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

一、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珺俊,冯敏山,徐惠青,张振宇,韩潇箫,苏红,万友红,李美姣,司江涛[1](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现状统计及对策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国内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现状,促进针刀治疗的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研究,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类文献,对使用的针刀类型、不良事件类型、相应病例数、原发疾病、不良事件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181篇,共1 126例。针刀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部位在腰臀部、膝部、颈部及手指部位,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疼痛、皮下出血或血肿、晕针刀、神经损伤等,也包括脊髓损伤、内脏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针刀治疗在关键的解剖位置和复杂疾病时的安全性尚待提高,针刀治疗标准化是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途径,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张茜[2](2021)在《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火针与梅花针联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与毫针围刺治疗进行对比,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发掘新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火针取阿是穴、皮损相应节段夹脊穴点刺,梅花针选疱疹一端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区域的疱疹进行循经叩刺,治疗周期为每3日1次,3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选择毫针围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综合疗效评分、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并于治疗结束后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总结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VAS评分、综合疗效评分及HAMA焦虑量表评分经检验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1)组内比较:分别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综合疗效评分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经检验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有效。(2)组间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在VAS评分、止疱时间、脱痂时间、结痂时间,综合疗效评分、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经检验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3.于整个试验治疗结束后第2周、4周、6周时进行随访,记录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16.67%、40.00%,经检验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在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促进皮损恢复、改善临床综合症状、调节患者焦虑状态、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疗效优于毫针围刺法,治疗安全,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余丽娟[3](2021)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例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8例偏瘫肩痛患者病例,按注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纯关节腔注射组(A组,43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组(B组,75例),其中B组分为3个亚组: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组(B1组,30例)、关节腔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注射组(B2组,24例)及关节腔联合喙突下滑囊注射组(B3组,2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12周内随访,疼痛及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较基线改善。(1)AB两组比较:治疗后4周及12周,B组整体较A组在疼痛、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均显示出优势(P<0.05)。(2)A组与B组每个亚组比较:治疗后4周及12周,与A组相比,B1、B2组在疼痛、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均显示出优势(P<0.05);治疗后4周,B3组与A组在疼痛评分改善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在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B3组均显示出疗效优势(P<0.05);治疗后12周,B3组较A组在疼痛、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均显示出优势(P<0.05)。(3)B组3个亚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B1组与B2组在疼痛评分改善方面优于B3组(P<0.05),在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B组3个亚组患者在疼痛、FMA及MBI评分改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单纯关节腔注射相比,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能进一步降低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2.3种联合治疗方案整体疗效均优于单纯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其中,与关节腔联合喙突下滑囊注射相比,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与关节腔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注射在短期疼痛改善方面疗效更佳,可作为偏瘫肩痛患者联合治疗的优选方案。

