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基损伤论文-张慧东

碱基损伤论文-张慧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碱基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NA复制,DNA损伤,绿脓杆菌噬菌体PaP1,DNA聚合酶gp90,复制突变

碱基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东[1](2018)在《碱基和糖环结构改变而形成的DNA损伤导致DNA复制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性环境毒物和内源性物质会形成各种DNA损伤,导致DNA复制突变,造成DNA序列永久改变,产生各种疾病、丧失某些功能、导致畸形甚至死亡。DNA损伤包括碱基结构改变和糖环结构改变的DNA损伤。研究DNA损伤导致DNA复制突变的分子机制为理解DNA损伤产生各种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我们纯化了酵母菌DNA聚合酶Polη的催化结构域Polηcore(N端1-513氨基酸),可体现出聚合酶通过DNA损伤的本征活性。在正常模板G上的错配率为10-4。在O6-MeG上的错配率为0.05-0.4,67%插入的是dTTP,31%是dCTP,2%是dATP。在脱碱基位上,错配率在0.03-1之间,53%插入的是dGTP,33%是dATP,还有14%会形成-1移码突变,说明遵循了G-,A-和-1移码突变规则。在8-oxoG上,仍然优先插入dCTP,占57%,其余的是dATP。这些损伤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DNA的复制过程。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酵母菌DNA聚合酶在通过DNA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Mutat Res-Fund Mol M, 779, 134-143, 2015; Biochimie, 121:161-169, 2016; Mutat Res Rev, 768:53-67,2016; Arch Biochem Biophys, 596:99-107, 2016)。我们又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DNA聚合酶gp90,是A-类聚合酶,具有高延伸性和3’-5’外切酶活性。采用消除了外切酶活性的gp90 exo-,发现8-oxoG和O6-MeG可部分抑制gp90 exo-的延伸能力。正常模板G上的错配率在10-4-10-5之间。对于8-oxoG,dNTP插入效率降低,但错配率不变。对于O6-MeG,更倾向于插入错误的dTTP,比dCTP插入效率高出67倍。在8-oxoG对位插入dCTP和dATP以及在O6-MeG的对位插入dCTP和dTTP都产生快速相。存在dNTP和Mg2+时,8-oxoG和O6-MeG损伤都会削弱聚合酶与DNA的结合。脱碱基位阻断了gp90的DNA复制,dATP优先插入到脱碱基位对位,遵循A-rule,与5端的模板序列无关。DNA中的脱碱基位削弱了聚合酶和DNA之间的结合亲和性,然而dNTP的种类并不影响这些结合亲和性。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PaP1的DNA聚合酶功能及其在跨损伤DNA合成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Virus Genes, 52:538-51, 2016;Genes, 2017, 8, 1 (invited);DNA Repair, 57, 35-44, 2017;Chem. Res. Toxicol., 31:58-65, 2018.)。以上都是关于碱基DNA损伤导致DNA复制突变的研究。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糖环结构改变引起的DNA损伤对DNA复制的影响。DNA复制的溶液中存在与dNTPs结构类似却浓度大大过量的rNTPs,DNA聚合酶可插入rNTPs,在DNA模板中形成rNMPs。存在rNTPs增加了DNA聚合酶的广义错配率,比传统错配率高出很多(Biochem. Biophys.Res. Commun., 496:1076-1081, 2018)。意外发现,rNTPs在一定浓度下,可以促进DNA聚合酶的功能,原因是rNTPs增强了聚合酶和DNA之间的结合亲和性(JBC, 2018, Revised.)。此外,模板上的rNMPs也阻滞了T7 DNA聚合酶进行的引物延伸和T7复制体进行的链取代反应(Biochimie, 151:128-138, 2018)。(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闫静,侯瑾,任晓勇,罗花南,盛颖[2](2018)在《间歇低氧大鼠海马线粒体损伤及碱基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间歇低氧大鼠模型,通过检测不同缺氧程度大鼠海马的mtDNA拷贝量的改变、参与碱基切除启动关键酶类的表达量,初步探讨间歇低氧后大鼠海马线粒体损伤及碱基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低氧2周、4周、8周四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将间歇低氧组饲养于按参数设定完善的间歇低氧试验箱内。每天实验7小时。最后统一处死大鼠,然后提取海马组织,检测海马mtDNA氧化碱基水平及间歇低氧大鼠海马中的线粒体碱基切除修复启动关键酶在基因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间歇低氧2周显着降低总mtDNA1和mtDNA3的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西部睡眠医学大会暨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睡眠医学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4-27)

