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醛论文_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丙烯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烯醛,甲基,甲基丙烯酸,催化剂,离子,痕量,温度。

甲基丙烯醛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1](2019)在《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及中试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公斤级放大制备2批基于Mo-Bi复合氧化物选择氧化生产甲基丙烯醛的催化剂。X射线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与少剂量合成催化剂具有几乎相同的物化性质; 2批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二者也表现出类似的催化活性,由此可见该催化剂放大制备效应不明显,具有优良的可重复性。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中试装置长周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320~380℃内,虽然催化剂床层热点随预设温度发生移动,但目的产物甲基丙烯醛收率一直保持在83%~93%,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温度操作弹性,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王璐,王国梁,冯莎莎,王磊,任万忠[2](2019)在《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工艺路线,重点讲述以异丁烯为原料,选择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的生产技术和相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催化剂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曹云丽[3](2018)在《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杂多酸催化剂的铵根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L)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清洁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其核心技术是开发优异性能的以磷钼酸和磷钼钒酸为基础的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铵根基团(NH_4~+)是磷钥钒酸类杂多酸催化剂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抗衡阳离子,对于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均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杂多酸催化剂在MAL氧化为MAA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但是有关杂多酸中的铵根基团的引入方式、对杂多酸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活性的作用机制尚没有相对系统的研究。由此本文分别从引入无机铵、含氮有机分子和离子液体等叁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前体引入的含氮化合物继而转化的铵根基团对杂多酸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酸性、氧化还原性及其催化活性的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系列催化剂 Cs(NH_4)_xH_(3-x)PMo_(11)VO_(40)(x = 0.5、1.0、1.5、2.0、2.5和3.0),考察了铵根离子的含量(x)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性能最好的催化剂为Cs(NH_4)_(1.5)H_(1.5)PAV,通过连续评价近100h后催化剂仍然保持较高的活性(MAL转化率和MAA选择性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研究揭示了一定量的NH_4~+基团对催化剂的改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了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酸量;提升了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还原活性位。(2)分别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甲壳素(chitin)为改性前体,制备了 CTAB-CsH_3PMo_(11)VO_(40)(CTA-CsPAV)和 Chitin-CsH_3PMo_(11)VO_(40)(Ch-CsPAV)杂化催化剂,获得了形貌均匀、高选择性的纳米微球颗粒催化剂。通过连续评价实验Ch-CsPAV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MAL转化率和MAA选择性连续反应100 h时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结合原位红外技术阐明了 MAL气相氧化生成MAA的反应机制。研究揭示了含氮有机物前体对于杂多酸催化剂的改性机制主要表现在:含氮有机物整齐有序排列的分子结构能有效调控杂化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形貌;季铵盐类的CTAB与具有一定碱性的甲壳素分子均能有效调控杂化催化剂的酸性;焙烧过程形成的铵根基团能有效调控杂化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3)初步探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对磷钼钒酸催化剂改性机制,考察了离子液体中不同阴离子(NO_3~-、AC~-、BF_4~-)对磷钼钒酸催化剂的形貌、晶相结构、氧化还原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获得了具有高选择性(98%)的杂化催化剂EMIMAC-HPAV。揭示了 EMIMAC-HPAV表现高选择性的原因是由于[AC]~-类离子液体体系的强的氢键碱性所致。提出了[AC]~-类咪唑离子液体在杂化催化剂制备中的作用机制:咪唑阳离子与磷钼钒酸阴离子之间的氢键诱导自组装作用能有效调控杂化催化剂的微观表面形貌;焙烧过程中离子液体阳离子与磷钼钒酸阴离子之间的电荷转换,是铵根基团的形成原因;形成的铵根基团和[EMIM][AC]离子液体中强的氢键碱性增强了杂化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聂宏元,徐辉[4](2018)在《用离子液体复合溶剂吸收甲基丙烯醛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离子液体复合溶剂对甲基丙烯醛(MAL)吸收新工艺,解决了在用异丁烯两步氧化法生产MMA工艺过程中用水吸收再用甲醇吸收后脱水,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叁废严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王艺森,王璐,任万忠,房德仁,王磊[5](2018)在《选择性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催化剂及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o-V-B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叔丁醇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反应。采用XRD及BET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而影响催化剂性能。低温焙烧的催化剂会形成一种Mo O3的物相,这种物相会抑制产物甲基丙烯醛选择性,而高温有利于催化剂Fe Mo O4、Bi Mo O6物相的生成,两物相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对筛选的最优催化剂进行长周期评价,叔丁醇转化率接近100%,甲基丙烯醛选择性为87.1%,达到了良好的工业效果。(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04期)

