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包括中墙板、夹持机构、活动杆臂、撑抵连杆、传动轴、驱动气缸、驱动电机、丝杆、丝杆螺母、摆动连杆、轴座、横向导轨、筒管座、防尘盖体、连接部、夹紧块和环形传送带。驱动电机安装在细纱机上,丝杆安装在细纱机的下部,与传动轴相平行,所述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转轴连接,丝杆螺母套设在丝杆上,摆动连杆一端与丝杆螺母铰接,另一端铰接在轴座下部的凸出部上,轴座装在传动轴上;筒管座连接在防尘盖体的顶部,向外倾斜设置,与防尘盖体之间存在夹角;防尘盖体可沿横向导轨长度方向滑动,横向导轨装在细纱机上,与传动轴平行;环形传送带连接在夹紧块与连接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包括中墙板(40)、夹持机构(50)、活动杆臂(51)、撑抵连杆(52)、传动轴(53)、驱动气缸、驱动电机(56)、丝杆(57)、丝杆螺母(58)、摆动连杆(55)、轴座(54)、横向导轨(22)、筒管座(10)、防尘盖体(11)、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所述中墙板(40)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夹持机构(50)安装在活动杆臂(51)的顶部,活动杆臂(51)的底部铰接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所述传动轴(53)水平可滑动地安装在细纱机的侧壁底部,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细纱机上,其活塞杆与传动轴(53)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抵连杆(52)的一端与活动杆臂(51)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细纱机侧壁底部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6)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丝杆(57)安装在细纱机的下部,与传动轴(53)相平行,丝杆(5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6)的转轴连接,所述丝杆螺母(58)套设在丝杆(57)上,所述摆动连杆(55)的一端与丝杆螺母(58)铰接,另一端铰接在轴座(54)下部的凸出部上,所述轴座(5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所述筒管座(10)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顶部,并向外倾斜设置,与防尘盖体(11)之间存在夹角;所述防尘盖体(11)可沿横向导轨(2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横向导轨(22)装在细纱机上,与传动轴(53)相平行;所述连接部(13)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底部,所述环形传送带(15)连接在夹紧块(14)与连接部(13)之间,所述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均位于横向导轨(22)的内腔内。

设计方案

1.一种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包括中墙板(40)、夹持机构(50)、活动杆臂(51)、撑抵连杆(52)、传动轴(53)、驱动气缸、驱动电机(56)、丝杆(57)、丝杆螺母(58)、摆动连杆(55)、轴座(54)、横向导轨(22)、筒管座(10)、防尘盖体(11)、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

所述中墙板(40)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夹持机构(50)安装在活动杆臂(51)的顶部,活动杆臂(51)的底部铰接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所述传动轴(53)水平可滑动地安装在细纱机的侧壁底部,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细纱机上,其活塞杆与传动轴(53)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抵连杆(52)的一端与活动杆臂(51)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细纱机侧壁底部铰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56)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丝杆(57)安装在细纱机的下部,与传动轴(53)相平行,丝杆(5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6)的转轴连接,所述丝杆螺母(58)套设在丝杆(57)上,所述摆动连杆(55)的一端与丝杆螺母(58)铰接,另一端铰接在轴座(54)下部的凸出部上,所述轴座(5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

所述筒管座(10)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顶部,并向外倾斜设置,与防尘盖体(11)之间存在夹角;所述防尘盖体(11)可沿横向导轨(2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横向导轨(22)装在细纱机上,与传动轴(53)相平行;所述连接部(13)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底部,所述环形传送带(15)连接在夹紧块(14)与连接部(13)之间,所述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均位于横向导轨(22)的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轨(22)的横截面呈U形,U形横向导轨(22)顶部敞口的两个边沿处均安装有定位条(21),两个定位条(21)的相邻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弧形凸起(20),所述防尘盖体(1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20)相配的弧形凹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座(10)的轴线与防尘盖体(11)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5°~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座(10)的轴线与防尘盖体(11)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传动轮(30)周圈设置的弧形豁口(31)相配的弧形凸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纺纱时,为了便于向细纱机上放置空的筒管(也称纱管)以及取下绕纱完成的筒管,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一些生产厂家开始在细纱机上配备自动化的筒管卸取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1210216708.1、名称为“自动落纱机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该自动落纱机结构在工作时,利用夹持机构将筒管夹取至待命位置,同时将已绕纱完成的筒管卸取转移至输送位置上,最后将待命位置的筒管夹取至上线位置,继续开始进行绕纱作业,而先前绕纱完成的成品则通过输送带向出料端输出集收,如此往复循环,直至完成对所有筒管的自动取放,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提升了作业的效率。

