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论文和设计-丁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网罩折弯装置包括:下压机构,包括第一压板,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弹性件;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第一铰链,与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的多个第二铰链,设于多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的第二压板,与多个所述第二铰链均转动连接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能够实现网罩的折弯,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同时,相对于人工折弯,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的折弯效果更好,角度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不良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多个弹性件;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第一铰链,与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的多个第二铰链,及与多个所述第二铰链均转动连接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压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多个弹性件;

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第一铰链,与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的多个第二铰链,及与多个所述第二铰链均转动连接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穿过并限位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阶梯孔,所述导向件穿过所述第二压板的端部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限位于所述阶梯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折弯件连接的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的周向设有可部分容置所述第二铰链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匀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铰链也均匀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铰链座,所述第一铰链转动连接于所述铰链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均转动连接于同一个铰链座,或者每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于不同的铰链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座设于多个所述弹性件所围成的区域内。

10.一种网罩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

气缸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离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以为所述网罩折弯装置提供驱动压力。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在耳机、音箱设备中通常在壳体外罩设有金属制成的网罩,实现对壳体的保护,起到外观装饰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防尘的作用。网罩折弯是耳机或音箱生产中常见的生产工艺。

传统的网罩折弯通常是通过人工借助常规工具,例如镊子、弗龙棒等进行折弯操作。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人工折弯的方式费时费力,尤其是批量生产时,人工折弯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人工折弯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罩折弯装置,包括:下压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多个弹性件;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第一铰链,与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的多个第二铰链,及与多个所述第二铰链均转动连接的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中,多个弹性件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铰链固定于第一压板,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折弯件,折弯件同时与第二压板连接,当弹性件处于自然张力的情况下,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处于大致伸直状态;当驱动压力施加于第一压板时,第一压板发生移动,弹性件被压缩,压力从第一压板传递给弹性件,从弹性件传递给第二压板,再从第二压板传递给折弯件,同时,由于第一压板受到驱动压力,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角度减小,第二铰链以与折弯件的连接处为轴心向外扩张转动,在第二铰链向外扩张转动的过程中,与折弯件共同配合,将待折弯的网罩折角向外折弯,完成网罩与壳体的安装固定。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能够实现网罩的折弯,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同时,相对于人工折弯,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的折弯效果更好,角度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不良率。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板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穿过并限位于所述第二压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阶梯孔,所述导向件穿过所述第二压板的端部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限位于所述阶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设有与所述折弯件连接的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的周向设有可部分容置所述第二铰链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匀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铰链也均匀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铰链座,所述第一铰链转动连接于所述铰链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铰链均转动连接于同一个铰链座,或者每个所述第一铰链分别转动连接于不同的铰链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座设于多个所述弹性件所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网罩折弯治具,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气缸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离多个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以为所述网罩折弯装置提供驱动压力。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治具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气缸组件能够为第一压板提供驱动压力,多个弹性件设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铰链固定于第一压板,第一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转动连接有折弯件,折弯件同时与第二压板连接,当弹性件处于自然张力的情况下,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处于大致伸直状态;当驱动压力施加于第一压板时,第一压板发生移动,弹性件被压缩,压力从第一压板传递给弹性件,从弹性件传递给第二压板,再从第二压板传递给折弯件,同时,由于第一压板受到驱动压力,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角度减小,第二铰链以与折弯件的连接处为轴心向外扩张转动,在第二铰链向外扩张转动的过程中,与折弯件共同配合,将待折弯的网罩折角向外折弯,完成网罩与壳体的安装固定。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能够自动地实现网罩的折弯,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同时,相对于人工折弯,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的折弯效果更好,角度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网罩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网罩折弯装置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和网罩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压板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折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铰链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网罩折弯装置 100、下压机构 110、第一压板