高光伍[4](2019)在《B超引导下两种不同穿刺途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趋于上升和年轻化,尤其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占颈椎病的60~70%;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长、症状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尚无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就是来探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造福。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颈椎椎旁神经阻滞、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椎旁神经阻滞组46例采用B超引导下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阻滞组46例采用B超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疗效、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1.基线资料:椎旁神经阻滞组2例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神经根阻滞组1例未完成治疗和随访。两组性别、病程、年龄构成,X线摄片生理曲度改变、椎间孔狭窄,CT检查骨刺压迫神经根或椎间盘退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缓解: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阻滞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椎旁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椎功能障碍改善:疗程结束后,两组疼痛强度、提起重物、阅读、个人护理、注意力集中、头痛、睡眠、娱乐、工作、驾驶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阻滞组治疗后疼痛强度、提起重物评分和总评分均低于椎旁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两组治疗前症状量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4周、8周症状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阻滞组1个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4周、8周症状量化评分均高于椎旁神经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阻滞组1个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4周、8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97.78%、97.78%,均高于椎旁神经阻滞组的86.36%、86.36%、8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药物用量:神经根阻滞组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用量均少于椎旁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神经根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椎旁神经阻滞组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误入血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的病例。结论B超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CSR穿刺成功率高,对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李艳梅[5](2019)在《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红光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自拟消疹止痛汤,对照组口服龙胆泻肝软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VAS评分和综合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后统计患者症状控制时间、有效率以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成果:在治疗后VAS评分、综合症状评分、症状控制时间、有效率上P值均≤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HN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照射可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患者疼痛,减少PHN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黄玉婷[6](2019)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成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拔罐、针灸、电针、耳穴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探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性价比,为该疾病临床策略的选择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别从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中连续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各35例,纳入注射治疗组(I组)和传统中医组(T组)。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VAS评分、治疗前后田中靖久评分、治疗成本、三个月内复发率、满意度、治疗方式倾向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采用IBMSPSS 22.0软件包,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脱落1例,I组34例,T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I组治愈5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T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田中靖久评分变化: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I组治疗后中位数为3,治疗前为6,T组治疗后中位数为3,治疗前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田中靖久评分都较前增加,I组治疗后中位数为17,治疗前为13,T组治疗后中位数为18,治疗前为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4.治疗成本:Ⅰ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个疗程成本效果比为2202.13元/人,低于T组的2558.44元/人,Ⅰ组治疗时间、次数均低于T组,Ⅰ组较T组成本效果比更低,更符合经济学要求;5.两组三个月内复发率、满意度和倾向度:I组34例,6例复发,复发率17.6%,T组35例,28例复发,复发率80%,Ⅰ组三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30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88%,T组27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率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倾向比较,Ⅰ组15%,T组91%,表明患者对传统中医治疗接受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及并发症:Ⅰ组和T组均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均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效果更好,成本效果比更低,复发率较低,可能是较佳方案。

朱鸣洲[7](2019)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躯体灌注和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篇文章目的是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躯体组织灌注和心率的影响,以探索其临床治疗机制。方法收集需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患者共23人,共113次,以出现Homer综合征作为阻滞成功的标志,在阻滞前、阻滞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时分别测量双侧指尖血流灌注指数,掌心温度,鼓膜温度,心率及指脉氧。采用SPSS 22.0以LSD-t检验、t检验或Frienman M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用阻滞后各时间点数值与阻滞前及同时点对侧数值相比较进行评估。结果通过采集分析共成功进行11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显示,与阻滞前相比,阻滞侧各时间点测量PI值均显着升高,并于20min时到达峰值(P<0.01)。阻滞侧上肢末梢温度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显着升高,各时间点阻滞前差异显着(P<0.01),对侧上肢末梢温度则变化不明显(P>0.05)。鼓膜温度各时间点阻滞侧及对侧均较阻滞前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及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心率在阻滞前后差异均不显着(P>0.05)。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阻滞前后脉氧变化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在第20min时脉氧较阻滞前有升高(P<0.05),与右侧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颜面部及上肢灌注增加,相应支配区域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且外周温度及灌注指数的变化可用于判断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成功。虽然发出部分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心脏,但对心率几乎没有影响,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作为安全的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

廖咏枝[8](2019)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经筋刺血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经筋刺血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药物、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组给予经筋刺血疗法。两组治疗方法均隔日1次,每周3次,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差异,并对两组的综合疗效差异进行统计评价。结果:1.V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着降低(P<0.01),且经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幅优于对照组(P<0.01)。2.MBI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MBI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显着提高(P<0.01),且经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MBI评分升幅优于对照组(P<0.01)。3.FMA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显着提高(P<0.01),且经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升幅优于对照组(P<0.01)。4.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0%、80.00%,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刺血法能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疼痛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优于三棱针点刺放血法。

张立生[9](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提出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邢荣珍,齐静[10](2001)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

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现状统计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选择检索词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分析方法
2 针刀治疗不良事件检索结果
    2.1 不同年度针刀不良事件统计
    2.2 针刀治疗不同操作部位出现不良事件统计
    2.3 针刀治疗不同疾病出现不良事件统计
    2.4 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类型统计
3 针刀治疗产生不良事件分析
    3.1 晕针刀反应
    3.2 断针及滞针
    3.3 疼痛
    3.4 皮下血肿、淤青、血管损伤
    3.5 局部关节肿胀
    3.6 神经损伤、麻木感
    3.7 肌腱损伤
    3.8 脊髓损伤或脊髓刺激
    3.9 内脏损伤
    3.10 死亡
    3.11 感染
    3.12 胃肠道反应
    3.13 皮肤反应
    3.14 头晕、晕厥、失眠、耳鸣、血压升高等相关神经系统反应
    3.15 其他
4 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针刀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
    4.2 针刀操作规范化
    4.3 影像、超声技术的联合应用
    4.4 针刀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处理
5 讨论