钱庆安[6](2017)在《甲基丙烯醛在储存过程中一种主要副产物的生成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丙烯醛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性质活泼,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其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未发现明显聚合产物的生成。于是我们对其存放过程中的主要生成副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通过实验方式对副产物生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生产过程中的甲基丙烯醛存储条件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21期)

周理龙[7](2017)在《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可用来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涂料、橡胶添加剂等。其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是丙酮氰醇法,但该法原子利用率低,需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和强腐蚀性的硫酸,且会产生固体废弃物硫酸氢铵。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是一种生产甲基丙烯酸的绿色方法,也是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绿色工艺的关键步骤。该反应所用催化剂为Keggin型杂多酸,如磷钼酸和磷钼钒酸。其结构和性质可通过改变配原子和抗衡离子进行调控,但活性位、二级结构、抗衡离子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不清楚。并且杂多酸类催化剂比表面积小,导致其催化效率低。钒原子部分取代磷钼酸中的钼原子,可显着提升甲基丙烯醛氧化到甲基丙烯酸的催化性能,但对于活性钒物种及其存在形式仍有争议,如能明确,无疑对设计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催化剂中钒物种在催化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焙烧和催化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合成了叁种具有不同钒物种的催化剂,钒在一级结构的H_4PMo_(11)VO_(40)、钒(VO~(2+))在二级结构的HVOPMo_(12)O_(40)和V_2O_5与H_3PMo_(12)O_(40)的共混物V_2O_5/H_3PMo_(12)O_(40)。随着焙烧温度的不同,钒物种的位置和化学态均有所不同。与HVOPMo_(12)O_(40)中VO~(2+)的相比,H_4PMo_(11)VO_(40)和V_2O_5/H_3PMo_(12)O_(40)在焙烧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VO~(2+)提高催化性能更明显。所有催化剂中的VO~(2+)可与Keggin结构发生作用成为活性位。在氧化反应过程中,VO~(2+)以独立离子的形式变为与Keggin结构相互作用的扁平四面体结构。铯离子的加入可提高磷钼酸和磷钥钒酸催化该反应的性能、热稳定性及比表面积,是制备性能优异杂多酸催化剂不可或缺的抗衡离子。铯离子的加入可改变杂多酸催化剂的二级结构。为探究二级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杂多酸催化剂(H_4PMo_(11)VO_(40)/Cs4PMo_(11)VO_(40))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将其催化性能与具有固溶体结构的催化剂(Cs2.6H1.4PMo_(11)VO_(40))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水热温度和磷钼钒酸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由于Cs4PMo_(11)VO_(40)的结构引导作用,H_4PMo_(11)VO_(40)由叁斜晶型变为立方晶型。与H_4PMo_(11)VO_(40)相比,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氧化性均增强,但酸性减弱。H_4PMo_(11)VO_(40)在Cs4PMo_(11)VO_(40)上合适的厚度是调节催化剂酸性、氧化性和比表面积的关键因素。核-壳结构催化剂表现出比固溶体结构催化剂和磷钼钒酸优异的性能。铜能显着提高杂多酸催化剂的氧化性能,但目前对于其在催化剂中的状态及其提高催化性能的机理并不明确。因此制备了不同铜含量的杂多酸催化剂(CsCu_xH_(3-2x)PMo_(11)VO_(40)),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评价。在室温下,铜在催化剂二级结构中以与四个水分子络合的Cu~(2+)和Cu~+的形式存在。铜的加入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晶粒尺寸,使催化剂晶粒分散、不团聚,还使催化剂形成具有均一孔径的孔(约4nm)。在MAL氧化过程中,铜可以先从Keggin结构得到一个电子,使其化学态升高,从而增强其氧化MAL的能力;在被还原催化剂的再氧化过程中,铜可给予Keggin结构一个电子,使其化学态降低,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氧气氧化。该部分研究为优化催化剂性能,设计和引入高效阳离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比表面积小是制约杂多酸催化剂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负载是提高杂多酸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催化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将杂多酸催化剂直接负载到氧化硅类载体上,其容易与载体发生反应导致催化剂在焙烧和反应过程中分解失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磷钼钒酸负载于氮化碳修饰过的SBA-15分子筛上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与未负载的H_4PMo_(11)VO_(40)相比,负载后催化剂的TOF和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分别提高了 3倍和2倍以上。H_4PMo_(11)VO_(40)与SBA-15被氮化碳隔离开来,避免了二者之间的反应。H_4PMo_(11)VO_(40)与载体表面的氨基发生反应,以化学键的形式负载到载体表面。载体表面的氨基有利于降低催化剂的化学态,可显着提高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7-05-01)

