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张天赐童辉群胡浔(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263-01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定期随访对生存期影响。方法从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且进行术后放化疗的患者,通过医学统计软件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病种、年龄、手术类型、化疗方案等的选择等比较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其定期随访,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随访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能防止复发和及早发现复发、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从而使总的治疗率有所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定期随访生存期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人们认识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加强综合治疗乃是提高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如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和及早发现复发、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将有可能挽救一部分病人,战胜癌症,从而使总的治疗率有所提高。为此,建立、健全必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制度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要事。
我们选择从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且进行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病种、年龄、手术类型、化疗方案等的选择等比较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其定期随访,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随访对生存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680名,因家庭住址变更失访48名,随访632名,随访率92.94%,其中男性412名,女性220名;年龄:18岁以下20名,18-45岁180名,46-70岁400名,70岁以上32名;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80名,高中以上452人;职业:农民96人,工人202人,干部240人,教师32人,离退休20名,医务人员8名,其他34名(个体及无业者)。胃癌290例(其中1期180例,2期110例,3期100例),大肠362例(其中1期98例,2期162例,3期102例)。随机分组后试验组胃癌146例(其中1期90例,2期54例,3期56例),大肠206例(其中1期66例,2期80例,3期60例)。观察组胃癌144例(其中1期44例,2期70例,3期30例),大肠156例(其中1期56例,2期60例,3期40例)。
1.2随访方法胃肠道肿瘤视其原发肿瘤的不同部位,其复发的类型亦有所不同,因而随访方案也略有不同。在确定不同部位肿瘤的随访计划时还应考虑复发首先出现的部位和相继可能发生复发的部位,以便给予列入随访复查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对照组仅对其死亡时间进行统计。随访率高低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素质·居住地·随访方式,随访次数•病种有密切关系[1]。
2结果
2.1生存期观察所有入组病例随访5年后,观察对照组(280人)和实验组(352人)生存期时间的长短,通过统计学处理,判断有无差异。
两组比较,p<0.05
2.2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以往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放化疗后随访的争议很大,认为发现复发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改变病人的预后,似乎病人的命运早就决定,早发现迟发现,结果是一样的。但不少资料[2]已表明,复发是可以预防和通过综合治疗获得较好结果的。因此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改变病人的命运。
显然,胃肠道癌肿视其原发肿瘤的不同部位,其复发的类型亦有所不同,因而随访方案也略有不同。在确定不同部位肿瘤的随访计划时还应考虑复发首先出现的部位和相继可能发生复发的部位,以便给予列入随访复查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应该承认,早期发现和诊断术后复发的难度就像早期发现和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一样,如果没有健全的定期复查和随访制度作保证,那么欲想早期发现复发是非常困难的。据此,我们必须对定期随访复查的频率,亦即间歇时间,定期复查的项目、内容,以及这些项目所提供信息的意义有所了解,并作出规定。[3]本研究显示,建立、健全必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制度,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和及早发现复发、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将有可能挽救一部分病人,战胜癌症,从而使总的治疗率有所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为此,建立、健全必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制度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要事。
参考文献
[1]李忆璇,林连兴.恶性肿瘤放疗病人随访率影响因素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377-388.
[2]吕爱兰,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意义,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1),-62-62,64.
[3]郁宝铭.建立、健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随访制度,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