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观,情态,复句,主观性,日语,副词,语义。
主观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怀荣,徐盈[1](2019)在《论顾况诗歌的主观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豪迈不羁的个性及独特的艺术与宗教修养,使顾况对自我精神世界与内在体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其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化特性。其中,自我指称的情绪化呈现,身世之感的破规范叙写及个体体验的超现实表达,都从不同侧面突出了自我情感的主观化特性,表现出以主观感受驾驭、改造乃至重组客观世界的审美取向。故能一反大历诗坛的卑弱衰顿,开诗坛之新风,并为韩孟诗派导夫先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吕田,单庆玲[2](2019)在《浅析语法化与主观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化作为语言学家们长期关注的议题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主观化现象的研究与语法化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呈现出此消彼长互为依据的发展势态。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两者关系,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作出更深层次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11期)
吴福祥[3](2019)在《语义演变与主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主观化并非语义演变的机制,而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结果或类型;主观化亦非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过程,最多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倾向或趋势;很多语义演变过程与主观化无涉,既非主观化亦非客观化。(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9年05期)
邓云华,齐新刚[4](2019)在《英汉因果复句主观化的历程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因果复句两大方面的主观化历程:句法上的语序和逻辑语义。英语果-因语序复句的使用频率一直很大程度地超过汉语,但在历时的进程中英汉因果复句的语序和主观化程度都各自有所调整改变。经过历时演变,英语since类因果复句的语义主观化弱于汉语"既/既然"类因果复句。英语because类和汉语"因/因为"类因果复句语义都经历了从表达客观语义到既可表达客观义也可表达较主观义的过程。英汉因果复句主观化的认知机制主要有:侧显原因、象似性、原因侧显度的改变、识解视角的改变和交互主观性。英汉因果复句的主观化来自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文斌,张媛[5](2019)在《主观化视角下的“有”义及其用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的不同语义及其用法长期备受语言学界关注,但对它的阐释却鲜有统一的模式。本研究着眼于"有"的概念本质,以语言的主观化为视角,基于认知语法的主观性识解理论,提出四个观点:一是"领有"义建基于"存在"义,是语言的主观化过程;二是"有"的反义词"无""没"用法表明:两者虽具有概念重合,但"无"倾向于否定"存在","没"倾向于否定"领有";叁是"无"与"没"的概念重合很可能昭示了"存在"与"领有"的概念重合;四是"存在""领有"义因识解的主观性程度不同而形成连续体模式,"有"的用法皆可统一于该模式得到阐释。(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国宏[6](2019)在《There的“叁域”及其主观化——以there be结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语言的"叁域"观对英语存在句中的there进行了统一分析,并对其主观化现象进行了阐释。研究表明,there be结构表达了一种新异性存在,这种存在在"行、知、言"叁域中分别表现为"实存""知存"和"言存"。从"行域"到"知域"和"言域"的拓展体现了there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过程,其中涉及对言者的隐性指涉、对命题的入场引荐以及主观化成分"左移"的句法操作现象,是语言演变单向性规律在语义和句法上的联动表现。(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佃婷[7](2019)在《“确认过眼神”的主观化与构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确认过眼神"作为新兴的网络用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确定型立场,主要置于句首作分句,其后续句多是肯定句。确认对象从眼神到非眼神的转变体现了主观化过程;其形式、意义、功能逐渐固定,也体现了其构式化的过程。其具有言据性话语标记和语篇统辖功能,在广告语体中,还具有娱乐调侃和广告推介等功能。(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兴[8](2019)在《(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化及其在日语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说话者表达言者意义时所体现出来的语言主观性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表示对听话者进行关注的交互主观性也受到了重视。美国语言学家Traugott不断挖掘语言事实,从历时角度研究了语言通过(交互)主观化所表现出来的(交互)主观性。从共时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形式或结构同时可以表示命题中某一成分的用法和指向整个命题的用法甚至关注听话者/读者的用法,也可以认为这些用法之间是(交互)主观化的关系。日语中有关情态转化方面的研究也完全符合(交互)主观化的规律,有不少研究从(交互)主观化角度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苏一[9](2019)在《主观化视角下副词“就”的语用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主观化、语用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法、调查法(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副词“就”的基本语用系统并尝试为副词“就”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少许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相关概念与定义、研究方法与思路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副词“就”的语义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副词“就”的语义进行了重新梳理,得出副词“就”的叁层语义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副词“就”的总体语义特征,即表达某种主观判断上的紧缩趋向。