120、第二压板 122、阶梯孔 124、凸块

126、开口 130、弹性件 140、导向件

142、台阶 200、折弯机构 210、第一铰链

220、第二铰链 230、折弯件 240、铰链座

20、壳体 30、网罩 32、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罩折弯装置10,包括:下压机构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及设于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之间的多个弹性件130;折弯机构200,包括设于第一压板110的多个第一铰链210,与多个第一铰链210分别转动连接的多个第二铰链220,及与多个第二铰链220均转动连接的折弯件230,折弯件230设置于第二压板120的远离第一压板110的一侧且与第二压板1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网罩30设于耳机、音响等发声设备的壳体20外,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对壳体20的保护作用。

结合图2和图3,当弹性件130处于自然张力的情况下,第一铰链210和第二铰链220处于大致伸直状态。第一压板110能够在受到气缸等驱动组件的驱动压力下向受力方向移动,多个弹性件130夹设于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之间,能够在第一压板110的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当驱动压力继续增加时,能够使第二压板120紧紧抵压折弯件230,使得折弯件230能够将待折弯的网罩30与壳体20紧紧压合至无间隙,继续保持驱动压力实现网罩30的折角32发生弯折。同时,第一铰链210与第二铰链220之间转动连接,在自然状态下,第一铰链210和第二铰链220呈大致伸直状态,当持续受到来自第一压板110传递的驱动压力时,第一铰链210开始向外扩张,第一铰链210与第二铰链220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二铰链220也开始向外扩张,此时,第二铰链220相对于折弯件230也以第二铰链220与折弯件230的连接处为轴心向外扩张转动,在第二铰链220相对于折弯件230向外扩张转动的过程中,将待折弯的网罩30的折角32折弯,实现网罩30与壳体20的固定安装。当完成折弯操作后,第一压板110逐渐复位,弹性件130也逐渐复位,在弹性件130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压板120通过折弯件230能够保证对壳体20的压力,直到折弯机构200复位,防止在折弯机构200复位的过程中脱离壳体20时带动壳体20移动对产品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可以为弹簧,并均匀地设有四个。第一铰链210均匀地设有三个,同时与之匹配的第二铰链220也均匀地设有三个。如此,相对应地,图7所示为第一铰链210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第二铰链220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折弯件230的示意图,转动连接均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组件实现。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10中,多个弹性件130设于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之间,第一铰链210固定于第一压板110,第一铰链210转动连接有第二铰链220,第二铰链220转动连接有折弯件230,折弯件230同时与第二压板120连接,当弹性件130处于自然张力的情况下,第一铰链210和第二铰链220处于大致伸直状态;当驱动压力施加于第一压板110时,第一压板110发生移动,弹性件130被压缩,压力从第一压板110传递给弹性件130,从弹性件130传递给第二压板120,再从第二压板120传递给折弯件230,同时,由于第一压板110受到驱动压力,第一铰链210与第二铰链220之间角度减小,第二铰链220以与折弯件230的连接处为轴心向外扩张转动,在第二铰链220向外扩张转动的过程中,与折弯件230共同配合,将待折弯的网罩30的折角32向外折弯,完成网罩30与壳体20的安装固定。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10,能够实现网罩30的折弯,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同时,相对于人工折弯,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10的折弯效果更好,角度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不良率。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机构100还包括固定于第一压板110的导向件140,导向件140穿过并限位于第二压板120,弹性件130套设于导向件140的外部。例如,弹性件130为弹簧,导向件140为导向杆,弹簧套设于导向杆外,导向杆的一端可以螺纹连接于第一压板110,保证导向杆与第一压板110的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并限位于第二压板120,即导向杆的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二压板120来回运动,但不能脱出第二压板120。弹簧位于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之间伸缩运动,导向杆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弹簧的运动轨迹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参考图4至图6,第二压板120开设有阶梯孔122,导向件140穿过第二压板120的端部形成有台阶142,台阶142限位于阶梯孔122。在第二压板120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阶梯孔122,阶梯孔122包括由上至下的小径孔和大径孔,导向件140穿过第二压板120的端部形成有台阶142,台阶142的周向尺寸小于阶梯孔122的大径孔尺寸、大于阶梯孔122的小径孔尺寸,使得在导向件140的运动过程中,导向件140的穿过第二压板120的端部不会脱出第二压板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第二压板120设有与折弯件230连接的凸块124。为了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导向件140于第二压板120内的限位运动,在第二压板120朝向折弯件230的一侧表面的居中位置形成有凸块124,导向件140在设于第二压板120的阶梯孔122内上下运动时,并不会触碰到凸块124,彼此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扰。进一步地,凸块124与折弯件230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方便拆卸维护,也方便根据不同的折角32要求更换折弯件230等零部件,提高可重复变形使用的可能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板120的周向设有可部分容置第二铰链220的开口126。为了使得第二铰链220的运动轨迹更加稳定,减少晃动,同时也为了保证第二铰链220与第二压板120之间不发生运动干扰,在第二压板120的周向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第二铰链220配合的开口126,开口126能够部分地容置第二铰链220,在大致伸直状态时,第二铰链220能够限位于开口126内,减少来回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弹性件130均匀排布,多个第一铰链210也均匀排布。为了提高折弯过程中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折弯的角度一致性更好,因而将多个弹性件130和第一铰链210分别均匀地排布。例如,弹性件130均匀地设有四处以形成虚拟正方形,第一铰链210均匀地设有三处以形成虚拟等边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机构200还包括设于第一压板110的铰链座240,第一铰链210转动连接于铰链座240。如图1所示的姿态中,第一压板110的下方还设有铰链座240,以便于第一铰链210的安装。转动连接,由同时贯穿第一铰链210和铰链座240的转轴实现,转轴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调整安装状态。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铰链210均转动连接于同一个铰链座240,或者每个第一铰链210分别转动连接于不同的铰链座240。图10所示为铰链座240的示意图,铰链座240可以设置一个,多个第一铰链210均转动连接于该铰链座240,且多个第一铰链210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扰。或者,设置多个独立的铰链座240,每个第一铰链210分别对应一个铰链座240。

