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壁面剪切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湍流,卡门,雷诺,边界层,血管,测量。
壁面剪切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杰,潘翀,王晋军[1](2019)在《湍流边界层壁面剪切应力的光学测量及统计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标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速回流式水洞的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基本流场信息,其摩擦雷诺数范围Reτ=600~3000。然后将近壁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应用于湍流边界层壁面剪切应力的时均/瞬时测量,利用单像素系综互相关算法得到空间分辨率为单个像素的近壁区时均速度,进一步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得到的摩擦应力系数与经验公式误差在5%以内。采用单行互相关算法得到了法向空间分辨率为2pixel的近壁区瞬时流向速度,其时均值与单像素系综互相关算法结果的误差在3%以内,壁面剪切应力的脉动强度与经验的对数律误差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杜宜纲,刘德杰,沈莹莹,朱磊,何绪金[2](2018)在《血管壁面剪切应力的测量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血管壁面剪切应力(WSS)的几种测量技术和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磁共振或磁共振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内超声、传统超声、超声向量血流成像和超声粒子流的血流速度测量技术,以及根据速度计算WSS的几种不同运算方法。介绍WSS计算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血液黏滞系数(又称"血黏度"),描述该参数在精确测量WSS时的选取和计算。此外,通过现有文献论述叁维向量WSS的测量以及WSS相关临床参数的计算方法,对现有的WSS临床研究做综述性的讨论。针对颈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不同血管,列举WSS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从中归纳出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认可的3个主要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叶尚军,娄斌,余钊圣,邵雪明[3](2016)在《一种曲面的壁面剪切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壁面剪应力是研究边界层流动状态的重要物理参数,是掌握与控制壁面摩擦阻力的重要依据,对大型飞机的减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计划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为精确、定量测量壁面剪切力测试平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采用卡门动量积分方程式,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壁面剪切应力线性分布的速度表达式,并通过CFD对该曲面形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厚度、来流速度、入口段尺寸等不同参数对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外流场的速度在曲线段线性增加,很好地满足了理论假设的要求,壁面剪切应力在曲线段,基本呈现为线性变化,且其数值与公式τ_w=(3pvv)/(2δ~2)x得到的结果非常吻合,在实验装置中,边界层厚度基本保持不变,该结果为精确、定量测量壁面剪切力测试平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后续的工作中,计划研究压缩性、曲面形状等参数对流动特征的影响,同时通过参数优化,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较为合适的标定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雷强,高杨,王雄[4](2016)在《MEMS壁面剪切应力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壁面剪切应力的时间特性是用于反映单个动量运输过程中非稳态结构的一个测量参数,也是湍流中相干位点的一个表征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壁面湍流的物理量。目前,主要基于近壁或壁面处的平均速度梯度和换热率与壁面切应力成正比的基础上对MEMS壁面剪切应力开展研究。因此,对MEMS壁面剪切应力传感器进行综述。根据不同的测量方式,MEMS剪切应力传感器主要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类型。对每种测量方法的原理、研究现状、优点和限制进行分析。MEMS技术使得剪切应力传感器取得显着的进步,提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但MEMS剪切应力传感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并且量化测量中的不确定度,才能成为一种可靠的剪切应力测量技术。最后,对未来MEMS剪切应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07期)
陈鹤鸣,柳臻,韩宜丹,陈邵,蔡彦[5](2016)在《支架参数对血管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支架参数对血管壁面再狭窄的影响,为设计支架形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根据支柱的螺纹节距、支柱数目、支柱线径、支架突入流域深度、支柱截面形状对支架进行分组,利用叁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方法研究各个参数的不同设置对血管壁面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支架的支柱线径对壁面剪切应力影响最为显着,并且支架参数中节距变短、支柱数目增加、线径变宽、突入流域深度增加会导致壁面低剪切应力区域面积增加;相对于叁角形与正方形截面形状,圆形截面支架导致的低剪切应力区域面积更少。结论支架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圆形截面,而且应尽可能缩小线径,增长节距,减少支柱数目,减小突入流域深度。(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6年01期)
