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分解论文_夏文燕,许荣,方向南,柯瑞琼,吕维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分解,细胞,香肠,羊肉,细胞因子,乳酸菌。

脂肪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夏文燕,许荣,方向南,柯瑞琼,吕维名[1](2019)在《艾塞那肽抑制高糖诱发脂肪细胞分解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高糖刺激下脂肪细胞分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培养脂肪细胞,分为对照(Con)组、高糖(HG)组和高糖+艾塞那肽(Exenatide)组(Ex),HG组和Ex组分别用高糖及Exenatide进行干预,油红染色检测脂滴分解情况,甘油含量作为评估脂肪分解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需肌醇酶(p-IRE)、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及磷酸化围脂滴蛋白(p-Perilipin A)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HG组脂滴碎裂,甘油释放量升高[(1. 58±0. 09)vs(2. 67±0. 10)mmol/L,P<0. 01)],且p-IRE、p-JNK、p-Perilipin A蛋白水平增加[(0. 77±0. 17)vs(1. 42±0. 03),(0. 80±0. 15)vs(1. 42±0. 20),(0. 81±0. 18)vs(1. 39±0. 12),P<0. 01)]。与HG组比较,Ex组脂滴未见明显碎裂,甘油释放量减少[(2. 67±0. 10)vs(1. 60±0. 08)mmol/L,P<0. 01)],p-IRE,p-JNK、p-Perilipin A蛋白水平减少[(1. 42±0. 04)vs(0. 81±0. 03),(1. 42±0. 20)vs(0. 78±0. 23),(1. 39±0. 12)vs(0. 81±0. 01),P<0. 01)]。结论 Exenatide可能通过下调早期内质网应激蛋白元件p-IRE、p-JNK,减少p-Perilipin A蛋白水平,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脂肪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学颖,马丹,靳烨,赵丽华[2](2019)在《不同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脂肪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通过从内蒙古锡盟西苏旗传统肉肠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X3-9、干酪乳杆菌X3-12,并用其单一菌株以及与木糖葡萄球菌复配的复合菌株作为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分为对照组、X3-9单一组、X3-9复配组、X3-12单一组和X3-12复配组。测定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TBA、脂肪酶含量(HSL、ATGL)与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可降低香肠中TBA值,提高发酵香肠HSL含量,降低ATGL含量,促进游离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释放。(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朱为梅,华鹏,罗宇超,杨红玲,李亚山[3](2019)在《低铅染毒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酸分解加重其肝脏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铅高脂饲料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形成、脂代谢及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PPAR-β、ACOX1和CPT1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0 d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普通饲料)、低铅染毒组(0.3 g/kg含醋酸铅普通饲料)、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以及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0.3 g/kg含醋酸铅高脂饲料),n=15,相应饲料喂养8周后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测定大鼠肝脏病理学、血铅、肝功能、血脂、以及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通路关键酶蛋白PPAR-β、ACOX1和CPT1A蛋白及m 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和低铅染毒组肝细胞大小均一,细胞核分布均匀,二组均没有明显肝脏损伤,低铅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有明显脂肪空泡,此外低铅高脂饲料组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血铅和肝铅含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高脂饮食组没有升高(P>0.05),而相较于正常组和高脂饲料组,低铅染毒和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AST、ALT和血脂TG、TC,与正常组相比,低铅染毒组略微升高,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脂饲料组以及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则明显升高(P<0.05),此外,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明显高于高脂饲料组(P<0.05)。此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见,与正常组相比,低铅染毒组PPAR-β和ACOX1蛋白和m RNA表达并没有明显差异,而相较于正常组和低铅染毒组,高脂饲料组以及低铅染毒高脂饲料组肝脏组织中PPAR-β和ACOX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各组之间CPT1A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低铅染毒可加重NAFLD大鼠肝功能和血脂异常,其原因可能与脂肪肝发生的同时低铅摄入可抑制PPAR-β和ACOX1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德力格尔吉日嘎拉(Delgerjargal)[4](2018)在《具脂肪分解能力葡萄球菌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分解是影响发酵香肠品质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因此,研究脂肪分解作用对于羊肉发酵香肠品质特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具有脂肪分解能力的木糖葡萄球菌X21-2m与乳酸菌19-2D复配作为发酵剂加工羊肉发酵香肠,研究香肠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游离脂肪酸、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等的变化。根据不同复配比例的两株菌在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中的生长及产酸情况,葡萄球菌(X21-2m)与乳酸菌(X19-2D)的最优复配比例为2:1,将此复配比例菌株作为发酵剂,用于羊肉发酵香肠的加工。与自然发酵组及汉森发酵剂组相比,复配发酵剂组在贮藏期的菌落总数随时间的变化比其余两组稳定。在干燥结束时(11d)复配发酵剂组的Aw高于汉森发酵剂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但低于0.9,符合发酵香肠适宜贮藏标准。在贮藏后期,复配发酵剂组香肠的整体色泽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着。添加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咀嚼性影响不显着。不同组之间的酸价差异不显着(p>0.05)。随贮藏时间的延长,POV值叁组都在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贮藏前期,复配发酵组各种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汉森发酵组和自然发酵组,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胡羽进,王宏斌,陈景荷[5](2018)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促炎细胞因子在诱导脂肪分解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作后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脂代谢指标与促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促炎细胞因子在诱导脂肪分解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急性胰腺炎发作后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将其分成糖代谢异常(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AGM)组(28例)和糖代谢正常(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NGM)组(70例)两组,检测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和甘油叁脂(TG)、甘油(Glycerol)、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等脂代谢指标,在控制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吸烟等变量后对促炎细胞因子和脂代谢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了解其相互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发作后AGM组患者的血浆甘油水平随IL-6水平的升高而增加103.4%(P=0.021),而游离脂肪酸随IL-6水平升高而减少7.2%(P=0.005)。此外,AGM组患者的血浆甘油叁脂水平随TNF-α的增加而减少134.1%(P=0.025),但游离脂肪酸水平随TNF-α水平升高而增加314.2%(P=0.025)。但NGM组患者的各脂质代谢指标与IL-6及TNF-α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促炎因子诱导的脂肪分解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作为急性胰腺炎发作后脂肪分解的驱动节点,这种调制或控制脂肪分解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糖尿病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玲,邹莉芳,黄先智,丁晓雯[6](2018)在《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水提液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分解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了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水提液对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同时初步探索其对脂肪分解途径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小鼠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桑叶DNJ水提液,4w之后,采集小鼠血液和肝脏,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及血液、肝脏中脂肪分解关键酶的活性。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桑叶DNJ水提液能使小鼠体重增加率降低16.40%(P<0.05),腹腔脂肪系数下降23.62%(P<0.05),肝脏指数下降7.25%(P<0.05);使血液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总甘油叁酯(total 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含量分别下降42.66%、16.91%、22.29%(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增加40.03%(P<0.05);使血液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力分别下降28.72%、28.23%(P<0.05);使血液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活性分别上升18.62%、16.98%(P<0.05),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HL活性分别上升15.49%(P<0.05)、7.82%。结论适量桑叶DNJ水提液可以增加脂肪分解代谢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动员,促进脂肪消耗。(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雒诚龙,邵伟,任万平,赵艳坤,武开乐[7](2018)在《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叁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0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24与48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甘油释放量、脂肪甘油叁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滴包被蛋白A(perilipin A)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2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H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在24h时,各试验组甘油释放量、1.0μmol/L组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在48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着或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5),0.5、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生物素可通过促进perilipin A与ADRP表达,同时抑制ATGL与HSL表达,达到抑制脂肪分解的效果,且浓度为1.0μmol/L时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7期)

