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钠论文_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霉素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霉素,注射用,酸式盐,苯乙胺,氧氟沙星,光度法,菌种。

磷霉素钠论文文献综述

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1](2019)在《磷霉素钠体外联合药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磷霉素钠体外单药及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我国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方法联合药敏测定采用棋盘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来自全国18所医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肺炎克雷伯菌(10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10株)进行单药及联合药敏测定。结果对所测菌株,不论其对其他抗菌药物是否耐药,磷霉素钠单药的MIC_(50)值均≤32 mg/L。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联合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好协同作用,协同率>43%。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磷霉素钠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协同率>35%,对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磷霉素钠与所测药物协同率均>35%。结论磷霉素钠对临床常见耐药菌,如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等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与多种其他类抗菌药物可产生协同作用,提示针对耐药菌所致感染,在有限的治疗手段中,含磷霉素的联合用药不失为一种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吕静[2](2018)在《注射用磷霉素钠致严重不良反应7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扩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些反应较为严重。通过对我市收集到的7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01期)

梁秀珍[3](2016)在《由静脉输入磷霉素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我院4例住院患者静脉输入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方法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给予积极的抗休克脱敏治疗及心理护理。结果 4例患者经过抢救均脱离危险。住院观察后,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磷霉素钠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54期)

周竹枫[4](2016)在《磷霉素钠和苯乙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CASS中的实际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霉素钠制药废水属于抗生素型化学制药废水,在合成该物质期间,α-苯乙胺做为一种拆分剂,将得到的丙基膦酸拆分得到磷霉素钠。由于在此种制药废水中大量富集了多种胺类、磷酸类等物质,所以可以使得磷霉素钠的制药废水COD高出普通制药废水几万mg/L,总磷(TP)也同比其他制药废水高出近千mg/L。正是由于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难度大、投资大、消耗高,所以很多企业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在没有得到完全及时有效的处理情况下,就直接进入到城市的市政管网或附近水体。这些夹杂着大量抗生素制药污染物的废水给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采用不同方法对抗生素废水进行处理变得极为迫切并且具有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针对于磷霉素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难的特点,对比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以及生物处理法,最终选择强化生物法配合CASS处理工艺处理来自东北制药厂的制药废水。为了获得磷霉素钠和苯乙胺的高效降解菌株,本文采用东北某制药厂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经平板稀释、普通培养基、特异性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3株特异性菌株,并16S rDNA鉴定,可知N1菌为金黄杆菌属,N2和N3属于变形菌属。通过梯度提高培养基中磷霉素钠和苯乙胺的浓度,可知,当磷霉素钠为25ppm时,叁只菌株的降解效率分别为43.85%、35.05%、37.61%,当磷霉素钠为50ppm时,降解效率为40.45%、36.54%、30.91%。将磷霉素钠浓度提高到为75ppm时,降解效率降低为29.61%、10.75%.10.87%,而当磷霉素钠溶液提高到100ppm时,N2和N3菌的生长受到限制,N1菌也在84h达到生长曲线最高值,其降解效率降低为19.45%。苯乙胺降解实验得出相似结论,随着苯乙胺浓度为25ppm时,叁只菌株的降解效率分别为44.49%、47.83%和47.81%,当浓度为50ppm时,叁只菌株的降解效率分别为23.35%、35.86%、39.91%,当浓度达到75ppm时,完全限制N1菌的生长,并对N2和N3菌的生长也同样产生了一定的限制,降解效率分别为19.27%、24.84%。且在浓度达到100ppm时,N2和N3菌株的处理效果为12.36%和19.92%。所以在降解苯乙胺废水的降解菌中,N3菌处理效果明显。合理调节N1、N2、N3菌株在活性污泥中的比例,可以对磷霉素钠和苯乙胺废水处理得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在模拟制药废水中的磷霉素钠和苯乙胺不同比例的研究。在COD=500ppm情况下,测试两种物质分别在0%:100%,25%:75%,50%:50%,75%:25%和100%:0%物种比例下的COD去除情况,可以发现在50%:50%的处理效果最佳为53.67%。在传统的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反应器中投加高效降解菌,用于进一步处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预处理后的综合制药废水,研究了去除制药废水中的COD、氨氮、TP的效果特性及相关机理,同时与普通制药污泥的CASS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高效降解菌的COD为210.86 mg/L,氨氮为19.49 mg/L,TP为4.64 mg/L时,对COD,氨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6%、91.15%和85.51%均好于原有活性污泥的83.23%、84.16%和70.31%。因此,将降解菌按照1:1:1比例加入到实际反应器中处理效果对于COD、氨氮、TP等指标有明显提高。并且通过高通量的方法对反应器内的菌种分析,发现,C1反应器菌群含量最多的依次为拟杆菌24%、β-变形菌23%和芽孢杆菌14%。而添加高效混合降解菌的C2反应器菌群含量依次为鞘氨杆菌38%、β-变形菌24%、拟杆菌12%。可见,将高效降解菌加入到反应器后,对细菌的种群产生了显着影响,进而从根本影响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5-01)

