treponema属、Gammaproteobacteria科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增加。比表面积对simpson、shannon以及Total bacteria、Fungi、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Methanogen、Order methanobacteriales拷贝数影响不显着(P>0.05)。3发酵液表面张力对体外发酵特性与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ST3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72 h潜在最大产气量极显着(P<0.01)低于ST1组和ST2组。ST3组的形状参数、产气速率和初始底物降解速率极显着(P<0.01)高于ST2组和ST1组。丙酸、异丁酸、异戊酸、p H、丁酸、戊酸的含量随表面张力降低而一次升高(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随表面张力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表面张力对乙酸含量、氨氮浓度无显着(P>0.05)影响。4发酵液表面张力对微生物黏附的影响随表面张力降低,Total bacteria、Ruminococcus albus、Fibrobacter succinogenesFungi的拷贝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Prevotella spp、Prevotella ruminicola的拷贝数一次降低(P<0.01)。Selenomonas ruminantium、Ruminobacter amylophilus、Methanogen的拷贝数无显着(P>0.05)影响。PCA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是影响细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随表面张力的降低,细菌多样性(chao1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一次降低变化(P<0.05)。ST3组Bacteroidetes门、Fibrobacteraceae科、Fibrobacteria纲、Fibrobacterales目、Fibrobacter属、Fibrobacteres门、Ruminococcaceae科相对数量显着(P<0.05)低于ST1、ST2组。ST3组Firmicutes门、Clostridia纲、Clostridiales目、Lachnospiraceae科、Lactobacillales目、Bacilli纲、Streptococcaceae科、Streptococcus属、Proteobacteria门、Gammaproteobacteria纲、Pseudobutyrivibrio属、Butyrivibrio属、Succinivibrionaceae科相对丰度显着(P<0.05)高于ST1、ST2组。Paraprevotella属、Ruminococcus属、Prevotella属相对丰度随表面张力降低和发酵时间延长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一次降低变化。Streptococcus属、Pseudobutyrivibrio属、Butyrivibrio属、Succinivibrio属相对丰度随表面张力降低呈极显着(P<0.01)的一次升高变化。5山羊瘤胃微生物黏附规律(体内VS体外)随发酵时间的延长秸秆表面黏附的Ruminococcus albus、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Fibrobacter succinogenes、Selenomonas ruminantium、Prevotella spp、Ruminobacter amylophilus、Methanogen、Genus metanobrevibacteria、Ordermethanobacteriales、Total bacteria、Fungi的拷贝数呈极显着(P<0.01)的一次增加。Protoza的拷贝数呈极显着(P<0.01)一次和显着(P<0.05)的二次降低变化。体内试验从1 h到48 h,细菌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呈显着(P<0.05)的一次降低变化。体内试验,从2-24h,chao1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极显着(P<0.01)的一次降低变化。在门水平上,体内与体外试验Bacteroidetes、Firmicutes、Fibrobateris、Proteobacteris菌门均是优势菌门,占其95%以上,体外试验Fibrobateris菌门相对丰度高于体内试验,而Proteobacteris菌门相对丰度低于体内试验。在属水平上前5种优势菌占总细菌的80%左右,体内试验包括Prevotella属、Succiniclasticum属、Butyrivibrio属、Ruminococcus属、Fibrobacter属;体外试验主要包括Prevotella属、Fibrobacter属、Streptococcus属、Pseudobutyrivibrio属、Butyrivibrio属。体外试验中除Fibrobacter属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外,Prevotella属、Streptococcus属、Pseudobutyrivibrio属、Butyrivibrio属无显着(P<0.05)变化。体内试验Ruminococcus、Fibrobacter一次升高,Prevotella先升后降二次变化、Succiniclasticum一次降低、Butyrivibrio先降后升高。Prevotella、Fibrobacter、Butyrivibrio菌属是体内体外试验共有的优势菌属,体内试验Succiniclasticum、Ruminococcus菌属高于体外试验,体外试验Streptococcus、Pseudobutyrivibrio菌属高于体内试验。综上所述,增加秸秆比表面积增加,可通过增加部分营养物质降解菌的黏附数量和微生物膜的形成速度,从而改善秸秆的瘤胃降解率。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有助于增加秸秆表面微生物的初始黏附量,发酵液表面张力从ST1(56.17 m N/m)降低至ST2(48.10 m N/m)时,可改善秸秆表面微生物、瘤胃发酵特性以及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当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至ST3(37.19 m N/m)时,可增加秸秆表面初始黏附微生物的数量,但是会抑制其生长,降低纤维的瘤胃降解率。体外试验初始微生物黏附数量低于体内试验,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微生物种类相似,但是优势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2)