徐畅[8](2018)在《中华绒螯蟹甘油叁酯分解代谢及其饲料脂肪与硫辛酸的调控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是水产动物饲料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脂肪分解利用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占脂肪主要成分的甘油叁酯的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中华绒螯蟹中克隆得到了叁种甘油叁酯水解酶(es_TGL1,es_TGL2和es_IL),并分析了这叁种甘油叁酯水解酶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的和饥饿情况下的基因表达模式。采取营养干预手段,全面的分析了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新型的饲料添加剂——硫辛酸的最适添加量以及其代谢组学信息后,在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硫辛酸,探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在生长、体成分、抗氧化能力、甘油叁酯分解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响应。通过新兴的脂质组学手段,分析了摄入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脂肪源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不同类型脂质的组装和分配。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华绒螯蟹甘油叁酯水解以及脂肪酸在不同脂质中的分配等相关知识,也为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的优化和水产动物饲料脂肪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1.中华绒螯蟹甘油叁酯分解关键基因的鉴定与分析脂肪作为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叁大能源物质之一,能够为机体的生长提供能量以及结构性物质等,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的第一步便是对占主要成分的甘油叁酯的动用,而机体对甘油叁酯的动用包括对饲料中甘油叁酯的水解和对机体储存的甘油叁酯的水解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中华绒螯蟹体内鉴定到了叁种甘油叁酯水解酶,分别命名为es_TGL1,es_TGL2和es_IL,通过保守区域的分析比对,es_TGL1和es_TGL2属于消化腺分泌的甘油叁酯水解酶,负责食物中摄入的甘油叁酯的水解利用,es_IL具有PLAT结构域,属于细胞内的甘油叁酯水解酶,负责水解体内储存的甘油叁酯。es_TGL1全长是2129 bp,包括82 bp的5’端和268 bp的3’端非编码区,其中17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99个氨基酸;es_TGL2全长1423 bp,包括51 bp的5’端和103 bp的3’端非编码区,12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2个氨基酸;es_IL全长为1939 bp,包括132 bp的5’端和193 bp的3’端非编码区,其中161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37个氨基酸。叁个甘油叁酯水解酶均属于分泌型蛋白,具有信号肽结构。NCBI的登录号分别为MF182403,MF182404和MF182405。叁个基因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es_TGL1在鳃、胃、肝胰腺中具有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在围心腔中表达量最低;es_TGL2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和胃中次之,在围心腔、眼柄和肠道中的表达量非常低;es_IL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肌肉和胃中次之,而在其他四种组织中的表达量都非常低,在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模式说明这叁种甘油叁酯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异性。经过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的饥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中的TG在饥饿两周时有显着的上升,血清甘油含量也在饥饿72小时和两周时显着升高,血清中游离脂肪酸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肝胰腺中TG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而甘油含量在48小时内呈波动变化,72小时后恢复至饥饿0小时的水平,肝胰腺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显着的差异。es_TGL1的表达量在饥饿6小时和12小时呈现显着的上升,表达量在饥饿24小时过后逐渐降低;es_TGL2的表达量在饥饿6,12和24小时有显着的上升,饥饿超过48小时后,也呈现显着降低的趋势;es_IL在6,12和72小时的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饥饿超过96小时后,开始显着的降低。综上,中华绒螯蟹中鉴定到的叁种甘油叁酯水解酶,不同的组织特异性,提示研究甲壳动物脂肪的代谢,除了把肝胰腺作为重点外,胃和肌肉也是不容忽视的两种关键组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消化腺甘油叁酯水解酶的表达逐渐降低,并伴随着机体储脂阶段性的被动员用于机体的供能。2.中华绒螯蟹饲料中硫辛酸最适添加量及其代谢机制研究硫辛酸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是机体叁羧酸循环中的重要辅酶,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因其口服效果较好,在医药和畜牧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近些年,硫辛酸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部分内容探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硫辛酸的最适添加量以及硫辛酸发挥作用的代谢组学机制。以0,300,600,1200,2400,4800和9600 mg/kg的饲料硫辛酸添加饲喂中华绒螯蟹幼蟹,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通过折线回归方程,分别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标准,得到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硫辛酸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339.13和1574.09 mg/kg。各个处理组之间蟹体成分均无显着差异。SOD和GSH-Px的活力均随着硫辛酸添加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600 mg/kg的添加量中达到最高值;T-AOC同样随着硫辛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4800 mg/kg组最高;4800和9600 mg/kg的硫辛酸处理组的MD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剂量添加组;GSH的含量在各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的差异。