马娜,赵海霞,陈茜,杨思琪,尤旭[3](2018)在《基于P53/P21和碱基切除修复通路的五子衍宗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P53/P21和碱基切除修复(BER)通路研究五子衍宗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衰老模型组、五子衍宗方低剂量组(1 g/kg)和高剂量组(4 g/kg),另取2月龄SD雄性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每组8只。给予普通饲料或含药饲料饲养4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出睾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及BER相关蛋白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和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CC1)的表达和定位;ELISA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p-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方能明显降低睾丸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和BER相关蛋白OGG1、APE1和XRCC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方能显着下调8-OHd G的量;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五子衍宗方能显着降低自然衰老大鼠睾丸p-P53、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五子衍宗方可通过调节P53/P21和BER通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6期)

刘小英[4](2018)在《动力学方法探讨PaP1 DNA聚合酶Gp90跨DNA脱碱基损伤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 DNA聚合酶Gp90通过脱碱基位点损伤的动力学分子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损伤对DNA复制造成DNA紊乱和突变的机制,从而为人类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为揭示DNA跨损伤合成、DNA修复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毒物致DNA脱碱基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表达和纯化Gp90 exo~-,通过全长延伸、单个碱基插入和下一位碱基延伸的动力学方法研究脱碱基位点对DNA复制效率和保真度的影响;采用前稳态前动力学方法研究DNA复制时单个碱基点插入的速度;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蛋白质与DNA间相互作用,探究脱碱基损伤对DNA聚合酶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1)正常模板时,野生型Gp90能产生全长延伸产物和外切产物。当模板是脱碱基损伤的模板时,野生型Gp90只能产生降解产物,而没有延伸产物。Gp90 exo~-进行DNA复制时,与正常模板相比,DNA聚合酶通过脱碱基位点时几乎没有全长延伸产物,两个脱碱基的模板只出现了一位28mer的延伸产物。(2)Gp90 exo~-进行单个碱基插入的稳态动力学研究,与正常模板G正确插入dCTP相比,其他叁种错误dNTP的插入效率在10~(-4)-10~(-5)之间。对于两个脱碱基模板,Gp90 exo~-插入四种核苷酸的效率都降低,错配率也增加,但是都倾向于错误插入dATP,效率大概是其他叁种dNTP的2个数量级。(3)相对于正常模板G:C配对,G:G配对导致Gp90 exo-进行下一位碱基延伸效率降低390倍。错误dATP的插入在5’端相邻为C和G的模板具有同样的效率。AP_1模板,损伤的下一位碱基是C,结果显示dGTP优先的插入在AP_1模板的对侧。AP_2模板,损伤的下一位碱基是A,结果显示dTTP优先的插入在AP_2模板的对侧。(4)Gp90 exo~-进行单个碱基插入的前稳态动力学研究,正常模板G的4种dNTP插入中,只有dCTP的插入显示出快速相,说明dCTP会优先于其他叁种dNTP插入到G的对位,爆发速率k_p=158 s~(-1);dATP、dTTP和dGTP的插入延伸量随着时间呈线性关系。而对于两个脱碱基损伤模板,只有dATP会优先插入脱碱基的对位并产生快速相k_p=0.48或0.44 s~(-1),爆发相的速率较正常模板时的dCTP的插入速率低了350倍;而dCTP、dTTP和dGTP的插入延伸量随着时间呈线性关系。(5)用SPR方法测定Gp90 exo~-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求得平衡解离常数(K_(d,DNA))。不存在dNTP和Mg~(2+)时,正常模板G与Gp90 exo~-的平衡解离常数K_(d,DNA)为64 nM,两个脱碱基损伤的模板与Gp90 exo~-的平衡解离常数K_(d,DNA)分别为79 nM和85 nM,提示脱碱基损伤轻微的影响Gp90 exo~-与DNA的相互作用;存在dNTP和Mg~(2+)时,正常模板G和两个脱碱基损伤模板的解离常数K_d都降低,正常G模板的解离常数K_(d,DNA)是16-19nM,AP_1模板的解离常数K_(d,DNA)是43-54 nM,AP_2模板的解离常数K_(d,DNA)是50-64 nM。因此,dNTP的存在形成了比二元复合物更加稳定的叁元复合物。脱碱基损伤会削弱DNA聚合酶和DNA的结合。结论:脱碱基损伤会阻碍DNA的复制,使单个dNTP的插入和延伸速率都下降,会削弱DNA聚合酶和DNA的结合。Gp90exo~-通过脱碱基损伤主要是优先插入dATP,而没有-1位的移码框移或者骨架迁移机制。(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军,谢琅,丁雪娇,马璐,王祺[5](2017)在《H4K20me1与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在燃煤砷致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H4K20me1修饰水平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分析其与DNA损伤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砷致DNA损伤修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自愿手术治疗的47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一般病变组15例、癌前病变组14例、癌变组18例)和外周血样以及12例对照皮肤组织标本和(本文来源于《2017(第叁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7-09)

