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蒿种群论文_孙英杰,李衍青,赵爱芬,黄玉清,周爱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蒿种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干扰,构件,科尔沁,生物量,脯氨酸,形态。

冷蒿种群论文文献综述

孙英杰,李衍青,赵爱芬,黄玉清,周爱萍[1](2014)在《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恢复过程中冷蒿种群的扩散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尔沁沙地冷蒿种群有2种明显形态差异的个体即直立型和匍匐型2种生长表现型植株。为深刻理解冷蒿种群在沙漠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对不同生长型个体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及冷蒿种群的扩散现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表现型冷蒿在枝高、枝条分化、花序数、地下根系等个体形态上均表现出差异性;直立型冷蒿地上部分的高度及平均单株地上生物总量均优于匍匐型冷蒿,匍匐型冷蒿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靠近基部的0~10 cm处;通过对匍匐型冷蒿的克隆能力调查发现,被沙埋后大多数冷蒿产生分株数在10株以下,分株扩散距离主要在10~20 cm以内;冷蒿枝条被沙埋后其生根数量及长度与当季的降雨量有极大关系,而枝条被沙埋后产生分株对冷蒿种群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直立型冷蒿主要以种子方式进行繁殖,且种群扩散方向与当地风向有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马小丽,赵成章,张茜,李钰,侯兆疆[2](2013)在《退化草地甘肃臭草和冷蒿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是研究种群扩散、群落演替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甘肃臭草和冷蒿的地上生物量、高度、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臭草在斑块没有形成阶段(CK)和斑块形成阶段(A),所有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斑块扩散(B)、稳定(C)和衰退阶段(D),从聚集向随机过渡,随着聚集尺度减少、聚集强度下降,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冷蒿在各阶段均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随着聚集尺度增加,聚集强度增强,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减少后增加。CK、A、D阶段甘肃臭草和冷蒿之间表现为显着正关联,在B阶段从显着负关联过渡到关联性不显着。在放牧干扰影响下,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变化与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尺度转换的对应关系反映了退化草地植物种群竞争与生态适应性策略。(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王静,杨持,王铁娟[3](2006)在《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构件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构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营养枝和生殖枝高度在轻度放牧时缓慢下降,在中度、重度放牧后,枝条高度迅速下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种群的营养枝密度和不定根密度增加,分枝密度和个体大小之间存在一定补偿特性,营养枝密度的回归曲线表明重牧下冷蒿的营养枝密度已接近补偿阈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期刊2006-08-01)

王静,杨持,王铁娟[4](2005)在《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及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干扰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冷蒿种群叶、茎、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其中根的重量增加幅度较大,但生殖构件(花序、果实)的生物量在轻度退化群落中增加,中度退化群落中迅速减少,重度退化群落中未发现生殖构件.随着放牧退化程度增加,冷蒿种群生物量的资源分配发生变化,对根的分配增加,对茎、叶的分配减少,根冠比增加;对无性繁殖的分配增加,对有性生殖的分配减少.在重度退化群落,冷蒿有性生殖严重受阻,繁殖格局发生变化.从资源分配的动态来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生长初期至盛期,冷蒿种群资源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尤其是光合器官叶;而生长盛期至末期,资源优先分配给有性生殖或贮藏器官.繁殖格局的转变是冷蒿种群耐牧,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关键.资源分配格局的时空变化,使生长、维持和繁殖等方面的分配达到和谐,是冷蒿种群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王静,杨持[5](2005)在《在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含水量、冷蒿体内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冷蒿叶片、根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初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生长盛期脯氨酸含量虽随牧压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生长末期脯氨酸含量较高,而且随着牧压的增加略有下降。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在牧压梯度间变化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冷蒿叶片、根的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生长末期不相关。冷蒿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显着负相关,而生长盛期相关不显着;与此不同,在生长初期冷蒿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末期二者负相关性不显着,这说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冷蒿体内水分胁迫增加,致使脯氨酸开始逐渐积累。而生长末期的降温和群落中植物种间竞争减少,使脯氨酸的积累速度也相应放慢。在放牧干扰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对冷蒿的生存和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冷蒿种群耐啃食、耐践踏、逐渐取代禾本科植物而成为退化草原的优势植物的生理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期刊2005年04期)

