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层论文_曹洪,罗立娟,李照永,袁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渗透油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层,压裂,收率,扶余,油藏,孔隙,地层。

低渗透油层论文文献综述

曹洪,罗立娟,李照永,袁娜[1](2019)在《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外围扶杨油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物性变差。在低渗透多重介质中,受启动压力梯度和部分区块裂缝的影响,存在注采井距过大而形成的井网控制不住Ⅱ型剩余油和裂缝干扰而形成的平面干扰Ⅱ型剩余油。利用坐标转换将天然裂缝性油层转化为等效各向同性油层,建立基于裂缝及非达西的油水两相渗流方程;基于流管法油水两相前缘推进理论,通过单管前缘推进方程可计算某一时间的含水率导数和含水饱和度,同时建立产量与时间关系。结合油田实际井网形式和裂缝发育状况,建立了不同渗透率级别和井网形式的渗流模板,形成了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快速预测方法,可以快速量化不同类型剩余油。(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9年03期)

王建民,张叁[2](2019)在《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侵入程度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质录井、实验分析、压裂试采等资料,基于动态分析、渗流理论及物质平衡原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对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泥浆滤液)侵入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压裂试采曲线特征将特低渗透油层的生产动态划分为初产与稳产2个阶段:①初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外来流体沿人工及天然裂缝系统的快速返排,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迅猛;②稳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地层原始流体在饱和度控制下的相对渗流,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处于低稳状态。正常油层具孔隙型单孔介质,通常无明显的钻井液侵入,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大致相当。低阻油层具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具有显着的钻井液侵入特征,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差异大致等于钻井液的侵入体积。利用地层初始吞吐液量差异确定了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钻井液侵入程度,并以地层吞吐液量、钻井液侵入深度、结合压裂曲线特征,量化判断油层属性。建立了油层电阻率与钻井液侵入深度关系图版,定量评价了钻井液侵入的影响,分析了低阻油层成因。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深度越大,则油层电阻率越小,低阻油层是钻井液超深侵入的结果;由于双孔介质及其微裂缝的发育,低阻油层的钻井液侵入深度通常超过了感应系列的径向探测半径,因此导致了"低阻"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迟洪涛[3](2019)在《缝网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层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庆油田低渗透油层开发过程中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动用程度差及经济有效动用难等问题,应用缝网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油层。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两类缝网压裂方式、五种工艺技术改造油层。借助微地震监测手段,精细描述裂缝在地层中的形态,评价不同施工规模形成缝网的波及范围及改造效果,确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佳施工规模。油管压裂施工排量达到8.0m~3/min,套管压裂施工排量达到12m~3/min时,压裂能够产生复杂裂缝形成缝网。缝网压裂设计标准为加液强度达到500m~3/m,加砂强度达到12m~3/m,裂缝长可达到200m、缝宽达到70m。应用实例表明,利用缝网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油层的效果较好。缝网压裂产生主裂缝后通过增加缝内静压力制造分支裂缝,提高压裂工艺对油层的控制能力,完善缝网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及设计规范,指导低渗透油层开发,首次实现通过压裂工艺技术指导新区块布井模式。(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黄亮[4](2019)在《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扶余油层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西地区扶余油层储量规模大,但由于储层物性差导致了常规开发效果差。如何加大压裂规模、改善渗流通道,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测试资料,分析不同孔喉参数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研究储层的孔隙类型、喉道类型、孔喉分布及其对储层物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孔隙类型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溶蚀次生孔,喉道以微、细喉道为主,储层渗流能力主要受狭小喉道的制约;储层孔隙半径分布差别不大,而喉道半径分布差异显着;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微喉道、微细喉道的比例逐渐降低,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和渗透率贡献率曲线跨度越宽,峰值喉道半径越大,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喉道半径越大;微观孔喉参数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率上,平均喉道半径、最大喉道半径、分选系数及微细喉道所占比例与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为储层大规模压裂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赵斌[5](2019)在《低渗透油层二氧化碳和氮气复合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十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05009004)“低渗-致密油藏高效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之任务“低渗-特低渗油藏复合气体改善CO_2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CO_2驱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而气源有限。N_2气源广而混相压力较高、驱油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YS油田为实际背景,通过向该油田的地面脱气油饱和井口产出气的方法,复配含气模拟油,并测定了油气高压物性参数,进而通过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测得的流体参数进行了拟合。依据该油田的地层物性参数和复配含气模拟油的高压物性参数,用细管模型计算了CO_2-N_2复合驱油过程中CO_2和N_2在油气相中的分布规律,C_2-C_4和C~+_(22)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变化,确定了CO_2段塞的大小,明确了CO_2前置段塞+N_2顶替的驱油方式。用均质模型对油层的长厚比、渗透率、不同CO_2段塞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层长厚比小于100时,采收率随着模型长厚比的增加而增大,长厚比达到100后采收率趋于平稳,所以厚度小井距1%的油层更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在长厚比为30的实际油层中,CO_2-N_2复合驱的段塞组成以0.3V CO_2段塞+后续N_2为宜;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同一CO_2 PV数的复合驱采收率降低,复合驱达到最终采收率时所需的CO_2 PV数增大,即渗透率越低,越有利于CO_2-N_2复合驱。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天然岩心,进行了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CO_2注入量为0.3PV时,采收率与CO_2驱采收率接近;这证明0.3PV大小CO_2段塞有效的阻隔了后续注入的N_2,通过对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渗透率降低,气驱采收率是增大的。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所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误差较小,也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以非均质模型对油层的韵律性、渗透率级差、长厚比、CO_2段塞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层的非均质性越强,其采收率越低,达到最大采收率所需要的CO_2的量越少;受重力分异的影响,无夹层的正韵律油层CO_2-N_2复合驱相对于无夹层反韵律和有夹层正、反韵律油层具有更好的采收率;当渗透率级差一定时,油层长厚比越大,气窜时间越晚,采收率越高。(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5)

