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钊: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农民运动对比分析论文

刘正钊: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农民运动对比分析论文

摘 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农民阶级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可谓苦不堪言,甚至连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在内外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导致了在近代中国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本文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节点,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划分开,分析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的得与失,为我们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农民运动,一次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另外一次就是义和团运动。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虽然在其政治目的和主张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为推翻清王朝统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吸取过去的农民运动的失败教训,深入农村,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达到新的高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探索

本项目结构板体厚度较大,原设计方案中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需要安装大量的型钢支护结构和满堂板体支架系统,施工速度慢,质量控制难度大。根据现场特点和施工工艺分析,在本项目中我方提出了使用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利用砖模和土地作为混凝土结构支撑系统,在施工前对土体承载力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板浇筑时和成品后不发生不均匀沉降。上述施工工艺变更既减少了型钢支护系统和模板支撑系统的用量,也提高了施工进度和安全性,降低了开挖难度,在本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收效,获得项目业主方的认可,并迅速在其他标段进行了推广,促进了项目全线施工进度。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爆发,首先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鸦片战争之后,农民阶级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到中国,导致农民阶级出现破产危机。再加上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打击,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出现,“据官书《清实录》记载,1843-1850年间,大小不等的农民起义不下70余起,”[1]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广西金田村,领导人是农民领袖洪秀全。洪秀全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其政治目标,反清思想突出,创立的拜上帝会,将基督教教义融入到了其领导思想当中,把上帝作为唯一的信仰。他们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凡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为姊妹……这种平等,取消了人间一切世俗的等级权威并使人人都可以走入天父的怀抱。”[2]洪秀全的平均主义思想给大量贫苦农民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迅速得到了大量的人力支持,尤其是所提倡的圣库制度也让长期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看到了吃饱穿暖的可能性,这是太平天国运动能够汇聚民心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心声。

太平军在北征的过程中势力也在不断壮大,攻占武汉时,起义军人数已经从开始爆发时的2万多人上升到了50多万人。在1853年3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到达了鼎盛时期。在《建天京于金陵论》一文中,描述了太平军定都于天京的原因,“至于金陵地居都会,据东南之美,为名胜之区,地势弥崇,民情益厚,中多山阜,外有江河,此天父上帝所造成,而为我天王建都之地也。”[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被江南地区的山水美景所吸引,认为天京是上帝所赋予的完美之地,因此成为了建都的理想选择,但是在建都之后太平军安于现状没有继续扩大其政权范围,给清政府消灭其势力范围留下了可乘之机。分析太平天国最后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统治阶级内部意见不统一,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领导层出现骄奢淫逸之风,最终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两项纲领性文件《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是这两项纲领都具有空想性的色彩,无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下的中国付诸于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农民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们渴望摆脱自身贫穷落后的情况,追求人人平等的权利,这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加速的作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发展动力。

(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运动的对比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以攻打大城市为战略目标,但是屡次遭遇挫折,导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节节败退,寸步难行。毛泽东在这个困难时期,进一步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毛泽东不仅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内长期对于红色政权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现实条件,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形成了与苏俄革命的“城市中心论”完全相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的形成,是毛泽东在科学的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与马克思基本原理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从此以后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开创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境界。

贮藏期间,样本初始菌落数为61CFU/g,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数随之增加,由表2可以看出,A、B,2组处理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C组。A组抑菌效果最好。

(一)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认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正义性,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目标,但是这场运动逐渐突显出了盲目排外的问题,“义和团最恶洋货,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字者,皆毁物杀人。”[1]反映出了农民阶级还是存在愚昧落后的思想,同时缺少阶级意识和理性思考。陈旭麓认为,“义和团运动的落后一面又正是戊戌以后的一种历史回流。”[2]义和团运动只能是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但是义和团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巨大的,这场运动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在面临民族危机时,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的决心和信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的思想觉醒。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初,就对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共产党》月刊发表的《告中国的农民》一文中就指出,“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有重要位置的。假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的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十分的可能性了。”[4]虽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由于担心和害怕反革命势力的镇压,主张反对进行农民运动,但是毛泽东却清醒的认识到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1927年1月,毛泽东亲自回到家乡湖南省,对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编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认为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要完成的十四件大事。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认为“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无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对于农民运动的信心,指出了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要依靠农民和组织农民建立农村政权,农民运动必将会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义和团运动的力量主要来源于民间的会党势力,成员大多数都是贫苦农民,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劳者,雇佣工人等,这些民间的自发群众受到资本主义入侵最为严重,自然就成为了反帝运动最为坚实的力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了中国内地。在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山东地区,外国传教士不仅霸占农民土地,低价敲诈勒索农民,甚至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种种行为激发了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民族危机下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主张反洋教,从打击外国传教士开始,他们烧毁了许多教堂,惩办了嚣张的传教士,给外国侵略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

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重叠式构词方式极具优势。和普通话类似,东北方言词汇的重叠式主要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义和团运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爆发,是近代中国的另一场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正处于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当中,自然经济破产,农民阶级面临着失业无法生计的困境,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被打断。加上华北地区在当时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据目击者说:“榆树皮被扒光,低矮处的柳叶被采下,甚至毛虫和蜗牛也被抓来吃掉。”[1]可见当时农民的生活十分悲惨。

三、对以上两个时期的农民运动的总结以及经验启示

(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运动对比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盲目性,他们的出发目的本身是正确的,为了自身利益和国家安危发动农民起义,但是这几场运动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缺乏理性的领导集体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往往借助于宗教的旗帜来宣传自己的政治动机,与现实实际情况所脱节,最后注定了这个时期的农民运动走向失败。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后,农民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让过去的农民运动的信仰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集合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农村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和革命道路,更重要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科学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4]中国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4]中国共产党人把农民视作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继续开展农民运动,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产生的历史启示

文明社区的特征表现在居住区的人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纪律、社会公德,建设文明社区能够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物业服务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营造文明、安宁、祥和的家园氛围,使业主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是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

回顾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得农民者得天下。农民占据了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农民运动的开展对于推动近代中国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民阶级本身存在的愚昧无知是阻碍农民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状况期间,就指出“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农民长时间进行耕田劳作,风吹日晒,受教育程度也自然较低,有时候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容易受到极端势力的干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不仅对于农民运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是我们今天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在农村开展文化运动,在农村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建设农村学校,降低农村文盲比重,扫除农村残留的封建残余,这不仅是近代农民运动带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更是我们在新时期下开展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Introduction of mechanism,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defoaming agents 2 40

[ 参 考 文 献 ]

[1]方之光,龚云.农民运动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北京:三联书店,2017.

[3]郭思敏,刘书楷.中共党史辩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刘正钊(1994-),男,山西晋中人,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20-0090-02

标签:;  ;  ;  ;  ;  ;  ;  ;  ;  ;  ;  

刘正钊: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农民运动对比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