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论文和设计-胡学仲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模台,模台上设置有模块,模块上开设有切割槽,切割槽内固定有定模;模台上方升降设置有动模,动模靠近定模的侧面设置有压板,压板于定模两侧均设置有插刀,两个插刀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切断刃,两个插刀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弯折刃,弯折刃的高度大于切断刃的高度;模块内于定模的两侧均水平滑移设置有卷角刀。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效率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套模具,依次完成切断、弯折和卷角工序,从而降低模具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包括模台(1),所述模台(1)上设置有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2)上开设有切割槽(3),所述切割槽(3)内固定有定模(4);所述模台(1)上方升降设置有动模(5),所述动模(5)靠近所述定模(4)的侧面设置有压板(6),所述压板(6)于所述定模(4)两侧均设置有插刀(7),两个所述插刀(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切断刃(8),两个所述插刀(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弯折刃(9),所述弯折刃(9)的高度大于所述切断刃(8)的高度;所述模块(2)内于所述定模(4)的两侧均水平滑移设置有卷角刀(10)。

设计方案

1.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包括模台(1),所述模台(1)上设置有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2)上开设有切割槽(3),所述切割槽(3)内固定有定模(4);

所述模台(1)上方升降设置有动模(5),所述动模(5)靠近所述定模(4)的侧面设置有压板(6),所述压板(6)于所述定模(4)两侧均设置有插刀(7),两个所述插刀(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切断刃(8),两个所述插刀(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弯折刃(9),所述弯折刃(9)的高度大于所述切断刃(8)的高度;

所述模块(2)内于所述定模(4)的两侧均水平滑移设置有卷角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5)与所述压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所述模块(2)与所述模台(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所述模台(1)上固定有与所述压板(6)顶接的限位杆(13),所述模块(2)与所述动模(5)之间弹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模块(2)下降的顶杆(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5)于所述定模(4)的两侧均固定有推动杆(15),所述卷角刀(10)与所述推动杆(15)上均开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卷角刀(10)向靠近所述定模(4)方向滑移的导面(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2)于所述定模(4)的两侧均固定有用于拉动所述卷角刀(10)滑移复位的第三弹性件(1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2)上固定有所述顶杆(14),所述动模(5)上与所述顶杆(14)的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第四弹性件(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刀(7)之间弹性滑移设置有压料块(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6)与所述压料块(19)之间固定有第五弹性件(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台(1)与所述动模(5)相互靠近的侧面对应位置固定有用于限制所述动模(5)下降高度的限位柱(2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走向千家万户。汽车使用时,安全带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设备。使用时,安全带一端需要通过卡扣结构卡紧在座位的另一侧,现有安全带扣件多为不锈钢制成,其需要通过将扣件两侧进行卷角加工。

目前加工扣件卷角的方式多采用两套模具,首先用一套模具冲压不锈钢,使其呈U型,再转移至另一套模具上,进行二次冲压扣件两侧,加工卷角。

现有技术使用中,开发两套模具加工扣件卷角,不仅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模修金额增加,由于分两步加工卷角,需对扣件进行转移,增加生产耗时,降低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成本高、效率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其具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包括模台,所述模台上设置有模块,所述模块上开设有切割槽,所述切割槽内固定有定模;

所述模台上方升降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靠近所述定模的侧面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于所述定模两侧均设置有插刀,两个所述插刀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切断刃,两个所述插刀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弯折刃,所述弯折刃的高度大于所述切断刃的高度;

所述模块内于所述定模的两侧均水平滑移设置有卷角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切割槽开口上,动模下降,带动压板和插刀下压,插刀上的切断刃切断工件,继而利用弯折刃与定模之间的配合,将工件弯折形成U状,再将动模升起,驱动卷角刀相互靠近挤压工件两侧,使工件两侧弯卷,形成卷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套模具,依次完成切断、弯折和卷角工序,大大降低模具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模块与所述模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模台上固定有与所述压板顶接的限位杆,所述模块与所述动模之间弹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模块下降的顶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下压,切断并弯折工件后,动模继续下降,限位杆顶接压板,压板停止下降,动模继续下降,通过顶杆推动模块下降,工件在定模的带动下脱离插刀,便于后续卷角刀冲击工件形成卷角。

