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洪丽,林治湖[1](2017)在《心脏交感神经切除:适应证变迁及外科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治疗在过去的十余年进步很快,部分结构性心脏病合并的反复发作性室速通过射频消融技术成功治疗后,不仅改善症状,也同时提高生存率。对于猝死高危患者,在联合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然而ICD的不适当放电、电击后易触发交感风暴以及器械并发症等仍是令人忧虑的问题。对于射频消融和最大剂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室速,神经轴调节治疗是改善无症状预后颇有前景的方法,目
杨俊峰[2](2017)在《扬州地区青少年原发性手汗症患病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身体汗液分泌过度超出机体正常需要量为特征的疾病,一般不存在器质性病因,出汗部位以手掌、足底、颅面部和腋窝多见。根据机体出汗增多部位可分为原发性手汗症、原发性头汗症、原发性腋汗症等。目前已有部分文献报告了原发性手汗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已经进行了一项针对青少年原发性手汗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扬州地区青少年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了解扬州地区青少年人群中原发性手汗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1.调查研究前,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明确相关手汗症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2.正式调查前,在小范围内抽取样本进行预调查,验证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的可行性和可信度。3.采用随机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扬州地区大中学校各两所部分班级全部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且向每个学生交代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式,取得其知情同意。调查人员将问卷分发给在校学生,现场指导其填写问卷,填写完整后问卷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回。录入调查数据,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其中可疑手汗症患者,再由专门人员对疑似患者进行问诊,以排除其他疾病继发手掌出汗增多,并作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4.结合问卷调查资料及诊断,汇总调查资料,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原发性手汗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得出实验结论。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共随机抽取扬州地区青少年3504例,其中男性1577例,女性1927例,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手汗症患者共107例,原发性手汗症的患病率为3.05%。男性患病率为3.87%(61例/1577例),女性患病率为2.39%(46例/1927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初中生905例,患病率3.00%;高中生785例,患病率2.97%;大学生1927例,患病率3.12%,各就学阶段手汗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0-20岁(73.56%)。男性手汗症患病率高于女性,但严重手汗症患者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常常伴随足底、腋窝等部位出汗增多,且女性更容易存在除手掌以外身体其他部位多汗。36.45%的患者有家族史,病变严重者其家族遗传倾向更加明显。结论:扬州地区青少年手汗症患病率为3.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常于青少年时期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多汗症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
张卉颖,侯广会,何绮月[3](2016)在《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文中提出目的讨论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10月择期行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术前予适量β受体阻滞剂,以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6μg/kg、丙泊酚24 mg/kg、顺式阿曲库铵0.30.6 mg/kg麻醉诱导,以丙泊酚14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0252.000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人工肺萎陷手术开始(T2)、手术进行后5 min(T3)、手术进行后15 min(T4)、手术结束人工膨肺(T5)和拔管时(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 O2)以及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变化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MAP升高,T3、T4时心率均减慢(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Sp O2在术中各时间点维持趋于平稳;所有患者术中气道峰压、Pet CO2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得当使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变化平稳,可减少围手术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陈胜平,杨鲸荣,陈炜生,张娟,陈向齐[4](2013)在《驻闽部队手部多汗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驻闽部队军人手部多汗症患病率及中重度手部多汗症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164名驻闽军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手部多汗症患病情况和手部多汗症是否对操作、站岗、体能训练、成绩、比赛和情绪面有影响等。对部队战斗力影响数据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 1164名驻闽军人中患中重度手部多汗症45例。中重度与轻度手部多汗症相比,从操作、站岗、体能训练、成绩、比赛和情绪等对部队战斗力产生显着影响(P<0.01)。结论驻闽军人中重度手部多汗症患病率为3.9%,中重度手部多汗症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提示卫生勤务部门和军事部门应重视对军人手部多汗症的识别和防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
姜晓霞,张万江[5](2010)在《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QT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990年Day和Campbell等首先提出QT离散度的概念。认为QTd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一致性和心电的不稳定性。随后的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报告了QTd的生理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将
