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部分干旱区,经济的粗放式增长超过了水资源的最大承载限度,导致供给循环遭到破坏,使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意义上的评价是应对干旱区水问题的首要任务。为客观、准确评价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论文从理论研究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出发,构建“自然条件—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提出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并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法对典型干旱区民勤绿洲2006-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类似干旱区的水资源分配及生态恢复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如下:(1)论文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干旱区实际自然条件,以推动干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表征“水资源”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协调程度及水资源对复合系统的综合支撑能力。(2)参考发达地区的研究成果及国家标准值,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自然条件—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组成的复合系统),进而建立了3层评价体系,其中包括1目标、4准则、29指标。(3)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思路,集二者之长,提出改进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结果发现:对民勤绿洲水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的是水资源子系统(0.4272)和生态环境子系统(0.3075),社会经济子系统(0.18)和自然条件子系统(0.0853)相对较小。(4)研究了民勤绿洲区三类植被指标分级阈值的设定方法。首先引入“设计供水量”和“设计发展模式”的思想,通过优化潜水蒸发强度(E)和植被影响系数(K)改进了植被需水定额间接法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民勤绿洲乔木林需水定额为202.65万m3/hm2,灌木林165.96万m3/hm2,草本植被138.32万m3/hm2。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退化模式”、“保持模式”、“发展模式”和“最优模式”下可承载的乔木林、灌木林及草本植被覆盖面积,并以此为界设定了分级阈值。(5)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模型评价了民勤绿洲区水资源承载力,结果发现,2006-2015年该地水资源承载力平均值为2.5858,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较弱”转向“一般”的状态,评分处于增长趋势。其中,“自然条件”、“水资源”、“生态环境”子系统都属于“较弱”承载状态,“社会经济”子系统属于“一般”承载状态,与水资源协调度较差,反映出该地的经济用水超过水资源可支撑水平。随时间变化水资源与各子系统的协调度逐渐提升。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姜田亮
导师: 张恒嘉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植被需水定额,民勤绿洲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
专业: 资源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农业工程
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荒漠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化及其机理研究—以民勤县为例(51669001)”
分类号: S27;TV213.4
DOI: 10.27025/d.cnki.ggsnu.2019.000075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2514K
下载量: 118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溪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分析[J]. 水资源研究 2017(05)
- [2].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测评[J]. 水资源研究 2010(02)
-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营销界 2019(42)
- [4].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及关键驱动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3)
- [5].基于复合模糊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2)
- [6].基于风险矩阵的多要素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0(01)
- [7].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01)
- [8].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及评价[J]. 江苏水利 2020(04)
- [9].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 绿色科技 2020(04)
- [10].关于水资源承载力需要厘清的几点认识[J]. 中国水利 2020(11)
- [11].联系熵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2].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8)
- [13].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布局特征与调控对策[J]. 中国水利 2020(19)
- [14].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05)
- [15].水资源承载力框架下的水温变异现状及生态效应研究[J]. 中国水利 2020(19)
- [16].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特征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1)
- [17].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1)
- [18].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分析与评价研究[J]. 人民珠江 2019(03)
- [19].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总结与思考[J]. 智能城市 2019(03)
- [20].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02)
- [21].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1)
- [22].乐山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开发潜力研究[J]. 西部资源 2019(02)
- [23].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 [24].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估[J]. 蚌埠学院学报 2019(02)
- [25].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净水技术 2019(05)
- [26].新疆各地州旅游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7)
- [2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水利发展研究 2019(09)
- [28].贵州省水资源承载力预测与区域差异研究[J]. 地下水 2019(05)
- [29].凉山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0)
- [30].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探析:定义内涵与科学问题[J]. 水利学报 2017(12)