刘卫丽[6](2019)在《大庆油田特低渗透油层CO_2驱油筛选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特低渗透油层由于孔隙喉道窄小复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非达西渗流特征,注水开发渗流阻力大,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注CO_2驱油已经成为特低渗透油层未开发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开发技术和已开发特低渗透油层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为了研究提高CO_2驱油采收率的方法,明确特低渗透油层CO_2驱油界限,开展了筛选方法研究,为大庆油田上产规划部署提供技术支持及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王艳[7](2019)在《延长油田多含油层系迭合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立体开发实践——以ZC区水平井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动用延长油田埋藏较深的多含油层系的低渗透油藏,在水平井立体开发概念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延长油田多含油层系迭合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优选出了多套层系直井注水驱油加水平井垂向重力泄油复合模型,有效应用于ZC区。结果表明:ZC区开发方案采用排距130m、井距500m、井排方向为北东62°的菱形反九点井网,有效增大了泄油面积2~4倍、提高采出程度4.8倍。按照投产时间拉齐对比分析发现,水平井的累计采油量是邻井直井的2.5~6.5倍。两套水平井同时开发、直井注水开发模型对今后其他同类型区块的开发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2期)

白彦岭[8](2019)在《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施工曲线形态及常见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排量的变化,将压裂施工前置液阶段分为有破裂显示和无破裂显示两种类型;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砂比等变化,将压裂施工携砂液阶段分为压力下降型、压力下降稳定型、压力波动型、压力上升型、压力稳定型五种类型。压力下降型和压力下降稳定型是施工较理想的两种类型。同时,对异常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总结压裂施工常见问题包括压不开、压窜、砂堵、沉砂等,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曾紫薇[9](2019)在《特低渗透油层不同开发方式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厂未动用储量中特低渗透油层占了89.2%,特低渗透油层是未来开发的主要方向。由于特低渗透油层具有"四低、两差"的地层特点,开发难度非常大,为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有效动用其油层储量,Z油田Z6特低渗透油层开发试验区先后采用了普通压裂投产、老井缝网压裂、新井缝网压裂投产注水开发和大井距弹性开采等多种开发方式。本文通过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是缝网压裂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得出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动用方式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4期)

张海,雷华伟,王龙军[10](2018)在《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低渗透油藏3次开采的需求,结合当前的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胶束溶液驱油体系。为制备该驱油体系,以非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活性作为筛选对象,以异丁醇、乙二醇等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乳化率和界面张力等作为指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磺基甜菜碱4%+异丁醇2%(wt)的驱油体系在驱油效率、乳化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低渗透油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地质录井、实验分析、压裂试采等资料,基于动态分析、渗流理论及物质平衡原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对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泥浆滤液)侵入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压裂试采曲线特征将特低渗透油层的生产动态划分为初产与稳产2个阶段:①初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外来流体沿人工及天然裂缝系统的快速返排,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迅猛;②稳产阶段主要表现为地层原始流体在饱和度控制下的相对渗流,产水量及含水率变化处于低稳状态。正常油层具孔隙型单孔介质,通常无明显的钻井液侵入,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大致相当。低阻油层具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具有显着的钻井液侵入特征,其初产阶段的地层吞吐水量差异大致等于钻井液的侵入体积。利用地层初始吞吐液量差异确定了特低渗透砂岩油层的钻井液侵入程度,并以地层吞吐液量、钻井液侵入深度、结合压裂曲线特征,量化判断油层属性。建立了油层电阻率与钻井液侵入深度关系图版,定量评价了钻井液侵入的影响,分析了低阻油层成因。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深度越大,则油层电阻率越小,低阻油层是钻井液超深侵入的结果;由于双孔介质及其微裂缝的发育,低阻油层的钻井液侵入深度通常超过了感应系列的径向探测半径,因此导致了"低阻"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渗透油层论文参考文献

[1].曹洪,罗立娟,李照永,袁娜.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预测方法[J].复杂油气藏.2019

[2].王建民,张叁.特低渗透砂岩油层钻井液侵入程度及影响[J].石油学报.2019

[3].迟洪涛.缝网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层开发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黄亮.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扶余油层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5].赵斌.低渗透油层二氧化碳和氮气复合驱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6].刘卫丽.大庆油田特低渗透油层CO_2驱油筛选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7].王艳.延长油田多含油层系迭合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立体开发实践——以ZC区水平井开发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9

[8].白彦岭.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施工曲线形态及常见问题分析[J].云南化工.2019

[9].曾紫薇.特低渗透油层不同开发方式效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10].张海,雷华伟,王龙军.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8

论文知识图

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拟合水驱规律拟合一2州401井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类...低渗透油层毛管力测定曲线低渗透油层注采井间驱替压力梯...低渗透油层毛管力测定曲线(纯...

标签:;  ;  ;  ;  ;  ;  ;  

低渗透油层论文_曹洪,罗立娟,李照永,袁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