吴蔚,杨希立,杨劼,郑玲[6](2010)在《手汗症QT离散度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关系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胸2-胸4(T2-4)Q-T离散度(QTd)变化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同步12导心电图测定112例手汗症患者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R-R间期即心率(HR)、Q-T间期、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QT间期(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QTc-max)、QTmin(QTc-min)数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4dQT间期和R-R均较术前缩短,QTd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QT间期、R-R间期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较术前延长,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手汗症患者T2-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与交感神经有一定的相关性。
于文,唐中祥,陈武荣,于成涛,曹瑜琦[7](2008)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手汗症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胸腔镜下行双侧胸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及双手温度。手术前、后24 h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症状缓解情况、代偿性出汗和满意程度,评估手术前、后焦虑水平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5.6±5.7)min,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均消失,双手掌皮肤温度均较术前显着升高(P值均<0.01)。并发气胸及皮下气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24 h平均心率及矫正的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代偿性出汗18例(43.9%),其中轻度出汗16例(39.0%),中度出汗2例(4.9%)。手术后焦虑症状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P值均<0.01)。31例(75.6%)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10例(24.4%)比较满意。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能显着减少双手出汗,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对手术满意度高,但应对患者强调常见并发症特别是代偿性出汗的可能。
胡建强,赵志青,黄海,秦永文,郑成竹[8](2002)在《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文中提出
二、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心脏交感神经切除:适应证变迁及外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历史沿革 |
二.交感神经切除术在心律失常领域的应用 |
(一) 发展历程 |
(二) 室性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机制 |
(三) 传统的适应证 |
1.LQTS |
2.CPVT |
(四) 扩大的适应证 |
1.陈旧心肌梗死 |
2.心肌病 |
3.Chagas病 |
(五) 目前的适应证 |
1.LQTS和CPVT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 适合LCSD手术: |
2.缺血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合并下面情况, LCSD可能有益: |
3.下列情况可以考虑LCSD: |
三.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技术 |
(一) 手术方法 |
(二) 关于双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 (BCSD) |
(三) 手术的其他作用 |
四.小结 |
(2)扬州地区青少年原发性手汗症患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问卷 |
2.3 诊断标准 |
2.4 调查方法 |
2.4.1 调查前准备 |
2.4.2 预调查 |
2.4.3 正式问卷调查 |
2.4.4 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 |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手汗症患病情况 |
3.2 手汗症的发病诱因 |
3.3 手汗症严重程度 |
3.4 手掌及其他部位多汗情况 |
3.5 家族遗传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课题综述 |
参考文献 手汗症流行病学调查表 |
(3)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麻醉处理 |
1.2.2监测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时间MAP、心率和Sp O2的变化 |
2.2 不同时间气道峰压、Pet CO2的变化 |
2.3 其他资料 |
3 讨论 |
3.1 麻醉前准备 |
3.2 麻醉中管理 |
3.3 围手术期管理分析 |
(4)驻闽部队手部多汗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人员的组成与培训 |
1.3 手部多汗症的诊断[7] |
1.4 手部多汗症严重程度的分级 |
1.5 调查问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中重度手部多汗症患病率 |
2.2 手部多汗症患者伴随其他部位多汗情况 |
2.3 手部多汗症的皮肤伴随症状 |
2.4 手部多汗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 |
2.5 家族史 |
2.6 手部多汗症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驻闽军人手部多汗症患病率的现状分析 |
3.2 驻闽军人手部多汗症伴随症状情况分析及对策 |
3.3 驻闽军人手部多汗症知晓情况分析及对策 |
3.4 手部多汗症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及对策 |
(6)手汗症QT离散度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统计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四、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脏交感神经切除:适应证变迁及外科技术[J]. 洪丽,林治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06)
- [2]扬州地区青少年原发性手汗症患病情况调查分析[D]. 杨俊峰. 扬州大学, 2017(01)
- [3]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胸腔镜左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J]. 张卉颖,侯广会,何绮月. 华西医学, 2016(02)
- [4]驻闽部队手部多汗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 陈胜平,杨鲸荣,陈炜生,张娟,陈向齐. 东南国防医药, 2013(03)
- [5]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进展[J]. 姜晓霞,张万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02)
- [6]手汗症QT离散度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关系探讨[J]. 吴蔚,杨希立,杨劼,郑玲. 海南医学, 2010(02)
- [7]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J]. 于文,唐中祥,陈武荣,于成涛,曹瑜琦. 上海医学, 2008(05)
- [8]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除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胡建强,赵志青,黄海,秦永文,郑成竹. 上海医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