王晓星[6](2014)在《氧自由基对脱氧核糖核酸及碱基损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是一种长链双螺旋结构聚合物,是染色体和基因的主要组成成分,存储着生物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遗传信息。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嘌呤或嘧啶碱基叁种物质构成。多种理化因素诱导DNA损伤,尤其以光源、辐射及其伴随的光化学介导活性氧自由基诱导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氧化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DNA空间结构改变、脱氧核糖分解、碱基颠换和碱基开环等,直接导致疾病、衰老和死亡。本文以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见光辐照α-Fe2O3和BiOBr光化学材料介导·OH,紫外光辐照BiOBr光化学材料介导O2-·,研究DNA光化学损伤机理及其差异性;利用紫外光辐照BiOBr和TiO2光化学材料介导O2-·、·OH和空穴,分别研究DNA链上最易受到活性氧自由基攻击的典型碱基(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光化学损伤机理,并结合HMO方法分析DNA四种含氮碱基与氧化损伤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DNA光化学损伤机理主要涉及DNA基本组成物质碱基氧化损伤、脱落和开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选取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研究可见光协同下α-Fe2O3光化学介导·OH诱导DNA氧化损伤机理,并结合HMO方法计算DNA链上四种碱基的能量参数,分析各个碱基结构与氧化损伤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运用高效液相(HPLC)监测DNA光化学氧化损伤历程,通过液质联用(LC-MS)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分析DNA光化学氧化损伤产物、开环方式和进攻位点,利用荧光和分光光度法跟踪光化学过程活性氧自由基和H202相对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可见光协同下α-Fe2O3光化学材料高效活化H202介导·OH,·OH诱导DNA氧化损伤机理主要涉及DNA链上的鸟苷-胞苷碱基对和腺苷-胸腺苷碱基对的羟基化并伴随碱基开环。嘌呤碱基N7-C8双键以及嘧啶碱基的C5-C6双键最易与活性物质发生加成,嘌呤碱基的C8位以及嘧啶碱基的C6位最易受到活性氧自由基的攻击,胸腺嘧啶和鸟嘌呤是DNA链上四种含氮碱基中最易氧化损伤的碱基。2.选取BiOBr为光化学材料,以小牛胸腺DNA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光辐照BiOBr光化学介导O2-·,可见光辐照BiOBr光化学介导·OH,运用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HPLC)监测DNA光化学氧化损伤历程,通过液质联用(LC-MS)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分析DNA光化学氧化损伤产物、开环方式和进攻位点,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和分光光度法跟踪光化学过程活性氧自由基的类型和H202相对浓度的变化,重点对比BiOBr光化学介导O2-·和·OH诱导DNA氧化损伤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BiOBr光化学介导02-·和·OH诱导DNA氧化损伤严重,O2-·诱导DNA氧化损伤中间产物是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和近似8-oxodG结构的物质,而·OH直接引起鸟苷-胞苷碱基对羟基化和嘌呤碱基脱落并伴随嘧啶碱基氧化开环。3.基于DNA光化学损伤主要涉及DNA链上脱氧核糖分解和碱基氧化开环,选取DNA链上鸟嘌呤碱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光辐照BiOBr光化学介导02-·研究鸟嘌呤光化学氧化损伤机理,进一步论证DNA光化学氧化损伤机理。运用高效液相3PLC)监测鸟嘌呤光化学氧化损伤历程,结合五次光化学循环和离子色谱法评价BiOBr光化学材料的稳定性,通过液质联用(LC-MS)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分析鸟嘌呤光化学氧化损伤产物、开环方式和进攻位点,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鉴别光化学过程活性氧自由基的类型。结果表明,BiOBr是一类稳定的光化学材料,02-·诱导鸟嘌呤光化学氧化损伤产物质核比为130和156,没有发现质核比为168的8-oxodG的分子离子峰,但质核比为156的oxGH最可能来自8-oxodG的进一步氧化损伤。本项研究充分揭示了生物标记物8-oxodG在DNA氧化损伤领域应用的局限性。4.选取DNA链上嘧啶碱基(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光辐照Ti02光化学在水相和有机相(乙腈)中介导·OH和空穴,研究嘧啶碱基光化学氧化损伤机理,结合外加活性氧自由基拮抗剂(甲酸、异丙醇和甲醇),研究拮抗剂抑制嘧啶碱基光化学氧化损伤机制。运用高效液相(HPLC)监测嘧啶碱基光化学氧化损伤历程,通过液质联用(LC-MS)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分析嘧啶碱基光化学氧化损伤产物、开环方式和进攻位点,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跟踪光化学过程活性氧自由基的类型和趋势。结果表明,与混合溶液相比,在纯水相和有机相(乙腈)中嘧啶碱基光化学损伤严重。当嘧啶碱基为底物时,在水相中同时捕获·OH和碳自由基,有机相(乙腈)中捕获空穴。活性氧自由基拮抗剂(甲酸、异丙醇和甲醇)通过竞争或捕获活性氧自由基以实现抑制底物光化学氧化损伤和保护底物的作用。光生空穴与·OH均可造成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开环,其中以·OH诱导胸腺嘧啶的氧化损伤最为严重,直接导致碱基互变异构为尿嘧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04-20)