王静,杨持,王铁娟,谢玉平[6](2005)在《冷蒿种群在不同放牧干扰下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在生长末期,叶绿素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较小.在不同的放牧梯度上生长初期和盛期,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变化不显着.在生长末期,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着降低.从光合色素、光合产物的变化趋势看,放牧干扰并未影响冷蒿的光合作用,相反放牧延长了光合时间.这是冷蒿种群耐牧,再生能力强,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取代羊草、大针茅等植物优势地位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王静,杨持,尹俊,王铁娟,刘朋涛[7](2004)在《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方法检测了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17条 (组 )引物进行 RAPD分析 ,扩增共产生 2 5 4条带 ,其中 2 4 0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4 .4 9%。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冷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 ,Nei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均下降 ,种群内个体平均遗传一致度增加。放牧梯度上 4个冷蒿种群 H t=0 .2 116 ,Hs=0 .170 0 ,Dst=0 .0 4 16 ,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 Gst=0 .196 5 ,基因流 N*m=2 .0 4 5 1;同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种群间的 Dst、Gst增加 ,N*m 降低。说明放牧限制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使种群发生遗传分化。放牧梯度上的 4个冷蒿种群的遗传距离很小 ,但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遗传距离在缓慢的增加 ,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降低。根据遗传距离所构建的 U PGMA聚类图中冷蒿 4个种群随着牧压的增加 ,逐级聚在一起。这表明冷蒿种群的遗传分化与放牧强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王静[8](2003)在《冷蒿种群对放牧干扰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耐干旱、耐践踏、耐土壤侵蚀、生根萌蘖的再生生长能力很强,在牲畜强烈啃食及土壤侵蚀的状况下,仍然能够继续更新繁殖,使草场在强度利用条件下,尚可保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在阻击草原群落的进一步退化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形态、生理、遗传多样性角度出发,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冷蒿种群对放牧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营养枝、生殖枝高度下降;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增加;生殖枝密度和生殖枝分化率呈下降趋势,生殖格局由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并存向无性繁殖为主转变。生殖格局的调整是冷蒿种群在重牧下成为建群种的关键。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种群营养构件及总生物量增加。生物量资源分配从静态上看,增加根的分配,减少茎叶的分配;增加无性繁殖的分配,减少有性生殖的分配;从动态上看,生长初期到盛期资源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盛期到末期资源优先分配给有性生殖及储藏器官。资源分配格局变化是冷蒿种群耐牧,在重牧下成为建群种的基础。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种群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着,淀粉含量降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TNC)含量降低。营养构件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库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库均增加。同时冷蒿种群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库对根的分配增加,而对茎、叶的分配减少;对“源”的分配减少,对“库”的分配增加;对可逆贮藏库分配增加,对不可逆贮藏库的分配减少。对有性生殖的分配减少,对无性繁殖的分配增加。体现出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减少能量损失,增加可利用能量,提高再生生长能力,提高种群的适合度,响应和适应放牧干扰的生态对策。4.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冷蒿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在生长初期尤为显着,但是叶片中MDA含量、保护酶变化不显着。冷蒿根中脯氨酸含量较少,生长初期保护酶POD、SOD活性下降,致使MDA大量累积,表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生长末期SOD、POD、CAT活性增加,MDA含量变化不显着。地上部分脯氨酸的积累,地下部分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对冷蒿种群抵抗放牧逆境起到重要作用。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体内ABA含量增加,IAA、GA和ZR的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ZR含量下降使放牧胁迫信号从根传输到冠,ABA大量积累,ABA(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3-05-01)

鲁彩艳,刘颖茹[9](2001)在《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花盆种植冷蒿 ,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 ,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对照间 ,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期刊2001年02期)

杨持,宝音陶格涛,李良[10](2001)在《冷蒿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胁迫下构件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羊草草原放牧退化系列上 ,选定无放牧 (已围栏保护了 2 0 a的羊草样地 )、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的不同牧压梯度地段 ,采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构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冷蒿的营养枝数、不定根数、匍匐茎长在 4个梯度上均有显着差异 ,而且都随牧压增大而增加 ,但不定根间的平均距离 (匍匐茎长 /不定根数 )与营养枝数 /不定根数两项却不随牧压变化而变化。就生物量而言 ,各构件干重在 4个梯度间也有显着差异 ,而且随牧压增大而增加。在相应梯度上所做的 2 5cm× 2 5cm× 1 0 cm土体根量数据亦有相似的规律。(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冷蒿种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是研究种群扩散、群落演替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甘肃臭草和冷蒿的地上生物量、高度、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臭草在斑块没有形成阶段(CK)和斑块形成阶段(A),所有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斑块扩散(B)、稳定(C)和衰退阶段(D),从聚集向随机过渡,随着聚集尺度减少、聚集强度下降,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冷蒿在各阶段均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随着聚集尺度增加,聚集强度增强,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先减少后增加。CK、A、D阶段甘肃臭草和冷蒿之间表现为显着正关联,在B阶段从显着负关联过渡到关联性不显着。在放牧干扰影响下,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变化与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尺度转换的对应关系反映了退化草地植物种群竞争与生态适应性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蒿种群论文参考文献

[1].孙英杰,李衍青,赵爱芬,黄玉清,周爱萍.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恢复过程中冷蒿种群的扩散对策研究[J].草业学报.2014

[2].马小丽,赵成章,张茜,李钰,侯兆疆.退化草地甘肃臭草和冷蒿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J].生态学杂志.2013

[3].王静,杨持,王铁娟.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构件的变化[C].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2006

[4].王静,杨持,王铁娟.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5

[5].王静,杨持.在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脯氨酸含量的变化[J].中国草地.2005

[6].王静,杨持,王铁娟,谢玉平.冷蒿种群在不同放牧干扰下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7].王静,杨持,尹俊,王铁娟,刘朋涛.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4

[8].王静.冷蒿种群对放牧干扰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3

[9].鲁彩艳,刘颖茹.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草地.2001

[10].杨持,宝音陶格涛,李良.冷蒿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胁迫下构件的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不同放牧梯度冷蒿种群叶绿素含量...不同放牧强度冷蒿种群的营养枝...不同放牧梯度冷蒿种群营养枝密...不同放牧梯度冷蒿种群不定根密...不同放牧强度冷蒿种群的营养枝密...引物s279-s8对冷蒿种群RAPD电泳结...

标签:;  ;  ;  ;  ;  ;  ;  

冷蒿种群论文_孙英杰,李衍青,赵爱芬,黄玉清,周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