李俊,张社利,赵桐辉,王国庆,李全民[5](2015)在《百里酚蓝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注射用磷霉素钠与百里酚蓝在乙醇介质发生荷移反应,建立了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荷移反应生成3∶1型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41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9.21×103L·mol~(-1)·cm~(-1),注射用磷霉素钠测定线性范围为0.123~22.53 mg·L~(-1),线性回归方程为A=0.2070+0.03158C(C为mg·L~(-1)),用拟定的方法对注射用磷霉素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平均回收率99.4%。(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12期)

王明[6](2015)在《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方法,对其质量加以控制,提高药品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Prevail Cl8:(250mmx4.6mm,5um)色谱柱,以0.25mol/L的叁氟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6 L/min。结果:注射用磷霉素钠在0.85-2.35 m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n=9)。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将其用于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9期)

仲瑶,刘杨,张亚杰,郭兴杰[7](2015)在《注射用磷霉素钠近红外定量分析通用性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注射用磷霉素钠含量快速检定方法。方法:采集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近红外(NIR)光谱,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以矢量归一化和多元散射校正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择谱段范围为11 995.8~7 428.9及6 734.6~5 454 cm-1,回归方法为偏最小二乘法。结论:该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可用于注射用磷霉素钠快速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5年07期)

黄晨,严晶,丁一刚,王超[8](2015)在《磷霉素钠制备磷霉素氨丁叁醇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新型合成法制备磷霉素氨丁叁醇,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和析晶条件。方法无机酸式盐法,以磷霉素钠与氨丁叁醇和硫酸的混合酸式盐进行中和反应制得磷霉素氨丁叁醇。结果优化反应和结晶条件后可生成磷霉素氨丁叁醇。结论无机酸式盐法合成工艺可行,收率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5年05期)

梁萍[9](2015)在《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注射用磷霉素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注射用磷霉素钠简便、专属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用溴化钾压片测定供试品红外光谱吸收。结果:注射用磷霉素钠与磷霉素钠标准品的红外光谱一致。结论:本品专属性好,可简便、准确的鉴别本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5年03期)

魏小兵[10](2015)在《磷霉素钠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收治的9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磷霉素钠治疗,试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缓解症状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退热时间、停止腹泻和停止腹痛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7%,而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较好,症状缓解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5年01期)

磷霉素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随着临床用量的增加扩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些反应较为严重。通过对我市收集到的7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霉素钠论文参考文献

[1].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磷霉素钠体外联合药敏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2].吕静.注射用磷霉素钠致严重不良反应7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

[3].梁秀珍.由静脉输入磷霉素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4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周竹枫.磷霉素钠和苯乙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CASS中的实际应用[D].辽宁大学.2016

[5].李俊,张社利,赵桐辉,王国庆,李全民.百里酚蓝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含量[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6].王明.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7].仲瑶,刘杨,张亚杰,郭兴杰.注射用磷霉素钠近红外定量分析通用性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师.2015

[8].黄晨,严晶,丁一刚,王超.磷霉素钠制备磷霉素氨丁叁醇的工艺研究[J].重庆医学.2015

[9].梁萍.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注射用磷霉素钠[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

[10].魏小兵.磷霉素钠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

论文知识图

在静置培养中,添加钠离子和钙调磷脂...2保温时间对磷霉素钠收率的影响F...1投料时间对磷霉素钠收率的影响F...3析晶温度对磷霉素钠质量和纯度的...5磷霉素钠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Fi...4磷霉素钠标准品和产品的红外光谱...

标签:;  ;  ;  ;  ;  ;  ;  

磷霉素钠论文_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