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耐药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西林,药物,病毒,致病菌。
分离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喜[1](2019)在《基于两相流的汽车进气系统结构设计与雨水分离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一般由进气管总成、空气滤清器总成等结构组成。进气管总成最先接触大气环境,在进气口处形成以空气为主的流场环境。进入进气管总成后,通过迷宫式进气道形成的复杂流场进一步起到净化空气、分离杂质的作用。最后,空气滤清器总成将空气完全净化,使内燃机得到干净、良好的燃烧做功环境。因此,进气系统是整车动力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参数和布置形式直接关系到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雨水分离是进气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如果进气系统进水,会降低空气滤清器的过滤效率,增加进气阻力。同时,大量细小水雾通过进气管路进入内燃机气缸后,会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引起动力不足及油底壳内机油提前失效的问题。另外,大量含水蒸汽的废气进入排气后处理系统,容易导致后处理功能失效,造成尾气排放超标。当进水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气缸内连杆的断裂导致发动机报废。本文结合本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的工作要求,选择了目前搭载6.87升排量6缸发动机的载货车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产品在雨天工况下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空气滤清器进水问题。首先根据发动机额定功率高怠速工况下的空气需求量,通过优化高位进气口处的空气流动速度,利用Pro/e叁维造型软件设计了一种带一定遮蔽功能的格栅式进气口及具有旋流和迷宫式构造的进气管总成。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利用STAR-CCM+软件进行了进气系统的流场分析,得到了进气管道的可视化两相流场。基于空气-雨水两相流理论,计算得到了叁种雨滴尺寸下进气系统的雨水分离率,并与目前经常采用的旋风式进气道方案进行了对比。在发动机额定功率高怠速工作状态,无外界流体干扰因素的条件下,当进气系统高位进气口处格栅的角度为20°~25°,空气流速为2~3m/s时,该格栅式进气系统的进水率显着降低。最后,在淋雨车间进行了进气系统的试验验证,确定了产品的最终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雨天工况环境下车辆进气系统的进水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4)
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2](2019)在《院内热带念珠菌分离率与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白念珠菌在分离真菌中居于首位,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热带念珠菌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之一~[2],尤以广谱抗生素滥用、长期住院患者中多见,因此,了解热带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性,可为临床防治热带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2年1月~2019年3月微生物实验室与细菌室从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热带念珠菌271株。剔除同一名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到的相同菌株。1.2 方法采用VI(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宋倩,谢勇,严威敏,赵文荣,赵然[3](2018)在《流感病毒咽拭子处理方式对其病毒分离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采用咽拭子中加入青链霉素混合液或使用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的方式,对比两种处理方法对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贵阳市哨点医院及各区、市、县疾控中心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中PCR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200份,将同一份标本分为两份,一份加入青链霉素混合液(双抗) 4℃过夜,另一份使用0. 22μm的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通过观察CPE(细胞病变效应)确定病毒收获时间进行HA(血凝)试验,并对病毒液进行无菌试验。结果 (1) 200份标本经两种方法分别处理后,双抗组病毒液受细菌污染数为37瓶,病毒液污染率为18. 5%;过滤膜处理组病毒液受细菌污染数为4瓶,病毒液污染率为2%,双抗处理组污染率高于过滤膜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 594,P=0. 000 <0. 05);(2)去除污染的毒株后,双抗处理组分离流感病毒97株,分离率为48. 5%;过滤膜处理组成功分离流感病毒102株,则病毒分离率为51. 0%,滤膜处理组病毒分离率与双抗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50,P=0. 617> 0. 05)。结论两种方法处理流感病毒咽拭子标本后,病毒分离率无明显差异,但使用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的方式可显着降低病毒分离期间被细菌污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21期)
屈玲,田春雨[4](2018)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年分离率及耐药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5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感染分离率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出MRSA206株,分离率为26.8%,主要分离自分泌物、脓液、痰、血液等标本。临床分布主要自耳鼻咽喉科、烧伤整形美容外科、ICU等。MRSA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呈高度耐药,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达福普丁耐药率低于3%,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本院2013~2014年MRSA分离率存在短暂上升从27.4%上升到36.1%,但MRSA分离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27.4%下降到2017年的21.6%,药敏结果显示,MRSA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大于80%呈现多重耐药,医院应加强对MRSA的药敏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注意无菌操作防范MRSA的流行和扩散。(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9-20)
崔建娇,牛红梅[5](2018)在《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所以这类患者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主要的院内感染菌种,其不断进展的耐药性,为肿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叁年来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AB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9-20)
