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_杨馥霞,汤玲,贺欢,孔芬,王卫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温度,电导率,方程,库尔勒,金花,巨龙。

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馥霞,汤玲,贺欢,孔芬,王卫成[1](2019)在《取样部位对6个草莓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莓品种红颜、甘露、隋珠、京藏香、宁玉、蒙特瑞草莓为试材,模拟研究不同低温胁迫下6个品种叶片和根系相对电导率(REC)的变化,并根据低温半致死温度的高低进行耐寒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红颜、甘露、隋珠、京藏香、宁玉、蒙特瑞的叶片和根系的细胞伤害率呈S形曲线,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宁玉、甘露、红颜、隋珠、蒙特瑞、京藏香。对于草莓叶片和根系来说,耐寒性强弱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王国霞,李春阁,赵奇,吴琼[2](2019)在《采样时间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以松树、桂花、法国冬青、柏树4种乔木为材料,分别在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2月采集其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的枝条,并设置0、-5、-10、-15、-20、-25、-30℃温度梯度,测定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这4种常绿乔木的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都表现为松树>柏树>法国冬青>桂花;同种常绿乔木不同部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二年生枝条>一年生枝条>叶片;同种常绿乔木的相同部位在不同月份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徐田,毕玮,陈剑[3](2018)在《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巨龙竹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西盟种源2年生巨龙竹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其不同温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5℃到0℃时相对电导率只是少量增加,从0℃到-5℃时电导率急剧升高,-5℃到-15℃时电导率缓慢升高;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巨龙竹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为-2.16℃,相关系数0.907,表明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蒋媛,位杰,林彩霞,王刚,王丙太[4](2017)在《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比较及耐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库尔勒香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能力水平,为杂交育种工作中抗寒亲本的选择以及品种区域性引进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各品种枝条在-18℃、-22℃、-26℃、-30℃、-34℃、-38℃低温处理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自然条件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的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着负相关;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4.31℃(新梨6号)、-24.19℃(新梨7号)、-20.53℃(新梨8号)、-25.70℃(新梨9号)、-23.43℃(新梨10号)、-21.37℃(香梨),半致死温度与田间冻害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库尔勒香梨的抗寒能力,供试香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新梨9号>新梨6号>新梨7号>新梨10号>香梨>新梨8号。(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杜人杰,曲跃军,陶双勇,邹威,王庆斌[5](2017)在《6个山楂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引种到牡丹江地区的6个异源山楂品种:‘甜红’、‘磨盘’、‘本溪2号’、‘绛县798203’、‘豫8001’、‘铜台白野生’测定其在不同低温水平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值,将结果拟合Logistic曲线模型,计算出方程拐点值,得出各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将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引种成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山楂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甜红’(-28.72)>‘磨盘’(-28.03)>‘本溪2号’(-26.15)>‘绛县798201’(-21.06)>‘豫8001’(-17.30)>‘铜台白野生’(-13.71),方差分析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各品种寒地成活率呈显着负相关,与试验地生长情况大致相符。(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李鹏程,苏学德,王晶晶,郭绍杰,李铭[6](2017)在《8种葡萄砧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评价8种引进葡萄砧木的抗寒性.【方法】以1年生‘5BB’‘山河1号’‘SO4’‘抗砧3号’‘贝达’‘双红’‘北冰红’‘BK-1’葡萄砧木枝条为试材,经-40~4℃不同低温胁迫处理12h后,测定不同葡萄砧木品种枝条的失水速率、电解质渗出率、萌芽率的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萌芽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以不同株系3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了8种葡萄的抗寒性,研究结果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相一致.【结论】8个供试葡萄砧木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BK-1’>‘双红’>‘贝达’>‘山河1号’>‘5BB’>‘北冰红’>‘抗砧3号’>‘SO4’.(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董万鹏,龙秀琴,代丽华,孙立坤,李培林[7](2016)在《越冬期间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越冬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的变化情况,以7个株系西番莲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越冬期间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LT_(50),研究LT_(50)下处理时间对相对电导率、MDA与抗坏血酸(Vc)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寒害调查并观测各株系西番莲的越冬表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的LT_(50)均明显降低,在冷驯化终了期其对应的LT_(50)分别为:平塘1号(-3.59℃)、紫香1号(-2.51℃)、版纳9号(-1.96℃)、版纳10号(-1.95℃)、版纳4号(-1.02℃)、榕江1号(-1.82℃)、金沙1号(-1.83℃)。西番莲芽梢、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木质化枝条的LT_(50)分别为:-1.16℃、-1.39℃、-2.83℃、-3.11℃,不同部位对低温敏感性差异显着。各株系西番莲越冬表现情况与LT_(50)测定结果较吻合,平塘1号越冬表现最佳,采取防寒措施后越冬存活率达100%。