虽然目前的筒管卸取装置已被广泛应用在细纱机上,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卸取空筒管以及放置绕纱完成的筒管时,夹持机构都是垂直运动的,这种结构对于大多细纱机来说可以直接安装使用,但对于一些型号的细纱机则需要在更换细纱机上的中墙板后才能将筒管卸取装置正常安装,因为细纱机自带的中墙板会对夹持机构造成干涉,所以不得不更换其它结构的中墙板来适应筒管卸取装置。显而易见,现有筒管卸取装置的通用性非常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包括中墙板、夹持机构、活动杆臂、撑抵连杆、传动轴、驱动气缸、驱动电机、丝杆、丝杆螺母、摆动连杆、轴座、横向导轨、筒管座、防尘盖体、连接部、夹紧块和环形传送带;所述中墙板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活动杆臂的顶部,活动杆臂的底部铰接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水平可滑动地安装在细纱机的侧壁底部,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细纱机上,其活塞杆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撑抵连杆的一端与活动杆臂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细纱机侧壁底部铰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细纱机上,所述丝杆安装在细纱机的下部,与传动轴相平行,丝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在丝杆上,所述摆动连杆的一端与丝杆螺母铰接,另一端铰接在轴座下部的凸出部上,所述轴座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筒管座连接在防尘盖体的顶部,并向外倾斜设置,与防尘盖体之间存在夹角;所述防尘盖体可沿横向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横向导轨装在细纱机上,与传动轴相平行;所述连接部连接在防尘盖体的底部,所述环形传送带连接在夹紧块与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夹紧块和环形传送带均位于横向导轨的内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中,所述横向导轨的横截面呈U形,U形横向导轨顶部敞口的两个边沿处均安装有定位条,两个定位条的相邻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弧形凸起,所述防尘盖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配的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中,所述筒管座的轴线与防尘盖体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5°~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中,所述筒管座的轴线与防尘盖体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传动轮周圈设置的弧形豁口相配的弧形凸部。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丝杆、丝杆螺母和摆动连杆实现对传动轴的摆动控制,并将筒管座向外倾斜地设置在防尘盖体的顶部,因此,当夹持机构夹取筒管后,可实现倾斜地将筒管向筒管座上进行取放,从而避开了细纱机上的中墙板的干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不更换原有细纱机自带的中墙板的情况下,就可向细纱机上放置空的筒管以及取下绕纱完成的筒管,从而在保证结构简单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将横向导轨的横截面设计成U形结构,并在U形横向导轨顶部敞口的两个边沿处安装定位条,两个定位条的相邻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弧形凸起,防尘盖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配的弧形凹槽,因此,在环形传送带带动防尘盖体运动时,两个弧形凹槽会分别紧密地卡设在两个弧形凸起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导向的性能,避免了防尘盖体发生晃动及卡死的现象,确保了定位的准确性;弧形凹槽使用自润滑塑料材料制成,能够大大减小防尘盖体运动时的摩擦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夹取筒管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向筒管座上倾斜插入筒管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横向导轨、筒管座、防尘盖体、连接部、夹紧块和环形传送带连接在一起时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隐藏横向导轨和两个定位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若干图3所示筒管座连接在一起,围成环形输送链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包括中墙板40、夹持机构50、活动杆臂51、撑抵连杆52、传动轴53、驱动气缸、驱动电机56、丝杆57、丝杆螺母58、摆动连杆55、轴座54、横向导轨22、筒管座10、防尘盖体11、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