陆桃红,张庆芳,朱晓丽,袁单丹,李忻[6](2018)在《某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临床特征、分离率及耐药性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泰州市人民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感染临床特征、分离率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微生物室非重复分离出的31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资料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结果 313例感染患者按样本来源分为呼吸道感染260例,非呼吸道感染53例;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高龄、抗菌药物长期使用、原发肺部基础疾病等为主要感染高危因素;2012—2016年每年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当年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分别为5.3%(97/1 831)、3.2%(59/1 818)、3.7%(60/1 616)、2.3%(51/2 212)和1.5%(46/3 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9.6%、20.4%、3.8%、68.9%、44.4%和20.9%,2012—2016年菌株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上升,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下降(P<0.001)。呼吸道样本来源菌株对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与非呼吸道样本来源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主要为高龄、原发肺部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气管切开和入住重症监护室等。临床应根据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米诺环素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谢筱莉,林群英,涂建兰[7](2018)在《2015年-2016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2016年临床分离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autoSCAN 4分析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参照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5年版判读结果 ,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5年-2016年临床分离出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68株(6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重要问题,尤其是MRSA的检出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葛玉梅,俞燕,周永列,赵钊,胡庆丰[8](2018)在《2008年-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微量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和SPSS 17.0软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5 060株;各类标本中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占53.99%,分泌物标本次之,占12.5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占12.21%,其次是儿科,占9.94%;共检出2 677株MRSA,其检出率为52.9%;9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该院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故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和感染控制的监管。(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卢玲玲,柯碧霞,何冬梅,谭海玲,李柏生[9](2017)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因素,为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自2007年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以来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监测病例定义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3个因素对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影响。结果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调整之前(2010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17%(202/6 369),调整后(2011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74%(329/8 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病菌分离时间则从调整前的平均10 d缩短为调整后的平均3 d。监测病例定义修改前(2014年)致病菌分离率为6.22%(1 759/28 280),修改后(2015年)致病菌分离率为7.66%(2 377/31 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之前(2012年)致病菌分离率为3.56%(690/19 365),考核后(2013年)致病菌分离率为4.98%(1 465/29 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医院检验科开展致病菌检测可有效缩短致病菌分离时限,提出精准的监测病例定义及定期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可以有效提高致病菌分离率。(本文来源于《华南预防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孙哲伟,沈雅婕,葛玉梅,俞燕,王卫忠[10](2017)在《2008-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微量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和SPSS17.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5060株;各类标本中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占53.99%,分泌物标本次之,占12.5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室,618株占12.21%,其次是儿科503株占9.94%;共检出2677株MRSA,其检出率为52.9%;9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该院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故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和感染控制的监管。(本文来源于《2017年浙江省微生物学会青年论坛——微生物与健康专题研讨会会议资料》期刊2017-09-22)
分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床上白念珠菌在分离真菌中居于首位,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热带念珠菌常见条件致病性真菌之一~[2],尤以广谱抗生素滥用、长期住院患者中多见,因此,了解热带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性,可为临床防治热带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2年1月~2019年3月微生物实验室与细菌室从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热带念珠菌271株。剔除同一名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到的相同菌株。1.2 方法采用V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喜.基于两相流的汽车进气系统结构设计与雨水分离率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院内热带念珠菌分离率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3].宋倩,谢勇,严威敏,赵文荣,赵然.流感病毒咽拭子处理方式对其病毒分离率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
[4].屈玲,田春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年分离率及耐药趋势分析[C].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2018
[5].崔建娇,牛红梅.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C].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2018
[6].陆桃红,张庆芳,朱晓丽,袁单丹,李忻.某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临床特征、分离率及耐药性变迁分析[J].检验医学.2018
[7].谢筱莉,林群英,涂建兰.2015年-2016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
[8].葛玉梅,俞燕,周永列,赵钊,胡庆丰.2008年-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9].卢玲玲,柯碧霞,何冬梅,谭海玲,李柏生.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7
[10].孙哲伟,沈雅婕,葛玉梅,俞燕,王卫忠.2008-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研究[C].2017年浙江省微生物学会青年论坛——微生物与健康专题研讨会会议资料.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