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江西分公司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中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然而,此浅显道理,在我个人检验、认证或审查过的中小企业中,能够真正去理解、执行的却不多。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品质部门(或质量部门)是服务部门,是负增值部门,也是在企业里处于相对比较尴尬的部门。当产品质量不理想时,品质部的责任首当其冲;当产品质量相对稳定时,它又像是可有可无的花瓶,所以,现在有些中小企业的品质部门仍旧是可有可无的部门。
有些中小企业的品质部门是其它部门兼管,有些是某一个领导兼管,发与不发货、原材料接收与否、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是否停线等等质量事件,也就由某领导大手一挥,桌子一拍,做下了决定,这样的质量管理基本上是等于没管理。所以,只有中小企业管理者足够重视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才能做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最基础的质量检验
1.1企业应制定行业认可且正确的产品规范、制定有各测量、试验设备操作规程、普通产品来料、制程、半成品、成品、出货检验规程;特殊产品的各项检验规程若干。
1.2设立品质部(或质量部),确认QC、QA人员,通过在岗在职培训考核、早会宣导等方法,要求质量人员对检验规范和标准的理解,能准确无误的判断,现实行每半年一次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继续胜任原工作岗位,每一季度一次现场考核,通过QC验证后的产品进行再确认,确认误检、误判、漏检机率,并将此结果纳入检验员的绩效考核。
1.3要求QC人员能够对质量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当有QC向品质部门领导汇报不良现象时,品质部门领导应让QC清楚: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不良现象产生,并与QC进行必要的讨论和分析。
2、灵活运用人、料、机、法、环、测
2.1人:生产人员
2.1.1由行政部及车间跟踪确认: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每一员工入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车间实习,能胜任工作后才正常上岗。
2.1.2由品质部与技术部确认: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操作人员及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2.1.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现由车间主管及专职QC巡视,督促员工执行力。
2.1.4检验人员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要求各检验工序每日下班前将各检验数据输入电子档。
2.2料:生产物料
2.2.1主要原材料,只能由已审核过合格供方提供。主导每年一次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审核,包括供应商的体系审核和产品审核。
2.2.2与采购部门协商后,要求采购订单除明确数量、重量、单价、交货日期等常规要求外,各项技术指标都需要明示于采购订单,采购人员将技术指标输入电子档共享,以便于来料验证其材料是否符合采购订单要求。
2.2.3下道工序负责监督上道工序,如本工序未查出上道工序不良,本工序所有不良品由本工序承担并记入工序绩效考核中。
2.2.4所有工序产品必须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便于跟踪追溯,随时检查标识单、跟踪卡等填写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2.3机: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制定有“设备管理办法”,其中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新设备试样跟踪采取新产品试样跟踪一样机制。
每季度或每个月一次由品质部主导,检查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有无有效实施,检查项目有:设备台账、维修检定计划、维修记录等有无实施(随机抽样方式询问一线操作人员,什么时间什么人是否为操作的设备做过维修或保养),查是否有相关记录。
2.4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性文件
2.4.1对已区分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分别建有质量控制点。
2.4.2主要工序悬挂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2.4.3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2.4.4重要生产过程控制图的控制方法发现潜在的不良因素。
2.5环:生产环境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特殊工序环境要求按特殊作业规程的规定执行,一般工序的产品对温湿度要求不高,常温常湿即可。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材料、工装、夹具整齐、有序,执行5S相关要求,每周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检验各车间各工序5S执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车间、工序负责人绩效挂钩。
2.6测:质量检验
2.6.1制定的检验规程包含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抽样方案、检验频次、仪器等要求。
2.6.2各工序检验按检验规程验证产品并记录,每工序检验点可视情况提交日报、周报或月报等反馈。
2.6.3控制不合格品,对返修、返工重点跟踪,制定有返工、返修品跟踪单。
2.6.4检验现场:待检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分别用不同颜色盒子存放,利用色标醒目标志,分别存放或隔离。(如白色是待检品、蓝色是合格品、黄色是返修品、红色是废品)。
2.6.5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归档整理保管,随时处于受检状态。
2.6.6日常各工序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品质部,能确认不良的原因,通知相关部门,马上纠正预防,如不能确认不良原因的小质量事故,电话或者邮件通知相关部门,或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碰头共同找出原因,及时纠正预防,大的质量事故,通知产线停线,由品质部组织召开临时品质会议,记录整理会议内容,形成的决议,后续跟踪验证,并将结果向总经理汇报。
2.6.7周报、月报按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通过每周周会、每月月会,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品质部向管理层、各部门主管沟通协商,采取措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3、全方位的控制产品质量
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基本定位了,然后的质量全靠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来保证了,把这些环节控制好,质量自然就控制好了。所以产品质量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质量是通过工艺管理实现的。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品质意识
要企业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即使产品市场良好,但也要“居安思危”,把产品品质做得更好,营造更好的企业口碑。俗话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3.2以客户为中心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企业自身看成客户,把企业自身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企业自身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3.3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开始,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
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道工序发现并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3.4品质的程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企业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序做,如果不按程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3.5品质的责任意识
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在管理者完善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必须要使操作者明白如下四点:
3.5.1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5.2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3.5.3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3.5.4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3.6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模式。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实施计划;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3.7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中小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居高不下,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
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应该引以为戒。
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企业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企业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3.8品质的教育意识
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事实证明,那些成功的企业正是按照“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理念严格进行产品生产的,他们严把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不出差错,一环紧扣一环,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合格的好产品,才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树立超强的品质意识,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才能把品质做好,才能把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4、质量体系标准化
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审核,应将如上三点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质量体系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已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各工序、各部门现行具体要求与体系要求执行有偏差时,进而采取改进措施,做到写的和做的一致,做的与记录的一致,通过不断的改进,持续循环,从而实现整个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小结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尤其是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体现自己的优势、打造企业在自身行业内的“隐形冠军”,须认真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2]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