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张菁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模组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显示模组由于设置背板而导致的散热性能较差、整体较重、厚度较厚以及难以实现窄边框的问题。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扩散板以及连接在扩散板端部的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包括遮光侧壁,遮光侧壁靠近扩散板的平面与扩散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在扩散板的入光侧的灯板,灯板通过第一粘接件与扩散板或遮光结构粘接;设置在扩散板出光侧的光学膜片;设置在光学膜片远离扩散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接件与光学膜片和遮光结构粘接;遮光侧壁覆盖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面。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扩散板端部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遮光侧壁,所述遮光侧壁靠近所述扩散板的平面与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侧的灯板,所述灯板通过第一粘接件与所述扩散板或所述遮光结构粘接;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出光侧的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扩散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接件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遮光结构粘接;所述遮光侧壁覆盖所述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

设计方案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扩散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扩散板端部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遮光侧壁,所述遮光侧壁靠近所述扩散板的平面与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垂直;

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侧的灯板,所述灯板通过第一粘接件与所述扩散板或所述遮光结构粘接;

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出光侧的光学膜片;

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扩散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接件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遮光结构粘接;

所述遮光侧壁覆盖所述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遮光侧壁靠近所述扩散板的平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遮光侧壁的端面与扩散板端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与所述灯板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扩散板出光面与所述灯板出光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平齐;

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粘接件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光学膜片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扩散板入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粘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粘接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平齐;所述第一粘接件用于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板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的制作材料为黑色的工程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遮光结构一体注塑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侧壁的外侧面朝远离所述扩散板的方向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件为泡棉胶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件为热封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液晶显示领域产品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无边框、轻薄及画面的高亮、高对比度等都成为产品选择时的重要的指标。现有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多为侧入式入光,灯条采用导热胶带固定在背板侧壁上,运行时灯条产生的热量需通过固定胶带和背板传递到外界,这样导致散热性能较差;并且为防止漏光,入光侧胶框压覆光学膜材较长,这使得入光侧很难实现窄边框结构设计;另外,现有显示模组的背板多采用0.8mm~1.0mm厚的镀锌钢板,使得显示模组整体较重,且厚度较厚;同时,背板与胶框采用卡合方式进行组配,会存在卡合碎屑不良的风险,从而造成产品良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显示模组由于设置背板而导致的散热性能较差、整体较重、厚度较厚以及难以实现窄边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扩散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扩散板端部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遮光侧壁,所述遮光侧壁靠近所述扩散板的平面与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在所述扩散板的入光侧的灯板,所述灯板通过第一粘接件与所述扩散板或所述遮光结构粘接;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出光侧的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扩散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接件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遮光结构粘接;所述遮光侧壁覆盖所述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面。

可选的,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遮光侧壁靠近所述扩散板的平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遮光侧壁的端面与扩散板端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与所述灯板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扩散板出光面与所述灯板出光面之间的距离;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灯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粘接件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光学膜片粘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扩散板入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粘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粘接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平齐;所述第一粘接件用于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板粘接。

可选的,所述遮光结构的制作材料为黑色的工程塑料。

可选的,所述扩散板与所述遮光结构一体注塑而成。

可选的,所述遮光侧壁的外侧面朝远离所述扩散板的方向凸出。

可选的,所述灯板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灯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接件为泡棉胶带。

可选的,所述第二粘接件为热封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扩散板以及连接在扩散板端部的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包括遮光侧壁,遮光侧壁靠近扩散板的平面与扩散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在扩散板的入光侧的灯板,灯板通过第一粘接件与扩散板或遮光结构粘接;设置在扩散板出光侧的光学膜片;设置在光学膜片远离扩散板一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接件与光学膜片和遮光结构粘接;遮光侧壁覆盖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直接采用灯板作为外观件,去除了背板结构,这使得显示模组整体变得轻且薄;同时,灯板直接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另外,由于与扩散板连接的遮光结构的遮光侧壁覆盖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面,即遮光侧壁代替了胶框的作用,并且遮光侧壁的外侧面作为了外观面,这使得显示模组结构变的简单,较易实现窄边框;同时,由于去除了背板结构,因此也就避免了常规设计中背板与胶框卡合时产生碎屑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扩散板与遮光结构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扩散板11以及连接在扩散板11端部的遮光结构12,遮光结构12包括遮光侧壁121,遮光侧壁121靠近扩散板11的平面与扩散板11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在扩散板11的入光侧的灯板13,灯板13通过第一粘接件14与扩散板11或遮光结构12粘接;设置在扩散板11出光侧的光学膜片15;设置在光学膜片15远离扩散板11一侧的显示面板16,显示面板16通过第二粘接件17与光学膜片15和遮光结构12粘接;遮光侧壁121覆盖灯板13和显示面板16的端面。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扩散板11与遮光结构12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两者的制作材料、连接方式等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遮光侧壁121要起到遮挡光线外漏的作用,因而遮光结构12需选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示例的,扩散板11一般为塑料材质,遮光结构12可以为不透光的塑料材质,也可为不透光的金属材质等;当遮光结构12的制作材料为黑色的工程塑料时,为了扩散板11与遮光结构12连接的更加稳固、更加简单,可以将扩散板11与遮光结构12一体注塑而成;当遮光结构12为不透光的金属件时,可以通过混铸方式将扩散板11与遮光结构12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板13可以选用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灯板,其基板一般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而成,基板上设置有成千上万颗LED晶元。示例的,若灯板13尺寸为23.8寸,相邻LED晶元间隙为2mm,则需贴装约40000颗LED晶元。参考图2所示,印刷电路板(PCB)18可以设置在灯板13的背面,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6,并向灯板13供电。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扩散板11用于将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遮光结构12与扩散板11连接,遮光结构12的遮光侧壁121的外侧面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喷涂,直接作为外观面使用;光学膜片15起到光学增亮作用。灯板13通过第一粘接件14与扩散板11或遮光结构12粘接;显示面板16通过第二粘接件17与光学膜片15和遮光结构12粘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第一粘接件14和第二粘接件17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粘接件14可以选用泡棉胶带;第二粘接件17可以选用热封胶。