西番莲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LT_(50)下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15h期间增幅最大,而Vc含量则先增后降,并在5~15h期间含量较高,说明低温胁迫对西番莲枝条的伤害主要发生在5~15h期间。本研究为选育抗寒性强的西番莲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解越[8](2016)在《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及半致死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贮藏是采后果蔬贮藏保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冷敏果实对低温(一般低于10℃~12℃)相当敏感,不适的贮藏温度容易产生冷害,影响果蔬贮藏品质,破坏果蔬正常生理代谢,造成内部细胞膜结构性损伤。冷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贮藏温度及低温持续时间,还取决于冷敏果蔬自身对低温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果蔬冷害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探索冷敏果实低温逆境下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典型的冷敏果实黄瓜、西葫芦、茄子为研究对象,选取2℃及8℃为低温逆境实验组,并以12℃及20℃分别作为冷害临界温度及常温对照组。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细胞壁结构、品质及生理生化特性、活性氧代谢及抗膜脂保护酶活性、热物性等的变化规律,同时从细胞膜组织冷损伤造成细胞膜透性变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测定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冷敏果实低温半致死温度,为进一步探讨冷害发生机理,减少和防止低温对冷敏果实造成的伤害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过程中细胞壁结构及物质变化的研究正常温度下果蔬组织细胞结合的较为紧密,细胞次生壁也比较完整。但不同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细胞间层厚度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胞次生壁厚度会减小,细胞壁逐渐降解,导致细胞被破坏,最终死亡。茄子果实PE、PG活性在贮藏初期缓慢上升,至6d时达到峰值,此后PE活性开始下降,20℃及对照组的PE、PG活性始终高于2℃组。2℃组茄子果实的原果胶含量显着高于20℃及对照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着低于20℃及对照组。当贮藏温度为2℃时,茄子果实纤维素酶活性先升后降。茄子果实PAL活性、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木质素含量与PAL活性之间又有显着的正相关性(p<0.05)。当贮藏温度为2℃时,PAL活性上升,木质素含量提高,果实变得生硬,口感变差。而当贮藏温度为20℃时,PAL活性增长缓慢,木质素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果实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木质化败坏。2.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过程中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贮藏温度为2℃时,冷敏果实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同时产生褐变现象。而当贮藏温度为12℃和20℃时,冷敏果实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越高,果蔬组织生理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西葫芦果实贮藏0d时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最高,为0.631,贮藏12d时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最低,为0.596。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西葫芦果实的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贮藏12d时,2℃组总酚含量最低,为2.40mg·g~(-1),而20℃组总酚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为3.30mg·g~(-1)。西葫芦果实ppo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组的ppo活性在各组中相对最高,而20℃组的ppo活性相对最低。3.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及膜脂保护酶活性的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茄子果实组织细胞内sod、pod、cat、apx、gr等膜脂保护酶活性不断降低,O_2~-产生速率增加,H_2O_2含量提高,lox活性上升。20℃及对照组的sod、pod、cat、apx、gr活性显着高于2℃组,而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lox活性显着低于2℃组。4.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过程中热物性的研究贮藏温度为2℃时,不同品种黄瓜果实组织热导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申青黄瓜果实组织热导率显着大于其他两种黄瓜。成熟15天的黄瓜,相比于成熟10天及成熟5天的黄瓜,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细胞间隙较大,热导率较小,而成熟5天的黄瓜,其组织细胞结合的较为紧密,细胞间隙较小,热导率较大。12℃及20℃组热导率变化不明显,2℃及8℃组热导率变化明显。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冷敏果实组织降温的速度和曲线下降的幅度各不相同,黄瓜、西葫芦、茄子果实冰点温度分别都在-2.14℃、-1.39℃、-2.85℃左右,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贮藏12d时的冰点温度显着高于0d时的冰点温度,2℃所对应的冰点温度始终高于12℃所对应的冰点温度。5.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度及半致死温度的研究黄瓜果实电解质外渗率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电解质外渗率计量单位的不同会导致其鉴定结果的差异,i和i′的计量方式能更好地反映出不同品种冷敏果蔬抗寒性的差异,鉴定出抗寒性的强弱顺序,i′与实际观测结果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当渗透时间达到90min,冷敏果实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趋于稳定,在此情况下的鉴定结果是准确而可靠的。同时,确定了瑞青、津优及申青黄瓜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在5.35℃~6.86℃、6.69℃~7.86℃、8.04℃~8.96℃范围内,其抗寒性顺序依次为瑞青、津优及申青黄瓜。本文通过研究低温逆境下典型冷敏果实黄瓜、西葫芦、茄子组织冷损伤对细胞壁结构及物质变化、PE活性、PG活性、PAL活性、木质素含量、果实硬度、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及其比值、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PO活性、SOD、POD、CAT、APX、GR等膜脂保护酶活性、LOX活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热导率、冰点及过冷点等参数的综合影响,并通过分析细胞间隙变化及细胞膜透性增加引起的电解质外渗对组织热物性的影响,探讨果实组织冷损伤与热物性的相关关系,为采后冷敏果实自身对低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参考。同时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研究不同品种冷敏果实低温半致死温度,为采后冷敏果实贮藏保鲜及抗寒性强弱判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4-05)

