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塑性成形论文_殷开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细塑性成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细,塑性,尺度,效应,加工,子程序,微机。

微细塑性成形论文文献综述

殷开婷[1](2015)在《激光冲击微细塑性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精密产品向微型化趋势的发展,对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激光微冲击技术,利用激光诱导的冲击波压力作用于T2紫铜表面上,使其产生微细塑性成形。目前对多点激光微冲击成形工艺、冲击形貌的表征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分析激光冲击成形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工艺参数对冲击变形及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典型形状特征的成形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激光冲击微细塑性成形的分析与合理表征,为工艺参数的选取及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了激光冲击微细塑性成形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激光诱导冲击波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激光冲击成形理论。(2)激光微冲击T2紫铜实验。分析了激光能量、光斑直径、冲击次数、板材厚度、凹模孔径对激光微冲击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点冲击下,激光能量、冲击次数、凹模孔径与冲击变形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递增关系,光斑直径、板材厚度与变形量之间存在着递减关系;多点激光微冲击搭接条件下,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冲击表面波纹度增加;随着搭接率增大,板材变形量越大,表面平整度增大;随着光斑直径的增加,表面平整度增大。(3)激光微冲击T2紫铜的数值模拟。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激光冲击T2紫铜板材单点、单道及典型路径的有限元模拟,并进行冲击变形及表面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激光冲击微细塑性成形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可以采用数值模拟进行冲击成形效果的预测。(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5-04-27)

马智慧,董湘怀,梅琼风,申昱[2](2008)在《微细塑性成形工艺实现及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微细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概念,从材料性能、摩擦、工艺、模具加工及成形装置等方面分析了微小尺度零件成形加工的技术特点,指出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微细尺度下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微细尺度摩擦规律以及微细模具和微成形装置的设计制造。指出了微细成形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深入研究,最终可实现微细成形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模具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马宁,董湘怀[3](2005)在《微细塑性成形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参考目前一个新的考虑了材料尺度效应的硬化关系,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细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ABAQUS/Standard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编写程序,并成功被ABAQUS调用;运用编写的程序模拟了薄悬臂梁的微弯曲情况,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证实了所采用的本构关系和开发的用户子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马宁[4](2005)在《微细塑性成形中的尺度效应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型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以形状尺寸微小或者操作尺寸极小为特点的微细加工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认识微观领域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高新技术。从移动电话到计算机技术,从微型数码设备到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微细零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应用传统的加工技术来加工这些微细零件也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微细零件的尺寸非常小,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会表现出不同于宏观加工的特性。在宏观塑性加工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和已有的经验,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加工体系,但在微细塑性加工中,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考虑微型化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不均匀塑性变形尺度在微米量级时,材料就将表现出强烈的尺度效应(Size effects),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两种为解释第I、II 类尺度效应而提出的典型模型,一为表面层模型,即考虑金属表面晶粒对金属屈服应力的影响的模型; 另一个为考虑应变梯度效应的模型,该模型在已有的材料特征基础上引入了尺度效应。目前,对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还没有成形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加工方法,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微细零件的拉延成形的基本工艺开展研究,分析微细塑性成形理论方法及确定工艺参数方法,将传统确定圆筒拉延问题的参数设计转化为无量纲的形式,通过确定极限拉应力和极限周向应力,绘制成图表以确定成形可行区域。由于采用无量纲形式,因此认为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微细拉延问题。本文给出了运用该方法确定成形可行区域的实例。最后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在分析中加入新的本构关系,分别分析了两种模型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层的弱化降低了拉延件的抗起皱能力,但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其抗破裂能力; 应变梯度对材料的硬化降低了拉延件的成形性能。参考已有的实验数据及利用ABAQUS 定性地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尽管目前提出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理论将会逐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5-04-01)

