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切除术,肝癌,胆管,肝脏,结石,精准,肿瘤。
肝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邰升[1](2019)在《左半肝切除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右肋弓下斜切口20 cm入腹,探查:无腹水,无腹膜转移,肿瘤位于左右胆管交汇区,累及肝中静脉。1、解剖肝总动脉、清扫第8组淋巴结。骨骼化肝固有动脉、肝动脉、GDA、清扫12组淋巴结,因肝右动脉优势支发自SMA,故切断肝固有动脉、骨骼化门静脉主干,断扎门静脉左支。于胰腺上缘断CBD,远端切缘病理回报阴性。清扫13组淋巴结。2、解剖并离断门短静脉。游离左外叶后将其向右翻起,解剖并离断肝短血管,直至肝左、肝中汇合处。3、循肝脏缺血线做预切线,由下至上、由前至后劈肝,保持CVP≤5 cmH_2O。Tri-Staple棕钉闭合肝左静脉,完整切除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被肿瘤侵及肝中静脉长约2 cm,血管夹阻断肝中静脉远近端,6-0 prolene线端端吻合肝中静脉。肝脏断面见Ⅴ、Ⅵ、Ⅶ及Ⅷ段四支胆管断端,切缘送病理,未见癌。四支胆管成型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鼎,李东蓉[2](2019)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例=52)和常规组(例=44)。常规组采用常规肝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个时间段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良好,手术时间较短,对机体损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机体术后康复,同时远期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方毅[3](2019)在《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0%,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88%,复发率为8.82%,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3.52%、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结石患者采取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白庆鹤[4](2019)在《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精准肝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P<0.01)。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更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沈英皓,孙惠川,周俭[5](2019)在《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储备功能是影响患者肝切除术耐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目前的术前评估方式,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而影响治疗效果。国际肝脏外科学组于2011年制定了PHFL的标准,依据该标准PHLF发生率仍有9.0%~18.6%~([1-2])。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肝衰竭指标主要反映肝脏的胆色素代谢、蛋白合成、凝血功能、部分解毒能力以及肝脏受损的程度,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来间接预测肝脏耐受进一步打击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评估指标和评分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郑百俊,程继文,高亚,余辉,李鹏[6](2019)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治疗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接受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的HB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资料、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LLR患儿17例(为LLR组),OLR患儿26例(为OLR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肝功能、甲胎蛋白、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手术方式、PRETEXT分期、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与OLR组相比,LLR组手术时间更长[LLR组(246±47. 4) min vs. OLR组(187±52. 8) min,P <0. 01],术中出血量更少[LLR组(77. 5±39. 2) m L vs. OLR组(110. 6±34. 5) m L,P <0. 01],手术切口长度更短[LLR组(6. 0±2. 4) cm vs. OLR组(10. 7±3. 1) cm,P <0. 01]。两组均获R0期切除且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LLR组肝功能恢复更快[术后第7天AST:LLR组(64. 7±20. 5) IU/L vs. OLR组(77. 8±17. 6) IU/L,P<0. 05;术后第7天ALT:LLR组(72. 2±16. 3) IU/L vs. OLR组(86. 4±23. 2) IU/L,P <0. 05],镇静剂或止痛药使用次数更少[LLR组(3. 3±1. 0)次vs. OLR组(4. 8±0. 7)次,P <0. 01],术后禁食时间[LLR组(1. 5±0. 6) d vs. OLR组(2. 8±0. 5) d,P <0. 01]及住院时间[LLR组(7. 3±1. 3) d vs. OLR组(10. 6±2. 1) d,P <0. 01]更短。两组患儿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LLR组11. 8%vs. OLR组11. 5%)、再手术率(LLR组5. 9%vs. OLR组3. 8%)、肿瘤复发转移率(LLR组17. 6%vs. OLR组19. 2%)、3年无瘤存活率(LLR组75. 0%vs. OLR组76. 9%)均无显着性差异(P> 0. 05)。结论采用LLR治疗HB安全可行,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的优点,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昊昱,陆丽华,夏勇,沈锋,李俊[7](2019)在《不同病因肝内胆管癌行肝切除术预后与年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行肝切除术预后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至2010年期间行R0切除术的606名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乙肝相关组(HBV-ICC,n=456),结石相关组(stone-ICC,n=75)及其他病因组(other-ICC,n=85)。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及老年组(>60岁)。分别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因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对比。