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苏联盟(1950-1965年)

美国与中苏联盟(1950-1965年)

论文摘要

战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历史性和决定性的失败。美国对中国相继采取接触政策(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打入"楔子")、极限施压政策、核武压力等,目的都在于分裂中苏同盟。然而,在中苏同盟实际破裂之后,美国方面却没有及时、正确地认识到,这就有了后来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国内政治的逻辑,使得其对待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区别对待)和在亚洲的共产主义(坚决遏制),截然不同。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亚洲地区高度程式化,并日益固化为其国内政治中的"冷战公理",虽明显充满偏见,但无人能加以挑战,因为代价太高。尼克松-基辛格政府抓住越战失利的机会,加上二人对美国国内局势的掌控和高超的外交技巧,才得以短暂实施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不过"冷战公理"的根系仍在。

论文目录

  • 引言:美国对华政策的地缘政治背景(1900-1948年)
  • 美国对中苏结盟前景的回应(1948-1950年)
  • 美国“楔子”分裂战略起源——如何打破中苏同盟(1949-1950年)
  • 艾森豪威尔结束中苏同盟的策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施加最大压力
  • 中苏同盟的现实(1950-1955年)
  • 中-苏-美关系中的核因素
  • 谁是第一
  • 美国对中苏分裂的回应——升级越南局势(1961-1965年)
  •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艾伦·林奇,杨辉

    关键词: 中美苏关系,中苏同盟,美国外交,亚洲冷战

    来源: 俄罗斯研究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伍德罗·威尔逊政治学系

    分类号: D819

    页码: 61-90

    总页数: 30

    文件大小: 948K

    下载量: 229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美国与中苏联盟(1950-1965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