肝胰腺总脂含量在300,600和1200 mg/kg硫辛酸添加组略高于其他处理组,但是在处理组之间无显着的差异,而肝胰腺中甘油叁酯的含量随着硫辛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甘油叁酯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受饲料硫辛酸添加量的显着影响,其中,es_TGL1,es_TGL2和es_IL在硫辛酸2400 mg/kg添加剂量组具有最高的基因表达量,且es_TGL1在2400 mg/kg硫辛酸添加剂量内,其表达量随着硫辛酸添加的增多而升高;es_DGL的基因表达量在硫辛酸添加剂量为1200 mg/kg组时具有最高值,但是与300和2400 mg/kg添加量组之间无显着的差异;在300 mg/kg硫辛酸添加组,CPT-1具有显着高于其他添加剂量处理组的mRNA表达量。将0和2400 mg/kg硫辛酸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血清的代谢组学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共得到45个显着差异的代谢物,硫辛酸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2个代谢物显着增多,23个代谢物显着减少,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到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脂肪酸代谢(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氨基酸代谢(丙氨酸、组氨酸等),酰基肉碱代谢,自噬和抗氧化物质代谢(葛根糖苷、黄豆黄素、二氢玉米素等)几个方面。综上,通过对硫辛酸最适添加量以及其作用的代谢组学机制进行分析,确定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硫辛酸的最适添加量为1339.13-1574.09 mg/kg,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硫辛酸的摄入显着影响了中华绒螯蟹机体对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且显着增加了饲料中抗氧化物质的吸收和沉淀,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不同脂肪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作为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叁大营养物质之一,单位质量的脂肪能够为机体提供的能量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因此,若能够高效的利用饲料中的脂肪为机体提供能量,是节约饲料蛋白,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部分研究评估了不同脂肪含量(7%和13%)的饲料中,硫辛酸的不同添加量(700和1400 mg/kg)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表现,体成分,抗氧化能力,肝胰腺脂质分解代谢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8周后,结果显示,在两种饲料脂肪含量下,700和1400 mg/kg硫辛酸的摄入均能够显着的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且体总脂和肝胰腺总脂含量随着硫辛酸添加剂量的升高而显着增加;摄入13%饲料脂肪的蟹肝体比显着高于摄入7%饲料脂肪的蟹肝体比。7%饲料脂肪含量下,肝胰腺es_TGL2和es_IL的表达量随着硫辛酸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CPT-1的表达量在各个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1400 mg/kg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改善了由于肝胰腺脂质的大量堆积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此处理组具有较高的SOD和GSH-Px活力和较低的MDA含量;13%饲料脂肪含量中,由于肝胰腺中过量的脂肪蓄积,GSH-Px的活力被显着抑制,但T-AOC随着硫辛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饲料脂肪含量下,硫辛酸的添加都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表现,并能够促进肝胰腺脂质的蓄积,同时,硫辛酸能够缓解由于肝胰腺脂质的过量蓄积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健康状况。4.硫辛酸与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的交互影响及不同脂肪源下肝胰腺脂质组学分析饲料脂肪营养价值取决于脂肪的质量,而脂肪的性质取决于其脂肪酸成分,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发挥不同的功能,因此,本部分研究内容以四种不同的植物油源,棕榈油(棕榈酸)、橄榄油(油酸)、红花籽油(亚油酸)和紫苏籽油(亚麻酸)为脂肪源,分别设置不添加或添加1400 mg/kg的硫辛酸,在8周养殖实验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表现、体成分、抗氧化能力、脂质分解代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存活均未受到饲料脂肪源和硫辛酸的显着影响。中华绒螯蟹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在各个处理组之间也均无显着性差异,在橄榄油和紫苏籽油处理组中,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降低了蟹体成分总脂的含量,在添加硫辛酸的四种油源处理组中,棕榈油处理组中蟹体总脂含量显着的高于其他叁种油源处理组。紫苏籽油处理组中,硫辛酸的添加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最显着,添加硫辛酸后,肝胰腺中SOD,GSH-Px,T-AOC的活力和GSH的含量均显着的高于未添加硫辛酸组,同时,MDA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硫辛酸的添加对其他叁种油源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均无显着的影响。对甘油叁酯分解基因表达分析,未添加硫辛酸的四种油源处理组中,紫苏籽油中es_TGL2,es_IL,es_DGL,es_CPT-1的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其他叁种油源,es_IL和es_CPT-1在橄榄油处理组中具有最高的基因表达;在棕榈油处理组中,硫辛酸的添加显着增加了es_TGL1的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了es_DGL的基因表达量,在橄榄油处理组中,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降低了es_TGL2和es_IL的基因表达量,在紫苏籽油处理组中,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提高了es_IL和es_CPT1的基因表达量。