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化天线论文和设计-余康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所述双极化天线可形成±45°极化,且辐射性能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和馈电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和馈电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第二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所述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与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缝隙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合振子上还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天线朝小型化、集成化、宽带化、低成本化和通用化方向已成为趋势。尤其在站址资源有限和多制式共存的情况下,1695~2690MHz超宽频天线(相对带宽45.4%)显得尤为重要,备受运营商的关注。

基站天线的电性能主要取决于辐射单元的性能,如辐射单元的增益、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阻抗特性以及隔离度等。目前基站天线高频辐射单元通常采用半波振子,但是半波振子增益和效率相对较低。由于半波振子为开路辐射形式,辐射电流在巴伦的抑制下也不能完全实现平衡馈电,存在前后比和交叉极化比偏差等缺陷。因此,需要改变基本的辐射形式来改善其辐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和馈电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第二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所述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与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馈电缝隙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合振子上还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相互正交的一组折合振子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馈电分支由两种不同宽度的馈电缝隙组成,便于调整馈电传输路径,有利于调节输入阻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底座;2、馈电组件;21、第一馈电件;22、第二馈电件;3、折合振子;31、第一馈电缝隙;32、第二馈电缝隙;33、第一辐射缝隙;34、第二辐射缝隙;35、第三辐射缝隙;36、第一凸台;37、第二凸台;4、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宽度值不同的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可形成±45°极化,辐射性能好。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1、馈电组件2和四个的折合振子3,所述折合振子3和馈电组件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折合振子3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32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2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2包括第一馈电件21和第二馈电件22,所述第一馈电件21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22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相互正交的一组折合振子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馈电分支由两种不同宽度的馈电缝隙组成,便于调整馈电传输路径,有利于调节输入阻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33、第二辐射缝隙34和第三辐射缝隙35,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和第三辐射缝隙35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幅射缝隙与馈电分支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有利于延长电流路径且减小折合振子的体积,通过改变夹角大小和缝隙宽度可以实现不同的天线性能。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由上述描述可知,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相互平行,其距离可以根据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3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4。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多边形的孔结构可以增加电流路径,增加带宽,且可减轻折合振子的重量,孔结构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合振子3上还设有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且所述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折合振子上设置凸台可以延长电流路径,增加带宽。

进一步的,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其一致性好。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双极化天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馈电组件2和四个的折合振子3,所述折合振子3和馈电组件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3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4,孔结构4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折合振子3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馈电分支与辐射分支连通处的夹角为90°,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32的宽度值,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的具体宽度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33、第二辐射缝隙34和第三辐射缝隙35,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和第三辐射缝隙35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辐射缝隙35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辐射缝隙35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均为120~140°。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34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二幅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所述馈电组件2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2包括第一馈电件21和第二馈电件22,所述第一馈电件21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22设置。相邻两个折合振子3之间进行耦合馈电,两个正交的折合振子3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设置两个馈电件可以减少焊接点,提高无源互调合格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折合振子3上还设有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且所述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极化天线,可形成±45°极化,天线辐射性能好,且一致性好,偏于批量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双极化天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361.5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150297U

授权时间:20190723

主分类号:H01Q 1/36

专利分类号:H01Q1/36;H01Q1/50;H01Q13/10;H01Q21/24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塘尾村粤宝工业园B区5号厂房

发明人:余康平;林海

第一发明人:余康平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鑫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明;任芹玉

代理机构:44275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双极化天线论文和设计-余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