中墙板40安装在细纱机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夹持机构50为常规技术,其安装在活动杆臂51的顶部,活动杆臂51的底部铰接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传动轴53水平可滑动地安装在细纱机的侧壁底部;驱动气缸安装在细纱机上,其活塞杆与传动轴53的一端连接,用于驱使传动轴53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撑抵连杆52的一端与活动杆臂51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细纱机侧壁底部铰接,当传动轴53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时,活动杆臂51在撑抵连杆52的作用下会带动夹持机构50升高或降低,实现对筒管的夹取及放置。

驱动电机56安装在细纱机上,丝杆57安装在细纱机的下部,与传动轴53相平行;丝杆57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6的转轴连接,丝杆螺母58套设在丝杆57上;摆动连杆55的一端与丝杆螺母58铰接,另一端铰接在轴座54下部的凸出部上;轴座5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53上。当驱动电机56带动丝杆57旋转时,丝杆螺母58将通过摆动连杆55驱使传动轴53周向摆动5°~13°,优选为10°。

筒管座10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顶部,并向外倾斜设置,与防尘盖体11之间存在夹角。筒管座10的轴线与防尘盖体11的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5°~13°,优选为10°。也就是说,传动轴53的摆动角度与筒管座10的倾斜角度相一致,从而更方便夹持机构50将夹取的筒管倾斜插入到筒管座10上。

防尘盖体11可沿横向导轨22的长度方向滑动,横向导轨22装在细纱机上,与传动轴53相平行;连接部13连接在防尘盖体11的底部,筒管座10、防尘盖体11和连接部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然后再组装成一个整体;环形传送带15通过螺钉连接在夹紧块14与连接部13之间。

横向导轨22的横截面呈U形,U形横向导轨22顶部敞口的两个边沿处均安装有定位条21,两个定位条21的相邻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弧形凸起20;防尘盖体1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20相配的弧形凹槽12,两个弧形凹槽12分别卡设在两个弧形凸起20上。连接部13、夹紧块14和环形传送带15均位于横向导轨22的U形腔内。

连接部13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传动轮30周圈设置的弧形豁口31相配的弧形凸部。工作时,依靠传动轮30和环形传送带15带动防尘盖体11沿横向导轨22滑动,进而实现运送筒管,达到将绕纱筒管与空筒管相互交换循环使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将横向导轨22的横截面设计成U形结构,并在U形横向导轨22顶部敞口的两个边沿处安装定位条21,两个定位条21的相邻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弧形凸起20,防尘盖体1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20相配的弧形凹槽12,因此,在环形传送带15带动防尘盖体11运动时,两个弧形凹槽12会分别紧密地卡设在两个弧形凸起20上,从而大大提高导向的性能,避免防尘盖体11发生晃动及卡死的现象,确保了定位的准确性;弧形凹槽12使用自润滑塑料材料制成,可大大减小防尘盖体11运动时的摩擦系数。目前,自润滑塑料已为常规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组份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56、丝杆57、丝杆螺母58和摆动连杆55实现对传动轴53的摆动控制,并将筒管座10向外倾斜地设置在防尘盖体11的顶部,因此,当夹持机构50夹取筒管41后(参见图1),可实现倾斜地将筒管41向筒管座10上进行取放(参见图2),从而避开了细纱机上的中墙板40的干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不更换原有细纱机自带的中墙板40的情况下,就可向细纱机上放置空的筒管以及取下绕纱完成的筒管,从而在保证结构简单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通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139.4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8445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D01H 9/02

专利分类号:D01H9/02

范畴分类:24B;

申请人:常州市集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常州市集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10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遥洛路20号

发明人:马从

第一发明人:马从

当前权利人:常州市集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云鹏

代理机构:1124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细纱机钢带式自动落纱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