饲料脂肪源显着的影响了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花生四烯酸和DHA的含量,极显着的影响了除EPA之外的主要脂肪酸含量,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影响了C14:0,C16:0,C20:5n3,C22:6n3的含量,极显着的影响了C18:0,C18:1n9和C18:2n6的含量。饲料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影响了∑PUFA的含量,极显着的影响了∑SAFA,∑MUFA和∑n-6的含量。目前为止,对于水生动物摄入不同的脂肪源后,机体对于脂肪酸的分配和组装的差别仍不清楚,因此,本部分采用新兴的脂质组学技术,分析了中华绒螯蟹摄入四种不同饲料脂肪源后,肝胰腺中不同类型的脂质中脂肪酸的装配情况,整理分析了甘油叁酯(TG),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以及其脂肪酸的分配和百分含量。结果显示,橄榄油处理组肝胰腺的TG含量最低,紫苏籽油处理组中肝胰腺TG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棕榈油和橄榄油处理组的PC含量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于红花籽油处理组,紫苏籽油处理组中PC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叁种油源处理组;PE的含量随着饲料主要脂肪酸饱和程度的增加而显着的下降。在TG的sn-1,3和sn-2位置中,脂肪酸的保留情况与摄入的主要脂肪酸一致,但sn-2位的C18:2含量在紫苏子油处理组最多;在TG的sn-1,3位,橄榄油处理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叁个油源处理组,红花籽油处理组中EPA和DHA的含量显着的高于其他处理组。在PC的sn-1位不含有C18:3,sn-2位不含有C18:0,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sn-1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sn-2位。PE的sn-1位不存在C20:4,C20:5和C22:6叁种脂肪酸,sn-2位不存在C18:0,sn-1位中主要结合的是C16:0和C18:0两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而sn-2位主要结合的是C20:5和C22:6两种高不饱和脂肪酸,C16:0的含量非常少,PE的sn-1位和sn-2位置中主要脂肪酸的保留情况与机体摄入的主要脂肪酸类型一致。综上,不同饲料脂肪源下添加硫辛酸并未显着的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但是在特定脂肪源处理下,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硫辛酸对机体甘油叁酯分解代谢的影响与摄入的主要脂肪酸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硫辛酸的添加显着的影响了肝胰腺脂肪酸的组成。不同饲料脂肪源摄入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TG和PE对于摄入的主要脂肪酸的保留情况较好,PC和PE的sn-1位主要结合饱和脂肪酸,而sn-2位主要结合不饱和脂肪酸,且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脂肪酸都会结合在PC和PE的sn-1和sn-2位置上,本部分内容是甲壳动物中第一篇关于脂质组学的研究,丰富了甲壳动物脂肪酸代谢的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龙洲[9](2018)在《C-型利钠肽通过NPRB/NPRC-cGMP依赖通路调控鸡脂肪细胞的脂肪沉积和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肉鸡肌肉品质的改善和腹部脂肪的过度沉积,是目前肉鸡育种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是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在鸡上鲜有报道。本文以分离提取的鸡腹脂和胸肌组织的前脂肪细胞作为体外试验模型,分别采用CNP激素诱导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解能力的变化,从细胞水平深入研究CNP对鸡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试验一:CNP调控鸡腹脂脂肪细胞脂代谢的研究。本试验以从腹部脂肪组织分离的前脂肪细胞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10~(-7)mol/L CNP诱导前脂肪细胞,利用MTT、Edu染色和油红O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增殖、分化及分解能力变化;采用Q-PCR方法和试剂盒方法,测定利钠肽家族叁个受体(NPRA、NPRB和NPRC)基因的表达变化及cGMP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CNP诱导后24h和48h,与对照组相比,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增加(P<0.05);2)CNP激素诱导分化脂肪细胞3d和6d,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培养基中的甘油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PRA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而NPRB和NPRC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并且脂肪细胞中cGM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CNP可能通过激活NPRB/NPRC-cGMP信号通路,进而实现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细胞分解的调控作用。试验二:CNP调控鸡肌内脂肪细胞脂代谢的研究。本试验以从胸肌组织分离的前脂肪细胞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10~(-7)mol/L CNP诱导前脂肪细胞,利用MTT、Edu染色和油红O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增殖、分化及分解能力变化;采用Q-PCR方法和试剂盒方法,测定利钠肽家族叁个受体(NPRA、NPRB和NPRC)基因的表达变化及cGMP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CNP诱导后24h和48h,与对照组相比,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着增加(P<0.05);2)CNP激素诱导分化脂肪细胞3d和6d,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培养基中的甘油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PRA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而NPRB和NPRC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并且脂肪细胞中cGM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CNP也可能通过激活NPRB/NPRC-cGMP信号通路,进而实现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细胞分解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5-01)

