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健康论文-韩天宇,贺建博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韩天宇,贺建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警察心理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警察,心理健康,警务工作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韩天宇,贺建博[1](2019)在《警察心理健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作为一种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高于普通社会群体。警察心理健康是完成警务工作的基本保障,提高警察心理健康素质,有利于很好的处理各种矛盾,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警务工作的有效完成。本文从警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表现方式,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有助于改善心理素质、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6期)

刘琳[2](2019)在《心理健康教育在警察院校大学生中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警院大学生相对于其它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来说比较特殊,在日益强调"警察服务职能"的大背景下,警察院校大学生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更是一名预备警官,承担着走上工作岗位后所该履行的相应职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警院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其整体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他们成为警察队伍中的优秀后备补给力量,担负更崇高的使命。本文通过对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判断,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1期)

韩旭[3](2019)在《临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的急遽变革和错综复杂的形势,作为特殊职业群体的交通警察,经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心理压力的超负荷不仅危害交通警察的个体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交管工作效率的提升,甚至造成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近年来,从公安部到学界,社会多方开始高度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的保护工作,然而基层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全面有效提高警察心理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临沂市交通警察支队的247名民警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所得数据使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变量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和常模比较发现,目前临沂市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1.临沂市交警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和焦虑四个方面较为突出。临沂市交警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其中132人存在中度以上症状。2.临沂市交警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龄、警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3.临沂市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交警在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其他学历者,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本科及以上者。4.临沂市离异交警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已婚和未婚交警。5.临沂市事故处理岗位的交警在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内勤和交管岗位工作者。6.在警龄为16年及以上的临沂市交警中,事故处理岗位者在焦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交管岗位。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本文从交警的职业特点以及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08)

蔡骁[4](2019)在《EAP在警察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EAP在西方发展近百年,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制定一套符合中国本土化的EAP服务并将其引入警察心理健康管理之中,对于维护警察心理健康,切实推进公安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4期)