这样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直接采用灯板作为外观件,去除了背板结构,这使得显示模组整体变得轻且薄;同时,灯板直接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另外,由于与扩散板连接的遮光结构的遮光侧壁覆盖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面,即遮光侧壁代替了胶框的作用,并且遮光侧壁的外侧面作为了外观面,这使得显示模组结构变的简单,较易实现窄边框;同时,由于去除了背板结构,因此也就避免了常规设计中背板与胶框卡合时产生碎屑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品良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遮光结构12还包括垂直连接在遮光侧壁121靠近扩散板11的平面的连接部122,连接部122远离遮光侧壁121的端面与扩散板11端部连接;连接部122远离灯板13的表面与灯板13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扩散板11出光面与灯板13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光学膜片15远离扩散板11的表面与连接部122远离灯板13的表面平齐;第二粘接件17设置在连接部122远离灯板13的表面上,第二粘接件17用于将显示面板16与连接部122和光学膜片15粘接。

通过设置连接部122远离灯板13的表面与灯板13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扩散板11出光面与灯板13出光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扩散板11出光面侧形成一个凹槽,可以将光学膜片15放置到该凹槽内,使得光学膜片15远离扩散板11的表面与连接部122远离灯板13的表面平齐,这样就隐藏了光学膜片15的厚度,使得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较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连接部122远离显示面板16的表面与显示面板16之间的距离小于扩散板11入光面与显示面板16之间的距离;第一粘接件14设置在连接部122远离显示面板16的表面上,且第一粘接件14远离显示面板16的表面与扩散板11的入光面平齐;第一粘接件14用于将连接部122与灯板13粘接。

设置连接部122远离显示面板16的表面与显示面板16之间的距离小于扩散板11入光面与显示面板16之间的距离,使得在连接部122靠近灯板13的一侧形成了一个凹槽,可以将第一粘接件14设置在该凹槽中,使得第一粘接件14远离显示面板16的表面与扩散板11的入光面平齐,这样就隐藏了第一粘接件14的厚度,使得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较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遮光结构12的遮光侧壁121的形状不做限定,示例的,遮光侧壁121可以是矩形结构,也可以是如图1至5中所示的弧形结构,即遮光侧壁121的外侧面朝远离扩散板11的方向凸出。为了减小边框尺寸,更好的实现窄边框、甚至是无边框的效果,较佳的,遮光侧壁121选择弧形结构,即设置遮光侧壁121的外侧面朝远离扩散板11的方向凸出。

现有的侧入式背光的显示模组结构一般如图6所示,包括背板01、胶框02、灯条03、灯条固定胶带04、反射片05、导光板06、光学膜片07、显示面板08以及泡棉胶带09。该种结构的显示模组的厚度d1一般为8mm~12mm。

现有的直下式背光的显示模组结构一般如图7所示,包括LED透镜31、扩散板支架32、背板33、扩散板34和光学膜片35。该种结构的显示模组的厚度d2一般为20mm~35mm。

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16的厚度约为1mm;第二粘接件17和光学膜片15的厚度约为0.5mm;扩散板11中心厚度约为1.5mm;第一粘接件14的厚度约为0.2mm,但由于设置在连接部122处的凹槽中,因而将其不计入整体厚度;灯板13厚度约为0.8mm;由此可算出显示模组整体厚度约为3.8mm,与目前主流的显示模组相比,具有超轻薄的结构特点。

另外,现有显示模组通常采用0.8mm~1.0mm厚镀锌钢板作为背板,以23.8寸背板为例:材质为EGI(电镀锌),密度约为7.85g\/cm3<\/sup>,外形尺寸53cm×31cm×0.08cm;经计算重量M=53cm×31cm×0.08cm×7.85g\/cm3<\/sup>=1031g,而整体重量约为1.8kg,背板占整体背光源约1\/2的重量;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Mini LED灯板重量约300g,相比较背板轻700g,且搭配其他结构可大幅度减轻整体重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整体重量约为0.8kg,整体重量约为常规模组的1\/2。

参考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可直接搭配支架20使用,无需其他辅助部材(如中壳、后盖等),Mini LED灯板的背面和遮光侧壁的外侧面具有很好的外观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窄边框、简单和轻便等特点的追求。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显示模组。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直接采用灯板作为外观件,去除了背板结构,这使得显示模组整体变得轻且薄;同时,灯板直接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另外,由于与扩散板连接的遮光结构的遮光侧壁覆盖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面,即遮光侧壁代替了胶框的作用,并且遮光侧壁的外侧面作为了外观面,这使得显示模组结构变的简单,较易实现窄边框;同时,由于去除了背板结构,因此也就避免了常规设计中背板与胶框卡合时产生碎屑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920.X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149022U

授权时间:20190723

主分类号:G02F 1/13357

专利分类号:G02F1/13357;G02F1/1333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中路8号

发明人:张菁;李麒麟;李国伟

第一发明人:张菁

当前权利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申健

代理机构:1127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张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