蔡振明[7](2013)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功能变异、DNA氧化损伤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易受到机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攻击造成氧化损伤,使生物体内基因变异积累并可能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衰老、年龄相关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8-羟基鸟嘌呤(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是最为常见的DNA氧化损伤产物之一研究中经常通过测定该产物水平来估测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在DNA复制过程中8-OHdG倾向于与腺嘌呤(Adenine, A)而非胞嘧啶(Cytosine, C)配对,导致G:C→T:A的碱基颠换突变,是肿瘤、糖尿病等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因素之一。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针对于DNA损伤的修复系统。其中,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是针对DNA氧化损伤的主要修复途径。碱基切除修复系统是一个多步骤、涉及多种酶的过程,在人类,主要包括叁种糖基化酶:MTH1(human MutT homolog-1)、OGG1(human8-OHdGuanine glycosylase)和MUTYH (human MutY homolog)。其中OGG1和MUTYH两种糖基化酶主要参与修复DNA双链中的8-OHdG,分别在DNA复制过程中识别并切除8-OHdG和与之错配的A。碱基切除修复系统基因变异可以影响相应蛋白的功能,导致机体修复功能的下降,从而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相关。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我国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的研究显示我国肾脏疾病总体患病率已达10.8%。氧化应激及由此而引起的氧化损伤累积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较多文献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中8-OHdG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最新的研究提示,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变异Arg399Gln可增加携带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风险。本研究中,我们选择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的4种常见变异:OGG1C.977C>G (rs1052133, Ser326Cys), MTH1c.247G>A (rs4866, Val83Met), MUTYH c.972G>C (rs3219489, Gln324His)和AluYb8MUTYH (rs10527342),分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变异的筛查,分析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中8-OHdG含量,以及患者外周血IL-1p和IL-6含量进行检测,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DNA氧化损伤、慢性微炎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机制。因此,本研究分为叁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与中国人群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风险的研究。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有证据显示氧化应激是导致肾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氧化损伤能够改变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我们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对照中筛查了碱基切除修复基因OGG1C.977C<G, MTH1c.247G>A, MUTYH c.972G>C和AluYb8MUTYH四个基因变异位点,分析其与中国人群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风险的关系。我们收集了3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40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区分AluYb8MUTYH插入基因型,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方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对OGG1C.977C<G, MTH1c.247G>A, MUTYH c.912G>C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测序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验证。病例-对照分析表明OGG1c.977C>G变异和MTH1c.247G>A变异叁种基因型的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394;P=0.444);但MUTYH c.972G>C变异位点叁种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46),患者组MUTYH c.972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患者中G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26); AluYb8MUTYH叁种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99),但患者组携带AluYb8MUTYH插入的基因型(A/P基因型及P/P基因型)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34)。