雷亮[8](2017)在《甲醛丙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醛反应过程研究及工艺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丙烯醛(MAL)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目前,MAL主要由异丁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氧化得到。研究甲醛、丙醛缩合制备MAL的生产工艺,进而开发以煤(丙醛通过乙烯羰基合成生产,乙烯、合成气及甲醛、甲醇均以煤为原料生产)为原料的MMA的生产技术对降低MMA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工作首先建立了甲醛、丙醛间歇反应试验装置,通过甲醛、丙醛间歇缩合试验获得了初步的反应规律和较优的反应工艺条件。在间歇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甲醛、丙醛缩合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的认知,设计并建造了连续缩合反应试验装置,缩合反应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停留时间被大幅缩短。通过优化进料预热温度和催化剂浓度,使副反应得到有效抑制,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丙醛转化率和MAL选择性。缩合反应器采用绝热操作,反应在液相中进行,所用催化剂为醋酸、二乙胺溶液。连续缩合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缩合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比较显着。当进料预热温度为~132℃,反应压力为4.5~5.0MPa,反应液中二乙胺质量分数为~6%,平均停留时间为4.5~5.5s时,丙醛转化率达到99.9%,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为98.7%。催化剂经六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丙醛转化率不低于98.3%,MAL选择性不低于93.7%。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甲醛、丙醛缩合制备MAL工艺进行了模拟开发。论文研究工作为甲醛、丙醛缩合制备MAL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开发及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明[9](2017)在《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加氢制备甲基烯丙醇的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烯丙醇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有机合成原料,应用广泛,特别是用于新一代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原料—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HPEG)的合成,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需求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甲基烯丙醇替代具有一定毒性的烯丙醇生产聚羧酸盐高效水泥减水剂,使得甲基烯丙醇市场前景更为明朗。论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醛加氢制甲基烯丙醇反应中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开发了适用于釜式甲基丙烯醛加氢制甲基烯丙醇反应的催化剂2%Re-2%Ir/硅藻土。研究表明,催化剂上ReOx助剂和IrOx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显着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剂上中等强度的酸性位有利于甲基烯丙醇的生成。研究了釜式反应工艺条件对甲基丙烯醛加氢制甲基烯丙醇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溶剂水对反应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优化的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C,反应压力为2 MPa,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79.4%,选择性接近56.3%。探索了固定床反应条件下,2%Re-2%Ir/硅藻土催化剂上甲基丙烯醛加氢制甲基烯丙醇反应性能。无溶剂情况下,催化剂在初步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甲基丙烯醛转化率达到58.7%,甲基烯丙醇选择性为34.9%,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性能。催化剂在釜式反应与固定床性能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物料在催化剂上的不同扩散行为导致。(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申书昌,王洋,于静,冷茉含[10](2017)在《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醛缩氨基硫脲固相萃取填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醛和硫代氨基脲为原料,通过聚合、接枝制备出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醛缩氨基硫脲固相萃取填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使用该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考察其对Ag~+、Pb~(2+)、Mn~(2+)、Cu~(2+)、Cd~(2+)、Fe~(3+)、Hg~(2+)、Ni ~(2+)、Co~(2+)和Cr~(3+)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分别为12.21、11.42、7.20、12.42、10.07、9.28、11.78、7.34、9.64和10.42mg/g。实验确定样品最佳过柱流速为0.5mL/min,pH值为5,穿透体积为120mL。(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甲基丙烯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单介绍了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工艺路线,重点讲述以异丁烯为原料,选择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的生产技术和相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催化剂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丙烯醛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及中试评价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王璐,王国梁,冯莎莎,王磊,任万忠.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3].曹云丽.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杂多酸催化剂的铵根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

[4].聂宏元,徐辉.用离子液体复合溶剂吸收甲基丙烯醛新方法研究[J].云南化工.2018

[5].王艺森,王璐,任万忠,房德仁,王磊.选择性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催化剂及工艺条件优化[J].工业催化.2018

[6].钱庆安.甲基丙烯醛在储存过程中一种主要副产物的生成探索[J].化工管理.2017

[7].周理龙.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

[8].雷亮.甲醛丙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醛反应过程研究及工艺开发[D].天津大学.2017

[9].张明.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加氢制备甲基烯丙醇的催化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10].申书昌,王洋,于静,冷茉含.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醛缩氨基硫脲固相萃取填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一2有机分子最弱C一H键能和TS"(转化05%...稀土氧化物的添加量与异丁烯转化率和...异丁烯体积分数与异丁烯转化率和甲不同月份大气中甲基丙烯醛平均...温度与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稀土氧化物与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

标签:;  ;  ;  ;  ;  ;  ;  

甲基丙烯醛论文_王国梁,刘波,王璐,冯莎莎,王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