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和车辆,所述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和导流密封罩(1);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能够实现流线型低风阻系数造型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对整车电量的消耗,从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冷却模块倾斜布置的结构,可以根据性能需求灵活调整模块尺寸,系统布置方便,平台化、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同时实现机舱储物空间增加。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和导流密封罩(1);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相连接;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设计方案
1.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和导流密封罩(1);
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相连接;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包括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低温散热器总成(2)、冷凝器总成(3)和风扇总成(4);
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和风扇总成(4)分别固定在冷凝器总成(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包括:海绵密封条、硅橡胶密封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下导风罩(5);
所述下导风罩(5)布置于风扇总成(4)朝向车底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密封罩(1)朝向冷却模块一侧的两端对称开有相同的方形槽;
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容纳于所述方形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密封罩(1)开有方形槽的一侧与冷凝器总成(3)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风罩呈锯齿开口形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车型冷却模块布置未有效与传统内燃机车型区分开来,没有根据纯电动车型的特性设计出合理的冷却模块布置结构。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冷却模块布置结构,受冷凝器尺寸和风扇扇叶直径的限制,冷却模块Z向高度过高,导致整车前脸造型Z向高度过大,车头流线型差,风阻系数上升,整车迎风阻力增加,进而影响整车续航里程。部分车型为追求良好的风阻系数,车身流线型设计,车头Z向高度较低,为满足整车乘员舱和电池包冷却负荷要求,冷凝器设计成两个布置在左右大灯下部,后面增加风扇进行强制风冷,此布置虽然可以解决性能和满足风阻系数要求,但是零部件数量增多,管路连接复杂,整车布置较困难,导致整车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以解决采用传统的冷却模块布置结构,受冷凝器尺寸和风扇扇叶直径的限制,冷却模块Z向高度过高,导致整车前脸造型Z向高度过大,车头流线型差,风阻系数上升,整车迎风阻力增加,进而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和导流密封罩1;
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相连接;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进一步,所述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包括30°-60°。
进一步,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低温散热器总成2、冷凝器总成3和风扇总成4;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和风扇总成4分别固定在冷凝器总成3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密封材料包括:海绵密封条、硅橡胶密封胶条。
进一步,所述结构还包括:下导风罩5;所述下导风罩5布置于风扇总成4朝向车底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导流密封罩1朝向冷却模块一侧的两端对称开有相同的方形槽;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容纳于所述方形槽中。
进一步,所述导流密封罩1开有方形槽的一侧与冷凝器总成3相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导风罩5呈锯齿开口形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型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能够实现流线型低风阻系数造型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对整车电量的消耗,从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冷却模块倾斜布置的结构,可以根据性能需求灵活调整模块尺寸,系统布置方便,平台化、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同时实现机舱储物空间增加。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具有减少风量泄露和防止热回流的功能。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能够实现对冷却模块的保护,防止费石撞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以解决采用传统的冷却模块布置结构,受冷凝器尺寸和风扇扇叶直径的限制,冷却模块Z向高度过高,导致整车前脸造型Z向高度过大,车头流线型差,风阻系数上升,整车迎风阻力增加,进而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能够实现流线型低风阻系数造型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对整车电量的消耗,从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冷却模块倾斜布置的结构,可以根据性能需求灵活调整模块尺寸,系统布置方便,平台化、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同时实现机舱储物空间增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的轴视图。
其中,1-导流密封罩,2-低温散热器总成,3-冷凝器总成,4-风扇总成,5-下导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和导流密封罩1;
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相连接;
所述导流密封罩1与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模块沿水平方向倾斜布置,有效减少了对整车Z向布置尺寸限制,降低了车头高度,有利于流线性低风阻系数车头造型的设计,因冷却模块倾斜布置,车辆的机舱X向空间较富余,冷却模块能够根据性能需求进行相应的加长。所述导流密封罩1用于将车辆的迎面风导流到冷却模块上,并减少风量泄露和防止热回流功能。
进一步,所述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包括3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决定了整车Z向的高度,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小,整车的Z向高度越低,车辆的机舱X向空间越富余;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这车的Z向高度越高,车辆的X向空间越小。本实施例通过对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调整,来获得不同的整车Z向的高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模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
进一步,所述冷却模块包括:低温散热器总成2、冷凝器总成3和风扇总成4;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和风扇总成4分别固定在冷凝器总成3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用于实现对纯电动车高压部件(充电机、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的冷却,保证各部位处在一个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所述冷凝器总成3用于将从乘员舱和电池包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实现冷煤循环的建立,保证乘员舱和电池包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所述风扇总成4用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扇叶旋转,使前后产生压力差,强制风流经冷却模块,提升冷却模块的通风量,以实现冷却模块充分散热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密封材料包括:海绵密封条、硅橡胶密封胶条。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密封罩1和冷却模块结合部位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能够有效减少风量泄漏和热回流问题
进一步,所述结构还包括:下导风罩5;所述下导风罩5布置于风扇总成4朝向车底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导风罩5用于将经过冷却模块的热风有效排到车底外侧,减少风阻,提升整个冷却模块的通风量,并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对冷却模块的保护,防止飞石撞击。
进一步,所述导流密封罩1朝向冷却模块一侧的两端对称开有相同的方形槽;所述低温散热器总成2容纳于所述方形槽中。
所述导流密封罩1开有方形槽的一侧与冷凝器总成3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密封罩1朝向车底的一侧开有容纳所述低温散热器2的方形槽,所述导流密封罩1朝向车底的一侧与所述冷凝器总成3相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导风罩5呈锯齿开口形状。
本实施例中,下导风罩5呈锯齿开口形状,将经过冷却模块的风排到车底外侧,并且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车身底部飞石对冷却模块的冲击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能够实现流线型低风阻系数造型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对整车电量的消耗,从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冷却模块倾斜布置的结构,可以根据性能需求灵活调整模块尺寸,系统布置方便,平台化、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同时实现机舱储物空间增加。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冷却模块布置导流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能够实现流线型低风阻系数造型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对整车电量的消耗,从而提高整车续航里程。冷却模块倾斜布置的结构,可以根据性能需求灵活调整模块尺寸,系统布置方便,平台化、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同时实现机舱储物空间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8155.8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26561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60K 11/00
专利分类号:B60K11/00;B60K11/04;B60K11/06
范畴分类:32B;35C;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发明人:杨朋;杨名权;李磊;张雷;王剑;刘莉;李春花
第一发明人:杨朋
当前权利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莎日娜
代理机构:1131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