同时,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并发贫血或高血压的患者中,MUTYH c.972G>C和AluYb8MUTYH基因变异的发病风险更高。第二部分: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DNA氧化损伤、慢性微炎症的研究氧化应激是导致肾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氧化损伤能够改变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引起肾脏疾病的发生,进而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相关。Tarng,D.C.等的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中8-OHdG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处于较高的DNA氧化应激状态;同时,有研究证实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较高的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的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相关。我们对1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DNA中8-OHdG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携带OGG1c.977C>G、 MUTYH c.972G>C、AluYb8MUTYH变异位点突变基因型的患者外周血DNA中8-OHdG含量显着高于携带野生基因型的患者。同时我们也检测了16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6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IL-1p和IL-6含量,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外周血IL-1β和IL-6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在患者IL-1p和IL-6水平与MUTYH c.972G>C、AluYb8MUTYH基因变异相关。第叁部分:MUTYH基因AluYb8插入变异影响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研究本实验室首先发现MUTYH基因第15内含子存在AluYb8片段插入变异,携带纯合AluYb8MUTYH插入基因型的个体定位于线粒体的MUTYH1型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可能会导致线粒体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但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KBrO3(0mM,1mM,4mM)处理不同基因型(野生型(A/A)、纯合插入型(P/P))的原代培养的人脐带源成纤维细胞,检测处理后不同基因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拷贝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不同AluYb8MUTYH基因型成纤维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原代培养人脐带源成纤维细胞经1mM KBrO3或4mM KBrO3处理24h后,携带纯合插入基因型(P/P)的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野生型(A/A)细胞;经4mM KBrO3处理24h后,P/P基因型细胞表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p21显着高于A/A基因型细胞,提示P/P基因型细胞已进入早期凋亡,其抗外界氧化应激的能力低于A/A基因型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MUTYH c.972G>C变异、Alu Yb8MUTYH插入变异与中国人群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相关;携带OGG1C.977C>G、MUTYH c.972G>C、 Alu Yb8MUTYH变异基因型的患者外周血DNA中8-OHdG含量显着高于携带野生基因型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外周血IL-1p和IL-6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且在患者组外周血IL-1p和IL-6水平与MUTYH c.972G>C、Alu Yb8MUTYH基因变异相关。同时,通过对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进行外加氧化应激证实Alu Yb8MUTYH基因变异影响了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纯合插入(P/P)基因型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低于野生型(A/A)细胞。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进行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变异人群筛查和发病风险评估,对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高强,苑霞青,王玮,漆红兰[8](2012)在《荧光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单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小分子与dsDNA结合后,其位于330nm处的吸收峰降低并在350nm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表明二者有强烈的相互作用。dsDNA的圆二色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导致dsDN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2年06期)