李吉涛,谢伟玲,柴胜丰,唐健民,韦霄[9](2016)在《叁种金花茶低温半致死温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盆栽1年生毛籽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3种金花茶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解质外渗率,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3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3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4.25、-13.25、-12.62℃,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毛籽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06期)

王玮,李红旭,赵明新,曹素芳[10](2015)在《7个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耐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梨品种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为杂交育种选择抗寒亲本及梨品种区域性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a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梨品种在-20℃、-25℃、-30℃、-35℃、-40℃、-45℃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低温处理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供试梨枝条不同低温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着负相关;供试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为:‘苹果梨’-41.1℃、‘甘梨早8’-38.4℃、‘中梨1号’-38.2℃、‘美人酥’-35.3℃、‘玉露香’-34.8℃、‘黄冠’-30.7℃、‘丰水’-30.3℃;半致死温度与其相近温度处理的枝条冻害指数呈显着负相关;低温处理下,各梨品种枝条冻害部位表现不同,且对其伤害有一个跃变过程。【结论】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梨品种的抗寒力;供试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苹果梨’>‘甘梨早8’>‘中梨1号’>‘美人酥’>‘玉露香’>‘黄冠’>‘丰水’。(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以松树、桂花、法国冬青、柏树4种乔木为材料,分别在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2月采集其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的枝条,并设置0、-5、-10、-15、-20、-25、-30℃温度梯度,测定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这4种常绿乔木的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都表现为松树>柏树>法国冬青>桂花;同种常绿乔木不同部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二年生枝条>一年生枝条>叶片;同种常绿乔木的相同部位在不同月份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馥霞,汤玲,贺欢,孔芬,王卫成.取样部位对6个草莓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王国霞,李春阁,赵奇,吴琼.采样时间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9

[3].徐田,毕玮,陈剑.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巨龙竹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J].竹子学报.2018

[4].蒋媛,位杰,林彩霞,王刚,王丙太.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比较及耐寒性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17

[5].杜人杰,曲跃军,陶双勇,邹威,王庆斌.6个山楂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J].林业科技.2017

[6].李鹏程,苏学德,王晶晶,郭绍杰,李铭.8种葡萄砧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综合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

[7].董万鹏,龙秀琴,代丽华,孙立坤,李培林.越冬期间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越冬表现研究[J].核农学报.2016

[8].解越.低温逆境下冷敏果实组织冷损伤及半致死温度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

[9].李吉涛,谢伟玲,柴胜丰,唐健民,韦霄.叁种金花茶低温半致死温度研究[J].北方园艺.2016

[10].王玮,李红旭,赵明新,曹素芳.7个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耐寒性评价[J].果树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日最低温度...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日最低温度...2000年11月30日测定叶片低温半致死2000年11月30日测定叶片低温半致死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与采...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日最低温度...

标签:;  ;  ;  ;  ;  ;  ;  

低温半致死温度论文_杨馥霞,汤玲,贺欢,孔芬,王卫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