敦志娅,康秀英[6](2014)在《格子玻尔兹曼模拟壁面剪切应力的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RT和MRT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在反弹和曲线边界条件下模拟了二维斜管中的Poiseuille流,比较了不同斜管倾角、计算网格大小和雷诺数情况下的速度和壁面剪切应力计算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曲线边界条件时,壁面剪切应力值在紧邻壁面的流点处计算精度更高;而采用反弹边界条件,计算壁面剪切应力时考虑到边界楼梯状近似的影响,壁面剪切应力的计算不应该选在离壁面最近的流点上,而应选择离壁面很近但不紧邻边界的流点,同时,MRT模型相对于SRT模型来说模拟结果稍微更精确一些,但没有明显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松鹏,张向军,田煜,孟永钢[7](2012)在《采用液晶涂层测量介质流与壁面间剪切应力的定量模型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场中介质流与壁面间剪切应力的定量测量,在运动物体例如航天器等的表面流场观测与表面减阻等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向列相液晶涂层技术针对介质流与固体壁面间的剪切应力展开定量测量.首先利用液晶弹性变形理论建立了向列相分子在剪切应力场作用下旋光性光强信号与剪切应力大小的定量模型;进而,在固体表面制备了5 CB与7 CB向列相液晶涂层,采用搭建的实验装置对不同剪切应力场下的测试涂层的光强进行了测试与理论模型的计算模拟,测试结果与定量模型相当吻合;进一步探讨了液晶涂层测试技术的极限剪切应力、灵敏范围以及涂层膜厚、分子弹性等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23期)
屠恒章,李建强,明晓,胡成行,蒋卫民[8](2008)在《基于MEMS传感器的高速风洞壁面剪切应力直接测量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壁面剪切应力测量方法,使用锯齿状排布的MEMS传感器作为敏感元件,在高速风洞中对研制的剪切应力测量设备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湍流中的局部壁面剪切应力大小是层流中的两倍以上,监测局部剪切应力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边界层转捩的实验判定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测得的转捩区与使用脉动压力测试技术测得结果一致,验证了通过MEMS元件监测局部剪切应力作为边界层转捩测量手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08年03期)
王铁城[9](1984)在《圆柱体亚、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随雷诺数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应用表面热膜实验技术,对圆柱体亚、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所进行的实验研究的概况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了绕圆柱体横向低速流动的附面层状况和壁面剪切应力随雷诺数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1984年03期)
王铁城[10](1983)在《圆柱体亚、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圆柱体横向绕流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是南京航空学院与西德DFVLR合作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在研制表面热膜的基础上,对圆柱体横向绕流的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热膜法得到了典型的亚临界流态和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实验结果,证实了热膜法这一新的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对圆柱体壁面剪切应力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揭示了圆柱体表面上的壁面剪切应力分布和附面层状态随雷诺数变化的完整过程和基本规律。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实验概况和主要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壁面剪切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血管壁面剪切应力(WSS)的几种测量技术和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磁共振或磁共振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内超声、传统超声、超声向量血流成像和超声粒子流的血流速度测量技术,以及根据速度计算WSS的几种不同运算方法。介绍WSS计算时的另一个重要参数——血液黏滞系数(又称"血黏度"),描述该参数在精确测量WSS时的选取和计算。此外,通过现有文献论述叁维向量WSS的测量以及WSS相关临床参数的计算方法,对现有的WSS临床研究做综述性的讨论。针对颈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不同血管,列举WSS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从中归纳出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认可的3个主要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壁面剪切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杰,潘翀,王晋军.湍流边界层壁面剪切应力的光学测量及统计特性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杜宜纲,刘德杰,沈莹莹,朱磊,何绪金.血管壁面剪切应力的测量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8
[3].叶尚军,娄斌,余钊圣,邵雪明.一种曲面的壁面剪切应力研究[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4].雷强,高杨,王雄.MEMS壁面剪切应力传感器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16
[5].陈鹤鸣,柳臻,韩宜丹,陈邵,蔡彦.支架参数对血管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6
[6].敦志娅,康秀英.格子玻尔兹曼模拟壁面剪切应力的精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张松鹏,张向军,田煜,孟永钢.采用液晶涂层测量介质流与壁面间剪切应力的定量模型与试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2
[8].屠恒章,李建强,明晓,胡成行,蒋卫民.基于MEMS传感器的高速风洞壁面剪切应力直接测量技术(英文)[J].实验流体力学.2008
[9].王铁城.圆柱体亚、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随雷诺数变化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4
[10].王铁城.圆柱体亚、超临界流态壁面剪切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