苏航[10](2018)在《首届独角兽企业成长高峰论坛在连启幕 唐小腰控制糖平衡实现脂肪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7日,首届独角兽企业成长高峰论坛暨唐小腰品牌国际发布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启幕,来自唐小腰、芥末网、糖人家(糖人动漫)、互联派、亚食联等极具成长性的新锐企业创始人或负责人,以及国内外300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这些具备独角兽潜质的企业创始人就"互联网+"、区块链、分享经济、独角兽企业成长等话题,同与会嘉宾尤其是现场创业者们进行了一次智慧分享,掀起了今年大连创新创业的第一波热潮。大连市(本文来源于《东北之窗》期刊2018年07期)

脂肪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通过从内蒙古锡盟西苏旗传统肉肠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X3-9、干酪乳杆菌X3-12,并用其单一菌株以及与木糖葡萄球菌复配的复合菌株作为发酵剂制作羊肉发酵香肠,分为对照组、X3-9单一组、X3-9复配组、X3-12单一组和X3-12复配组。测定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TBA、脂肪酶含量(HSL、ATGL)与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可降低香肠中TBA值,提高发酵香肠HSL含量,降低ATGL含量,促进游离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释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夏文燕,许荣,方向南,柯瑞琼,吕维名.艾塞那肽抑制高糖诱发脂肪细胞分解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