滕修攀[5](2019)在《警察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某省公安机关调查数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运用大样本调查数据探讨警察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某省公安机关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条件下警察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条件均存在显着关系,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正常体重都有利于心理健康,肥胖都是一般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只有在21-30岁的青年警察中,偏瘦、超重和肥胖才会同时构成一般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是: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有着紧密关系。肥胖警察、青年警察、男警察的心理健康应被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华佳[6](2019)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培训管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是国家权力的武装行政力量,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警察在工作、生活、心理各方面的层层压力下,被动地接受着各种负面的能量和信息,久而久之,心理问题随之产生。在此背景下,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在职培训的警察学员为研究对象,结合提升培训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理论,在实施调研,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培训教育,探索有效的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策略,缓解警察群体的挫折情绪,为警察教育培训机构提出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的第一章提出问题,介绍了警察群体的基本概念和警察群体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先介绍了核心概念: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测量方式以及警察在职培训的涵义,随后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的情况和研究述评,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埃利斯的ABC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第叁章介绍了研究对象是s市警校的200名在职培训的警察学员,研究思路是首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职培训的警察学员进行培训前后的心理健康测量,并通过与2006年全国常模(1890)对比,了解警察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某些不健康的状况提出教育管理措施,应用在组织型学习培训中。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和访谈法。第四章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是本研究的创新与展望。本研究的结论是本次培训在躯体化、焦虑、敌意、偏执这四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相比较于常模,躯体化、敌意依然高于常模,说明本次的培训在这几方面尚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应跟进改善教育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腾霄,黄琼,王峰,韩布新[7](2019)在《警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人格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的心理健康受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影响,但叁者关系尚不明确,较少有研究系统地检查这叁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查某市1 062名一线警察,探讨其生活事件、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警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常模更差,负性生活事件多;(2)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有显着预测作用;负性生活事件、高神经质和高精神质都能预测更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正性生活事件和外倾性则有保护作用;(3)人格特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负性生活事件既能直接降低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通过人格因素(主要是外倾性和神经质)损害心理健康(尤其是提高抑郁情绪)。这些结果提示,干预负性生活事件和筛选人格特征可改善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心理学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陆璐[8](2019)在《警察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警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紧张的职业之一,经常存在暴力、冲突和威胁是警察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特征,结合警察行业特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使得警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对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容易产生身心俱疲、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国内外对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来说,显得非常不足,急需开展对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找到能够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是达到社会稳定的基础。警察的职业紧张源分为警察工作本身的紧张源和组织工作环境的紧张源,大量研究表明警察组织工作环境方面的紧张源比工作性质方面的紧张源更加普遍,而且更容易对健康造成影响。警察职业紧张能够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但其作用机制还没有获得一致性的结论。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心理资本作为能够导致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和抵消负性紧张源的个人心理情绪资源被广泛研究,并在其作为中介变量揭示内在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本研究欲通过对辽宁省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研究对其造成影响的职业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提出改善警察心理健康的建设性意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警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职业紧张状况;其次,研究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对警察职业紧张的影响;再次,验证职业紧张对警察工作满意度、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并发掘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最后,寻找警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为未来开展心理资本干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将辽宁省14座城市根据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为3个等级(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然后随机抽取1个大型城市、2个中型城市和4个小型城市。在大型城市中抽取1个市公安局、4个公安分局和8个派出所,在中型城市中抽取1个市公安局、2个公安分局和4个派出所,在小型城市中抽取1个市公安局、1个公安分局和2个派出所。抽取到单位的所有警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于2015年10月至11月,与研究对象面谈并解释研究目的后,取得知情同意,并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8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1份,有效应答率为76.8%。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在SPSS PROCESS程序下完成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构建理论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以及组织认同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调查对象中,工作满意度在中立以下的警察占40.07%,表示工作满意的占13.25%;有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警察分别占59.97%和63.37%。在警察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中,男性警察的付出回报比高于女性警察,患有慢性病的警察付出回报比较高,警督的付出回报比较高,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警察付出回报比较高,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警察付出回报比较高,交巡警和户籍警的付出回报比较低;警察的年龄和工龄与职业紧张水平呈正相关,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和总分及组织支持感与警察职业紧张水平呈负相关。在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年龄大于40岁和工龄大于20年的警察焦虑症状得分较高;女性警察工作满意度得分较男性警察高,焦虑症状得分较男性警察低;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分居/丧偶的警察工作满意度较高,已婚/同居的警察焦虑症状得分较高;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警察焦虑症状得分较低,中专及以下的警察抑郁症状得分较低;患有慢性病的警察工作满意度较低,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得分较高;警监的工作满意度较其他级别的警察高,警督和警监的抑郁症状得分较低;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警察抑郁症状得分较低;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警察工作满意度较低,焦虑症状得分较高;治安警的工作满意度较低,户籍警的焦虑症状得分较低,刑警和户籍警的抑郁症状得分较低。职业紧张与警察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呈正相关,超负荷与付出回报比的交互效应对警察工作满意度有负向调节作用;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警察工作满意度、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警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中,年龄和工龄与警察心理资本总分呈正相关,女性警察的心理资本总分较男性高,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分居/丧偶的警察心理资本总分较高,受教育程度为中专及以下的警察心理资本总分较低,患有慢性病的警察心理资本总分较低,警员的心理资本总分较高,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警察心理资本总分较低,周工作时间>40小时的警察心理资本总分较低,刑警的心理资本总分较低。心理授权的意义和能力维度、组织支持感、主管忠诚的奉献和内化主管价值观维度、组织公平感各维度能够解释警察心理资本总分方差变异的60%;心理授权、主管忠诚、组织公平感总分和组织支持感能够解释警察心理资本总分方差变异的53%,所有变量均与警察心理资本总分均呈显着正相关。组织认同感在超负荷与警察心理资本总分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结论:警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产生职业紧张的比例较高,急需得到社会的重视。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与职业紧张水平呈负相关,有必要提高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来降低警察的职业紧张水平。职业紧张能够对警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工作满意度下降、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增多;超负荷在付出回报比与警察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要促使有这样特点的警察在非工作时间从心理上脱离工作。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增加警察的心理资本来对抗职业紧张的负面影响。警察组织要加强对警察心理资本的开发,通过提高心理授权、组织支持感、主管忠诚和组织公平感,以及在组织认同感高的警察中降低超负荷水平,提高警察的心理资本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胡博闻[9](2018)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研究——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生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而作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自进校以来,由于生活环境的转变和高标准、严要求的警务化管理,面临着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了迷茫无措、焦虑郁闷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笔者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样本,深入挖掘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从多方面紧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力度,从而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奠基。(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8年11期)

李娜[10](2018)在《体验式教学在公安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以A警察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实用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A警察学院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学生被引入教学情境并体验—学生分享—教师总结"这四个循序渐进的步骤,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认知,体验情感、形成意志,完成知情意统一,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警院大学生相对于其它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来说比较特殊,在日益强调"警察服务职能"的大背景下,警察院校大学生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更是一名预备警官,承担着走上工作岗位后所该履行的相应职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警院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其整体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他们成为警察队伍中的优秀后备补给力量,担负更崇高的使命。本文通过对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判断,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1].韩天宇,贺建博.警察心理健康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2].刘琳.心理健康教育在警察院校大学生中的必要性[J].法制博览.2019

[3].韩旭.临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4].蔡骁.EAP在警察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5].滕修攀.警察体质指数与一般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某省公安机关调查数据的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9

[6].华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培训管理对策[D].青海师范大学.2019

[7].张腾霄,黄琼,王峰,韩布新.警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人格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通讯.2019

[8].陆璐.警察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9].胡博闻.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研究——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生为样本[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

[10].李娜.体验式教学在公安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以A警察学院为例[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标签:;  ;  ;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韩天宇,贺建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