进一步地,铰链座240设于多个弹性件130所围成的区域内。为了缩小第一铰链210的周向扩张运动范围,使结构更加紧凑,减小运动空间,将铰链座240设于多个弹性件130所围成的区域内,使得第一铰链210与弹性件130之间呈角度设置,并且第一铰链210的起始端更靠近第一压板110的内部,以缩小扩张时第一铰链210的周向运动范围,也进一步地缩小了第二铰链220的周向扩张运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罩折弯治具,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10;气缸组件,设于第一压板110的背离多个弹性件130的一侧,以为网罩折弯装置10提供驱动压力。气缸组件包括伸缩气缸和伸出气缸的伸缩杆,伸缩杆受到伸缩气缸的驱动作用将驱动压力施加给第一压板110。或者,伸缩杆的端部连接有推板,以增加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推动第一压板110向受力方向移动,以为网罩折弯装置10提供驱动压力。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治具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网罩折弯装置10,气缸组件能够为第一压板110提供驱动压力,多个弹性件130设于第一压板110和第二压板120之间,第一铰链210固定于第一压板110,第一铰链210转动连接有第二铰链220,第二铰链220转动连接有折弯件230,折弯件230同时与第二压板120连接,当弹性件130处于自然张力的情况下,第一铰链210和第二铰链220处于大致伸直状态;当驱动压力施加于第一压板110时,第一压板110发生移动,弹性件130被压缩,压力从第一压板110传递给弹性件130,从弹性件130传递给第二压板120,再从第二压板120传递给折弯件230,同时,由于第一压板110受到驱动压力,第一铰链210与第二铰链220之间角度减小,第二铰链220以与折弯件230的连接处为轴心向外扩张转动,在第二铰链220向外扩张转动的过程中,与折弯件230共同配合,将待折弯的网罩30的折角32向外折弯,完成网罩30与壳体20的安装固定。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10,能够自动地实现网罩30的折弯,提高折弯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同时,相对于人工折弯,借助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网罩折弯装置10的折弯效果更好,角度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不良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565.9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65432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21D 39/00

专利分类号:B21D39/0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规划四路6号

发明人:丁勇;冯利颖;许鸣宇;王丽

第一发明人:丁勇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石佩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网罩折弯装置及网罩折弯治具论文和设计-丁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