张军[5](2005)在《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方法及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子技术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一场微型化的科技革命, 因微细产品可应用于军事、航天、信息、医学、工业和农业等众多领域,各个国家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对微细成形技术的研究。而当零件尺寸缩小到一定范围时,许多物理现象与宏观世界有很大差别,一些常规理论将作修正,因此微观尺度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微细塑性成形进行了基础研究,找出微细塑性加工中一些变化特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微细加工技术发展的概况,同时介绍了微细加工技术的特点及方法,随着MEMS,LIGA 等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微细加工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现在仍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德国、美国等专家相继进行了微细塑性成形的实验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相应的微细塑性成形理论。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且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另外本文介绍了微细塑性成形的理论及方法,由于尺度的变小,微细加工中尺度效应明显,因此对尺度效应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是微细加工的重点。而且由于尺度变小,产品加工更为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更多的微细塑性加工方法。此外本文利用无模成形技术对薄铜板进行加工,得到微小的产品,探索了一种新的微细塑性加工方法。另外本文通过对薄铜板及薄铝板进行胀形实验,找出了在微细胀形加工中,薄铜板及薄铝板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对这一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另外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对实验结果给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5-04-01)

李经天,董湘怀[6](2005)在《微细塑性成形中第Ⅰ类尺度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板料在单向拉伸和自由弯曲过程中所发生的第Ⅰ类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 ,应用表面层的概念建立了分析模型 ,解释了单向拉伸和自由弯曲过程中屈服应力和弯曲力减小的原因。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5年02期)

李经天,董湘怀,黄菊花[7](2004)在《微细塑性成形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 (MEMS)的迅速发展 ,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微细加工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宏观塑性加工不同 ,微细塑性成形不但加工对象尺寸小 ,要求精度高 ,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宏观加工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尺度效应将会发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产生的背景 ,阐述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探讨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难点、微细塑性成形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经天[8](2004)在《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型化趋势的发展,微细零件产品的加工在整个加工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移动电话到计算机技术,从微型数码设备到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微细零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应用传统的加工技术来加工这些微细零件也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微细零件的尺寸非常小,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会表现出不同于宏观加工的特性。到目前为止,对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微细成形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微细成形技术的特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细塑性成形方法以及目前较常用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研究发现,当不均匀塑性变形尺度在微米量级时,材料就将表现出强烈的尺度效应(Size effects),为了预测材料在微米或亚微米层次的尺度效应现象,近年来提出和发展了的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即在传统弹塑性理论的框架下考虑应变梯度的影响。尽管目前理论还不成熟,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理论将会逐步完善。本文对薄铜板进行了单向拉伸和拉深实验,测得了薄铜板的力学性能参数。同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板料尺度效应―在晶粒尺寸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板厚的逐渐减小,其屈服强度将会随之减小。在考虑表面层晶粒的影响下,利用分层的方法,用传统的塑性理论对这种尺度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考虑表面层晶粒影响的薄板屈服应力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用这种模型来解释这类尺度效应是合理的。此外,本文还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薄铜板进行了拉深实验,通过拉深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板厚的变薄,材料的成形性就会降低,材料更容易失稳。此外,论文还对微细电磁成形进行了分析。对强脉冲磁场作用下平板拉深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平板拉深的载荷计算模型,利用ANSYS软件模拟了成形线圈内电流以及平板在电磁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4-04-01)

微细塑性成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述了微细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概念,从材料性能、摩擦、工艺、模具加工及成形装置等方面分析了微小尺度零件成形加工的技术特点,指出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微细尺度下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微细尺度摩擦规律以及微细模具和微成形装置的设计制造。指出了微细成形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不断深入研究,最终可实现微细成形工艺的实际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细塑性成形论文参考文献

[1].殷开婷.激光冲击微细塑性成形工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

[2].马智慧,董湘怀,梅琼风,申昱.微细塑性成形工艺实现及最新研究进展[J].模具技术.2008

[3].马宁,董湘怀.微细塑性成形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马宁.微细塑性成形中的尺度效应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张军.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方法及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6].李经天,董湘怀.微细塑性成形中第Ⅰ类尺度效应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

[7].李经天,董湘怀,黄菊花.微细塑性成形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04

[8].李经天.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微细塑性成形系统:(a)微型挤...微细塑性成形件:(a)微型挤压零...微细塑性成形件[9]-13电磁拉深模拟结果非晶合金材料的激光局部加热微弯曲和微...-5拉深实验装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微细塑性成形论文_殷开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