结果:青年组及老年组两种病因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P=0.151);而中年组两种病因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青年组及老年组两种病因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P=0.126),而中年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不同病因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的生存及复发均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叶晨东,胡明华,黄勇,伍先久[8](2019)在《腹腔镜下免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免血流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实施的23例腹腔镜下免血流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6.5±28.4)ml,手术持续时间(172.1±5后9.6住)院min期,间术无后一恢例复死饮亡食,时未间见(2术.0±后0.出9)血d,、术肝后功腹能腔衰引竭流等时并间发(5症.1。±3所.4有)d患,术者后术首后次随排访气1时~1间0 (个2.3月±0,.术6)后d,均术恢后复住良院好时,间未(1见2.死8±亡6.3或)d复。发术。结论:腹腔镜下免血流肝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李龙[9](2019)在《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血清miR-375、miR-122、MDK、AFP和Ku86抗体水平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切除术治疗早期肝细胞癌对患者血清中miR-375、miR-122、中期因子(MDK)、甲胎蛋白(AFP)和Ku86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RT-qPCR)试验在RNA水平上检测miR-375和miR-122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蛋白水平上检测MDK、AFP和Ku86抗体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肝切除术后患者血清中的miR-375和miR-12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升,MDK、AFP和Ku86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切除术治疗早期肝细胞癌后患者血清miR-375、miR-122表达水平上升,而MDK、AFP和Ku86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这些水平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疗效的辅助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昊,张宏伟,唐强,李振榕,陈瑞[10](2019)在《吲哚菁绿试验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评分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试验在预测巴塞罗那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PHLF)中的价值。方法 179例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术后5 d发生PHLF 49例为PHLF组,未发生PHLF 13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大范围肝切除术比率及术前ALBI评分、ICG试验15 min代谢率(ICG test at 15 min, ICG-R1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ALBI评分、ICG-R15预测PHLF发生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大范围肝切除术比率(53.17%)、术前ALBI评分[(-2.31±0.75)分]、ICG-R15[(9.20(5.45,14.55)%]较对照组[16.15%、(-2.83±0.63)分、5.90(3.70,8.48)%]高(P<0.05),PT[(16.18±3.36)s]较对照组[(13.53±1.56)s]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延长(OR=1.690, 95%CI:1.355~2.108,P<0.001)、大范围肝切除术(OR=6.946, 95%CI:2.816~17.130,P<0.001)、ALBI>-1.39分(OR=3.009, 95%CI:1.322~7.264,P=0.009)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LBI评分(最佳截断值为-2.387分)联合PT(最佳截断值为15.550 s)预测小范围肝切除术患者发生PHLF的AUC[0.839(95%CI:0.742~0.936,P<0.001)]高于ICG-R15(最佳截断值为7.950%)联合PT[0.771(95%CI:0.642~0.900,P<0.001)](P<0.05)。结论术前ALBI评分>-1.39分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ALBI评分联合PT预测小范围肝切除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效能优于ICG-R15联合PT。(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肝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例=52)和常规组(例=44)。常规组采用常规肝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个时间段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良好,手术时间较短,对机体损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机体术后康复,同时远期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邰升.左半肝切除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2].孙鼎,李东蓉.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评价[J].吉林医学.2019
[3].王方毅.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
[4].白庆鹤.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5].沈英皓,孙惠川,周俭.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
[6].郑百俊,程继文,高亚,余辉,李鹏.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7].李昊昱,陆丽华,夏勇,沈锋,李俊.不同病因肝内胆管癌行肝切除术预后与年龄的关系[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8].叶晨东,胡明华,黄勇,伍先久.腹腔镜下免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应用效果[J].名医.2019
[9].李龙.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血清miR-375、miR-122、MDK、AFP和Ku86抗体水平的分析[J].现代医学.2019
[10].李昊,张宏伟,唐强,李振榕,陈瑞.吲哚菁绿试验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