李敏杰,郭良宏[9](2012)在《荧光小分子检测ROS致DNA碱基脱落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DNA脱碱基损伤主要产生于自发脱嘌呤或者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过程,对检测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2]。荧光探针2-氨基-5,6,7-叁甲基-1,8,-萘啶(2-amino-5,6,7-trimethyl-1,8-naphtyridine)能够进入损伤脱(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刘艳成,唐睿智,李海霞,姚思德,王文锋[10](2012)在《磷酸基团在环丙沙星光敏损伤DNA碱基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丙沙星(CPX)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良好的抗菌药物。但是,近年来其毒副作用尤其是光敏毒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在本研究中,利用355nm激光光解对磷酸基团在环丙沙星光敏损伤DNA碱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以CPX对脱氧鸟苷酸(dGMP),脱氧鸟苷(dG)和鸟苷(Gua)的光敏氧化现象作对比。研究发现含有磷酸基团的dGMP加入CPX溶液之后,在650~750nm处出现一个宽的强吸收(见Fig.1)。因此可以推测在CPX光敏损伤DNA的过程中,DNA链上的磷酸基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认为在CPX对DNA损伤过程中,CPX分子与DNA链上的磷酸基团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比如:氢键作用)。正是这种弱相互作用使得CPX分子与DNA链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了CPX原有的化学活性(或光化学性质),同时破坏了DNA正常的生理机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碱基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利用间歇低氧大鼠模型,通过检测不同缺氧程度大鼠海马的mtDNA拷贝量的改变、参与碱基切除启动关键酶类的表达量,初步探讨间歇低氧后大鼠海马线粒体损伤及碱基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低氧2周、4周、8周四组,对照组正常喂养,将间歇低氧组饲养于按参数设定完善的间歇低氧试验箱内。每天实验7小时。最后统一处死大鼠,然后提取海马组织,检测海马mtDNA氧化碱基水平及间歇低氧大鼠海马中的线粒体碱基切除修复启动关键酶在基因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间歇低氧2周显着降低总mtDNA1和mtDNA3的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基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东.碱基和糖环结构改变而形成的DNA损伤导致DNA复制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闫静,侯瑾,任晓勇,罗花南,盛颖.间歇低氧大鼠海马线粒体损伤及碱基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C].第五届中国西部睡眠医学大会暨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睡眠医学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3].马娜,赵海霞,陈茜,杨思琪,尤旭.基于P53/P21和碱基切除修复通路的五子衍宗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8

[4].刘小英.动力学方法探讨PaP1DNA聚合酶Gp90跨DNA脱碱基损伤的机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5].李军,谢琅,丁雪娇,马璐,王祺.H4K20me1与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在燃煤砷致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C].2017(第叁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6].王晓星.氧自由基对脱氧核糖核酸及碱基损伤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

[7].蔡振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功能变异、DNA氧化损伤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

[8].高强,苑霞青,王玮,漆红兰.荧光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相互作用的研究[J].大学化学.2012

[9].李敏杰,郭良宏.荧光小分子检测ROS致DNA碱基脱落损伤[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2012

[10].刘艳成,唐睿智,李海霞,姚思德,王文锋.磷酸基团在环丙沙星光敏损伤DNA碱基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2012

标签:;  ;  ;  ;  ;  

碱基损伤论文-张慧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