袁慧,白晓红,薛超,王晶仁[5](2019)在《蠕变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界面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土工格栅的蠕变特性对加筋土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蠕变试验设备及大型直剪试验装置,以两种常用的双向土工格栅为研究对象开展加筋土界面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蠕变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的筋土界面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纯砂相比,土工格栅加筋后试样内摩擦角变化较小、黏聚力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与未蠕变土工格栅加筋砂土相比,蠕变后的土工格栅黏聚力降低,且蠕变加载等级越高,黏聚力下降越多;蠕变加载等级为极限荷载的40%时,土工格栅加筋土的黏聚力下降约30%。在同样的加载等级下,初始抗拉强度较低土工格栅的蠕变变形较初始抗拉强度较高的土工格栅蠕变应变略小。(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庆朋,张力,唐志刚,张韬[6](2018)在《微凸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粗糙界面上微凸体相互作用对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在确定性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几何重迭和固体表面能等约束条件,对发生相互作用的微凸体进行等体积合并。通过不同的法向载荷、采样间隔和粗糙度等方案,分析微凸体相互作用对法向接触刚度、阻尼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并与相互独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球体的接触面积与测试结果较好地吻合,验证了本研究模型的可行性;粗糙界面上法向接触参量与采样间隔均为正相关;接触刚度和阻尼随着粗糙度的降低而增加,而能量耗散随着粗糙度的降低而增大。对于小的变形量和大的采样间隔,微凸体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但随着变形量增加以及采样间隔减小均有明显的影响,与相互独立的结果相比,法向接触刚度和阻尼变小,而能量耗散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李治杰[7](2018)在《界面电子转移作用下单量子点的荧光辐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量子点属于纳米级的单光子发射器,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包括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长、光稳定性好、生物兼容性良、光谱连续可调等,在生物医疗、照明显示以及量子信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光电器件等应用方面,研究单量子点与导体、半导体等纳米材料之间的界面电子转移动力学对于量子点的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单量子点对其所处的纳米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单量子点与其局域环境之间的电子转移、能量转移、介电效应等一些近场相互作用都会改变量子点的光学辐射特性。单量子点研究完全消除了系综平均效应,从而可以获得纳米环境中单量子点的动力学及其变化的微观信息。单量子点与其他材料接触后,界面电子转移会影响单量子点的光学辐射特性,如荧光强度、荧光寿命、荧光闪烁、偶极取向和激子辐射特性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单量子点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界面电子转移动力学。研究了N型半导体纳米粒子铟锡氧化物(ITO)与近红外CdSeTe/ZnS_(3ML)核/多壳单量子点的界面电子转移动力学。ITO具有比CdSeTe/ZnS_(3ML)量子点更高的费米能级,当单个量子点置于ITO纳米粒子形成的薄膜中,ITO中的电子将转移到量子点上以填充其表面俘获态,从而实现了对单个量子点的荧光闪烁的抑制。另外,ITO能够改变单量子点的边带激子精细结构,从而使单量子点产生线偏振的荧光辐射特性。2.增强单量子点中双激子态的双光子辐射。当单个近红外CdSeTe/ZnS_(3ML)核/多壳量子点包裹在N型半导体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中,具有高电子密度的ITO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单个量子点的介电屏蔽以减少其内载流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双激子非辐射俄歇复合。二阶关联函数曲线中的平均值g~((2))(0)=0.57,指示着ITO纳米颗粒中单个量子点双激子的有效产生且随后的双光子辐射。双激子与单激子发射的荧光量子产率比例增加到4.8倍,同时双激子的俄歇复合率几乎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极大地增强了单量子点的双光子的荧光辐射。3.近红外CdSeTe/ZnS_(3ML)单量子点在新型二维材料二硫化钼上的荧光辐射特性。少层的二硫化钼具有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且其费米能级高于CdSeTe/ZnS_(3ML)量子点,二者接触后会发生由二硫化钼到量子点表面的界面电子转移。实验研究发现二硫化钼上单量子点的荧光闪烁率减小近一个数量级。此外由于二硫化钼引入额外的非辐射弛豫通道,单量子点的荧光寿命由90 ns减小为23 ns。(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方鑫[8](2018)在《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及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近岸浅海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是近岸浅海区域中非常重要的界面之一,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对维持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水体营养盐含量平衡有着显着的影响。控制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扩散、吸附-解吸、沉淀(矿化)、溶解和有机质分解等,在这些过程中,温度、溶解氧(DO)、p H、盐度、生物扰动和沉积物自身理化性质等因素也会促进或抑制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的交换。目前,多数学者仅就单个因素对营养盐交换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但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的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会共同作用于交换过程。故本文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例,通过温度、DO、p H等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正交试验设计及毛蚶的生物扰动实验,对海洋牧场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为该海域建立营养盐交换模型提供基本参数,也为海域水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6年5月3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物类型、温度、DO和p H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又于2016年10月在海州湾毛蚶养殖区实地采样,通过培养实验测定了毛蚶的生物扰动作用和养殖密度对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研究成果: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间存在主次关系。