进一步的,所述动模于所述定模的两侧均固定有推动杆,所述卷角刀与所述推动杆上均开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卷角刀向靠近所述定模方向滑移的导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下降,工件脱离插刀后,动模继续下压,带动推动杆下压至卷角刀上的导面,推动卷角刀冲压工件,在工件两侧形成卷角,完成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于所述定模的两侧均固定有用于拉动所述卷角刀滑移复位的第三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加工完成后,推动杆升起,第三弹性件拉动卷角刀滑移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上固定有所述顶杆,所述动模上与所述顶杆的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第四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带动第四弹性件抵接顶杆,动模继续压降后,第四弹性件压缩,同时通过顶杆推动模块下降,模块下降至极限位置后,动模继续下降,第四弹性件继续压缩,动模带动推动杆下压,推动卷角刀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插刀之间弹性滑移设置有压料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料块在加工过程中压紧工件,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料块之间固定有第五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弹性件为压料块提供弹力,确保压料能与工件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模台与所述动模相互靠近的侧面对应位置固定有用于限制所述动模下降高度的限位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下压至最低处后,两限位柱相互顶接,从而限制动模下降距离,保护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切断、弯折和卷角,不仅能降低模成本,还能方便生产加工;

(2)进一步地,仅仅通过动模一次下压作业,就能完成工件的切断、弯折和卷角作业,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且驱动力单一;

(3)进一步地,通过在两插刀件弹性设置压料块,抵压工件,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位置晃动而导致的加工误差,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模台;2、模块;3、切割槽;4、定模;5、动模;6、压板;7、插刀;8、切断刃;9、弯折刃;10、卷角刀;11、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3、限位杆;14、顶杆;15、推动杆;16、导面;17、第三弹性件;18、第四弹性件;19、压料块;20、第五弹性件;21、限位柱;2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包括模台1,模台1上弹性升降设置有模块2,模块2上开设有切割槽3,切割槽3内固定有定模4,定模4横截面呈T型;模台1上方升降设置有动模5,动模5靠近定模4的侧面弹性设置有压板6,压板6于定模4两侧均固定有插刀7,两个插刀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切断刃8,两个插刀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弯折刃9,弯折刃9的高度大于切断刃8的高度。使用时,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切割槽3开口上,动模5下降,带动插刀7下降,切断刃8与切割槽3开口处配合,切断工件多余部分,工件的中部抵接在定模4上,继而动模5继续下降,通过弯折刃9折弯工件两侧,使工件呈U型。

如图2和图3所示,动模5与压板6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件11,模块2与模台1之间安装有第二弹性件12,模台1上固定有与压板6顶接的限位杆13,模块2竖直上固定有用于推动模块2下降的顶杆14,动模5上与顶杆14对应位置处固定有第四弹性件18,动模下压后,第四弹性件18远离动模5的一端可贯穿压板6与顶杆14抵接,第一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2和第四弹性件18均采用氮气弹簧。当动模下降至极限位置后,第四弹性件18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件12的弹力,第二弹性件12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件11的弹力。

使用时,动模5下降,带动压板6和插刀7下压,切断并弯折工件,同时限位杆13顶接压板6,限制压板6继续下降,动模5继续下降,第四弹性件18顶接顶杆14,通过顶杆14推动模块2下降,从而使工件与插刀7分离,便于后续对工件两侧卷角加工。

模块2内于定模4的两侧均水平滑移连接有卷角刀10,动模5于定模4的两侧均固定有推动杆15,卷角刀10与推动杆15上均开设有用于推动卷角刀10向靠近定模4方向滑移的导面16,模台1靠近动模5的侧面固定有限位板22。当模块2与限位板22接触后,模块2将无法再下降,动模5压缩第一弹性件11,继续下降,带动推动杆15下降,通过导面16的配合,推动卷角刀10向定模4滑移,并挤压工件两侧形成卷角,加工完成。

如图1和图3所示,模块2于定模4的两侧均固定有用于拉动卷角刀10滑移复位的第三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7采用拉簧。动模5继而上升后,第三弹性件17拉动卷角刀10滑移复位。

插刀7之间弹性滑移连接有压料块19,压板6与压料块19之间固定有第五弹性件20,第五弹性件20采用压簧,加工过程中,压簧带动压料块19抵压工件,避免加工过程中工件位置晃动,影响加工精度。模台1与动模5相互靠近的侧面对应位置固定有用于限制动模5下降高度的限位柱21,利用限位柱21之间的抵接,限制动模5下降的距离,保护模具。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中动模5一次下压作业,就能完成工件的切断、弯折和卷角作业,不仅能降低模成本,方便生产加工,还能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且驱动力单一;通过在两插刀7件弹性设置压料块19,抵压工件,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位置晃动而导致的加工误差,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1954.8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13981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1D 37/10

专利分类号:B21D37/1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0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江凯路128号

发明人:胡学仲;钱勇;穆守文;陈超凤

第一发明人:胡学仲

当前权利人: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安全带扣件模具论文和设计-胡学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