第叁部分为副词“就”的语用分析,通过语料库法(主要依据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讨论副词“就”的语用条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整理出副词“就”的九种基本语用功能。第四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副词“就”在教学内容、教学分布、教学难度、教学障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点。第五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建议,根据副词“就”语用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困难,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简单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在主观化理论和语用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以副词“就”关涉的对象(时间、数量范围、逻辑关系、情感态度)为线索,梳理出了副词“就”的语义层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出了副词“就”的总体语义特征,即表达某种主观判断上的紧缩趋向。在理清副词“就”基本语义的基础上,通过筛查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副词“就”的相关语料,分析出副词“就”的语用层级系统,确定副词“就”的九种基本语用功能:(1)副词“就”关涉对象为时间段,“就”暗示某事做得快;(2)副词“就”关涉对象为过去时间点,“就”暗示某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3)副词“就”关涉对象为将来某事开始时间点,“就”暗示剩余时间少、时间紧张;(4)副词“就”关涉对象为将来某事结束时间点,且该事件与语言使用者或言语行为主体的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就”暗示预留时间充足、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当该事件与语言使用者或言语行为主体的目标有直接关系时,“就”的语用同语用(3));(5)副词“就”关涉对象为数量范围,“就”表达所关涉的数量范围小于说话人的心理预期值;(6)副词“就”关涉对象为逻辑关系,“就”表达所关涉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暗示无需思考便能得出结论;(7)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确定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肯定、确信的反馈;(8)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坚决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意志坚定、不动摇的反馈(这种语用的语境往往为:说话人的行为或态度遭到反对或与常理不符,说话人需要强调自己意志坚定、对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不动摇的情感态度);(9)副词“就”的关涉对象为容忍类情感态度,“就”表达说话人对某种预设在情感态度上宽容、无所谓的反馈(虽然不满意,但可以接受或无所谓)。以副词“就”的上述九种基本语用功能为依据,设计并进行了针对外国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副词“就”语用教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分布、教学难度、教学障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语用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1)在教学内容方面,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干扰;(2)在教学分配方面,集中在初级阶段,中级、高级阶段多复现;(3)在教学侧重方面,语用功能(2)、(4)为重难点,需特别关注;(4)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1)
葛平平[10](2019)在《主观化与构式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情态标记“还”的语义演变与构式发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观化在主观性维度上统摄语法化和构式化。汉语中情态范畴的主观性特征最为凸显,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认识或判断。情态量作为语言情态系统中九个次范畴之一,服务于陈述类成分,侧重凸显语用主观性。情态标记"还"从动作范畴历经语法化演变至情态范畴,表明情态系统次范畴之间和同一情态次范畴之内具有单向演变倾向。"还"的语义演变过程伴随着主观化,主观化反作用于其句法功能,产生反预期义"还N呢"和超预期义"X比N还N"两类构式,而构式化过程则进一步强化句法形式的主观性。因此,主观化和构式化是双向互动之关系,构式化是主观化的重要语法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主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法化作为语言学家们长期关注的议题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主观化现象的研究与语法化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呈现出此消彼长互为依据的发展势态。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两者关系,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作出更深层次的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观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怀荣,徐盈.论顾况诗歌的主观化特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吕田,单庆玲.浅析语法化与主观化的关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3].吴福祥.语义演变与主观化[J].民族语文.2019
[4].邓云华,齐新刚.英汉因果复句主观化的历程和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5].王文斌,张媛.主观化视角下的“有”义及其用法探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6].李国宏.There的“叁域”及其主观化——以therebe结构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7].胡佃婷.“确认过眼神”的主观化与构式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8].张兴.(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化及其在日语中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9].刘苏一.主观化视角下副词“就”的语用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葛平平.主观化与构式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情态标记“还”的语义演变与构式发展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