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速度、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是研究其致灾机制的重要因素,而模型试验、野外调查并不能全面揭示其成灾机理。文章以三溪村滑坡为例,采用PFC3D离散元模拟方法,揭示滑坡运动过程中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岩土体的速度演化分布、堆积特征和能量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溪村滑坡的残余摩擦系数为0. 2时,模拟结果与实际堆积特征一致。前部、中部、后部岩土体到峰值速度存在差异,前部岩土体速度分布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特征,而后部岩土体速度分布为双峰型特征。滑坡不同部位的岩土体堆积呈现层序分布;滑坡重力势能的转化中,摩擦耗能占总能量的52%,动能峰值时刻仅有15%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研究结果可为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机理分析和防灾减灾治理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胡晓波,樊晓一,唐俊杰
关键词: 离散元颗粒流,高速远程滑坡,运动速度,能量转化,三溪村滑坡
来源: 地质力学学报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524),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8kfjk10),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19ycx0081)
分类号: P642.22
页码: 527-535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707K
下载量: 370
相关论文文献
- [1].坡脚型滑坡运动特征分析及运动距离预测[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6)
- [2].基底侵蚀对高速流动性滑坡运动性影响的模拟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6)
- [3].多功能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J]. 地质科技通报 2020(01)
- [4].滑坡运动过程分析方法[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9)
- [5].滑坡运动中滑体变形解体研究综述[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02)
- [6].沟谷地形参数对滑坡运动距离的影响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1)
- [7].基于离散元法的偏转型滑坡运动堆积特征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0(02)
- [8].滑坡运动过程模拟分析[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9].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机制[J]. 地球科学 2019(11)
- [10].圆弧面上的降雨滑坡运动特性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5(05)
- [11].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5(05)
- [12].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及堆积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0(08)
- [13].颗粒级配与场地条件对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模型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 2016(05)
- [14].苏宝河流域地震滑坡运动特征研究[J]. 人民长江 2016(24)
- [15].次摸地古滑坡运动特征反演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 2014(03)
- [16].陕西泾阳南塬蒋刘4~#滑坡运动堆积特征及流动性成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7)
- [17].基于正交设计的滑坡运动参数模型试验[J]. 山地学报 2016(01)
- [18].金沙江白格滑坡运动过程特征数值模拟与危险性预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6)
- [19].一种考虑曲面地形效应的流动性滑坡运动模型[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2)
- [20].考虑水阻力的涉水滑坡运动速度计算模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6)
- [21].PFC滑坡模拟二、三维建模方法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2)
- [22].基于弹塑性土体本构模型的滑坡运动过程SPH模拟[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01)
- [23].地形因子对坡脚型地震滑坡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S2)
- [24].开阔型地形条件对滑坡运动距离的影响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5)
- [25].视摩擦系数变化的滑坡滑距预测模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6].山区公路路基的滑坡运动模式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09)
- [27].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与滑坡速度的关系[J]. 地质科技情报 2014(04)
- [28].新疆叶城“H08”滑坡运动特征及稳定性研究[J]. 人民长江 2019(S2)
- [29].“坡”、“场”因素对大型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11)
- [30].土质滑坡滑前三维地形恢复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