影响NH4+-N交换的因素依次为:DO>温度>沉积物类型;影响NO3-+NO2--N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沉积物类型>DO>温度;影响PO43--P交换的因素依次为:DO>沉积物类型>温度;影响Si O32--Si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温度>p H。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项营养盐交换通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模型时,更应着重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实验得出的沉积物类型、温度、溶解氧和p H这4种因素对海州湾营养盐交换影响的结果与海州湾往年调查研究结果大致相符。毛蚶的生物扰动作用增大了营养盐在沉积物中的扩散深度和扩散速率,使营养盐可扩散至沉积物表层6-10cm处,并显着提高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速率。培养期间各项营养盐平均通量均表现为由间隙水向上覆水释放,参照A10组的养殖密度(与实际养殖密度相近),在养殖区域的DIN和PO43--P释放通量是非养殖区域的3倍左右,而Si O32--Si释放通量是非养殖区域的2倍左右。此外,本研究估算出,通过养殖毛蚶可以为海州湾养殖区域提供49%的DIN,74%的PO43--P和27%的Si O32--Si,对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界面交换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3-05)
格日乐,刘艳琦,左志严,阿如旱,娜日苏[9](2018)在《土壤水分对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不同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的摩阻特性,使用直剪仪对内蒙古中西部的5种典型乡土植物(柠条、沙棘、杨柴、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在4.5%~24.5%时,5种植物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均大于素土的土-土界面的值,且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根-土界面和土-土界面摩擦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沙棘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均大于其他4种植物的值,表明仅从根系与土壤间的相互作用特性来看,沙棘根系固土抗蚀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4种植物。根-土界面和土-土界面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且植物种不同黏聚力峰值出现时对应的土壤含水率亦不同。(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信刚,陈皓,扶兴国[10](2018)在《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树脂-水泥界面腐蚀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酸雨环境下树脂-水泥界面劣化对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LCCM)力学性能及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透明树脂和水泥基体为载体,通过酸雨-干湿耦合作用加速试验,测试树脂-水泥界面斜剪黏结强度、表面外观特征变化,并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ESEM-EDS)分析树脂-水泥界面在酸雨环境下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树脂-水泥基试样的斜剪破坏均从树脂-水泥界面处开始;在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界面斜剪黏结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水泥基体自靠近界面的位置处开始腐蚀,随着龄期的增长,破坏由表及里逐渐发生;在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试样中的氢氧化钙(CH)在早期被逐渐消耗,部分生成石膏,体积膨胀填充部分界面空隙,使树脂-水泥界面结合更为紧密;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试样中的C-S-H被逐渐消耗,石膏越来越多,树脂-水泥界面附近覆盖了1层白色黏稠状的石膏,导致界面出现裂缝.(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界面作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性能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叁维钢筋网垫用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锚固连接,并基于"Z形"连接的混凝土构件试样,针对采用不同界面连接形式的新老混凝土结合体进行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连接界面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界面粘接或植筋连接对混凝土进行界面修复时,结构的抗剪强度仅能恢复到未开裂状态下的30%左右,其破坏形式为明显的脆性破坏;而通过叁维钢筋网垫进行混凝土界面锚固后,结构的抗剪强度达到了未开裂状态的72.5%,其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作用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易富,王政宇,杜常博,李军,孟兴涛.土工格栅与不同粒径填料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2].李斌,肖成志,孙文君.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形式对其界面剪切作用特性的影响分析[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9
[3].刘英,汪行,陈嘉威.界面多应力作用下乙丙橡胶的特性变化及破坏机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4].杨大盛.秸秆与发酵液界面物理特性对养分降解及瘤胃微生物黏附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5].袁慧,白晓红,薛超,王晶仁.蠕变作用对土工格栅加筋土界面特性影响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庆朋,张力,唐志刚,张韬.微凸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治杰.界面电子转移作用下单量子点的荧光辐射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8
[8].方鑫.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及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9].格日乐,刘艳琦,左志严,阿如旱,娜日苏.土壤水分对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10].王信刚,陈皓,扶兴国.酸雨-干湿耦合作用下树脂-水泥界面腐蚀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