[2].孙学颖,马丹,靳烨,赵丽华.不同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脂肪分解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3].朱为梅,华鹏,罗宇超,杨红玲,李亚山.低铅染毒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酸分解加重其肝脏损伤[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德力格尔吉日嘎拉(Delgerjargal).具脂肪分解能力葡萄球菌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5].胡羽进,王宏斌,陈景荷.急性胰腺炎发作后促炎细胞因子在诱导脂肪分解中的作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6].王玲,邹莉芳,黄先智,丁晓雯.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水提液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分解代谢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8

[7].雒诚龙,邵伟,任万平,赵艳坤,武开乐.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8

[8].徐畅.中华绒螯蟹甘油叁酯分解代谢及其饲料脂肪与硫辛酸的调控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9].刘龙洲.C-型利钠肽通过NPRB/NPRC-cGMP依赖通路调控鸡脂肪细胞的脂肪沉积和分解[D].长江大学.2018

[10].苏航.首届独角兽企业成长高峰论坛在连启幕唐小腰控制糖平衡实现脂肪分解[J].东北之窗.2018

论文知识图

在Cideb敲除小鼠中沉默ADRP后脂肪在Cideb敲除小鼠中沉默ADRP后脂肪合成...脂滴成熟过程中PAT蛋白的变化(摘自...一1IL一6对猪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脂肪细胞脂肪分解信号通路示意图一7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

标签:;  ;  ;  ;  ;  ;  ;  

脂肪分解论文_夏文燕,许荣,方向南,柯瑞琼,吕维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