(2)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不足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综述 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作者简介

(3)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肩周超声探查结果
    2.2 疗效评估
    2.3 典型图例
3 讨论
    3.1 联合肩周注射治疗的优势
    3.2 不同肩周注射部位疗效探讨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总结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径路注射在偏瘫肩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B超引导下两种不同穿刺途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存在的问题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神经根解剖特点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资料
        (一) 资料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病例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
        (二) 疗程
        (三) 注意事项
        (四) 收集时间
        三、观察指标
        (一) 症状控制时间
        (二) VAS评分
        (三) 综合症状评分
        (四) PHN发生率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方法
    治疗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疼痛比较
        三、综合症状评分比较
        四、症状控制时间比较
        五、综合疗效比较
        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七、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二、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三、自拟消疹止痛汤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四、红光照射的应用及作用
    五、基础用药
    六、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带状疱疹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1 定义
        1.1.2 病因
        1.1.3 发病机制
        1.1.4 诊断
    1.2 传统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病因病机
        1.2.3 辩证分型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
        1.3.1 现代医学治疗
        1.3.2 传统中医治疗
        1.3.3 超声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3.4 传统中医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3.5 颈椎病的预防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2.1 对照方法
        2.2.2 样本量的计算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病例脱落标准
        2.3.4 病例脱落处理
        2.3.5 病例剔除标准
    2.4 治疗方案
        2.4.1 超声注射治疗及其具体操作
        2.4.2 传统中医治疗及其具体操作
    2.5 观察指标
    2.6 数据统计与处理
    2.7 研究结果
        2.7.1 一般资料
        2.7.2 临床有效率
        2.7.3 两组VAS评分和治疗前后田中靖久评分变化
        2.7.4 两组一个疗程后治疗成本比较
        2.7.5 三个月随访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2.7.6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8 分析与讨论
        2.8.1 两组疗效探讨
        2.8.2 两组治疗成本探讨
        2.8.3 两组三个月内复发率、满意度及倾向度比较
        2.8.4 选穴依据
        2.8.5 两组安全性探讨
    2.9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伦理审查批件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躯体灌注和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经筋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一、中医对肩手综合征的病名描述
        二、中医对肩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
        三、肩手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
        四、肩手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
        五、针刺选穴规律
    第二节 西医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研究
        三、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四、对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五、肩手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病例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处理
        四、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剔除及脱落病例情况
        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临床研究结果
        四、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选取肩手综合征Ⅰ、Ⅱ期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第二节 经筋刺血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机制探讨
        一、经筋理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探讨
        二、选取筋结点的依据
        三、刺血疗法的作用分析
        四、微针刀的作用分析
        五、小结
    第三节 观察量表的选择
    第四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六节 不足及展望
        一、样本量及来源
        二、观察指标
        三、随访时间
        四、辨证分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状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措施
    2.1 治疗前护理
    2.2 治疗中护理
    2.3 治疗后护理
3 讨 论

四、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研究的针刀治疗不良事件现状统计及对策分析[J]. 潘珺俊,冯敏山,徐惠青,张振宇,韩潇箫,苏红,万友红,李美姣,司江涛. 北京中医药, 2021
  • [2]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分析[D]. 余丽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B超引导下两种不同穿刺途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高光伍.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5]自拟消疹止痛汤联合红光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D]. 李艳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成本分析[D]. 黄玉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躯体灌注和心率影响的临床观察[D]. 朱鸣洲. 苏州大学, 2019(04)
  • [8]经筋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廖咏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10]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J]. 邢荣珍,齐静. 中医正骨, 2001(12)

标签:;  ;  ;  ;  ;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烧灼性神经痛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