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家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家族,抗战时期,地区,维生素,湘西,民族,课程。
土家族地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梅文霞,刘琳玲,赵红梅[1](2019)在《德江县土家族地区维生素A和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A、E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院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2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组入选者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年龄段、男女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以及两组维生素A、E水平差异,总结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维生素E水平及缺乏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2岁(含2岁)患儿占比高达55.36%,位列第一。结论维生素A的缺乏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应加大科学喂养、均衡营养的宣教力度,提高公众保健意识,重视儿童维生素的定期检测,以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6期)
敖以深[2](2019)在《抗战视域中贵州土家族地区的社会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贵州土家族地区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转型,突出体现在现代性元素的出现,即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设施修筑,矿冶业、纺织业、卷烟业等工业经济发展,现代金融业、贸易业的兴起发展,电信、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引进使用等。大规模抗战内迁以及为服务抗战需求而加强大后方建设,是推动贵州土家族地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民族危机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出壮丁参军参战,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出人出力参加建设,广大民众以多种方式为抗战作贡献,形成为区域社会变迁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9年04期)
龙昭宝,张旭[3](2019)在《明代黔东北土家族地区儒学教育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土家族经济社会发展快于其他少数民族,原因可追溯至明代这一区域的土家族土司以及儒学教育。明王朝在西南土司阶层推行的文治教化,以及黔东北土家族土司掌控地方政治、经济带来的民族交融,构成了儒学教育的语境。通过学校教育、祀仪影响及贤达引导叁种主要途径,儒学教育培养出大量各级人才,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催生出乡绅阶层,为土家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软实力。(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杨晶晶[4](2019)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音乐特色课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曾孕育了多彩的音乐文化,但发展至今,曾经异彩纷呈的音乐文化逐渐在消泯。学校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承的关键,而音乐特色课程是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学校开展音乐特色课程也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需要。基于以上背景,笔者的论文视角主要聚焦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的特色课程和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结合的问题,主要切入点是《新课标》理念中的音乐文化多样性理念。~((1))本文共叁章。第一章主要讨论湘西土家族地区音乐特色课程的概况,并以《新课标》中的文化多样性理念为切入点,来对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音乐特色课程的研究视角、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的进行探讨。第二章主要是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湘西土家族地区叁所小学的音乐特色课程进行个案研究,一是为了阐明何谓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的音乐特色课程,二是为了发现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的音乐特色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阻碍。第叁章是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反思和建议,首先把湘西土家族小学音乐特色课程的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其次,对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音乐特色课程在精神层面、传承层面和时代层面进行理论上升,提出认知反思和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9-06-01)
刘进华[5](2019)在《土家族文化形象的影像表达——以鄂西土家族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入手,梳理近年来鄂西地区影视剧发展状况,认为现有影视剧对土家文化的呈现主要集中在对区域人物形象、民俗风情、乡村意向和地域风貌的表达与呈现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影视剧繁荣对土家文化发展的意义,即文化影像化呈现、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对文化产业的促进。(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6期)
陈时安[6](2019)在《现代山地生态农旅产业与土家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提出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现以思南县为例,对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农旅产业,促进土家族地区乡村振兴提出思考。(本文来源于《理论与当代》期刊2019年02期)
郗玉松[7](2018)在《改土归流后绿营兵的布设与职能研究——以湖广土家族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湖广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土兵被裁撤,来自省内外的绿营兵进驻到湖广土家族地区,先后成立永顺协、施南协和永绥协,并在基层社会中设置汛塘。绿营兵的进驻,巩固了湖广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成果,有利于民族经贸往来;推动了汉、土文化的互动与交融;维护了社会稳定。到19世纪初,绿营兵的战斗力衰退,土家族地区组织乡勇,维护地方社会稳定。从土司时期的土兵,到改土归流后的绿营兵,再到团练乡勇,反映了清代湖广土家族地区基层社会防务的变迁。(本文来源于《清史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郗玉松[8](2018)在《改土归流与湖广土家族地区的国家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雍正时期,清政府对湖广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土家族地区国家认同不断深化的结果,改土归流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改土归流虽是中央王朝主导的,以流官取代土司管理民族地方的变革过程,但土民在改土归流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王朝的主导作用和土民的主体作用合力推动了改土归流的进程。改土归流后,土司贵族与中央王朝的"家国同构"演变为土民之家与中央王朝的"家国同构"。政治认同、经济认同是土家族地区国家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认同则是土家族地区国家认同的核心。(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彭舟[9](2018)在《民族交融环境下区域舞蹈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湖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土家族和苗族为常住人口,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为辅的多民族杂居地域。历史上的湘西由于其地理环境原因相对闭塞,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有着自己的制度,并维持着自给自足的状态。从秦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湘西地区经历了多次制度变革,从羁縻郡县制(秦代)、土司制度(元代)、改土归流(明末清初)再到后来的保甲制度(清代),每一次制度的变革都为湘西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影响着湘西地区的发展。本文选择明末清初将土司制度推至保甲制度的改土归流推行时期为研究时间点,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对土家族舞蹈发展的影响进行横向探究。并通过对这一时期影响土家族舞蹈发展因素的研究,考察现今湘西土家族舞蹈生态环境对土家族舞蹈发展的影响。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湘西土家族地区的舞蹈生态环境。文中将舞蹈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类。首先阐述了湘西的自然环境,然后是对湘西社会文化环境的介绍,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从湘西历史上各个时间段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取了自土司制度结束时期经历改土归流后的这段时间段来进行描述。在第二部分中这是主要介绍了舞蹈这一“核心物”,列举了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行度最高摆手舞和茅古斯两个土家族舞蹈,以这两个舞蹈为例简单分析两者的起源、功能以及形态特征。然后结合湘西地区舞蹈生态环境从舞蹈本身和舞蹈生态环境两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族舞蹈的长期以来的传承优势。而第叁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湘西土家族地区在改土归流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对土家族舞蹈的影响,根据舞蹈生态学中对影响舞蹈发展因素的分类,将影响湘西地区土家族舞蹈的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并依次进行分析与描述。然后叙述改土归流后融入湘西地区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舞蹈,分析不同民族的舞蹈相互之间对彼此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中首先是通过对湘西地区实地调查结果的分析描述现今湘西土家族地区舞蹈生态环境以及土家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将现在土家族舞蹈发展中已有的工作成果和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然后根据田野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土家族舞蹈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践工作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8)
刘欢琦[10](2018)在《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备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质性研究方法,以音乐校本课程的备课为切入点,对湘西土家族地区多所学校的音乐校本课程备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的同时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论文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陈述,第二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叁章以湘西土家族为例辐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备课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论文的研究旨在对湘西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备课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以期补充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备课的理论知识体系,促进湘西土家族地区学校深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而辐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校本课程的备课。(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土家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时期贵州土家族地区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转型,突出体现在现代性元素的出现,即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设施修筑,矿冶业、纺织业、卷烟业等工业经济发展,现代金融业、贸易业的兴起发展,电信、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引进使用等。大规模抗战内迁以及为服务抗战需求而加强大后方建设,是推动贵州土家族地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民族危机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出壮丁参军参战,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出人出力参加建设,广大民众以多种方式为抗战作贡献,形成为区域社会变迁的典型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家族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梅文霞,刘琳玲,赵红梅.德江县土家族地区维生素A和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9
[2].敖以深.抗战视域中贵州土家族地区的社会变迁[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9
[3].龙昭宝,张旭.明代黔东北土家族地区儒学教育及影响[J].教育文化论坛.2019
[4].杨晶晶.湘西土家族地区小学音乐特色课程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9
[5].刘进华.土家族文化形象的影像表达——以鄂西土家族地区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6].陈时安.现代山地生态农旅产业与土家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9
[7].郗玉松.改土归流后绿营兵的布设与职能研究——以湖广土家族地区为例[J].清史论丛.2018
[8].郗玉松.改土归流与湖广土家族地区的国家认同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
[9].彭舟.民族交融环境下区域舞蹈的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8
[10].刘欢琦.湘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备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